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名相篇--禪定瑜伽類


瑜伽

【瑜伽】

 瑜伽詞句由yujgha#兩詞所合成,yuj字根原意是為牛馬車等配上軛,意為軌則之義,使牛、馬車不出軌道而亂馳走。gha# 詞根意為k4t,有執行、有效執行之義,以採蓮花座來執行瑜伽行。K4tPerforming, accomplishing, effectingK4to make a seat of anything (e.g.lotus蓮花座)yujgha#演變成yoga,係專指精神的訓練與強勢規範色身的一種瑜伽(yoga)修行方法。

 

【瑜伽行】

 yogac2ra瑜伽行是依意志力控制身心息三之行法。yoga給與己身與己心配上規範之軛,終得智慧及解脫知見c2ra實踐、鍛鍊(practising) 。瑜伽行依坐身、調息、攝意等方法,作相應行法,使自己集中心念於一點,修止觀為主之觀行,而與正理相應冥合一致,終得五法身圓滿者(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五)

瑜伽行得依止、觀來達到修行之目的。止者奢摩他(0amatha),與觀毘鉢舍那(vipaśyanā)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而貫注於特定之對象,是為止,止後產生正智慧,以客觀心識面對此一對象,是為觀。止觀即是指定、慧二法門。

 

【前加行】

前加行(prayoga)是見道以前之行者所修之行法,如四善根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法等之總相念住之前位,都是屬前加行法。此過程中可引發三摩呬多(samāhita)由此四善根所生之分位定,所引生之身心安和平等相,因未達真三摩地samādhi,故稱為三摩呬多,有等引、勝定之義。

所以前加行是真修入禪定前之基礎功法,著重於色身之調理。禪者dhyāna,定者samādhi,能入四禪八定,若能再進而悟入佛法之解脫道,終能得究竟解脫法。

 

【瑜伽士】

Yogin通常是指婆羅門之沉思的聖人,或專為稱呼「禁慾行者」與「苦行者」。Yogin是瑜伽士,要讀作yog1(瑜祇);若是女性行者,當稱為瑜伽女yogin1 (瑜祇尼)Yogin做為神格尊稱時,指濕婆神(0iva)或有時指毘濕笯天(Vi=5u三禪遍淨天)。稱呼世間人,可作為魔術師(possessed of superhuman powers,a magician,conjurer)yogin1於世間稱瑜伽女,是稱女仙人、巫婆、魔女等(a fairy, witch, sorceress)

 

【瑜伽師】

2c2rya心靈上導師,2c2yra是為瑜伽師,有調化之功,匠物適機,群徒所放之美稱也。a spiritual guide or teacherYog2c2rya瑜伽師,a teacher of the Yoga system of philosophy瑜伽師三乘行者,由聞思等次第習行。如是瑜伽隨分滿足,展轉調化諸有情故,名瑜伽師。或諸如來證瑜伽滿,隨其所應持此瑜伽,調化一切聖弟子等,令其次第修正行,故名瑜伽師。瑜伽師具有智慧:能除遣一切相分別故,是具捨逸慧。遠離一切愚黑闇故,是具方便慧。安住一切瑜伽師地者所成就故,是具發趣慧。當住一切聖智道故,是具照明慧。

 

【瑜伽師與境行果之關係】

瑜伽 yoga作相應之意,依調息(調呼吸)等方法,集中心念於一點,修止觀(奢摩他與毘舍那)為主之觀行,而與正理相應冥合一致。於密教,盛行三密瑜伽相應之說(又作三密相應說)。行此等瑜伽觀行者,稱為瑜伽師。依瑜伽師而行之境界,稱作瑜伽師地。瑜伽師地論一書即從五識身相應地說至無餘依地之十七地。奉持該論之學派,稱為瑜伽派(外道中,另有所謂瑜伽外道者)。此外,瑜祇(yogin)即「有瑜伽者」之意,係指行瑜伽觀行之人。三昧(samādhi)、禪定(dhyāna)即行瑜伽法之一。

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本之說,相應之義有五:

(1)與境相應,謂不違一切法之自性。

(2)與行相應,謂與定慧等行相應。

(3)與理相應,謂安立非安立等二諦之理。

(4)與果相應,謂能得無上之菩提果。

(5)與機相應,謂既得圓果,利生救物,赴機應感,藥病相應。

於上記五義之中,顯教多取與理相應之義,如瑜伽唯識之瑜伽;密教多取與行相應之義,如瑜伽三密之瑜伽。

瑜伽論記境行果三各三別釋。

【境】中有總有別。總中云:謂一切境─無顛倒性,不相違性,能隨順性,趣究竟性;與正理、教、行、果相應,故名瑜伽。如次,四境與理教行果相應不違。

諸心所緣名之為境,諸智所證名之為理,理深境淺,心所取境,無顛倒性,即所執無「有為無為」有,與智所證,理不相違。其我法有有無為無。境顛倒性情解謂然。非實如是,不順正理故。境無倒性與理相應,境不違教,能隨順行能趣究果。準亦可知。

