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證小參 --

             是否已破初關?再來要怎麼做?

法爾禪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張玄祥)撰   


七十四、參問

尊敬的張老師及法爾諸位大德:

弟子是北京的孔XX,至誠頂禮!

約有半年未向老師彙報實修情況,現在自感有些變化,故又來信煩擾老師,客氣話就不多說了,感激之情永記在心。

自從上次遭遇狀況而得解脫後,半年來,持守菩薩戒中的六齋日過午不食,中間也按照您寄來的資料指導,嘗試一次斷食,效果不錯,慢慢覺得身輕體健。在打坐中,一直以老師教導的"無所有、不可得"的般若智慧,一以貫之,非常好用,度過了出現的種種景象。同時,在學習老師的著作和佛法的基礎,也直接拜讀佛經,自感悟性有所增長。

前些日我在坐中參"本來面目是誰"?參參參,突然體知,哪有什麼本來面目啊。"等閒識得本來面,無風無雨也無晴",當下明明了了,頭腦一片清涼。自此,身心俱安,定力大增,會感知全身氣脈運行一陣一陣,尤其在靜心時。這種安定不一定在打坐時有,時時俱在,很舒服,除了需要應付的人事、工作和佛法的學習,乘車時、閑處時不大願意起心動念,就那樣很好。但是,再於坐中,感覺妄念增加,其間出現的影像,難以解讀其義,打也打不死,好在可以定力空之或者還是以"無所有、不可得"觀之,只能隨它去了。

請教老師,是否已過初關?今後如何去做?

還有一事懇請,老師若來大陸,可否預先告知弟子,前往當面拜見。

祈願老師身體健康!

                                   
弟子孔XX至誠拜上!

                                          2008-9-1

 

師答:

孔大德:

阿彌陀佛!91mail收悉,有關於您的近況大略瞭解,時間會增長您的智慧,所知所聞所體驗都能成為您的智慧。您的問題回答如下:

1.     前些日我在坐中參"本來面目是誰"?參參參,突然體知,哪有什麼本來面目啊。"等閒識得本來面,無風無雨也無晴",當下明明了了,頭腦一片清涼。參話頭是提草引牛,但本來就無牛,參禪者草爛話頭無起,即見牛蹤(性蹤),說有牛蹤亦是贅言,自性本空因境緣而有,緣滅法亦滅,能體知因緣起滅,自知有牛,卻不見青紅白黃黑色,或是長短矩圓形,牛者本是無色、無形、無相,何能見牛。前賢無事作文弄墨,留下化語,引來無知後人亂猜疑,本來就無風無雨也無晴,但也有風有雨也有晴,能不執取其境,還是無風無雨亦無晴,不要落在死胡同裡。

2.     這種安定不一定在打坐時有,時時俱在,很舒服,除了需要應付的人事、工作和佛法的學習,乘車時、閑處時不大願意起心動念,就那樣很好。但是,再於坐中,感覺妄念增加,其間出現的影像,難以解讀其義,打也打不死,好在可以定力空之或者還是以"無所有、不可得"觀之,只能隨它去了。佛禪所說不僅只於蒲團座上,下座後照樣氣機旺盛,尤其穴道已通,氣機走全身正經、奇經脈絡者,這時更是修心的好時候。無妄念起時,自性空相不喜動念(主觀妄想念),這就是住空之樣,學習住空境中,這是第一道修行過程,古德雲:「當體即是,動念即乖」,正是初步「入空」行者的寫照。至於心中影像、念頭,是打不死的,是您自家東西,承認它就好,不能急於一時丟掉。看來您要開始讀「唯識學」,認知心識的本來面目,心是打不死的,想打死心念頭者這是外道,就是氣未全通者顯示無念,這時真氣壓住腦細胞不動,所以沒有妄念起滅,八識飄不起法塵來,認為這就是空,指鹿為馬,所以不知深坑裡頭(八識心田),還有無量臭穢物(業習),因不知去挖掘倒盡,導致錯失倒垃圾的機會,所以就隨緣升天,然後天壽盡再輪迴不止。您不用去壓念頭,只要控制習氣不與因緣相應,其他心識所飄的無意、有意念頭隨它去,不用理它,如此久而久之,八識田中垃圾自會倒光,自有自止妄念法塵的一天,那時所得無念時,同時又有一覺知在,這就是修行者的「本來面目」,到此才能知道點性蹤基礎,進而待緣轉進其他學佛路徑,如轉入陀羅尼門。

3.     是否已過初關?您問有無過初關?已忘記您有無心通虛空能力,若有,肯定是過了初關。一般突破色身束縛的初關有兩途,一者完全破初關者,除全身經絡打通外,心要能通虛空,因心通虛空故,能知甚多凡人所不知事,也能知他人心念,體知非人眾生心念、…。有這些現像是破色身的指標,慢慢修入,當無有五根自性之異常功能再現起,只有用心來體知周遭一切人事物,這種修行者才是真正破初關者。二者若僅有氣機全通順,但心眼還未全開,有異能但不能用心,僅能用五根自性的異能,不能現起心的靈知靈覺現象,也沒有入受陰、想陰魔相中,此種行者所現妄心是較易控制的。這樣子的現象,可以說是小乘境界的破初關,只要能控制妄習、妄識,也可以得解脫知見的。

4.     今後如何去做?修行路是空身、空心、空性、空法,請看法爾網上的《金剛經論》四句偈,這樣就大略能知道修行路途。不然就只有隨緣去行事,心中要隨時有佛、菩薩在,不要離佛、菩薩半步,自然就能隨順緣而前進,也能遇到貴人,能幫助您學更多佛學。所以隨緣就是您要做的第一件事。再來是多行佈施,前去受戒,受五戒、菩薩戒、出傢俱足戒。然後廣讀有緣的經典,學習更多的佛法。若有受菩薩戒因緣後,可以選個正法道場,學習講經說法,教學相長,可以讓您對於佛法上更能長進,當然這種機緣可遇不可求,就看您的緣份了。謝謝您的mail

 


[ 參證小參 ]  [ 問題小參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