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FLO.JPG (7767 bytes) 依空大悟入法门
           ---修行法门25之22


一、空大圆通法门经文

《楞严经》曰:「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尔时手持,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又於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作佛事,得大随顺。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於同发明,得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叁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二、经文大意

1.虚空藏菩萨名由来

虚空藏菩萨系来自远离娑婆世界,在东方过此八佛世界微尘数佛土,有世界名大庄严。其佛名号为一宝庄严如来,现今正在说法。彼佛常在说法时,皆以大菩提心而显示其实,故曰一宝庄严。一宝庄严如来为菩萨开示卅二虚空清净法印,使诸菩萨众能了知法性与虚空等,得法自在清净智忍。

何以名虚空藏菩萨?犹如有一大富之长者,具有多数民众,而长者无量库宝财宝充满,却对其民众能行布施而无悭吝。若行施时,贫穷者来乞,均能随其所欲,满足其所需,开大宝藏悉能给与,彼诸众生皆得适意。而长者施已,心喜无悔。

虚空藏菩萨亦如是,於虚空中,具足诸宝藏,随众生所需,若法施若财施,尽能施与,皆令欢喜。且虚空藏菩萨诣此娑婆世界时,现虚空本相,使诸界尽失,仅剩世尊与诸菩萨处虚空中,可知其对虚空之悟境。

2.述说往昔初步修证境界

虚空藏菩萨即从其座位中起,五体投地顶礼佛足,而白佛说:我往昔与释迦如来,同事定光如来(或云燃灯如来)时,即得无边身,此无边身者即以虚空为身,故身等无边际。

那时我初修之时,空去自身内在四大,形成一宝珠,并能发放光明,映照十方无量微尘佛刹,终将此诸佛刹化成虚空。由是之故,我悟知空性为身,空性成慧,聚无量光成一宝珠。

唯自身空性未能通外在诸有相,成就十方尽入虚空。又於自觉真心观内外本自一体,既空内身,当空外器世界,故内心现起大圆镜,从内放出十种微妙宝光,流注灌入十方,并布满虚空无边际。

3.述说外境摄入如来体性中

我修证至以己心发放光明,空去外境诸有相後,更悟得圆通心智,能将内外境界化合而为一。如此,反能统摄诸幢王刹无量香水海,来入我大圆镜内。若大的浮幢王刹摄入我身中时,我身如同虚空,容纳诸浮幢王刹香水海,却互不相留碍。

4.证得无生法忍

内外圆融之後,我身即能善巧方便,以一身分无量身入诸微尘国土,广作利益众生佛事,从无障碍,而得大随顺。此种色空无碍智之大神力,乃因我能仔细审察谛观,我身四大之性系各依其性,而其性本无体可依,却因妄想执着一切生灭相而有;灭一切生灭妄想,即悟知色相、虚空本无二致。

人之四大有相本如虚空,则各佛土诸有相亦应如虚空,於身与外诸佛土本如虚空,如是悟知发明如来藏性,了解性合真空,性空真觉,空性本然清净,周遍十方法界。空性生即无所生,诸大皆然,自不见诸生灭相,而悟知无生法忍。

5.结酬所问

世尊现问藉用根、尘、识、大等四,以何法修入圆通,如我本修因缘,乃因以空性悟入如来藏真如性。了知色空二相本无留碍,色体因空性有,而性本无所依,因众生妄执而成立。如是,我以观察虚空无边际,悟入菩提觉知心深处,入叁摩地正定中。初以己身空摄诸浮幢王刹,得色空无碍智,再生妙力圆明,以自心现大圆镜,融摄十方入我身中无碍。今佛问我圆通修证方法,就我所修证者,乃因以悟知空性圆明,而得色空不二,成就无上道。故空大本修因缘,对我而言,最为殊胜第一。

 

叁、修习方法

1.先了解空色无碍之理

行者先从理地观之,色相本体是真空相,依妄缘和合而成,而真空本体本空而不异色相。再者色本为幻色,而不碍於空;而空本为真空,亦不碍於色,故行者应能观空、色二法本无障无碍,故知两者无碍。

2.了知法性与虚空等同

行者次观卅二虚空清净法印,大正大藏经十叁卷《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一中,述清净法印为:

