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名相篇


戒定真香簡介

前言

「戒定真香」是元代臨濟宗僧中峰大師12631323集結的,是法會必用的梵唄唱誦偈語,此偈語是言簡意賅,道出戒定香之真實義。中峰明本大師是浙江杭州(杭縣)錢塘人,俗姓孫。又稱智覺禪師、普應國師。中峰大師幼於天目山參謁高峰原妙大師(12381295),二十四歲從高峰出家,其後並嗣其法。自此居無定所,或泊船中,或止菴室,自稱幻住道人,僧俗瞻禮之,世譽為江南古佛。仁宗曾招請入內殿,師固辭不受,僅受金襴袈裟及「佛慈圓照廣慧禪師」之號,元英宗且歸依之。後於至治三年八月示寂,世壽六十一。

【戒定真香,焚起衝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放。頃刻氤氳。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戒定真香

 何謂戒定真香?諸佛菩薩是修戒、修定成就的,最後得無上智慧而成佛果,因緣殊勝佛於是出世,說正法即是戒法,持戒清淨,即得戒香。如居士皈依戒、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戒、優婆塞菩薩戒等,出家眾有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具足戒等。持戒清淨者就有戒香,此戒香是無欲無所染,得平等智而解脫,遊處魔不知,故是最妙最勝者。定者依戒與禪定力得真定,不黏一切法是正定。古人依戒定慧三學而修,所以成道者眾,故用戒律與正定得清淨心,以此清淨心作為供香,是為真正的香,是真正修行者才能發起的香,此香非是世間所有香味的香料之香可比擬的。

【焚起衝天上】

若佛子有行戒之德,而無有心戒之德,定力不足,心猶散亂無定,這戒香亦不圓滿,所以定要有禪定力,能讓己心清淨,如是戒定真香始成,此戒香依無心體空等虛空,故能遍及諸法界。

所以能焚燒戒真香者,以無心之定將行戒之真香遍及虛空界,如此戒定真香即能薰於十方,焚起時是能直衝天上。天上僅是代表一方界,戒定真香能熏十方界,無遠弗屆,可知戒定真香之威德無量。

戒定真香點燃後,即能衝往無邊天、十方界,如經云,唯聞戒香徧一切處,可盡虛空遍法界,此種香是謂戒定真香。戒定真香非如栴檀、沈水或花葉之香,順風則聞之,逆風則不聞。故《戒香經》云:「世間所有諸花果,乃至沉檀龍麝香,如是等香非徧聞,唯聞戒香徧一切()。」世間受戒、持戒者之清淨心能生起真戒香,此戒定香能遠聞十方,蓋持戒之香,芳馨徧世間,逆、順風時悉聞之。

【弟子虔誠】

我們對佛菩薩稱「弟子」,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的善知識,我們對於佛菩薩一分誠敬則一分感應,十分誠敬你就有十分感應,無虔誠則無任何感應與好處。虔誠是恭敬有誠意的,弟子虔誠是對於三寶能以虔誠心來恭敬佛法僧三寶,而虔誠是來自於信仰之力,不可隨意、任性禮佛、禮法、禮僧,有虔誠心即能對三寶虔誠恭敬,可破除一切邪信。此處上了戒定真香,當然是禮佛、菩薩,要做佛事、法事、誦經,就是要禮法,出家眾帶領優婆塞等行法,居士應恭敬聽聞法師引導唸唱,是為弟子虔誠於三寶。

經云,凡人禮佛有三種心態,以身儀之端正、內心之虔誠與否,與內在心念有無妄想,可分為三種。即:()成過之禮,禮佛時,身儀不正,與輕慢相應,而有過失。()相似之禮,禮佛時,身儀雖似端正,而與雜念妄覺相應。()順實之禮,禮佛時,身儀端正,而與正智正念相應,隨順實理,此是真實的虔誠禮三寶。

【爇在金爐放】

此句是在講戒定真香在金爐中轉化之過程,「爇」是焚燒之意,讀「熱」或「若」都可以。於大法會中,主法者上世間香之時,以世間炷香再加入主法者戒與禪定之威德力,以及與會者大眾持戒與禪定之德,使點燃在香爐裡頭的世間香燃起之時,當焚起之時刻即轉成戒定真香。

此戒定真香從世間香緣起,當焚燒金鑪內,就從金爐內轉緣放出戒定真香,戒定真香能即刻衝天上。戒定真香煙起處,即能遍熏圓滿擴及十方界,供養諸佛菩薩,並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頃刻氤氳】

頃刻是指極短時間,片刻、剎那、霎時,表示時間是很短暫的。氤氳(ㄧㄣ ㄩㄣ)是指煙雲瀰漫的樣子,又形容香氣瀰漫不絕;能使香氣瀰漫不絕者,非世間有形之,那是只有戒定真香了。

