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 何謂「心氣合一」


四、參問:看到密勒日巴尊者傳記中,他言及「心氣合一」境界。老師!是否可把「心氣合一」這個境界跟我們解釋一下,謝謝!

師答:

尊者所言「心氣合一」只是表示他自己的修證過程中的一個現象,每一個人修證不同,講的方法卻可不一樣。尤其未達其境界,先說容易造成所知障。

先說初修者心與氣之關係,心用在咒語上,氣隨它轉,所以不能說在修心之間還在搞氣,這是上師常常在講的,修心中心法也不是專在修氣。我們不是在修身,所以我們身體上的氣要忽略它,要真正用心在持咒上,認真持咒,才能進入忘我的境界。一邊修咒語一邊還在想氣,那是初階段修行的人,剛開始修法的人境界。開始修法的人會感覺氣走那裡,氣走的怎麼樣了。如心用在氣的走動上,就會忘記好好念咒,就沒有辦法做到口念耳聞、心念耳聞到心念心聞的境界。尤其到心念心聞的境界,哪有什麼氣不氣?根本忘記身體的存在了,所以,哪一句話是在講哪一個階段,要搞清楚,不要把一句話抓住,就永遠用到底。進入心聞心念的話,根本就忘記身體哪裡有氣在走,哪裡氣怎麼樣,都應該要放下,沒有放下就不能脫黏。

口念、耳聞,剛開始是口念耳朵在聽,剛一上座,氣不順,所以都是第六意識驅動嘴巴在念,耳朵在聽,聽的時候只要微微可以聽到聲音就好,也不要出很大聲,等到第二階段就進入心通時,就是腦筋裏比較通了,用嘴巴微微念,耳朵聽它。心念心聞,耳朵不用了,就是用一個覺知,很注意的看到腦筋每一個字從裏面出來,咒語這樣看著它,這個時候心念,耳就不大用了,進入第三個層次,所以第二期也蠻長的。有些人雖然修不到一年,但是境界好的,也可以做到心念心聞的境界,心念心聞就是用一了了的覺知,看到咒語從腦筋這裏,一個字一個字出來,看得清清楚楚,不要去管它身體的變化,不要去管它氣怎麼走或者是腳那裏痛,都要忘記它,這樣專心的抓住那一句咒語,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境界,一關一關的進去。所以不要在身體的氣上面執著,到最後是要修心,不是在修氣。

剛開始對腳痛、身體痛可能很在意,長久坐下來,兩小時應該很簡單了,如果雙盤會痛就改單盤,不一定要熬雙盤,但單盤要注意念咒,把咒念得不要忘記它,不要被妄想抓住,這樣好好的念下去,如果真的進入妄想念很多一直起來,不要害怕,那是一個好的境界,讓它慢慢清淨下來,把這些念頭沉澱或去掉,那又是另一個境界,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

長久修下來,技巧方面要抓住,不要常常在色身上用功,密勒日巴尊者他講這一句話,開始修行時用,但是如果永遠你從頭到後,都跟氣連在一起,死的話有沒有氣?沒有氣,死的話只有心,所以階段不同,我們要有不同的方法,剛開始克服痛,以後就不要太在意它,微微的痛不要理它,氣多不多?強不強?走那裡?不要理它就專心在咒語上,咒就像貓捕捉老鼠一樣,死咬著不放,看住一個咒一直念,你就看著它一直從頭頂上出來,如果念到不能念,心也會定住了,起不了念頭,氣太旺,壓到那裏就念不出來。念不出來,就暫時以了了知覺住在一境性中,如此知道就好。然後氣更通一點了,又可以念,又可以念就要再念,不要守住那空寂,無所事事,不會進步,到那裏了,表示氣堵死了,然後過一陣又前進又開了,心就又可以動了,所以這樣一直進去一直進去,不要停在那裏輕安,無所事事,到體性初顯的時候,它不大想講話了,不想動心,所以就常常無所事事的,這樣子最好,但你不突破的話,身體沒有辦法再改善,所以需要能用功,就再繼續用功下去。這方法越來越深了,大家能夠體會,以前講太多,聽了,你們就忘記了,現在經過幾個月的磨練後,應該可以體會一下。

最後談到密勒日巴尊者所言「心氣合一」的境界,修行者如氣脈全通時,氣跟心是合一的。先講色身通達是什麼?在禪宗講破黑漆桶,在楞嚴經講色身破,在密教講拙火入脈輪,道家講大小周天自行運轉。上述均在說明一件事實,即行者色陰滅,亦是世間禪的無色界境界,行者已無色身可依。行者色身破時,全色身俱足真氣,心住氣住,心動氣動,氣隨心而轉化於身內或身外。此時行者欲求神足通,當心意起即能飛騰入空中,因氣佈滿整個色身,身欲上浮之故,氣隨心轉化而能成就一切神通變化事。惟此世間神通敵不過業力,還需修佛禪解脫道,始能證得漏盡通,超越三界。若證不到解脫知見,雖有神通還是凡夫身(三界內天神),享長壽盡期,照樣輪迴不誤。


[ 參證小參 ] [ 問題小參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