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名相篇


何謂奪舍與偷胎?

奪舍是奪人之屋舍居住是為奪舍,此舍即指人身體也。奪人之身體來居住,把人神識趕走或逼死人始能奪舍,此行徑非佛弟子所當為。
一般奪舍分為三類: 一者初生之時奪之,此時又稱為偷胎。二者人在生存活身中奪之,若是功夫不足,未能完全奪舍,即會有二神識共一體,一般說是造成精神分裂。三者人死後奪其溫屍體隨即入住,就是剛死屍卻復活。此即如李凝陽仙人(李鐵拐),神識出遊,有事耽誤未能即時趕回,徒弟認為已超過約定時間,他不會回來了,所以把他入定的軀體燒了。趕回來的李凝陽仙人,不得不緊急尋找一剛死的跛腳乞丐屍體入住,是死屍再活了,成為鐵拐子,所以後稱李鐵拐。

僧云:「世有不投胎而能奪舍者何也?」師曰:「世有學道之士,或是有福之人,不入胞胎,候有緣處,母產纔出,”叻”的一聲,一靈識光,直入顖門,胎識逼去,奪舍成人。斯是不可思議之境界,非有意造作之所能為。」

奪舍與偷胎都非究竟的人,生死不能自在者所為。若有奪舍、偷胎都是犯殺業,諸佛弟子所不會做的事。

一般諸賢修行未究竟,還有生死輪回,如須陀洹七世人間天生,斯陀含天上人間一世來回等事,此亦稱為奪舍。論云:若彼投胎奪舍者,即如捨此漚,而就彼漚也。勤求長生者,即如以諸權巧護惜此漚也。神通變化者,即如以幻術舞弄此漚也。所以道,饒經八萬劫,終究落空亡。

「有僧名廣澈,奪舍而遊」之記─明杭城有野僧廣澈,號通天。向金省吾中丞,丐淨地誦經念佛。時張元洲尚書,有家廟,名資福,頗淨。省吾代求得之。廣澈日則誦金剛經,夜則攜燈籠,繞街念佛。省吾一夕夜歸,遇之,為書其燈籠曰:沙門廣澈,念佛通天。

數年,於萬曆(1573~1620)某年月日,回首廟中。湖廣某藩王,是夕夢一僧闖宮入曰:我杭州資福廟僧,來為王子。王視其手執燈籠,有八字瞭如。驚寤,報生世子矣!特遣尉至杭物色其事,則僧逝之夜,即王夢之。夕此所稱福因厚重,奪舍以逝者耶!(出新異錄)

萬法歸心錄─沙門祖源超溟著

問:投胎識神,可有形狀否。師曰:有。問:如何形狀。師曰:投胎識神,名為中有。何名為中有?死有生有之間,以人類之中有身,如當生本形狀。其形狀不過三尺,如五六歲孩子大。畜生中有,形似畜生。餘趣亦然,皆如當生。識形雖小,能作諸業。投胎於父母邊,生顛倒憎愛之想,世俗概呼名為鬼魂。

錯誤的知見─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著蓮池大師(1523~1615)年,明雲棲大師竹窓三筆記載─北宋道士紫陽真人張伯端(984—1082)是浙江省天臺平橋鎮東林上龐村上張人,是中國道教南宗始祖。佛理未明,稱謂:「四果人奪舍投胎,身有敗壞,不免離一舍入一舍。故其言曰,若解降龍並伏虎,真金起屋幾時枯也。」

明雲棲大師云:夫初果七返生死,二果名一往來,猶可以胎論。三果已名不來,而四果則見思惑盡,不受後有,三明六通,號阿羅漢。又何用奪舍為?紫陽仙學超越倫類,悟真諸書多談理性,而為此言。似於內典未甚精究耳?噫!真金起屋,特不枯耳?寧思金不度火也與哉?!

道澄禪師語:「出神奪舍,多種差別邪見。正法易得,正見少有。何也?或有假粧世態,執文解義,守空頑定,術數推窮吞精納氣,採補服餌,煉神通報,限時用工,出神奪舍,多種差別邪見。狂妄之徒顯異惑眾,俗子無知不分真偽,助他威勢;反來紊亂宗風,破謗正法眼藏。所以法門敗缺皆此輩也,似我居士根深枝大,八風不能搖動,見識清高,五濁不能攪雜,真當來法器,具分高明廣見,焉入邪妄群隊。古云聖居聖路,凡入凡流,如居士先言做工夫,豎起脊梁正坐,恬靜間忽然炮響一聲,不覺通身汗流,自覺放下千斤重擔。欲報佛祖之恩,而來承續宗門法嗣,真乃吾宗門之幸甚也。日前為汝母昇天,請至柩前說法,見渠形儀超格不群,故此徒肯師,師肯徒,水乳相投,機言契合,足見當面不錯過也。所喜有二:一忠勤於國,不著聖解。二孝親師不拘,凡情真人中龍象,不忘靈山授記。覺悟歸真,徵驗本分,徹底澄清。所以老僧不吝囊藏,和盤托出,且道托出個甚麼?咄!靈山一笑安心事,拄杖依伊為表讖。將來護法讓阿誰,亙古聯芳作鑒證。」

道教宗人言:「張紫陽真人,又目而言之:曰投胎,曰奪舍,王重陽真人(1112~1170)云:“莫希奪舍學投胎,便向瑤池下手栽。”曰移居,曰舊住。紫陽真人《悟真篇》云:投胎奪舍及移居舊住,名為四果徒。正不免生死,而求不墮輪迴者。昔陳顯微 云:“遇物對景,當以一息攝之,而不復有相生相滅之機。”此不輪迴,不受生之妙用也!正為此也。掃拂得心中境魔淨,躲卻輪迴路,令進修有根基。」

曹溪一滴(妙峰山後學沙門周理)問:「圓澤見汲婦而托胎,未死之身,如何先有坐胎者,非是偷胎奪舍乎?曰:若言奪舍,則自不謂此孕懷三年等我也。問:若然,甚麼在中作主。曰:因緣也,識神也。曰:他身未死,豈有識神入彼中乎。曰:識有去後來先作主翁,若非彼之因,則不先知也。曰:如是則一身有二主矣!誰先誰後?答:經云:三界惟心,萬法惟識,爭說得身在身亡?識在不在?二主三主?」

從最後此段的論說,得有點蛛絲馬跡可尋,大菩薩或聖人有很多的應化身、等流身出現於世間,都是以”三界惟心,萬法惟識”之理,而能隨緣讓神識分靈入胎,所以就有諸多後來的聖人為何菩薩所化之說?如達摩師、惠思大師等為觀世音菩薩所化之說。智顗誰人?答云:藥王菩薩也。云云。
 

 


[ 名相篇 ][ 法爾辭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