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055.gif (23008 bytes)認識肝臟與肝臟疾病的防治()

版權宣示: 本單元是張老師的精心傑作,歡迎上網者載錄自用,但若要轉載刊登或出版,均需取得張老師的同意。

五、肝細胞損傷有關檢驗說明

(一)、GOT、GPT:

檢驗GOT、GPT我們可知肝臟細胞有沒受到損傷,確定肝臟細胞有無疾病。前所述及的GOT、GPT(Glutamyl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lutamyl Pyrubic Transaminase) 酵素檢驗,就是屬於這一類的檢查。它們有時叫做 AST、AL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只是名稱的不同而已,其實指的是同一的酵素。一般而言,這兩種酵素雖然不是肝臟細胞內特有的酵素,其他的組織細胞也有,但因它們在肝臟細胞內含量比其它器官細胞中的含量為多。當肝臟細胞受到損傷時,肝細胞會將此等酵素大量釋放到血流中,而使血清中的GOT、GPT酵素濃度增加,故說它們是表示肝臟受損傷的酵素。因此,當血清中的GOT、GPT濃度增加時就表示肝臟細胞受到損傷,是肝臟有問題或有病了。

其實GOT的含量並不是在肝臟最多,而是在心臟,另外在骨骼肌中也有相當高的含量。所以這兩種器官有損傷時,如心肌梗塞或骨骼肌發炎時,血清中的GOT濃度也會上升。但平常當這兩種器官受損傷時,損傷的範圍都小而常不能與肝臟彌漫性的損傷範圍相比,釋放出來的酵素總量也不大,所以在血清中濃度上升也就不會太高。此外心臟疾病有它明顯且具特徵性的症狀,因此很容易與肝臟病做診斷區別。

就這兩種酵素在血清中上升程度,在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時,因為有大量肝細胞受到損傷,所以上升明顯,可高達 2,000單位以上。血清GOT、GPT在急性肝炎病例中,一到兩星期會升到最高,而在一到兩個月後就會回到正常範圍內。病人得慢性肝炎,突然升高後會回降,不會一下子就下降至正常,一直維持在正常者上限至正常者五倍之間的值,做起伏性的變動。

當肝臟病進展到肝硬化時,肝細胞持續損傷但不嚴重時,血清 GOT、GPT濃度卻不會太高,常維持在80 單位以下,且 GOT 常高於 GPT,而損傷活動性較低時,甚至常在正常範圍值內。因此,血清 GOT、GPT檢查可知有無肝臟毛病,但是即使有肝硬化症,如果只檢查血清 GOT、GPT 時,有時候還是沒辦法診斷出有肝臟重病的。

做檢查時不要只看有限的檢查結果之表面數字,就隨便解釋肝臟檢查的結果。我們應綜合所有肝臟檢查的結果,並了解每項檢驗真正內含意義及互相的關連後,才做綜合性的判斷,而不要只看GOT、GPT的肝指數高低就做判斷。有的人根本是吃得不營養所致肝指數偏高,如某些胺基酸不足,造成大量胺基酸不能合成蛋白質而需進行分解,如此也會促使GOT、GPT值提升(詳下面營養輔助療法)。所以我們不要為GOT、GPT表面上數值不正常而煩惱,重要的是要確診是否真的有肝病。

(二)、肝炎檢驗指標

台灣慢性肝疾病有85%病例是與B型肝炎有關係的,剩下的15%病例中,約有10~30%是與感染C型肝炎有關的。另外,B型慢性肝病中的20~30%重複感染上C型肝炎。因此,在台灣可說慢性肝炎95%與B型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因此政府在防治B型肝炎以外,又多了一項 C 型肝炎須要防治的工作。既然慢性肝炎,不論C型或B型,都有可能繼續演變為肝硬化症及肝細胞癌變的傾向,患者就要盡全力來自己調理。下列先來認識一下各類型肝炎到底是什麼?

