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證小參 --
要如何才能做到解行相應 ?
九十八、參問
師父您好:
修行過程中,"解與行"就像車子的兩邊輪子,兩者是一樣重要,偏重哪一邊車子也就無法平衡。我在修行過程中,在解的方面比較得力,但在行的功夫上就不如解。行不得力其實就代表習氣還是重,所以才無法解行相應。請問師父:要如何才能解行相應?要如何做才能解得多深也能行得一樣深?
弟子 呂xx 敬上
師答:
呂大德:
阿彌陀佛!2007年10月16日mail收悉,您所提的解行配合進行問題,那是小乘行者的身體與心靈狀況,因此行者氣不是很旺,第八識心也還沒有誘發起來,所以說不覺此根本八識心。但此行者雖說不全覺,卻有一點覺知心,若說不理它也沒有關係,所以就會有解與行不能同調的狀況。若要解得深,行得也深,那就祇有求打開本來,也就是開悟自心的狀況,讓自心現起妄想之相。一個開悟行者不行就不行,一行就能解,所以狀況有先行後解,或解行同時,這樣修行起來,解行要有多深就有多深,只要行者過程中不執取一切境,以般若智觀一切法而不執取,就有走不完的學佛路。
而修行路程有什麼要解、要行,六根、六塵、六識,五蘊、四大、十八空、四靜慮、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四聖諦、卅七道品、十二因緣觀,奢摩他(止)、毘缽舍那(觀),四攝事、四勝住,三明、五眼、六神通,六波羅蜜多、十波羅蜜多,八大士覺、九有情居智,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大士相、無忘失法、恒住捨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相微妙智,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及餘無量無邊佛法等。上述這些境界都是要去解、要去行,今生做不完,還有來生,來生做不完,還有無量阿僧祇的時間要去完成呢!謝謝您的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