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名相篇


魔說

佛說法以法印印之,若有違者都非佛說,有的更是魔所說。如大乘一法印─一實相印,此實相者,謂真實之理,無二無別,離諸虛妄之相。印,即信。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蓋如來所說諸大乘經皆以實相之理印定其說,外道不能雜,天魔不能破。若有實相印,即是佛說,若無實相印,即是魔說

又如小乘三法印,此亦可作為佛教特徵之三種法門。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等三項根本佛法。此三項義理可用以印證各種說法之是否正確,故稱三法印。小乘經典若有此「無常、無我、涅槃」三法印印定其說,即是佛說,否則即是魔說。此語未見於巴利語系經典。

《漢譯雜阿含經》卷十則有類似之說法:

(1)諸行無常(anityāh sarva-sajskārāh),又作一切行無常印、一切有為法無常印,略稱無常印。一切世間有為諸法概皆無常,眾生不能了知,反於無常中執常想,故佛說無常以破眾生之常執。

(2)諸法無我(nirātmānah sarva-dharmāh),又作一切法無我印,略稱無我印。一切世間有為無為諸法概皆無我,眾生不能了知,而於一切法強立主宰,故佛說無我以破眾生之我執。

(3)涅槃寂靜(śantaj nirvānam),又作涅槃寂滅印、寂滅涅槃印,略稱涅槃印。一切眾生不知生死之苦,而起惑造業,流轉三界,故佛說涅槃之法,以出離生死之苦,得寂滅涅槃。

以上,諸行無常唯明有為,涅槃寂靜唯明無為,諸法無我則通明有為無為。又三法印加「一切行苦」,則稱四法印、四法本末、四憂檀那(udāna法本末、法本、相等同義)。此外,復加「一切法空(一切現象虛幻不實)」,則為五法印。

佛示現唯一目的是制戒,讓眾生來依戒而修行,若不守戒而修者,是不能悟真道。而有說法者,所說用一法印、三法印,來抵觸戒律者,即是魔說,若有違戒而說者亦是魔說。故佛經有云,違八戒說法者是魔說,如《佛般泥洹經》云:國有耆年,字曰須拔(subhadra善賢),年百二十,時在城中。夜臥覺寤,見佛光明,照一城中,家無一人即出城,疾到佛所,向阿難曰:「以吾啟聞,吾有疑心於世尊。」阿難曰:「夜以且半,佛當善逝,且莫煩擾。」須拔對曰:「不可以聞乎,吾聞無數世乃有一佛耳,今詣質疑,而不以聞吾之所疑,唯佛而釋,餘莫能也。」阿難曰:「且止!不須問矣。」佛知須拔在外欲質所疑,呼阿難問:「何以不啟須拔疑事?」阿難對曰:「見夜且半,佛當滅度,懼其來入語言煩擾,佛今當棄三有欲界就無為道。」佛言:「將須拔入,有疑當問。」阿難即將須拔入。須拔聞當入,其心喜踊,身皆為動,前以頭面首佛足。佛見須拔年老息微,賜机使坐。佛問須拔:「爾有何疑?」對曰:「佛為三界天中之天,神聖無量,至尊難雙,開化導引四十九年,仙聖梵釋靡不首,吾有同志八人,有故龜氏、有無先氏、有志行氏、有白鷺子氏、有延壽氏、有計金樊氏、有多積願氏、有尼揵子,彼八人智,無螢燭之明,善無沛生絲髮之潤,內懷三毒,外為欲走,坐作虛論,妄書非真,不詣稟化將有緣乎?」佛告須拔:「子曹經意,與佛經違,為生死之路,求富貴之耶?吾道之志斷求念空,不願世榮淡泊無為,以斯為樂。」須拔曰:「何謂無為之道乎?」佛言:「滅有歸本,不復生死,謂之無為也。若曹志趣,皆有八惡。何謂為八?

