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FLO.JPG (7767 bytes) 种种魔境之对治(1)


壹、色阴魔境对治

前面所讲十种色阴魔境对治,魔相虽然说是善境界,但是要超越,不管精明内溢或精明外溢或身体怎麽变化,都要有一个方法来对治,不知道者不会去舍弃色身,空掉生理、心理、物理叁种扰和在一起所致的种种变化,确实以为有那麽回事,其实有些是自己意识幻化出来的,所以不管是真是假,你都要超越它,要舍弃它,不要去玩弄这些心识的功能。

色阴魔境的对治

要体认万法唯心造,怎麽我们可看到佛,因为天天想佛像,天天对佛像拜,印象太深了,所以在气机发动的时候,加上心念包围着这个影像,所以佛像就现出来了,结果你以为是佛来了,这是因心念深入去钻研忆想,想久了以後化成,故没有那个境却化成那个境。在这个阶段我们体会万法唯心造,随因缘在走,业力也是万法唯心造,念头转到那,就把它当真,随它流转,那个境就真的会现,由阿赖耶识种子所变造的,心不造、法不来,心要不造就要放下一切,不要随境乱转。

(一)、此心不着任何根尘,虚幻变化,本非真实

五根去依它所现的一些异能,或者五根应对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境,不可能不起这些法,现这些影像,但是现起时心要不执着,要练到有境不执,不即不离,因为这些都是虚幻变化不实的。

(二)、确认一切法本非真实

由妄心所引发的法相,既然不是真实法,不是因缘法,就没有自然体性去应对,即是《楞严经》对五蕴相应法所说:「非因缘,非自然性。」只是以我们的习性毛病在相应,所以我们要回到本来、了空诸法。了空诸法是何意义─了是清清楚楚去了知生灭法,然後用理体去观一切法空。

《般若经》云空有十八种相,在此修行大略说有两种法门:第一个是认知其法,而不能对它不起烦恼时,就要用绝对的空把它封死掉,不管法是否真实,反正在我心中认为都是假的。只有桶底脱落的人,对一切法才能不起烦恼,这样就可以用第一义谛空去观法相,即是用如实空的体,去观如实不空的境,这样也不会起烦恼法,同时可知道一切法的虚幻。虽然是虚幻法尘,我可以直接去观它,这是真正的佛法,所以虚幻变化本非真实。

(叁)、当此魔境,即入清凉地

了空诸法以後,既然不怕死、不怕活、不怕烦恼,对一切魔境自然就能进入心地清净无碍的境界。《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也能将心法所现之相,如实地去面对,即是如来体性现起之德相。

我们还没有修证到空观智的人,都要学习观法空性,观一切法空,才能解脱。修行是有次第的、有渐次的,故第一阶段不要先修有为法,能把心用舍去,要学习无为法,无为才能自在。

《金刚经》里面这一句是修空观智最重要的话,不管是有相、无相,不管是真的、假的,这些相在初修空观智的时候,不管因缘或者不是因缘所幻化的,都是要观成虚幻不实在的。如果能够看诸相(有相)变成一种无相观,这诸相非相就是了空诸法;不是没有法,是有法在,但我们不对它执着,那就是诸相非相,这样就真正见到自己如来体性了。即见如来─不是见到释迦牟尼佛,而是见到自己如实本来的佛性,本来佛性有能力面对一切境,观它是虚幻不实在,也能了了不随境转。如果做不到诸相非相,也可用前面虚幻不实在这句话把它否决掉。如果心里面会怕、会挂碍不能超越,就念《金刚经》这一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也可念另一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偈有自我心理建设,瓦解敌人心力的殊胜功力,故在面对外道纠缠、冤亲债主索债时是很好用的。

若周围都是冤亲债主,自己不能自在,那只要背诵前一句诸法虚妄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然就是念自建城堡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後一句的功用是一方面在建设自己的心理,告诉自己: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影,梦中的事醒来就没有了,不是真实的,所以有也是幻化的不真实。或者像泡影一样,水流时会生泡沫之影,泡影很快就会破、会没有的,故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像朝露一样,要用智慧观它,太阳一出来就照破这朝露,烦恼就没有了。太阳指我们锐利的智慧,来照破这个朝露,此告诉自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又像闪电一样,一下子就会过去的。

