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名相篇
五乘義
五乘及非乘,涅槃有六種;《理趣釋》云:「是故如來出興于世說五乘,所謂天乘、梵乘、聲聞乘、緣覺乘、大乘,是故佛楞伽經中伽他說乃至心流轉,我說為諸乘。」五乘齊入即是指五乘齊入淨土之意。謂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等五乘根機,皆藉彌陀廣大本願力之強緣而齊入真實之報土。
《稱讚大乘功德經》云:諸佛世尊無別作意,為有情類說五乘法。由本願力依法界身,於一切時,從諸毛孔任運流出無量法光,以一妙音等澍法雨於一眾會無量有情。昔來信樂聲聞乘者,聞佛為說聲聞乘法。昔來信樂獨覺乘者,聞佛為說獨覺乘法。昔來信樂無上乘者,聞佛為說無上乘法。昔來信樂種種乘者,聞佛為說種種乘法。昔來信樂人天乘者,聞佛為說人天乘法。傍生、鬼等,亦聞如來以隨類音而為說法。若有昔來未聞法者,彼惟見佛處眾默然。曾聞大乘而誹謗者,經無量劫墮大地獄、傍生、餓鬼及天、人中備受苦已,聞大乘法即能隨喜深生淨信,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云:「教化眾生者。觀眾生心隨諸眾生於五乘法應受化者。而授與之。何等為五。一者應正遍知乘。二者辟支佛乘。三者聲聞乘。四者天乘。五者人乘。」
乘者,梵語 yāna。指道、船、車,即運載之義。為教化眾生而將之運載至理想世界之五種法門,稱為五乘。
(一)通常指:(1)人乘(manusya-yāna),人以三歸五戒為乘,運出三塗四趣而生於人道。(2)天乘(deva-yāna),以上品十善及四禪八定為乘,運載眾生越於四洲而達天界。(3)聲聞乘(śrāvaka-yāna),即以四諦法門為乘,運載眾生越於三界,至有餘涅槃而成阿羅漢。(4)緣覺乘(pratyeka-buddha-yāna),即以十二因緣法門為乘,運載眾生越於三界,至無餘涅槃而成辟支佛。(5)菩薩乘(bodhisattva-yāna),即以悲智六度法門為乘,運載眾生總超三界三乘之境,至無上菩提大般涅槃之彼岸。
(二)據《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所舉之五乘為:(1)天乘,即以十善法運載眾生,使其得以生於欲界天。(2)梵乘(brahma-yāna),即以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運載眾生出生死海,生於色界、無色界。(3)聲聞乘,即以生滅四諦之法運載眾生出離三界。(4)緣覺乘,即以生滅無生之十二因緣法運載眾生出離三界。(5)諸佛如來乘(buddha-yāna),即以事理之六度、次第之三觀等諸法運載眾生同至涅槃彼岸。
(三)華嚴宗所揭示之五乘為:(1)一乘(eka-yāna),即以一乘實相之法為乘,至涅槃彼岸。(2)菩薩乘,即以六度萬行為乘,出離三界。(3)緣覺乘,即以十二因緣為乘,越出三界。(4)聲聞乘,即以四諦法為乘,超出三界。(5)小乘(hīna-yāna),即人天乘。以五戒十善為乘,出離四趣。
(四)據稱讚大乘功德經載,佛以隨類音而為有情類說五乘法。此五乘指:(1)聲聞乘,(2)獨覺乘,(3)無上乘(an-uttara-yāna),(4)種種乘(nānā-yāna),(5)人天乘(deva-manusya-yāna)。
(五)真言宗以五大配於五乘,此五乘皆為毘盧遮那(大日如來)法身中之自體,故別立五乘成佛。即:(1)人乘,即地大。以人皆住於地之故。(2)天乘,即水大。水以鍐為種子,鍐,離言說之義。水從方圓之器自在而轉,與天自在之義相應和。(3)聲聞乘,即火大。以聲聞自心發火,而灰身滅智之故。火大之種子為囉,囉為語菩薩之種子,聲聞依言教而得度,故配於火大。(4)緣覺乘,即風大。風大之種子為訶,訶,因緣之義。緣覺觀十二因緣,故二者之義相應。又緣覺之開悟以觀緣起無常之理而證悟,如由風緣而觀飛花落葉,遂體悟花葉畢竟隨風飄零之無常,故以緣覺配於風大。(5)菩薩乘,即空大。因菩薩以二空為觀之故。
(六)淨土宗則認為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等五乘,皆得蒙受阿彌陀佛廣大之願力,而往生淨土,稱為五乘齊入。
(七)又天台宗將聲聞、緣覺二乘合併為一,再加佛乘,則亦為五乘。
總之,教導、運載眾生生於人、天乘之世間法門,稱為世間乘;教導、運載眾生生於聲聞、緣覺、菩薩乘,以超越生死迷界之法門,稱為出世間乘。
五乘之外,另有所謂四乘之說,係指:(1)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四乘。(2)人天乘、小乘、三乘、一乘等四乘。(3)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等四乘。(4)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等四乘。依聲聞、緣覺、菩薩、佛四乘所說之觀法,其智慧有所分別,故有下觀智、中觀智、上觀智、上上觀智(四乘觀智)之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