看到各版本都把「頃刻氤氳」,唱成「頃刻紛紜」,紜是何義?《四子講德論》云:「紜天地,寂寥宇宙。」《三國名臣序贊》云:「六合紜,民心將變。」所以紛紜是較具負面的意義,如盛多而雜亂,不能久留而達到遠處。故紜非中峰大師之本意,是誰篡改不得而知。

【即遍滿十方】

戒定真香立即遍滿十方主法者及參與法會佛子能持戒清淨,又不打妄想,住寂靜中,是得戒定真香,則諸眾站上佛堂,一唱戒定真香之梵唄讚偈,此世間香即刻轉成戒定真香一放,即能遍滿十方界,世間所有供香則不能如此。

如《佛說戒香經》中,阿難尊者問:「我見世間有三種香,所謂根香、花香、子香,此三種香遍一切處。有風而聞,無風亦聞,其香云何?」佛告阿難:「有風無風香遍十方者,世間若有近事男、近事女,持佛淨戒行諸善法,謂不殺、不盜、不婬、不妄及不飲酒。是近事男、近事女,如是戒香遍聞十方,而彼十方咸皆稱讚,而作是言:『於某城中有如是近事男女,持佛淨戒行諸善法,謂不殺、不盜、不婬、不妄及不飲酒等。』具此戒法,是人獲如是之香,有風無風遍聞十方,咸皆稱讚而得愛敬。」

【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

此句講依戒與定,即能免除一切災難,並舉耶輸陀羅為例。此處昔日耶輸,耶輸是梵語的音譯,耶輸是指耶輸陀羅(Yaśodharā)之縮寫意譯作持譽、持稱、華色,是釋迦牟尼佛未出家前的妃子。昔日的耶輸陀羅,與「免難消災障」又有何關係呢?昔日的耶輸陀羅是依戒而修得心清淨,因持戒清淨者,此人所說即會如其所言地實現,此與不妄語更有關係。

話說釋迦牟尼佛決定要出家,他的父王(Śuddhodana淨飯王)跟他講,你要留一個後代給我,之後你才能出家。你一出家之後,我們這個家族傳承不就斷掉了嗎?釋迦牟尼佛當時就指著妃子耶輸陀羅說:「她已經懷孕了」。耶輸陀羅聽了這個話嚇了一跳,她真的就懷孕了,但不久悉達多太子(釋迦牟尼佛)就出家了。

想不到耶輸陀羅一懷孕竟達到六年之就,才生下兒子羅睺羅(Rāhula障月),事情是這樣,羅上世出生阿修羅王,祂障蝕月時,又因六年處於母胎中,為胎所覆,故有障月蝕、覆障之名。

所以當時很多人都懷疑羅睺羅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質疑耶輸陀羅在丈夫離開六年之後,她怎麼才生個兒子呢?所以當時毀謗、批評,種種謠言,就滿天飛。

持清淨戒有個好處,所說的話都算數。當時耶輸陀羅就抱著自己小孩發誓說:「如果這個小孩真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我們母子倆個跳入火坑裡,就不應該會被燒死。」說完話她就這樣做,果然在大火裡面母子兩個安然無事。於是大家就相信了,一切謠言也止息了,這就是「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句之原由。

所以戒定真香如耶輸陀羅亦有,所有釋迦族之族人都有,所以釋迦族每個人都是須陀洹以上的果位!『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她的父王也相信了,這個釋迦族之王族,外面的臣民,全國人民知道這個情形,大家都沒有話說。這是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之典故,也是在說戒定真香的感應故事。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南無」梵語是namo意譯作敬禮、歸敬、歸依、歸命。原為「禮拜」之意,但多使用於禮敬之對象,表歸依信順,含救我、度我之意。

「香雲」是戒定真香成供養雲,成供養雲海,比喻戒定真香成供物,數量無限,多如雲海。「香雲蓋」是比喻香煙在空中結成寶蓋。

「菩薩摩訶薩」菩薩是覺有情,菩薩摩訶薩是大覺有情之菩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香雲此處當然表戒定之香雲,非指我們燒的香,尤其作大法會一定要唱戒定真香讚,因戒定此能覺悟一切有情眾生,取這個意思,一般香不能使有情覺悟的。

也有人問「香雲蓋」是不是菩薩?既然前文稱「南無」,所以「香雲蓋菩薩摩訶薩」是一個菩薩之名稱。此處香雲蓋就是戒定清淨香之戒定菩薩,只要真正能自覺又能覺悟眾生,諸眾生因他而開悟,那他就是菩薩,但依戒定而能開悟真性,這才是真大菩薩菩薩摩訶薩。大菩薩是沒有形相,沒有一定的形相,如來也沒有一定的形相;菩薩、如來化身在有情眾生中,化身在無情眾生中,作利益眾生事,不可思議的境界。 


[ 名相篇 ][ 法爾辭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