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FLO.JPG (7767 bytes) 如来禅 与 祖师禅
       修证过程的异同


「莫道水清偏得月,须知水浊亦全天,

  请看风定波平後,一颗灵珠依旧圆。」

                                      宋林季仲大德

如来禅与祖师禅的行法分别,很少看到实际的说明。宋林季仲居士有一首诗,可用来阐述此两种修证过程的不同。现举其诗说明如下。

行者通达後,有得全月(如来禅),有得水浊(祖师禅),但究极本性,应无有别,只因水浊者,尚需任运,以求圆觉。行者辨圆觉,应随顺自然,切忌枉用心法,狂性歇即达菩提矣。

现来解释林季仲先生的诗,以便说明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异同。诗云:「莫道水清偏得月,须知水浊亦全天,请看风定波平後,一颗灵珠依旧圆。」

先看前文,行者通达後,「有得全月,有得水浊。」这句话是说如果修如来禅的行者,是按部就班一位阶、一位阶的修上来,在修行过程之间,把他的习气毛病转了,虽然不是完全灭了,但是慢慢地转了,譬如:叁界九地(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叁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净地)。无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色界四禅,每一禅之间,都有其禅定境界(属性、境界不同),初禅的境界不能到二禅来讲,它是以有漏智来修得无漏智,无漏智不会一下子全部现出来,因无为境界是从有为境界逐渐开发出来的,最後证入无为境界,所以每一地的修行都有其用功的方法和证到的境界;证到以後就要推翻以前的有为法,然後再利用别的方法用功,所以这样地地往上走,用有为法得有漏智,去修到无为的境界。所以唯识说有六种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既然都是无为,为什麽要分为六种,这跟个人境界有关,譬如说:那个人用那种有漏智修到无漏智,而此无漏智不一定证得真如无为那种境界,可能证到前面的五种无为境界。所以这中间才有六种不同无为境界,当有人修到某一种无为境界,不能自我满足,就会再进而用另一种有漏智而修入另一种无漏智。若行者自谓我已成佛了,那只是世间禅定的一种无为解脱知见而已,还不是像大菩萨或佛那麽圆满的解脱知见。

所以修如来禅行者循序渐进慢慢地修到最後心也差不多了,当心打开了,就得到全月。全月代表光明、圆满,此时就已经没什麽可修的,这种修证最好要出家去磨练,长期的用功,才能得到全月。现在很多人常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说:「悟了不要再修了,因为我们都有佛性,当下就是佛,还要修什麽,本性俱足啊!」本性俱足是没错,但是你毛病还没有灭,还是一个凡夫,有什麽用;所以千万不要这样误导众生。像如来禅是一地一地的修上来,从未到地禅(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再进入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每一地都是这样修上去,最後得到的是圆满的自性,得到"全月"。

而得到水浊者,那是祖师禅,祖师禅是悟後起修,在修祖师禅过程之间,都是不择手段在色身上用功,譬如六祖在几个月之间,就把色身打破,气通後见性,见性後仍有烦恼、也有菩提自性,所以还认识不清楚清净的自性是什麽样子,而只得到"水浊",但这是紧要关头,水浊不是说整个乱,而是内心的习气、毛病和阿赖耶识的种子暴露出来,慢慢让它清净断尽。

在如来禅修证到本性现起时,圆满自性发光遍照十方虚空;或者不管心清不清净,只要色身打破,见到本性,菩提烦恼同时俱在,看不清楚自性没关系,反正已经打开了,能够见性最重要,禅定解脱慢慢修,自然就会得到,所以不管得到全月或水浊,但究极本性应无差别,因本性不受一切习气毛病所污染,所以世尊讲过:「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个人所造的业,对你的自性没有污染它,所以它没有增加一点污垢;你修行了十几、二十年习气毛病清净了,对它(自性)也没有减少一点点或增加一点点,所以不增不减,因为它本来是空的,有的是个人的业力、习气、毛病、执着。

