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證小參 --
妄稱「明心見性」是否犯根本罪?
法爾禪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張玄祥)撰
一一二、參問
師父!弟子在大陸藏龍寺,有位居士詢教禪定問題,非我境界所能答,故乞師父釋疑:有一女能360度轉頭頸無恙,稱彼已明心見性,是否痴人夢語,證二禪而誤為聖境?以上乞求師父賜教。阿彌陀佛。明法頂禮。
師答:
明法法師大德:
阿彌陀佛!2011年5月12日前後兩封mail都已收悉,您出家已快一年了吧?現在是在台灣嗎?還是還在大陸?您的問題回答如下。
1. 此人是否是出家眾?或是已受菩薩戒者?或是未受佛教戒律者?因身份不同,講自己是明心見性者,所受業報之結果會不同,這要分開來說明。若是已出家之比丘尼,會牽涉到有無犯第一篇波羅夷根本罪,您知道波羅夷根本罪是斷頭罪,是不再入僧數,應被滅擯不共住。這是因她對於「明心見性」未能仔細理解,以為「明心見性」已是成就果位,或是心明(斯陀含果),或是見性、悟性空(阿那含果),那這是已很明顯犯根本罪。若是她對於「明心見性」不能了了,是無知不能分別清楚,也就是不知其真實義理,只是人云亦云,這是無知之罪,可以用偷蘭遮上中品治之,讓其對眾懺悔即可。
2. 若是此人非出家眾,但已受菩薩戒者,會牽涉到有無犯六重之大妄語根本罪,您知道犯六重根本罪是會失去菩薩戒體,也就是非菩薩了,所以要她用相懺、理懺、大乘懺,懺至見佛、見蓮花等善境相現,才算功德圓滿,這樣還要再重新去受菩薩戒。不然此人今生與往後都將永遠失去菩薩戒體,不入菩薩位,死後還要受地獄報。所以您要建議她好好拜懺,拜懺後若不見好相、善相,就要她繼續拜懺。
3. 若她不是出家眾,也非受菩薩戒者,那她是不犯佛陀所制之制戒,只是此人因無明、無知,但也會因此著魔而淪墜。現在來說明身體的頭能作轉360度而旋轉的人,應不止只有二禪的境界,應是得阿那含果以上(處四禪)的行者,或是識陰魔相境界中,就快成就阿羅漢的境界了。為何說她不是聖者,因世尊說過,祂入滅後2000~3000年中,有出家持戒認真修行者,最多也僅能得個愛斷阿羅漢,無三達智,也就是只淡薄三毒才能無愛欲心,去除五下分結(身見、禁戒取見、疑、貪、嗔等五),這樣諸欲已斷,當然就無求名聞利養之心。此種人怎能亂講話,亂愛表演些異能,顯然此人心是猶不淨的。您可以觀察她,若是她的心意、行為都不淨,還要吃飯、睡覺,甚至還有淫欲心,還有貪、瞋、癡、慢、疑、邪見之習氣,這樣怎可能有此超能力?這肯定是著魔了。最好要她小心為是,多多拜懺,不要再修下去了,可惜她大概不會聽得進去吧!?
4. 又您說是否二禪的境界?若真心淨所得這種能力,是不止二禪境界。一個人入二禪境界時,自己身體控制權已交給了第八意識了,只能動心,所以第六意識是不起作用的,第六意識是動身發語都要它,它不起作用,怎能再轉動頭頸讓它360度來旋轉,這不是鬼神、魑魅、魍魎附身是什麼?又二禪那可叫聖境?二禪是世間禪定而已,跟聖者之境界不能亂援用。那何謂聖境?最低的聖境是得須陀洹果,此聖人是死後不入三惡道,這才是聖人。此等聖人是要修到何種境界?不是光喜俱禪而已,是要修到無犯─有身見、禁戒取見、疑心等三病,還要去除瞋心,即能得須陀洹果。有身見結(satkāyadrsti- sajyojana)者,即眾生於五陰等法中,妄計為有身,強立身為主宰,恒起我見,所以執此色身來玩弄。此人身見如此之重,還要把頭來轉個360度,玩此色身異能給人看,這是哪一號的聖人?其他更不用談了。
5. 末法時期眾生無明,不知何為正法,不知依戒律而修心,卻喜歡打坐修行,又善談明心見性,所以常入邪定聚。又不就問於善知識,所以大多都被魔類所迷。尤其在震旦中國,鬼神、魑魅、魍魎到處都是,這是世尊所預言的,所以無知想要修行的人,要多深入經藏,或多親近善知識,不然修行結果心地成就是沒有,還得落入與鬼神、魑魅、魍魎等同流,可不慎哉!
