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FLO.JPG (7767 bytes) 行履工用口诀

法尔禅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张玄祥)撰 


行履工用口诀即是禅宗所谓行履工用处,即顿悟之人做工夫也。沩山灵佑禅师云:「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道别有法教渠修行趣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纵有百千妙义抑扬当时,此乃得上座披衣自解作活计。以言要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门行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趣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专事修禅者,可于山边林下,涵养休闲,或入关杜绝外缘,自行任运,凡此皆为顺缘直道者,易于保护任运。而世事禅者,处尘世中,行平常事,保任工作较难,惟行者慧力已具,更秉承诸佛菩萨加被,实不为境转,缄默自修,自行将养,久而久之,亦可达「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之境界。兹将开悟禅者行履工用口诀摘列如后:

一、心念平凡,不露身分。 二、心外无法,不堕恶道。
三、忍受轻贱,守住自己。 四、旧债清偿,不造新殃。
五、随顺众生,灭除我执。 六、平等性智,免除灾病。
七、妄想觉知,不辩真实。 八、不尚玄谈,力行众善。
九、狂慧不着,不立文字。 十、无诤无辩,灭除法执。

行者于任运中,应把握住本性,任其业缘纵横而不失本真。有如杲大慧禅师云:「但得本,莫愁末。空却此心是本,既得本,则种种语言,种种智能,日用应物随缘,七颠八倒,或喜或怒,或好或恶,或顺或逆,皆末也。于随缘处,能自觉知,则无少无剩。」

现各将口诀试说明于下:

一、心念平凡,不露身分。

素法身活起,但根本智虽得,却不会用,因差别智未证得。色阴魔境现起异能,容易误认为因修行而得的是神通,其实只能说是异能、是善境界,也并非证圣,若执为证圣,则容易着魔。故要潜默将养,不露身份,不要招摇,不然易为邪心邪术者所加害。

二、心外无法,不堕恶道。

体认一切业均由心地而造成,除心以外,无一可造业之源,故控制六、七意识心,尤其是第六意识,不让它起现行而去造业,自不会堕入三恶道中。此时行者造业,不必用身、语,起心动念即能造无量业。故禅宗祖师大德在此境界,以执杖牧牛喻之,凡有起心动念,邪心、邪念、害心、贪心等,均在牧牛之列,有所念起,当自觉而灭却。

三、忍受轻贱,守住自己。

既知以前无明,起众生颠倒,与众生结无量恩怨。现又体知因果历历不爽,故不能再起颠倒心,再与众生结怨。但众生怨气加诸于自身,当以忍辱法,承受众生轻贱。一以消众生之怨气,二藉以证入无为的心体,让体空而现。故要忍受轻贱,守住自己。

四、旧债清偿,不造新殃。

既体知因果历历不爽,就不应再与众生结怨,造新之灾殃。但于不造新业时,旧的业是要去清偿的。在清偿旧业之时,不要怨天尤人,以忍辱波罗蜜面对一切逆境,始能度到彼岸。

五、随顺众生,灭除我执。

从现在开始已能修自心,去掉无始无明的我执。诸法中吾人均认为有一我在,其实是诸法无我,但吾人却错认有一我在,故与众生产生利益冲突、对立,故要将无我的体找出,即是要灭却我执。而灭却我执的最佳利器是随顺众生,众生要您如何,遵照办理。如此,没有自尊、没有执着,没有一个「我」在我心中,最后可灭却我的执着,亦是破第六意识心。

六、平等性智,免除灾病。

无始无明显示在妄分别中,喜顺、恶逆,喜好、恶坏,喜亲、恶疏,喜健康、厌生病,我是佛教徒、您是异教徒,您是女、我是男,您是我族群、他非我族类,‧‧‧,等等分别心若不灭,容易诱发争战,一切灾难、病害均由此分别心而起。故要建立平等性智,就得破灭意识的分别心、建立平等性智。

七、妄想觉知,不辩真实。

开悟行者菩提智慧现起,可鉴照一切因缘境界,奈照而知之,却不能转其业缘,怎能谈解脱。故禅者欲修入解脱时,要观一切法为妄想,不要去执其法为真实,如此阿赖耶识所现种子,不为第七意识执以为真,始能脱业缘的牵扯。若仅知其境而不能转其境,如何能证得法解脱。故《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八、不尚玄谈,力行众善。

为去除法的执着,度过色阴魔境,不管六根所现之异能,均不能去示知于人。行者一有耐不住寂寞而落入玄谈,必会招来一群无知徒众,以神通异能为目标,随您而修,因有所求地在修行,认识不真,终会误入歧途。对您而言,如此亦无法证得法解脱。至此境界,最好是力行众善,随缘度一切有缘众生为要。

九、狂慧不着,不立文字。

开悟的行者,智慧力突出,自然而现,不假学习。然狂慧锐利,终是一种执着,欲求得法解脱,怎能执取狂而旺盛的智慧,故要去除此种狂旺的智慧。行者虽有境界,但因未证得果位,认识不清,还是不要着墨为文,不然留些半生不熟的法,给无智慧的后学,若是导后学入歧途,便造无量业也。

十、无诤无辩,灭除法执。

行者至此最后阶段,要灭去根本的法执,则对一切所见、所闻,均要以空无的心去容纳,因行者已知众生病在何处,证至何处,其所言就不要去诤辩。若行者还有诤辩心、好恶心,显示行者还有法的执着,如何证得法执灭。


[ 修心法门 ] [ 修行法门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