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證小參 --
探討網友私人證解之意境!
八十八、參問
張老師您好:
問晚生後輩處於何境界, 吾人真不知,有感而發答之。
「心中事無為而至」
「般若智慧真理不明」
「心心不印即明,了了無義即空」
吾人心中有一老師, 此老師與吾人對峙多年(形容詞), 行住坐臥間每一起心動念皆可覺知,從大至微細間之貪嗔癡念起時,吾人時時可觀照到,但也須時時修正之,直至不平衡之心念(世間、出世間)趨於平常,不再對峙行住坐臥間之氣機如影隨形,稍靜即呼吸細微似有若無靜坐時,稍坐會,若挺胸,即可因風大而挺直平常有時覺得身如水(因為常感覺得身體軟軟的)覺得身如前胸貼後背,似無有,若觀之,像似透明現階段氣(風大)常常是一整片一整片,垂直縱切面(前後或左右),均是由腹部底向上至頭頂,甚而轉彎而下沿著額頭(整面)、鼻樑、嘴、至下,接下來吾人常常不再隨之而去現階段靜坐時觀身,無有之相,可以隨氣(風大)轉變之靜坐觀身放光,從白光到水流似之光靜坐觀身所散發之氣,由白色物質到現今透明無有物質過去靜坐常觀到佛像到九朵蓮花(九色,一朵一色),直到現今均不再有這些相出現,反倒心中信念更強更為平靜 總總不再贅述。
吾人有皈依一師,但吾人之問題吾師常不知如何答之,因吾師並無此體驗,只能以金剛經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答之,但吾人知道這的確是最適切的答案,現在變成吾人平日,心中勸戒自己的戒句警語。
不過吾人真有問題,不知該如何是好? 請教老師:「靜坐時,吾人常有口水, 但因風大,且亦自然不會想吞口水,但常在吾人一不留神(突然心念異動),口水會不小心流進氣管中,造成突然咳嗽,吾人便需再將其口水調節出來,吾人實不知為何氣管會在靜坐時常常開著(甚至睡覺時亦是),把氣管講成開著是否恰當呢?? 吾人懷疑是因吾人過去身體不佳造成的後遺症??」
老師您先前的提點,吾人將置於心, 執於行點滴心頭,不勝感念
後輩 敬上
師答:
文大德:
阿彌陀佛!2007年5月26日mail收悉,因忙於某些事務,未能即時回函,尚請見諒。您來信討論如下。
1. 「心中事無為而至」,語意不清楚,是指心中妄想起能無為不黏?或是有外緣心能感知,而心無為不黏?若是前者,這樣無始無明在,還是有妄執性,最好是隨時無妄想心。若是後者應是已達心眼開,但要能做到非自己事不至,這樣才能不攀緣。若是後者,連非自己相關事亦能知悉,那攀緣心還是很重的。若能做到無執空心始能做到面對外境無執,面對內心妄想亦無執,面對眾生起心動念因緣感召亦能不動,再更進一步做到面對五塵境不起心相應,沒有第二念(分別)、三念(妄想)遽起相應,能這樣做到已可說是心明,誠實不易,這樣去探討自心,若還有不明,就要去以《金剛經論》四句偈去印證,是否做到了什麼境界。
2. 「般若智慧真理不明」,自性現起作用時,心無妄習相黏,這就是般若智慧,禪宗講「不即不離」的功夫。評估般若智慧,最好是逆緣來時,不管大小都能做到無黏、不隨業力流轉,就有初機的般若智慧。若再能捨棄自性真如性用,以無為法為依歸,這也是更深層的般若智慧,安忍波羅蜜,而後一切修證都能做到無執、不取,即是大般若智慧,一直到未來世成佛,都是在學習這個智慧、這樣智慧,那是學習菩薩道的無量智慧之依據。
3. 「心心不印即明, 了了無義即空」,無緣起心,有心即是妄想,有因緣起心,即是攀緣,有因緣覺而不住,是真空義、畢竟空義。若有緣了了無義,是住頑空,是過程、是化城、是空悟證,但絕非究竟。有妄想心應緣,顯示未能感召懸絕,要能內外無心,或有心無主,這是練心入空的第一階段,但非是究竟,唯無此空覺,則定力不足,小事能度過,大逆境則不能抵擋,只有繼續磨練,何時轉入空有不二境界,也只能隨緣而造作。