1.      祠祀鬼神,卜問虛殺,是為一。

2.      處家貪餮,不奉孝道,貪愛萬邪,欲無舍止,是為二。

3.      兩舌、惡罵、妄言、綺語,未常陳善令愚去惡,是為三。

4.      殺盜婬泆,是為四。

5.      常懷怒心,不孝二親,輕慢兄弟、妻子九族,心邪行穢,無善勸導,常自憍大,欲人畏敬,是為五。

6.      晝夜懷邪,不畏法律,輕慢賢者,尊貴穢濁,遠避真正,交隨惡人,是為六。

7.      聞有賢智,明經沙門梵志,豫懷憎嫉,虛偽作謗,是為七。

8.      不敬先祖盡孝于親,賢明而反賊,毀仁正,不覺流俗穢濁可斯謂八惡。

若自陳云:『世尊說經,四十九載,有八人不詣稟化。』子曹皆懷斯八惡,豈樂清化乎?正使來者,佛亦不受。須拔!若心有斯八惡,慎無問佛:『執斯八戒可得溝港(須陀洹)、頻來(斯陀含)、不還(阿那含)、應真(阿羅漢)?』行斯八戒,當正爾心,乃為佛弟子。其有凡人,擅作師導教化之首,違斯八戒,皆是妖蠱,當遠棄避,慎無聽受。」

若有菩薩隨順法教,依戒而修持,心已達柔和,以四攝法度一切有情類,隨緣而說大小二乘、顯密二教,遇有菩薩種性之人,亦見其心已穩固,從聲聞性得利已,欲導其入菩薩道,讓其可聞大乘經典,而不會失德行,不背違戒行,此等人菩薩戒行清淨,說法亦清淨善分別,也能依經解義,更不違佛說,故有所說不能說是魔說,大眾應能簡擇分別。若有人以大乘法宣示佛法,而有違菩薩戒法,是為魔說。

如《解深密經》云:「從彼欻聞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便生恐怖。生恐怖已,作如是言:此非佛語,是魔所說。作此解已,於是經典誹謗毀罵。由此因緣獲大衰損、觸大業障。由是緣故,我說若有於一切相起無相見,於非義中宣說為義,是起廣大業障方便。由彼陷墜無量眾生,令其獲得大業障故。善男子!若諸有情未種善根、未清淨障,未熟相續、無多勝解,未集福德、智慧資糧,性非質直、非質直類。雖有力能思擇廢立,而常安住自見取中。彼若聽聞如是法已,不能如實解我甚深密意言說。亦於此法不生信解,於是法中起非法想,於是義中起非義想,於是法中執為非法,於是義中執為非義。唱如是言:此非佛語,是魔所說。作此解已,於是經典,誹謗毀罵,撥為虛偽,以無量門毀滅摧伏如是經典。於諸信解此經典者起怨家想,彼先為諸業障所障。由此因緣復為如是業障所障,如是業障初易施設,乃至齊於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無有出期。善男子!如是於我善說善制法毘奈耶(vinaya律儀)最極清淨,意樂所說善教法中,有如是等諸有情類,意解種種差別可得。」

已在講經說法者,應是已受菩薩戒者,佛經云:若受菩薩戒不誦此戒者,非菩薩非佛種子,我亦如是誦,一切菩薩已學,一切菩薩當學,一切菩薩今學。此是菩薩波羅提木叉(pr2timok=a)貌,是事應當學敬心奉持。近代人修學中易犯之重戒律為:

(1)   若佛子自妄語、教人妄語、方便妄語,妄語因、妄語緣、妄語法、妄語業。乃至不見言見,見言不見,身心妄語。而菩薩常生正語、正見,亦生一切眾生正語、正見,而反更起一切眾生邪語、邪見、邪業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2)   若佛子,自說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教人說罪過,罪過因、罪過緣、罪過法、罪過業。而菩薩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惡人輩,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薩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3)   若佛子,自讚、毀他,亦教人自讚、毀他,毀他因、毀他緣、毀他法、毀他業。而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自向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4)   若佛子,自慳、教人慳,慳因、慳緣、慳法、慳業。而菩薩見一切貧窮人來乞者,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而菩薩以惡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錢一針一草。有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而反更罵辱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5)   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緣、瞋法、瞋業。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中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於一切眾生中,乃至於非眾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瞋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6)   若佛子,自謗三寶(佛法僧)、教人謗三寶(佛法僧),謗因、謗緣、謗法、謗業。而菩薩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鉾刺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心,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 名相篇 ][ 法爾辭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