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名相篇


禪師

禪師梵語 dhy2yin,通達禪定之比丘。原始佛教時代,阿羅漢為通曉一切禪法者;以後至部派佛教時代,比丘間產生各種專門人才,如經師、律師、論師、三藏師、法師、禪師等。其中專意坐禪,通曉禪定者,稱禪師。在中國,禪師之稱,不限用於禪宗名德,於天台宗、淨土宗、三階教等專習坐禪者,亦稱禪師。續高僧傳習禪篇收載之達磨禪師、慧文禪師、慧思禪師、保誌禪師、道綽禪師、信行禪師等即屬其例。

後朝廷亦賜有德之僧予禪師號,中國以禪宗北宗之祖神秀獲諡「大通禪師」為最早。後有南宗之祖慧能於示寂後百餘年獲諡「大鑑禪師」。生前即有賜號者,以宋代宗杲之受賜「大慧禪師」為嚆矢。

夫禪師者,撮其樞要直了心源,出沒卷舒縱橫應物,咸均事理頓見如來,拔生死深根獲見前三昧。若不安禪靜慮,到遮裏總須茫然,隨機授法三學雖殊,得意忘言一乘何異。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云:「禪師於一切法悉無所得,彼無憶念。若不憶念彼則不修,若不修者彼則不證。天子!以何因緣唯有名說,謂三十七菩提分法。彼名無物,意憙因緣而生此名,一相無相如是而說。或說或不說皆如是名,諸有識知皆無所得,此實知見。若有識知此三十七菩提分法皆無所得。」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云:「天子問言:文殊師利!言禪師者,何等比丘得言禪師?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此禪師者,於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謂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禪師,乃至無有少法可取,得言禪師。不取何法?所謂不取此世、彼世,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皆不取。謂一切法悉無眾生,如是不取,得言禪師。天子!若彼禪師,無少法取,非取不取,以是義故得言禪師。」


[ 名相篇 ][ 法爾辭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