自己要能不用有为法,才可以破解对方的有为法。如果对方是冤亲债主,不管用什麽法力来打扰你,控制你的身、心,让你气机不通顺,就自己告诉自己同时也在告诉对方,再用有为法、世间法,其实就像梦幻泡影一样,如露(像朝露)亦如电(像闪电),闪电在空中划一下变成火光以後,很快的传到几千万里外,一下就没有了。所以告诉自己应作如是观。对方的有为法加诸在我们身上,这些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忍耐一下马上就过去了。而对敌人来讲,我心如此起念,不断起念,对方可感知,後亦可瓦解他的使法之信心。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念力,念力平等产生的心法,如果在承受之间念这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一切观。」来瓦解敌人的心力,一直念它对方就越没信心,再作法时,因法如梦幻泡影,没有半点功力,忍耐一下就过去了,不须用什麽法来对治。而念《金刚经》这些经文要袒 的,不要有什麽厌恶心、坏心、害心,反正面对敌境,念此偈时,思考里面的意思,以平常心来念,一切境都会过去的。

二、魅入心腹对治

因为心开了,外来的客邪很容易进入你的身体里面,定力不够,思想甚至说话变成它的念、它的话音,定力够的话,它的心归它的心,不会影响我们的心,所以能如如不被境转。

行者色阴未破,忽可通达妙义,频频演说诸法,甚或突显其超能力,身能发光。一般人在修行过程中,如果色阴还没有破,忽然可以通达妙义,又没有天天修行,没有在清净处修行,而在人间打滚,能修到什麽境界?根本不可能的,有此异能都是鬼魅附身,身体可以发光等种种现象,这些都有一点着了魔。

所以我们要有正知见,如有不可思议的变化都是魔,祖师大德讲,有不可思议的变化能力,那就是魔。魔才有不可思议的变,以此变化力来蛊惑他人,它可化成诸佛法像,也可以发无量光、百宝光等。所以我们禅修中看到什麽现象都不要太激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反正抱着不即不离的心即是。

此等魔境出现,行者当自觉勿迷,应即诚心忏悔。----此境出现,行者当觉悟,不要迷惑、不要迷失,而且要赶快诚心忏悔。不要认为起了异能而感觉很好,似修行有成,那就完了。

为什麽有不正当的力量在自身发生,当然是我们心术不正,贪图灵通。所以要警觉,对此异能不去执着,慢慢地也会化解掉。如果去执着这状况,则每次打坐它就来,鬼魅就附身,脱也脱不掉了,等到把你的德行搞得乱七八糟,没有威德的时候,犯了王法了,它就撤离。行者被关的关、被判刑的判刑,就把我们解决掉,本来要修成菩萨,最後坠落到地狱道去。

有这些现象应即诚心忏悔,了悟心本虚妄不实在,不可造诸恶业。把会起灵异那个心清净不犯,息心达清净本源。有以上现象发生,就要诚心忏悔,了悟此虚妄的心,不可再造恶业,让自己清净,不要去犯。有时是因以前的习气再现,前世所修是道家法,所以有一些境界,这境界对解脱来讲都是不真实,都没有用的。

如果认识不清,以为那是好现象而不去超越,就卡死在那里。不管现什麽境,要息心达清净本源。能知什麽境、能感什麽境,都不理,有感有知,能如如不动,才是正理。心达清净本源,得到体空的境界,修行未能悟到空不要去玩这些,有很多人未到空境,就讲空有不二,最後连解脱大道都失之交臂。

空有不二─要能进入空、悟得空,才有真正的定力,之後把心放开,坦 地去应缘。若狂性心歇,则魔境可离─不对境起好奇心去相应,这样魔境就可以离开。

行者尤当茹素,坚定戒体,则不易着魅─行者遇到以上境界应当吃素,不要吃荤,不要吃众生肉,应当戒口,坚定戒体,因众生吃荤,我们吃素的话,异类众生要黏进来很难。

不管在色身上,或言行举止上,有不正常现象,都是有不同对象在干扰。我们碰到冤亲债主障碍我们的心,那是鬼神之类,不让我们修行。如果是鬼魅一类是破坏我们的身、控制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生病。冤亲债主影响我们的身体,甚或影响我们的心,如果能茹素的话,就能坚定我们的心,起码色身是清净的。如果再去受戒的话,刚受戒回来,戒体在未毁坏时,戒体清净是不会着魔的,如不守戒则障碍就重重。

为消业障,应诵《金刚经》─这是六祖以後被用来印心的,在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是以楞伽经印心的,楞伽经里面讲空、讲有、讲空有不二法门比较圆融。六祖为什麽把它改用《金刚经》印心呢?中国禅宗形成後,禅宗是不择手段来求开悟,而开悟是直接面对业障,要用什麽法去克服心里面的障碍,就要用般若金刚智度到彼岸。