6. 最後來談談大家喜愛談的「明心見性」,何謂「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未出現於任何經典之正式經文中過,都是出現於古大德註疏經典之疏解文中。仔細分析「明心見性」之「明」與「見」是要去修心養性得心性清淨的。明心者是用功來明此「妄心」,所以此處的「明」是當動詞用,不是當形容詞,說是心已明。若是把明心當成心明,心明者即是心已明者,那是無有「無明」,金剛經論言這已是證斯陀洹果了,若這樣誤認境界就是顛倒了。所以說要「明心見性」就要有遇到某些境界時,好來面境修行,除一切妄境執取,最後才能「心明性現」,「心明性見」這才是結果。所以以佛法來講,「明心見性」是修行見道初始,才是要認真修心養性的開始而已,不是已有什麼結果。若是「心明性見」,是心已完全清淨無餘習了,自然其自性、佛性即能見三千大千世界(佛能見全宇宙),少者也有百千世界。所以不是自己說說:自己能如何如何,就是成就什麼果位了。譬如說有人打坐能見光、見虛空化小、化無,甚至此人頭頸能360度轉動而無傷害,這樣就是「心明性見」的話,那真是無正知正見、不知修學次第耶。
7. 若是無知,而妄稱自己「明心見性」,就是「心明性見」者,那是大妄語成,因一個人無須陀洹果、無斯陀含果、無阿那含果,如此稱自己是明心見性等於是「心明見性」想,這就是犯大妄語戒成立,出家戒四重、居士戒六重皆同等也。
8. 我們處末法時期,每人都想要成就,卻不知自淨癡心,欲使寶堂尼珠出卻還沒;有如像世尊所言,有大摩羯魚試欲出水面,但因無知自己體重、業重,妄自胡為,努力跳躍求升上,反而沉迷,是謂可憐憫者。要寶堂珠出水,本要如大魚往水面上升、飛入空中,但卻如「沈ㄕㄣˇ」一字,本意是沈腰輕身,省言節食能成道,閒言語不求曝光,悟寶堂珠是毫無問題的;然有人卻不知自愛,胡言亂語,有點消息即自謂心明見性或明心見性,如此即犯戒,根本罪成立,就像「沈ㄕㄣˇ」一字斷頭後,就少了一個頭,即如摩羯魚身重,欲升還降,即成為「沉ㄕㄣˊ」一字,無頭上一點而沒入,是為業重而沉沒入水中,永不能出頭了。
9. 現在「見性」不用去談它,因對於末法時期的眾生是距離得太遙遠了,所以來談談心明就好了。論典說「心明」就不失法性,不失法性就有「心明記性」,也就是說有人能過目不忘者,就是「心明」了。所以像龍樹菩薩能入龍宮,十數日間閱覽過的經典都能背誦回來人間,如《華嚴經》等,這就是標準的「心明性見」的真菩薩。《毘婆沙論》云:何謂正念?正念者是─諸念隨念,專念憶念,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性,是名正念,是名無學正念,又名具念。這論典所說就是「心明」的人所要修的六個步驟,如此始能做到「心明」,此種人就能讓自性洞見三千大千世界,這就是性見無障礙了。當然「心明性見」最少就有阿那含果了,就能有五神通現起了。若只是轉個頭360度就說是「心明性見」,不成就大妄語?所以學佛者不深入經典中學,或不依善知識聽聞不同境界與次弟,如此無知而妄修行,若是還執取一切幻境不放,那可能就只有著魔有份了。阿彌陀佛!願您道業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