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名相篇

法爾禪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張玄祥)撰 


眼智明覺之義理

三轉法輪十二行相梵語 tri-parivarta-dvādaśākāra-dharma-cakra-pravartana,又作當三轉四輪十二行法輪、四諦法輪三會十二轉說、三轉十二行法輪。指世尊三轉四諦(苦集滅道)之法輪,每一轉各具四行相,故有十二行相。

三轉者,四諦各有示相轉(肯定四諦,說此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勸相轉(說此苦諦應知,集諦應斷,滅諦應證,道諦應修)、證相轉(說苦諦已知,集諦已斷,滅諦已證,道諦已修)。所以三轉是要未知當知,未證當證,未斷當斷,如是三轉法輪,即能證得三轉十二行相,故四諦合之,共有十二轉四十八行相。

此三轉各具眼(cakṣus)、智(jñāna)、明(vidyā)、覺(buddhi)等四行相,或三周循歷四聖諦,故稱十二行相。據《大毘婆沙論》載,眼智明覺有兩義:

()眼,即法智忍;智,即諸法智;明,即諸類智忍;覺,即諸類智。

()眼,觀見之義;智,決斷之義;明,照了之義;覺,警察之義。

於每一諦中,皆有三轉十二行相,故四諦合之,共有十二轉四十八行相。

如以苦諦言之,謂「此是苦」,為示相轉;謂「應徧知此苦」,為勸相轉;謂「已徧知此苦」,為證相轉。此三轉依次可配於見道、修道、無學道;如是一一而轉,每一轉皆各具眼、智、明、覺等四行相,故於一苦諦即有三轉十二行相,四轉得四十八行相。

又論點云,眼智明覺者照境分明者名眼,對治無知名智,對治無明名明,對治邪覺名覺。不同於此證得自所應得者,謂得無上正等菩提,謂即雙取菩提、涅槃。

又眼智明覺者眼謂法忍,智謂法智,明謂比忍,覺謂比智。此處謂比者為比知之量。為因明三量之一,又作真比量。乃「似比量」之對稱。即用已知之因(理由)比證未知之宗(命題),以生決定之正智。

又眼智明覺,眼謂總觀苦等,智謂別觀過去苦等,明謂別觀未來苦等,覺謂別觀現在苦等。

又眼智明覺是創矚名眼見,委照名智見,智照非比量故名為得,冥神契合故復名證。

又眼智明覺是眼是觀見義,智是决斷義,明覺眼是觀見義,智是決斷義。明是照了義,覺是警察義。 


[ 名相篇 ][ 法爾辭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