前述两种禅之般若智慧现起,自性本空是一样的;现在用祖师禅去打开色身,开悟-打开黑漆桶,未灭的烦恼种子无量无边,这时候是内心的交战,外面的行为还是清清楚楚,如果有行为不中规中矩,胡作非为,那是着了魔;在脑筋中有很多的习气在冒出来,要贪一下、要爱一下、要怎麽样…,但是一闪就没有了,因为你自在的体性,可清清楚楚地觉知而看着你的忘想心,不会去做,因为会去做就太离谱了。

所以常常告诉你们要评估一个人修的好不好,是否着魔、有没有自以为是、有没有自我肯定,看他写出来的文章就知道了;他写出来的文章,徒众把它秀出来,也可以从中看出他这个人的修为,是属於魔道或是属於佛道,或者是在过程之间,有的人在过程之间不甘寂寞,稍懂一点就大为宣扬,这就是还在好名之路途上。所以除去名闻利养,讲得很简单,但是有的人一到有境界的时候,还是因它而迷失掉。所以老上师常常讲:「悟後还是会迷的。」为什麽悟了以後还会迷呢?因为没有诸佛、菩萨、善神在护持,差别就在这里,自己闭门造车,胡乱的去修,没有人指导,没有人监督。所以你只要一心向佛,守戒清净,诸佛菩萨随时都是在加持你,他不一定在你身边,会在你身边的都是护法,诸佛菩萨与虚空一体,虽然与你离了好几万里,但自性本来是没有分离的。所以你的觉知有没有,你的行为是否中规中矩,不要仅说气脉很通顺,但所做所为显现出来都是倒行逆施,这就是着魔。魑魅魍魉也可以让你色身有成就,但是你不知道如何去断你的习气烦恼,所以悟後水浊时你要让它清净,清净才能让你的习气毛病断尽。故说全月、水浊,究其本性应无有别,根本的体性本来是一样的,就像我们跟诸佛菩萨的体性是一样的。只是他们没有馀习,我们的习气毛病业障一大堆,我们要修的是这些。究其本性本来一样,大家皆有佛性,但是因为你的佛性没有现出来,你的习性很强随时随地都在追求名闻利养,所以水浊还是会有妄想。但是想归想,不要去做,妄想打了,警觉了,才知道自己还有贪心,如果去做的话,你就迷头了。上次在讲自性,它是无形无相,它只可以感觉,没有像很多同学心可以感知外境,但那不是你的功夫。你的自性是可以映照未来的影像,或者你可以感觉这件事该做,那件事不该做,这件事因缘不成熟,我就是不这麽做。这些要讲什麽道理?没道理,但很自在,自在於何,自在於随顺,随顺到最後,你就可感知你的路是依缘在走,看起来好像不合情、不合理,但是有它的道理在,你也不要动摇。所以说水浊者,尚须任运,因为您心还不清净,在你悟了以後还有很多的习气、毛病,待我们去除。就像网路上所写的,都是十几年来我们上过的课,有次序的列出,每一段话都是祖师大德所讲的,教导我们要怎麽去修行,已经把指月录、五灯会元等禅宗语录分门别类的列出来,省掉你到处捉资料也搞不清楚。各位可看公案的次序跟它修证的内容,都是在讲修行要这麽走一趟,没有走一趟,就表示没有成就。所以虽然悟了(打开了)还是有很多的习气毛病,最後把它任运。

只是把我们不清楚的心恢复到清净,任-任真,任是动词,是用功把不清净的心恢复到自性本真的心;运-运用,悟到清净自性的人,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因为本性具足,五根门头对法都是从心地里面起。当你回到清净自性时,你对一切缘就能自然地生起一切法去相应,那就是本性具足不必学。如果你心地还不清净就教你,有一天也许你会着魔,就用这些法去造一些魔业,所以这时候应该少教他一些法。

其实一切法都是由自性起,你修证到的话,都可以慢慢去体会,这样做可以成就这件事,那样做也可以成就那件事,但只是不要用在追求名闻利养,总是要用在度化众生,协助众生脱离苦难。现在讲的是修不清净的习气,所以在任运之间,就要求圆觉。

觉知、觉悟有好几种不同的层次,现在你要圆满我们的觉知,那就要在地前菩萨、地上菩萨时圆满觉知,此谓随顺觉性,这种不同的觉性所述境界,就可看出你修证到那一种层次,要求那一种圆觉。

