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色尘悟入法门
---修行法门25之2
一、色尘圆通法门经文
《楞严经》曰:「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於虚空,空色不二,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二、经文大意
(一)、佛示不净观法
优波尼沙陀(极微,近空)者,其人的根器锐利,惟烦恼障重,性多贪欲。优波即从其座位中起,五体投地顶礼佛足,而白佛说:我也在佛最初成道时即能观见佛,也知佛曾修不净观的法门。也因我淫欲心炽然,喜爱此色身,佛陀就教我以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心无常)或五停心观(淫欲者不净观, 恚者慈悲观,愚痴者因缘观,多思者念息观,多等分者念佛观)中之观身不净法门,来观他身或自身不净。我作自身不净九想观:作死相想、作膨胀想、作青瘀想、作脓烂想、作坏想、作血涂想、作 想、作骨锁想、作离坏想或作烧毁想。做如此观时,确能从心地中现起此九种相。
(二)、陈述悟旨
如此用功後,对此不净身生起大厌离,悟得诸有色性之本质,了知色尘本如来藏。我从不净观中,观到腐烂色身被烧毁成白骨,又由白骨化成为微尘之骨灰,微尘随风飘散,致成空无有。故因此悟知色、空本来是不二的,色相是因种种因缘聚会而形成的暂时有相,若诸缘尽灭时,此色相还归於空无。而空中却也会和合因缘而成就世间有相。此色身就是缘聚而成的人身,故此身是假有的,不应该再执取此假相而行淫欲法。有此认知後,看破此色身,悟得空有不二法,如此我成就了无学果位。
(叁)、佛印证果位
佛陀慈悲,印证我是尼沙陀(悟色性空)。我因为了悟微尘、色相本是如来藏自性清净体中,因缘和起而幻生的万有之相。此万有之相本由无明恶习所熏,再由阿赖耶所变现。现了知此道理後,观微尘、色相皆尽,则此色相又为真如本体如来藏所起,色亦是由性空而起,故全色是性,全性是色,悟道者不必再析色归空,色色皆由如来藏所起,此妙色与密实圆性本无二致。我从色相上,证得阿罗汉果位。
(四)、结酬所问
世尊现问藉用根、尘、识、大等四,何法修入圆通,如我所证得者,是由色相为因地而得道,故我说依色相而修者最为殊胜无上。
叁、修习方法
(一)、先作不净观想
最初境界,依《禅密要法经》所言先修不净观想最初境界,修时即先用心识观自己的皮,能去皮,再去肉而见骨。次观见身内脏腑诸 ,次再观想身皮往外抛弃,是属不净,行者能达此观想力,也都能如实现其幻化境时,始称能行不净观。
(二)、不净观思惟
《禅法要解》曰:「习不净有二种,一者观死 臭烂不净,我身不净死 一等无异也。如是观已,心生恶厌。取是相已,至闲静处,若树下、若空舍,以所取相自观不净,处处遍察心身不令外出。若心驰散还摄缘中。二者虽不眼见,从师受法忆想分别。自观身中,叁十六物不净充满。发、毛、爪、齿、涕泪、涎唾、汗垢、肪秽、皮膜、肌肉、筋脉、髓脑、心、肝、脾、肾、胃肠、肚胞、胆、痰、生脏、浓血、屎尿诸虫,如是种种不净聚,假名为身。自观如是,所着外身亦如是观。若心厌恶淫欲,心息则已。若心不息当勤精进。呵责其心,作是念言:老病死苦,甚为至近,命如电逝,人身难得,善师难遇,佛法欲灭,如晓时灯。有破定法众患甚多,内诸烦恼,外有魔民,国土 荒,内外老病死贼,其力甚大,坏习禅定。我身何畏,於诸烦恼中,未有微损。於禅定法中,未有得,虽服法衣,内实空虚,俗人无异。诸恶趣门一切皆开,诸善法中,未入正定。於诸恶法,未必能不为恶。
我今云何则是,屎囊而生懈怠,不能精进制伏其心。如此,蔽身贤圣所呵,不净可恶九孔流出,而贪着此身,与畜生同死,俱投黑 其所不应。如是鞭心,思惟自责,还摄本处。」
(叁)、不净观法门
《坐禅叁昧经》曰:「淫欲多人,习不净观,从足至发不净充满。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血肉、筋脉、骨髓、肝、肺、心、脾、肾、胃、大肠、小肠、屎尿、 唾、污泪、垢 、脓脑、胞胆、痰水、微肤、脂肪、脑膜,身中如是种种不净。复次不净渐者,观青瘀、膨胀、破烂、血流、涂漫、臭脓、 食不尽、骨散烧焦,是谓不净观。复次,多淫之人有七种爱,或着好色,或着端正,或着仪容,或着音声,或着细滑,或着众生,或都爱着。若着好色,当习青瘀观法,黄赤不净色等亦复如是。若着端正,当习膨胀、身散观法。若着仪容,当观新死血流涂骨观法。若着音声,当习咽塞命断观法。若着细滑,当习骨见观及乾枯病观法。若爱众生,当习六种观。若都爱着,一切遍观,或时作种种更作异观,是名不净观。」
四、修习优劣
《坐禅叁昧经》曰:「若多淫欲人不净法门治,若多 恚人慈心法门治,若多愚痴人思惟观因缘法门治,若多思觉人念息法门治,若多等分人念佛法门治。诸如如是种种病,种种法门治。」故知色尘圆通法门,利於贪欲多之在家行者。
淫欲多者,碍优陀那(丹田)契机诱发,障碍色身成就,故经云:淫欲多人不净观。在家行者较易患此过失,在习定中,有时契机发动,时时心守下盘,心生淫欲,速宜灭之。
( 法尔禅修讲义 --- 参证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