四即是四重二諦,此四境與理教行果共相應故。別釋境中,引其五教,以成六境:

一或說觀待等四道理名瑜伽,此四總攝一切正道理故。

或說二十四不相應行中一名瑜伽,因果相稱故。此二如決擇分等,處處廣說,淨無性,名瑜伽。除違契順,最為勝故,如大梵問經等。

三說真如名瑜伽,理中最勝,一切德相應故,如楞伽經。

四說從一法增至百法皆名瑜伽,法門雖別,義無違故,如大義經。

五說蘊界處緣起諦等皆名瑜伽,攝一切境順機宜故。如廣義經。

解云:此中初三依所執圓成實,如次配之。此六境皆其無顛倒等四性順四種法故。

【行】瑜伽中亦有總別。總云一切行更相順故,合正理故。順正教故,趣正果故,說名瑜伽。別有十七。

一辨瑜伽師地經說,正修諸行名瑜伽,總攝一切相應行故。

月燈經說,修三十七菩提分法名瑜伽,此於一切順果中最為勝故。

三大分別六處經說,止觀平等運道名瑜伽,眾行主故。

四海慧經說,修三摩地名瑜伽,住心發行此最強故。

顯揚論等說,信欲方便精進四法名瑜伽,此四通生一切行故。

六聞所成地,別辨世、出世等九道名瑜伽,會理除惑位別勝故。

七修所成地,總辨修習諸對治道名瑜伽,為樂略者總說修故。

八有處說,緣諸地所攝無倒智名瑜伽,行中勝故。

九有處說,方便善巧或唯方便名瑜伽,作意與智發行勝故,或就發最初發悟勝故。

十功德實性經,諸緣起觀名瑜伽,於出生死最為要故。

十一正行經說,正見等八支聖道名瑜伽,趣涅槃城此為勝故。

十二毘奈耶經說,修戒等名瑜伽,戒定慧學因中勝故。

十三大義經說,修一切世、出世行分位差別皆名瑜伽,正行階位相符順故。

此上說三乘通行,下四唯大。

十四慧到彼岸經說,觀空作意名瑜伽,發起大行此最勝故。

十五彼經復說,度勝名瑜伽,導大乘行此殊勝故。

六餘處說,此慧度所攝無分別定名瑜伽,能發一切勝功德故。

十七餘處復說,菩薩慧悲平等雙轉名瑜伽,能證無住大涅槃故。

伽中亦有總別。總云謂一切果更相順故,合正理故,順正教故,稱正因故,說名瑜伽。別釋中引七教

一分別義經說,力無畏、不共佛法名瑜伽,伏諸魔制異論勝餘乘故。

二殊勝經說,佛無住涅槃名瑜伽,盡未來際無所住故。

三大義經說,佛地無分別智及大悲名瑜伽,自利利他常無盡故。

四辨說瑜伽師地經,佛地功德皆名瑜伽,窮於法界無斷盡故。

五分別三乘功德經說,三乘果德名瑜伽,皆與正理等相應故。

六讚佛論說,三身三德皆是瑜伽,一切果德不相離故。

七集義論說,果位所攝有為、無為諸功德聚,皆是瑜伽,等至究竟和合位故。

此說【境行果】名為瑜伽,前於初標說等字者。

釋論復言:如是聖教,亦名瑜伽,稱正理故,順正行故,引正果故。此文可解。理入境中故更不說。有義正取三乘觀行說名瑜伽。數數進修合理順行得勝果故。境果聖教瑜伽境故。瑜伽果故。詮瑜伽故。亦名瑜伽。

觀上下今古所解合為四類:

一唯取行。

二取【境行果】三。

三并取教。

四此三

如釋說。前來傳解:一境。二理。三行。四果。五得果既圓,利生救物,藥病相應。前後合有四種。有釋。此中四義故曰相應:一教理玄會,二行果冥符,三智境剋諧,四空有不二。

夫教不會理則齟齬而難趣,行不符果則修造之功虛,智不諧境則照物之功僻,有不即空則之情見。

瑜伽師十七地名稱:

一者五識身相應地。

二者意地。

三者有尋有伺地。

四者無尋唯伺地。

五者無尋無伺地。

六者三摩呬多地。

七者非三摩呬多地。

者有心地。

九者無心地。

十者聞所成地。

十一者思所成地。

十二者修所成地。

十三者聲聞地。

十四者獨覺地。

十五者菩薩地。

十六者有餘依地。

十七者無餘依地。

如是略說十七。名為瑜伽師地。

*** 


[ 名相篇 ][ 法爾辭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