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055.gif (23008 bytes) 经络的名相


壹、经络的名相

第一节 经络之意义  

「经」者有「径」之意思,如路径可通达各处,且是直行之干线;「络」者有「网」之意思,纵横连结之网路,是横出的旁枝;此络网可将人体的上下、左右、前後、内外等连结,进而或深或浅地将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叁焦)、头面、躯干、四肢等都连系起来,用真气来促进全身细胞生理的作用,显现生命的现象。所言经络者在修行者言,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五络,以及很多络脉和孙络脉等总称之名。

吾人色身经络的正经十二脉,是构成整体循环的主体,奇经八脉是调节十二经脉之作用。也可说前者为一般人皆具足之经脉,後者为修行者所开发出来之特有经脉。行者先开发出调节作用的八脉,进而导入正经十二脉,透过经别及经筋,连结一切脉络,使气行於全身,若证入色界叁禅之境界,则内气布满全身,每一细胞如一世界,得世间离苦妙乐禅定,死後生叁禅天。

 

第二节 十二经别、经筋之意义  

所谓经别者是十二经脉分出後别行(另行走)的一部分,意即别行於正经脉,故简称经别,共有十二条经别。它的循行路线和分布的部位,比一般的络脉来得深来得长,所以和脉络有所不同。其名称系十二正经後加一个「别」字即得,如手太阳经别。十二经别走在互为表里配对的阴经脉与阳经脉之间,起一种往来联络道路之作用;其循行部位多在肘、膝以上,脏腑、躯干及颈项等处。经别循行至颈项以後,叁阴经别与叁阳经别相结合後,都走入阳经脉之原路,且上行至头面部位。

所谓经筋者是十二经脉与十二经别以外的筋肉表端之部分,由此可知十二经筋者,都偏重於行走筋肉部位,所以称为经筋。十二经筋都起於四肢,终於头身,且都走在较体表的层次,而不连结属接至内脏;故有些经筋气所到之处,并非经脉、经别所能到达的。如行者皮肤表面经筋走到之处, 难耐,此是经筋行走到之功能。

手、足叁阴阳经筋相结合处:手叁阴经筋(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由里侧循行至胸部相互结合;手叁阳经筋(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叁焦经)由表侧循行至头角部相互结合;足叁阴经筋(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由内侧循行至少腹部相互结合;足叁阳经筋(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由外侧循行至面部相互结合。

 

第叁节 十五络之意义  

络者又称络脉,是由经脉分出来的呈网状的大小分支,共有十五条。络脉的主要作用是配合经脉,网络全身组织,运行营卫气血。十五络者系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两脉所分出的络脉外,再加上「脾之大络」,则共合成十五络也。全身十五络均由一穴道与经脉相连,因此络之命名即以此本身起点之穴道名称来命名,其名称如下:

列缺络─络连手太阴肺经 通里络─络连手少阴心经
内关络─络连手厥阴心包经 偏历络─络连手阳明大肠经
支正络─络连手太阳小肠经 外关络─络连手少阳叁焦经
公孙络─络连足太阴脾经 大锺络─络连足少阴肾经
蠡沟络─络连足厥阴肝经 丰隆络─络连足阳明胃经
飞扬络─络连足太阳膀胱经 光明络─络连足少阳胆经
尾翳络─络连任脉 长强络─络连督脉
大包络─脾之大络

十五络脉运行之方向,除任脉的尾翳络、督脉的长强络、脾经的大包络,在躯干部分循行外,其他十二络都在手腕和足裸部顺着本经之经脉方向循行,把相互表里的阴经脉与阳经脉沟通起来,加强身体之联系。(待续)


[ 经络穴道介绍 ] [ 健康教室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