(1)所谓一切法离性无性故。

(2)云何离性无性?谓一切法无所表示故。

(3)云何无表示?谓一切法无光显故。

(4)云何无光显?谓一切法远离缘虑故。

(5)云何无缘虑?谓一切法寂静相故。

(6)云何寂静相?谓一切法无二相故。

(7)云何无二相?谓一切法远离别异故。

(8)云何无别异?谓一切法入一道相故。

(9)云何入一道相?谓一切法自性相清净故。

(10)云何自性相清净?谓一切法超过叁世故。

(11)云何超过叁世?谓一切法无依处故。

(12)云何无依处?谓一切法无影像故。

(13)云何无影像?谓一切法超过境界故。

(14)云何超过诸境界?谓一切法内外清净故。

(15)云何内外清净?谓一切法性无杂染故。

(16)云何无杂染?谓一切法性寂静故。

(17)云何性寂静?谓一切法远离心意识故。

(18)云何离心意识?谓一切法出离相本不生故。

(19)云何出离相本不生?谓一切法无我摄受故。

(20)云何无我摄受?谓一切法无主宰故。

(21)云何无主宰?谓一切法性无我故。

(22)云何性无我?谓一切法本来清净故。

(23)云何本来清净?谓一切法本无涅盘故。

(24)云何无涅盘?谓一切法性如幻故。

(25)云何性如幻?谓一切法无实事故。

(26)云何无实事?谓一切法无造作相故。

(27)云何无造作相?谓一切法远离身心相故。

(28)云何远离身心相?谓一切法离相无相故。

(29)云何离相无相?谓一切法自相不动故。

(30)云何自相不动?谓一切法无所依止故。

(31)云何无所依止?谓一切法无所缘故。

(32)云何无所缘?谓一切法远离阿赖耶故。

如此,行者悟知此卅二虚空清净法印,了知诸法性与虚空等,始能得法自在清净智忍。

3.再由自身观空

行者在意解了知,法性本空如虚空,再观我身四大亦是空,由空中成一宝珠,能散发诸色光明,先映照一室、一地,後一世界,甚至能扩而大之,光明遍照至十方界。如是,由己身观空发无量光,遍身外界,亦即先修内而外。由是之故,行者能悟知空性为身,空性成慧,能聚无量光成一宝珠,光明照十方。

4.光明照破十方有相

至此菩萨行者自己身能入空,发光明照外界时,自身空性未能通外在诸有相,成就十方尽入虚空界。故行者当自觉真心观内外境本自一体,既空内身,当空外器世界。故行者内心能现起大圆镜,从内放出十种微妙宝光,流注灌入十方世界,并布满虚空无边际。

5.摄十方世界入己空身

菩萨行者修证至以己心发放光明,空去外境、诸有相後,更能悟得圆通心智,有神力将身内外境界化合而为一。如此,进而统摄诸虚空之浮幢王刹无量香水海,来入菩萨行者大圆镜内。若大的浮幢王刹摄入菩萨行者身中时,菩萨行者身如同虚空,容纳诸浮幢王刹香水海,却能达互相不障碍,以空身摄空相故。

6.证得无生法忍

菩萨行者内外圆融之後,其身即能获得善巧方便,以一身分无量身入诸微尘国土,广作利益众生佛事,从无障碍得大随顺。此种色空无碍智之大神力,乃因菩萨行者能仔细审察谛观,其身四大本依其性,而性依空本无体可依,却因妄想执着一切生灭相而有;灭一切生灭妄想,即能悟知色相、虚空本无二致。

如是,人身之四大本如虚空,则各佛土诸有相亦应如虚空,於身与外诸佛土本如虚空,如是悟知发明如来藏真如性,周遍十方法界。空性生即无所生,诸大皆然,自不见诸生灭相,而悟知无生法忍。

 

四、修证优劣

行者以空大修入法门,起初甚易得禅定力,不易入散乱。惟以空大悟入时,均以心意识观身或外器世界为空性。空本是昏钝晦冥之境,自体先住空而非灵明觉知之用。无觉之空本异菩提,既无灵明觉知之用,自与菩提不同。故由空大入道者,让其本性显其功,也不住入空寂,始能悟圆通。否则,行者修入空观境而现其起空执相,则易入偏空境。

(  法尔禅修讲义  ---  参证篇  )


[ 法门介绍 ] [ 修行法门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