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大乘名相篇

法爾禪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張玄祥)撰


忍辱法是不可說

不可說an-abhilāpya又作不可言說、不說。謂真理乃可證知,而非言語所能詮釋者。《大方等大集經》卷十八虛空藏菩薩品、《大品般若經》卷十七深奧品等,均以第一義畢竟空故不可說。《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一,則就諸法之生與不生,說六句之不可說,即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生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

忍辱法是甚深義,經云:菩薩摩訶薩於識法中,應當了知有五種相,修行忍辱波羅蜜多。何等為五?一、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三、諦察法忍,四、忍,五、大忍。包括耐怨害忍,能忍受他人所作之怨害;安受苦忍,能忍受所受之眾苦;諦察法忍,常於深佛法起能審諦觀察諸法等三種。諦察法忍者謂若菩薩若聞如來所說最極甚深經中。有法能斷輪迴種子。脫諸結縛壞相續者。謂一切法本來寂靜。及一切法自性涅槃。菩薩得聞如是法已。不生驚怖作是思惟。若不了知此法。及不得此法者。豈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邪。由此因緣故。應於如是甚深法中。受持思惟修習伺察及生勝解。是為菩薩諦察法忍

四忍法者指見道以前之修行,至頂善根成滿時所生之善根。五者大忍,二相無差別,如《大方等大集經》云: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薩摩訶薩,信不可說、知不可說、說不可說;於不可說、不生怖畏;知不可說及色二法無有差別,受想行識,眼乃至意,佛法僧寶、生死解脫,法界不可說,亦復如是。是名菩薩得忍辱分,得無生分,得無出分,得無取分,得無污分,得無有分,得無作分。具足成就如是等分,於一切法不生二相,二心二意二分二緣。若有菩薩能如是觀,是名不去、不來、不住,以不住故,故無所作。無所作故,無所願求。無願求故,不斷不常。若無斷常,即是中道。中道即是十二因緣,十二因緣無作無求。以是義故,名為甚深。無有作者、無有受者,以是義故,復名甚深。不生而生,不出而出。以是義故,復名甚深。譬如熾火,從因緣生。無有作者、無有受者,是火滅已,無有去處,無有來處。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善男子!若有菩薩能如是知,當知是人則得受記。

  *** 


[ 名相篇 ][ 法爾辭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