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請問所謂灰身滅智不受後有,
            入滅盡定後,歸於在何處?


三十八、 參問

張老師您好:

請問所謂灰身滅智不受後有,入滅盡定後,歸於在何處?例如空無邊處定處於無色界天,有所謂的三界天人表說明禪定與所生天的關悉卻不見有滅盡定。是否是融入整個法界的空間呢?而所謂開悟時大地平沉虛空粉碎的狀態是否是一種定境?屬何種定境?謝謝!!

 

師答:  

吳大德:

阿彌陀佛!128日的mail收悉,因至國外做45天禪修,至今才能來回您的mail,甚感抱歉之至。您所提的這些問題都是境界甚高的修行境界,是小乘行者入滅得涅槃的想法與修法,現試說明如下。

1.  所謂灰身滅智不受後有,入滅盡定後,歸於在何處灰身滅智」即是將肉身焚燒成灰,將心智滅除之意。肉身雖然焚燒,但也會化成另一化身,入有餘依涅槃,就是還有一肉眼看不到的身,但有些修行人是可以看到的那個無質量的身,就如鬼神也有那個身。滅智是不再起心動念,就不會有煩惱現起,這是小乘行者的知見。菩薩道行者不用滅智,而是用智慧觀一切境而能不黏著,而證得解脫知見,這兩者是大不同的修行方法,故境界層次當然不同。「不受後有是說此行者已能不與一切因緣相應,當然不受感召而再出生輪迴,故說「不受後有」,這是小乘行者脫離三界的說明。「入滅盡定後,歸於在何處?這兩句不應與上一句相連,因境界層次又不同。入滅盡定是六無為之受想滅盡之定,也就是六種無為法的第五種(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受想滅盡無為,真如無為),是滅了受陰、想陰行者所得的定。其修行境界之高已至第五層次,真如無為是佛、如來的境界了。此定與無想定不一樣(1)所證得者是羅漢所證之出世間定;無想定則為凡夫、外道所證世間之定。(2)祈願之異,即滅盡定者唯求出世功德;無想定者則求世間樂果。(3)感果與不感果之異,即滅盡定為無漏業,不感三界生死果報,了脫生死輪迴;無想定則為有漏業,能感無想天果報。(4)滅識之異,即滅盡定能滅除第六識,兼能滅第七識之染分;無想定僅滅除第六識分別之見,其他諸邪見尚未能斷盡。故無想定還是未脫三界之有,天壽盡照樣輪迴。現在大迦葉尊者是證得入受想滅盡定,持釋迦牟尼佛衣鉢,住雞足山山土中,待彌勒佛下生後,將衣鉢交給彌勒佛,始能入涅槃。歸於在何處?受想滅盡定雖未成佛得真如無為境,但一入涅槃則居四禪之五後居天中,此五後居天是佛教聲聞、緣覺聖人所居之所。此處連四禪天天主都見不到的虛空天界。只有成佛之果地佛法身徧虛空界,是無所在亦無所不在的。

2.  歸於在何處?例如空無邊處定處於無色界天,有所謂的三界天人表說明禪定與所生天的關悉卻不見有滅盡定。是否是融入整個法界的空間呢?受想滅盡定歸於在何處受想滅盡定因未成佛,得到真如無為境,但一入涅槃則居四禪之五後居天中,此五後居天是佛教聲聞、緣覺聖人所居之所。此處連四禪天天主都見不到的虛空天界。只有成佛之果地佛法身徧滿虛空界,才是無所在亦無所不在的。

3.  而所謂開悟時大地平沉虛空粉碎的狀態是否是一種定境?屬何種定境?開悟不是一種定境,開悟是修行者自身破去無明窠臼的一種現象之說明,說明自己對相對的有相世界已能不相應,簡單的講開悟的人,就像無色界天神一樣,無有一色身,所以就沒有見性,見不到世界、天界之三、四度空間各種器世界與眾生相。這就是大地平沉,不復有見。虛空粉碎亦謂自性與虛空等齊,無有虛空與自性之分別,虛空是自性,自性就是虛空。所以此時行者都是以心識來了知世間事,不再像剛開始修行時能眼見外界、見光或天界諸種種事端,只有以心識來感知一切因緣果報及眾生心意念等。當然此時身體及色根在生活中還是與常人無異。此時動、靜、根、覺、空、滅這六結使中是「覺結使」之修證處,雖能以心識感知一切因緣及世間現象,但因還沒有修到「覺結使」滅,未得「空」果證,故還沒有定境。只有在悟得空三昧後,才能有定境,此境就能得解脫的般若波羅蜜多智慧之定,是佛法的真正解脫禪定,不是屬於世間禪的禪定,世間禪定是會退轉的,天壽盡定境就沒了,而佛禪是屬於不退轉的定境,所以才能脫離輪迴。再修下去,破掉「空結使」,意即去掉對空的執著,就能得無相三昧,住有相中而不著相的「空有不二」之境,此即是《楞嚴經》中所謂的「滅結使」滅的境界。在動、靜、根、覺、空、滅等六結使破滅後,真如無為才現起,這才真正是如如佛的解脫境界,也是您想知道的定境,此定是用般波羅蜜多智慧得定。知道境界及過程後,才知道修行真不是簡單的事也。謝謝您的mail


[ 參證小參 ] [ 問題小參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