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大乘名相篇


四道理

道理者yukt,contrivance , means , expedient , artifice , cunning device , magic─(發明創造、手段、便利,手腕、深理),簡稱為「理」,指正確之理,即事物之存在、變化必須準據之法則。《瑜伽師地論》舉出四種道理:

(1)觀待道理(apek=2-yukti),regard, attention, expectation, consideration; 注意力、期望、考慮;又作相待道理,即真(勝義)與俗(俗諦)相待之道理。

(2)作用道理(k2rya-k2ra5a-yukti),k2rya affair, duty, business, work, matter; lawsuit, dispute; an operation in grammar; effect, result; purpose, object。事情、責任、業務、工作、關係;訴訟,爭論;手術在語法,效果,結果,目的、物件。k2ra5a ─cause , reason , the cause of anything。原因,原因,導致所有的東西。有因果關係之作用的道理。

(3)證成道理(upapatti-s2dhana-yukti),upapatti happening , occurring , becoming visible , appearing , taking place , production , effecting , accomplishing。發生,發生,成為可見,出現,發生、生產、影響,實現。s2dhana leading straight to a goal , guiding well , furthering RV. ; effective , efficient , productive of。領導直目標、指導,促進房車。作用大、效率高、生產的。又作成就道理,即確認方法之道理。

(4)法爾道理(dharmat2-yukti),dharmat2─ essence , inherent nature Buddh. ; the being law or right。本質上Buddh固有性質。被法律或權利。又作法然道理,如火有熱性,水有溼性,有其本來不變本性之道理。

【四道理】─萬事萬物之存在或變化皆有其依準之法則,大別之,可分為觀待、作用、證成、法爾等四種。又稱四種道理。

(一)觀待道理,又稱相待道理。言諸行之所生要待眾緣,譬如發芽,須待種子、時節、水田等緣。

(二)作用道理,又稱因果道理。譬如眼等諸根為眼識等之所依而有作用,色等諸境為眼識等之所緣而有作用。

(三)證成道理,又稱成就道理。謂由現量、比量及聖教量而證明成立之道理。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等。

(四)法爾道理,又稱法然道理。指不論如來之出世、不出世,本來即存在於法界之自爾道理。譬如火之能燒、水之能潤。

四道理是真實法,故有時稱為四真實。實修上所用,為「虛假不實」之稱。身口各異,言念無實,稱為虛偽。若表裏如一,更無虛妄,則為真實。【四真實】─真實,乃表裏如一而了無虛妄之意。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六、顯揚聖教論卷六等列舉四種真實,即:

(一)世間真實,又作世間極成真實、世間所成真實。即一般世間所共同認定者,如自古以來見火則稱火,而不言水,此乃由名言決定而自他共同認定之真實。

(二)道理真實,又作道理極成真實、道理所成真實。即世間一切智者,以現量、比量、聖教量等隨宜方便造書論議,而建立之證成道理。

(三)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即一切聲聞、緣覺以無漏之方便智、正智、後得世間智所行之境界,能破除煩惱障,得智清淨,及證得無礙智。

(四)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即解脫所知障而顯發中道之理,此為真實智所行之境界。

另據《成唯識論述記》之解釋,世間真實即指世間共許之事,道理真實即指現、比、聖教之三量與觀待、作用、證成、法爾之四道理,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即指四聖諦之理,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即指真如。

有關四真實與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性之相攝,依《成唯識論》卷八、《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三所說,世間、道理真實,攝於相、名、分別之三事;煩惱障淨智所行、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攝於正智、真如二事,故前二真實攝於依他起性,後二真實攝於圓成實性。

然辯中邊論卷中,說世間真實僅攝於遍計所執性,道理真實通攝於三性,後二真實則僅攝於圓成實性。

此外,菩薩地持經卷一真實義品所立之世間所知真實義、學所知真實義、煩惱障淨智所行處法真實義、智障淨智所行處法真實義等四真實義,與上述四真實之意一致。

  *** 


[ 名相篇 ][ 法爾辭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