《金刚经》是般若经之一段,《大智度论》在演译六百卷的《般若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六百卷里面精华的精华,在五百四十几卷里的十几卷在讲这一段---金刚般若波罗蜜,以非常锐利的智慧破解一切业障。《金刚经》前面都在讲空,因为一个开悟的人,要面对的是冤亲债主的魔境,面对的是灵知灵觉的心对一切缘的执着,这些都要把它空掉,所以我们要将动、静,根、觉、空、灭这六结使来突破。快开悟的行者有灵知灵觉的心,如果没有解脱的力量,那跟凡夫没有二样,所以要用非常锐利的智慧,就是金刚般若智度到彼岸,要早晚诵《金刚经》一部。前面讲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对治魔境是很好用的。

以後业感来就念此四句,碰到障碍念一下,平时念一下,念久了,碰到障碍自然这一句话就念起来了,我们就不会被境所烦恼了,这样慢慢训练就可以般若波罗蜜,以般若智度到彼岸了。禅宗行者以直接摆脱业力时,要悟到自性,智慧要很高,无上的智慧是金刚般若,故诵《金刚经》有很大的法力。

另广结善缘,增加福德─要多跟有德行的修行者、善知识结缘,如果发菩提心也要接触一些落难的众生,每个众生落难都有一些冤亲债主在搅和,所以要有不怕死的心,不怕困难的心,帮这些众生化解障碍,结识众生就是广结善缘。对善知识多亲近,有困难时他的一句话,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我们德行好的话,心法从心地起,有时候遇困难,心地起个法诸佛菩萨或者善知识他就在心中,一切障碍就可化解,这要看行者悟到那个境界。心眼没有开免谈,心眼开而不清净,摩尼宝珠怀在心中,也不知这是块宝,也没有用。这样广结善缘,能增加福德。

叁、求受净戒脱离魔难

守戒是初步修行,我们修大乘佛法讲求心地,而心地要讲究心的解脱,身体可以不在意,心对一切事可以看得开,没有烦恼,身再从心地法门用功,这样坚定戒体。

行者若皈依佛门,且能持戒者,必能避免此等魔难的困扰。如果没有皈依的话,有此魔境时要赶快皈依佛门。有的人接触到外道的护法神,如道家或阴灵等,其特徵是使身体的气机有变化,身体的气都很强。他们让人有此境界,此等人也认为这是好境界,如有气能真修心也好,但往往此等人,喜气而不知修心。当此等人要去受戒,它们会干扰行者,不让这行者去受戒,会对此行者说,守心戒就好了,就怕此等人到诸佛菩萨的道场、坛埸去受戒後,就不能再控制他们。如能去受戒是佛教徒,不去受戒,是属它们的人,还可以控制他。

有些人有境地,但心地、心源不成熟,欲求诸佛菩萨保佑,刚好不察时,会被它们控制。故要摒除一切境界,不要动不动求菩萨,心眼不净怎麽知道是外道阴神,还是护法菩萨?要靠真正的忍耐力来度过一切的困境,真正的佛菩萨帮助我们是在无形之中,是看不到的。佛心是清净的,不会和我们一问一答,那是护法神之属。

受菩萨戒是生生世世,尽形寿是菩萨,尽未来际也是菩萨;如果受五戒只有今生完结就没有了,两者心量是不同的。不能去受戒代表德行还不够,不配当菩萨,如果德行高超,因缘成熟,受戒是水到渠成的。有障碍的话,要受戒就有诸多不如意事来障道,这都是冤亲债主在作崇,不要因此就不去受戒。

受戒要到有清净坛埸地方去受,不要只受方便戒。受菩萨戒要守戒律,如在家人走路不能超越出家众,更不可与出家众勾肩搭背,与法师太亲热没有威德,没大没小的,这是犯戒。不管出家人修得如何,我们没有办法剃头,就要守净戒尊重出家人。

必可避免此等困扰─一切的魔境、冤亲债主、或者是魑魅魍魉,只要心不执着,以空、无碍心对境。不对境抱着不正当或有期待心态的话,什麽事都能化解掉。

时间会决定那个时候走出来,时间到了,能走出来就是心清净,心清净就可以走出来,心不清净,再怎麽修,魔境、困境永远都还在,心清净这些境自然就不随缘,没有什麽现象可以干扰你,可以自在的化解掉。(待续)

( 88 年 3 月 13 日 讲於 法尔 )


[ 修心法门 ] [ 修行法门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