4. 吾人心中有一老師,此老師與吾人對峙多年(形容詞),行住坐臥間每一起心動念皆可覺知,從大至微細間之貪嗔癡念起時,吾人時時可觀照到,但也須時時修正之,直至不平衡之心念(世間、出世間)趨於平常,不再對峙。覺知心起、心眼已開,故能有覺有觀妄想、習氣,覺觀自在、不迷,執杖牧牛正當其時,待日用應緣時,已無餘習起來相應,才能放下執杖牧牛工作。就怕太早停止牧牛,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5. 行住坐臥間之氣機如影隨形,稍靜即呼吸細微似有若無靜坐時,稍坐會,若挺胸,即可因風大而挺直平常有時覺得身如水(因為常感覺得身體軟軟的)覺得身如前胸貼後背,似無有,若觀之,像似透明現階段氣(風大)常常是一整片一整片,垂直縱切面(前後或左右),均是由腹部底向上至頭頂,甚而轉彎而下沿著額頭(整面)、鼻樑、嘴、至下。止靜氣機即發動,挺胸止靜,就能轉河車(督先任後),未見提及,是否經絡未全打通?不止真氣亦能依經絡轉於正經十二脈、奇經八脈,未見提及經絡運轉情形。若僅表現局部氣滿,未依經絡而行,尚未究竟,應學習寶瓶氣,讓氣能依經絡而運行。
6. 接下來吾人常常不再隨之而去,現階段靜坐時觀身,無有之相,可以隨氣(風大)轉變之靜坐觀身放光,從白光到水流似之光靜坐觀身所散發之氣,由白色物質到現今透明無有物質過去靜坐常觀到佛像到九朵蓮花(九色,一朵一色),直到現今均不再有這些相出現,反倒心中信念更強更為平靜 總總不再贅述。您應還有五根六塵之相,處色陰魔相中,有色界天境界,未達無色界定境界,若能學佛法將可得有餘依涅槃。若不認真學佛法,您可能在遺留於道家、仙道、…外道法中。若不能捨練真氣轉入修心、斷習,長養無量智慧,死後可能成仙、成道,千萬億年仙壽,死後還要再輪迴。好好參閱本中心結緣書《楞嚴經五蘊魔相解說》,五蘊滅盡終歸無所得,然後64聖位階階而上,發菩提心誓度眾生,修六度成就菩薩道。心寂非究竟,佛性空有兩邊都沾,沾而不黏,才能知道什麼才是解脫。
7. 吾人有皈依一師,但吾人之問題吾師常不知如何答之,因吾師並無此體驗,只能以金剛經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答之,但吾人知道這的確是最適切的答案, 現在變成吾人平日,心中勸戒自己的戒句警語。各人前世所修影響今生走勢,所以皈依師僅是帶入佛門,不見得能與您所修行相同,唯您應恭敬奉養、禮敬您皈依師。至此境界,若不想再突破身體的束縛,斷掉種種光怪陸離的現象,回到自性本心,進入無色界境界,以覺知心為止,而不以五根性為見聞覺知,那也沒有辦法的事。若以現況為滿足,還是要深入經藏,培養解脫能力,並培養講經能力,廣度群生。
8. 不過吾人真有問題, 不知該如何是好?請教老師:「靜坐時,吾人常有口水,但因風大,且亦自然不會想吞口水,但常在吾人一不留神(突然心念異動),口水會不小心流進氣管中,造成突然咳嗽,吾人便需再將其口水調節出來,吾人實不知為何氣管會在靜坐時常常開著(甚至睡覺時亦是),把氣管講成開著是否恰當呢?? 吾人懷疑是因吾人過去身體不佳造成的後遺症??」氣管本來就是開著,若口水太多,當然會倒流入咽喉,您就是不吞嚥,口水還是會流些許下去,一點點水足以造成咳嗽不止的。身體風大,因壓迫肌肉,有時會影響吞嚥肌肉的控制,所以常有吞嚥嗆到的感覺。您身體腎水大量上升,可能肝、心衰弱,肝木不納水,腎水不壓心火,會顯得太多口水。平時可食些酸性(入肝)或苦性(入心)的食物,以便抑制腎水。但打坐中口水有時還是要吞嚥下去,除非您想學習世間禪定,入於長時期的定中,不然有口水還是要吞嚥的。還有您覺得風大甚旺,氣可能未歸元(丹田),氣要能歸元,除依經絡循序運行外,氣上下經眼睛、眉間輪三次,才能由任脈歸入丹田,如此就無感覺多餘的真氣了。所以您應還有未開發出來的經絡全部,因此脈絡複雜,無從導起,所以如前述,要好好學寶瓶氣、用寶瓶氣,讓未開發的脈絡現起,最後導真氣於所有正經、奇經脈絡中,那時就無多餘的氣會影響身體的運轉了。
9. 老師您先前的提點, 吾人將置於心, 執於行點滴心頭,不勝感念。修行路還很遙遠,不能以得少為滿足,身體變化可以自己用智慧化解,心的變化就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充分了解佛陀所說的無上義理。若經過20、30年的潛默將養,再能夠出來講經說法,行菩薩道,那是最好不夠了。謝謝您的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