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佛禅是破五蕴妄执的究竟菩提道法,
             不要与世间禅混为一谈!

法尔禅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张玄祥)撰 


三十 一、参问:

末学现在只能说如何去突破色阴境界的经过。一般人都误以为要破色阴境,必须像天台宗所说的止观双运。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大的错误,因为世尊很明白的说楞严大定是属于(三摩地())的范围。因此要破色阴境界,必须要只缘一处,而且(全部心力都要强力集于一点。有如针般的向色阴境去突破)

末学把色阴境界比喻一块黑布,而所修习的舍识用眼根去(集中于一处)的三摩地的修法是犹如像一把锐利的针一样。把色阴境界的黑布给予刺穿。就像虚云老和尚所说的把色阴境的这块虚空给予粉碎,而所获得的结果就是身处大光明藏之中,上下左右尽是光明,那时连自己是否存在于世界上都不能确定,等起了一微细的念头之后(发觉的感觉发生之后),此大光明藏就已消失无踪了。末学这时才真正的知道原来十方世界就是(内心的投射)罢了。这就是末学所亲身体验的经过。(末学目前还在努力修行之中。)

末学是认为世尊亦是由眼根而见性的,他由眼根亲见明星而悟道,此明星即是永嘉大师所说的『一颗圆光色非色』或【心镜明,览无碍,一颗圆光非内外】,其他开悟高僧所说的【如净硫璃内有颗明珠】(师弟如以描述:以现代的说法,犹如西落的红色太阳。)的真心(佛心)之缘影像。虽相不实,但性却实有。这要能到受阴境之后才能得到此佛心之缘影相,进入受阴境界之后,这佛心的缘影相就会现前(且无时无刻都在眼前),它会散发出不可思议的光芒(明觉),光芒分成五道:由红、黄、蓝、绿、白等五色所组成。这个佛心缘影像,它会随着外境而有所不同。在白天他是大都呈现红色及篮色,在晚上则呈现黄色。这佛心缘影相不管是【闭上眼睛或张开眼睛都时时刻刻呈现在你的眼前】,还有如注意的话会发觉这佛心缘影相之内会有许多识体。内色流动。

末学只能说,(佛心的缘影相)是离根脱尘而存在的。证据就是眼睛张开时(佛心的缘影相)显现于外境,闭上眼睛时,它又在你的黑暗的屏幕眼脸上。而且随着你的眼光所看的距离的不同,眼睛望远时它的相,会随着变大,眼睛闭上时,它就犹如一颗小摩尼珠喔。如同古人所说的(放之远大,退而藏其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末学的确是用佛教的定学去修的。而是在行住坐卧的过程它都时时刻刻在我眼前,这就是古代开悟禅师所说的(大道即是在目前)

古代开悟的禅师所问的这个O是什么或永嘉大师所说的一颗圆光色非色,都跟师弟所亲身见到的类似。

 

 师答

某某大德:

阿弥陀佛!19日再来mail收悉,我们该说的已于上封mail(1224)提出,我们尊重每个人的修证与体验。您所提的都是色身眼根、见性的真如反应,可惜「根」结使不去怎能知道「觉」、「空」、「灭」结使是什么。不知您是否有真正的师承,若没有,最好找一个您肯定的师父来指导您,不要自己依古人话语或经典,随便加在自己的境界上。

若您要学世间禅定,就依上述建议找个世间禅有成的师父跟随着。另外告诉您世尊不是用眼根夜睹明星开悟的,要见世间相祂早在雪山六年已能悟知世间相,他最后是「证悟」如来真实性,不是像您说的「开悟」。开悟者还远离像世尊的果地佛位一大段距离,开悟菩萨还要有两大阿僧祇劫的修证,经一大阿僧祇劫得入不动地菩萨位(八地),第二大阿僧祇劫得经历如来十地位阶,才能成就果地佛如释迦牟尼佛者。像您这样无知之说,真是犯大妄语戒,会自害也会害他人知见,还是少发表您的高见为要,不然果报是历历不爽的,请要小心为是。

开悟是对地上菩萨破色身而说,一定要进入「觉知」的心用或无色界四空处行者的境界,不是像您说的眼根见光即是开悟,那二禅行者见光也是开悟了吗?因二地禅行者就能见光团团转,能用眼根见光并不是破色身, 也没打破窠臼。有眼根结使未灭,何来开悟之说,一定要入「觉」结使之处,才是开悟者的境界,这些层次要过来人才能搅懂,不是像您用自己的境界乱推测而得。

若要学真正的佛法、解脱道,除要有《楞严经》五十种魔相的修证过程,尤其分野点是在破「色身」这一关,打破黑漆桶,许汝法身活,让您的眼根、见性再无所见,进入佛心自应一切缘之境界中,进入「觉」结使中,然后要学空观智,这样您所提的那些境界就不会再现起了。若断一切习气、心病,自己见思二惑灭后,能再用真如体空与六根互用时,就再能有所见,这时已是真成菩萨位阶了。故不要指鹿为马,强误会佛法解脱道是您所说的这样而已,您的境界也仅是世间禅的范畴。

并记得要看《大般若经》,您似有二禅境界中,但要以般若智观破一切相,般若智者是谓:无所有、不可得,即禅宗行者所说的面境「不即不离」,就能度过诸多魔相。以这种知见观修行中的一切相及境界,如此才不会走错路,错入世间禅中或着魔而不自知,也才能体会世尊所说的菩提道是什么。不然也可持诵《金刚经》,学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用来去除那些似是而非过程中的境界。谢谢您来mail的指教。


[ 参证小参 ] [ 问题小参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