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名山古剎篇
浙江四明天童山與日本曹洞宗因緣
寧波鄞州區太白山麓茂密竹林中有一座禪宗古刹,就是號稱“東南佛國”的天童寺。天童寺位於浙江四明天童山,距鄞縣(舊稱寧波府)東約三十五公里處。西晉永康(300~301)年中,義興和尚於會稽郡(江蘇蘇州城區)鄮縣東南約十七公里之山間巖上草創一宇居之,時杳無人煙的山中有一小孩每天給他送齋飯送水,最後寺院建成。一天,小孩向義興和尚告辭:“我是太白金星,見你精進虔誠,我變作童子照顧你,現大功告成,我去了。”說完騰雲架霧而去,後人便以太白名山,加天童以為寺名,故稱為天童寺。同時,天童禪風遠播海外,在日本和東南亞有相當影響,尤其是中國曹洞宗法脈延續日本後而隨而大興。
話說先有榮西法師(1141∼1215)日本臨濟宗開祖,備中吉備津人,俗姓賀陽。字明菴(世又稱明菴榮西)。十四歲,於比叡山出家受具足戒。十九歲,學天台宗教義,並學密教。仁安三年(1168)來宋,至天台山求法,得天台新章疏三十餘部,凡六十卷;歸國後,呈天台座主明雲大師。文治三年(1187)再次來華,登天台山,隨侍萬年寺之虛菴懷敞禪德,苦勵參究,習臨濟宗黃龍派之禪法。榮西法師建久二年(1191)歸國,始行禪規,道俗滿堂,遂於筑前(位西海道) 博多(現福岡県市)建立聖福寺,此為日本禪寺之創始。榮西法師之聲譽漸揚,為天台宗僧徒所讒,朝廷宣令禁禪,師乃作出家大綱、興禪護國論,為新宗申辯,時有鎌倉幕府(1185年)成立,榮西法師並謁幕府將軍,幸得鎌倉幕府信任,建立壽福寺。並於京都開創建仁寺,作為台、密、禪三宗兼學之道場,並融合三宗而形成日本之臨濟宗。
此時有日本道元和尚者(1200∼1253,又稱永平道元),諱希玄,俗姓源,十三歲時,投比叡山(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東北隅的山岳)之良顯法師出家,習天台教儀。建保二年(1214),至京都建仁寺謁見榮西法師,但榮西法師建保三年(1215)示寂,世壽七十五。世稱葉上房、千光祖師。
道元和尚於建保五年(1217),轉師事榮西大師之門人明全法師,深究顯密奧旨,兼習律藏威儀。貞應二年(1223),與明全法師相偕來宋,直上四明天童山,時為宋朝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先後參禮無際了派(育王德光1121-1203禪師法嗣)、徑山(浙江餘杭西北約二十九公里處)浙翁如琰、盤山(河北盤山馬祖道一法嗣─寶積)思卓等大師,歷訪天台雁山、平田萬年、慶元護聖等諸剎,終以因緣不契而返天童山。
道元和尚後與天童山長翁如淨法師相見,豁然大悟,抖落從來所疑,得如淨法師之印可,如淨大師且授予芙蓉道楷(道楷1043∼1118,宋代禪僧,世人尊為曹洞宗第八世)傳來之袈裟、竹篦、白拂、寶鏡三昧、五位顯訣,及自贊之頂相。道元和尚歸返日本後,凡十五年,居止於京都一帶,然因受到比叡山舊佛教(比叡山延曆寺)之迫害,遂移居越前(屬北陸道,又稱越州,越前國領域大約現今福井縣的嶺北地方及敦賀市)之山奧,創建大野永平寺,大揚曹洞禪,提倡「只管打坐」之實踐法門,後人稱其禪風為默照禪。並撰著正法眼藏九十五卷、永平清規二卷、學道用心集、永平廣錄十卷、普勸坐禪儀、隨聞記等。建長五年(1253)八月示寂,世壽五十四。諡號「佛性傳東國師」、「承陽大師」。嗣法弟子有懷奘、僧海、詮慧、法明等,是日本曹洞禪之開祖。
道元禪師《普勸坐禪儀》語錄片段:「原夫,道本圓通,爭假修證。宗乘自在,何費功夫。況乎全體迥出塵埃兮,孰信拂拭之手段。大都不離當處兮,豈用修行之腳頭者乎。然而毫釐有差,天地懸隔,違順纔起,紛然失心。…。夫參禪者,靜室宜焉,飲食節矣,放捨諸緣,休息萬事,不思善惡,莫管是非。停心意識之運轉,止念想觀之測量。莫圖作佛,豈拘坐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