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名相篇

法爾禪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張玄祥)撰 


加行道與方便道

 

《瑜伽前加行》

方便道即是前加行道,加行道梵語 prayoga-mārga,prayoga是趨於相應,mārga是為道,要使自己趨入正道相應之前加行、功用道稱之,道mārga音譯作末伽,即通達至目的地之通路。據《俱舍論》謂,道mārga即通往涅槃、菩提智之路,為求涅槃果之所依。或稱加行道乃加功力進修之道,能成就禪定力者皆稱為道。

加行道、方便道,是四道之一,修習方便道與加行道,即為斷除煩惱而預備加功用行的修行之道,修此方便加行,能引後無間道而趣向涅槃之道。與唯識五位中之加行位相同,即「見道」之前的四善根(煖、頂、忍、世第一法)之位。據《俱舍論》載,經由加行道可生起其後之無間道。《大乘法苑義林章》言:「加行者,加功用行,欣求斷道。」

而所謂四道者乃指斷除煩惱、證得真理之四種過程,除加行道外,次為無間道,三為解脫道,四為勝進道。依此可證得涅槃果,為一切佛教修習方法之概括。

(1)加行道(prayoga-mārga)─即於無間道之前,為求斷除煩惱,而行準備之修行,是為前加行。

(2)無間道(ānantarya-mārga)─常住寂靜沒有間斷,是為無間道,又稱無礙道。即直接斷除煩惱之修行,由此可無間隔地進入解脫道,可入住於解脫道中。

(3)解脫道(vimukti-mārga)─即已自煩惱中解脫,證得真理,獲得解脫,心地清淨之修行。

(4)勝進道(viśesa-mārga)─又稱勝道、三餘道,即於解脫道之後,更進一步行其餘之殊勝行,而全然完成解脫;或滿足斷惑,而作觀察法界諸現象之修行。

 

《助道之行法》

加行道與方便道之行法是助道,能資助果德,及諸行互為資助,故稱助道。三十七種道品中助道有四念住、四正斷等二部份,能資助止觀,故稱助道。四念住是身受心法等四念處得定,集中心念於一點,防止雜念妄想生起,以得真理止淨之四種方法,是為四念住,又作四念處、四意止、四止念、四念、身受心法。四念住梵語catvāri smṛty-upasthānāni,upasthānāni─into,within mental realization,四種進入心靈實現一念之狀態,即是念住。乃原始經典中所說之基本的修行法門,能以自相、共相,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以次第對治淨、樂、常、我等四顛倒之違逆觀法。念,含有慧觀之義;住,即於身、受、心、法四境,生起不淨、苦等觀慧時,其念能止住於其處。

 

《諸行法使於對治》

對治梵語 pratipakṣa,應文解釋為the opposite side , hostile party , opposition,原意為否定、遮遣。於佛教理中,則指以道斷除煩惱等諸法實義。其中,「道」為「能對治」,「煩惱」等為「所對治」。據《俱舍論》云,欲斷除「修所斷」之煩惱,有四種對治之道,可順次配於上述之加行道、無間道、解脫道與勝進道等四道。

上根基者對境心不動,中下根機者得用對治法,所謂對治的方法,即:

(一)厭患對治─又作厭壞對治,首先深厭欲界生死之苦與煩惱惑業之集。

(二)斷對治─其次觀苦、集、滅、道四諦之理以斷除煩惱。

(三)持對治─再次保持擇滅(以真智之揀擇力來斷滅煩惱)之得,令其不失。

(四)遠分對治─再觀四諦之理,以更遠離前所斷之煩惱。

《華嚴經》云:「云何菩薩摩訶薩隨其所應而化眾生?此菩薩知諸眾生所宜方便。知諸眾生種種因緣,知諸眾生心心所念,知心念已,教對治法。貪欲多者,教不淨觀;瞋恚多者,教大慈觀;愚癡多者,教令分別一切諸法;三毒(貪瞋癡)等分,教以具足勝智法門;樂生死者,教三種苦;著諸有者,教空法門;懈怠眾生,教行精進;我慢眾生,教平等觀;心諂曲者,教菩薩心寂靜非有;如是一切諸煩惱患,教以無量對治法門。」

1.除貪欲─貪欲之煩惱能障礙、蓋覆眾生之心識,使不生善法。《法華經譬喻品》云:「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貪欲多者,即對於自身所好之對境生喜樂之念,而起貪著之心及取得之欲望。貪欲與無明共為,起三界輪迴苦之根本煩惱。

2.除瞋恚─瞋恚能令人發激怒之情,蓋覆心性,妨礙禪定,故以瞋恚蓋喻之。瞋恚能燒盡一切功德,故譬之以火。《增一阿含經》云:「諸佛般涅槃,汝竟不遭遇,皆由瞋恚火。」瞋恚發相約有三種:

(1)非理瞋相─修行者修禪定時,瞋覺突然而起,不問是非道理,無故而發瞋恚,障於禪定,是為非理瞋相。

(2)順理瞋相─修行者修禪定時,為外人所惱而生瞋恚,猶如持戒之人,見非法者而生瞋恚,此瞋雖順理,然亦障於禪定,是為順理瞋相。

(3)諍論瞋相─修行者修禪定時,執著自己所解悟者為是,而以他人之所行所說為非,以他人所說不順於己,即起瞋恨,亦障於禪定,是為諍論瞋相。

3.除愚癡─愚癡梵語 moha 或mohara、mūḍha,又作癡、無明,即無智無明,闇愚迷惑,對事物不能下一適當判斷。為六種根本煩惱之一,亦為三毒(貪、瞋、癡)之一。三途對三毒,火、刀、血三途配瞋、貪、癡三毒。

(1)火途對瞋忿─眾生若無慈悲心,常懷瞋忿,則將感生地獄道,常為鑊湯爐炭等熱苦所逼。

(2)刀途對慳貪─眾生若無惠施心,常懷慳貪,則將感生餓鬼道,常受刀杖驅逼等苦。

(3)血途對愚癡─眾生若無智慧,愚癡不了,則將感生畜生道,強者伏弱,互相吞噉,飲血食肉。

4.三毒等分─教以具足勝智法門,此法門謂勝義,即作第一義、真實法,是世間世俗義之最勝真實道理,亦即無相之所行,不可言說,絕諸表示,息諸諍論,超越一切尋思之境相。


[ 名相篇 ][ 法爾辭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