地上菩萨证到後,要不打妄想,你的心确有灵知灵觉,但不随这些念的真假去转,为什麽?因为你要悟到真正的解脱,不能去搞什麽心通,所以在任运中求圆觉。故宋朝林季仲居士:「莫道水清偏得月,须知水浊亦全天,请看风定波平後,一颗灵珠依旧圆。」这首偈语非常好,把修行不同的理路标出来,最後的终点都是一样。

「莫道水清偏得月」如果有一条溪流,它的水是清净的,清净的水比较能映照虚空中的月亮,水清可以让你的自性显现出来,去映照外在的一切因缘,这月亮不是代表体性,是代表所看到的一切因缘能清清楚楚。自性本空,有什麽月亮不月亮,就是你习气毛病都灭了,内心坦荡荡的像一面镜子,擦的很乾净,然後就可以映照外在的一切因缘,这件事未来会怎麽样?你早就起了先机,就知道怎麽做?随着你的觉知去做。那修的比较长久的人,证到体性现出来的时候,他自然就能够有这种功夫,所以水清就能得月。

「须知水浊亦全天」你应该了解,譬如黄河,黄沙滚滚,映照不了虚空的月,但是不因为它黄沙滚滚而照不了虚空,你就说它没有虚空,自性还是具足的,所以说:「须知水浊亦全天。」为了写作上文句的美丽,前面是「得月」,这里用「全天」,其实是在讲同样的事情,因体性本来大家都有,不管你是否清净,外在的一切因缘现象,水清的可以映照,水浊者面对这些还做不到,所以就要「请看风定波平後」,为什麽修祖师禅的人,悟後刚开始面对一切境界尚不能掌控,根本智慧虽现起,但差别智还不能成就,所以只有守住根本智不要起烦恼就要很用心,就搞得手忙脚乱,修的很辛苦,不管怎麽辛苦,叁年、五年、十年搞定了以後,风定了,以前对任何事情都会起心相应,有境就生心,就产生境风,境风一起就去相应造业,没有去造业也会随它起烦恼。譬如,两地之间有落差就有风流,而造成落差时,落差的境风就会起烦恼。如果你体性清净,境来心不动,境风不起;如果你体性不清净,有个落差,这个落差就是内心还有烦恼,有烦恼种子,当境风来就有落差,烦恼起来在那里搅和。所以要修行,练到风定波平了,如果无风水无痕,有风水就起波痕,境风来波痕就起,你要修到境风来,心还是平的。

这里用一些文学的词句、世间的景象来说明修行的境地,有的人心起一个灵知灵觉就把它当真,然後就执着这些,执着的心每一个人都有,但把它当真而执就是迷头认影。不要像外面那些神经不正常的人,说我是天上神仙下凡,我是某某千岁…,有的在打妄想,有的也不能说他不真,不管真假,今生是人,打那种妄想有什麽用?你看非想非非想天的天神,最後可能轮回到地狱、畜生道、人道来受生。它们虽然有5千亿多年的寿命,但还是照样要轮回,那有什麽用呢!所以你今生是为人,就要扮好当人的角色,不要再去想过去,过去谁跟谁有因缘或是亲戚,今生最真实,以前是迷糊,所以过去每一世都在业力里轮回,现在有幸闻到佛法,从内心里挣扎出来,不要去迷恋以前谁跟谁有缘,以前无明不知才这样的,迷糊看到这个来电就结婚了。现在如果我们还没结婚,大概不会结婚,结婚後还要教养小孩、上班赚钱,现在很多单身贵族,自己也可以赚钱,结婚干嘛!自己多逍遥自在,这种趋势愈来愈多,但是如果逍遥自在而不去走修行的路,那也是轮回,所以这些世间的烦恼种子,你要修、要练、要断。到「请看风定波平後,一颗灵珠依旧圆」,我们的自性,本来是非常的灵敏,会产生一切的妙用,所以称为「灵珠」,在你的自性显露出来,习气毛病断尽,跟那水清得全月的境界还不是一样,所以两种不同的修行过程,最後所得的结果都一样。


[ 修心法门 ] [ 修行法门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