1.肝炎檢查的指標

臨床上,利用血清學方法所測定的各種「肝炎病毒」之抗原和抗體,特別叫做「肝炎檢驗指標」。以血清學檢查法測定血清內的「抗原」和「抗體」,就可以分辨何種病毒所導致的肝炎。我們身體為保護自己安全和健康,對不屬於身體的外來物質(異物),進入自己體內時,會有排斥這些外來異物的動作,這個動作叫做「免疫反應」。

這些外來異物叫做「抗原」(antigen),而在體內產生出來對抗此抗原的物質就叫做「抗體」(antibody)。體內抗體中有些是真正能抵擋得住抗原,使身體免受這些外來異物的損傷,這種抗體叫做「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因為對身體有保護作用,故也叫做「保護性抗體」。但有些抗體就沒有這種保護功能,此種抗體的存在,只告訴我們是有外來異物在體內,且此異物繼續存在我們的身體內,卻不能制止此異物(抗原)的侵襲。因此,我們就叫它做「非保護性抗體」。從檢驗的結果,我們可以知道,是不是已經有外來異物(抗原)進入體內,也可以知道,體內有沒有能抵擋得住這些外來異物的抗體來保護自己 。

1965年嶓籃堡博士(Blumberg)發現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後,有關各種肝炎病毒各部分抗體,也接著被發現,因而能利用在肝炎的診斷上,讓我們能快速正確地把各種病毒種類診斷出來。我們利用肝炎檢驗指標測定,知道所患的肝病是不是病毒性肝炎?如果是的話,又究竟是由於哪一種肝病毒所引起的,可以簡易地做病毒性肝炎類型的診斷與鑑別。

臨床上診斷常應用「肝炎檢驗指標」來表示其意義,所有的肝炎檢驗指標中,屬於「保護性抗體」的是「A 型肝炎抗體」、「B 型肝炎表面抗體」;屬於「非保護性抗體」的則有「B型肝炎核心抗體」、「C 型肝炎抗體」、「D 型肝炎抗體」和「e- 抗體」等非有保護性。

2.肝炎的種類

五種肝炎病毒(HAV、HBV、HCV、HDV、HEV)等,H是英文的hepatic,亦即肝的意思,A、B、C、D、E是醫學界依不同感染途徑給與的不同代號,V就是病毒的英文—Virus。

(1). A型肝炎病毒(有anti-HAV抗體 ):為一種能自然痊癒的經口感染的急性肝病

血清中A型肝炎病毒抗體呈陽性反應時,表示體內已有對A型肝炎病毒的抗體。一般說A型肝炎病毒抗體時,即表示是A型肝炎病毒抗體-IgG。A型肝炎病毒抗體-IgG呈陽性,表示已經感染過A型病毒性肝炎,且已經痊癒了,而不會再感染A型肝炎。

如果A型肝炎病毒抗體-IgM也呈陽性時,就表示在最近6到12個月內感染過A型肝炎,不是幾年或十幾年以前的感染。如果此人正有肝炎的症狀,如黃疸或血清中GOT、GPT上升時,更表示現在這個病人所患的肝炎是A型肝炎。

(2). B型肝炎病毒(有anti-HBV抗體 ):是肝臟硬化、肝癌的成因之一

B型肝炎病毒(HBV)帶原者是非經口性感染、輸血、注射、紋眉身、穿耳洞、手術、性接觸。及經口性垂直、水平感染,慢性肝炎會轉變成肝硬化症、肝細胞癌等症。B 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體,是一屬於去氧核醣核酸 (DNA) 的病毒,叫做 B 型肝炎病毒。B型肝炎病毒的構造,是由內層的核心和外層的表面層所構成。而人體對 B 型肝炎病毒的核心和表層都會產生抗體,因此在血清中,可以測定到這些抗體,分別叫做「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 anti-core antigen antibody) 和「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 anti-surface antigen antibody)。至於相對的抗原,在血清中只能測定到「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surface antigen),而「核心抗原」 (HBcAg, core antigen) 在血清中測定不到,只能在組織標本中染色表示出來,因此在臨床血清學檢查中,不檢查表面抗原。

B型肝炎的病例,多在預產期及嬰、幼兒期(三歲以下)感染時,才會變成慢性帶原者。而到成人時才初次感染的人中,只有5%以下的病例,會變成慢性肝炎。其他的人都經過急性肝炎的病程後,就完全痊癒,不會變成慢性肝炎。

(3).C 型肝炎病毒(有anti-HCV抗體 ):非經口感染的肝炎,除輸血外也有不知其因者,轉為慢性肝炎者高,易轉化成肝癌、肝硬化

C型肝炎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成人在初次感染後,約有 50–70%的病例,會變為慢性肝炎。醫學界把因輸血及其他非經口感染引起的肝炎(即非A、B型肝炎),統稱為「非經口性感染的非A非B型肝炎」,也暫且稱為「C型肝炎」。故C型肝炎主要經輸血後引發肝炎,非經口性之非 A、 B 型肝炎,會轉為慢性肝炎、肝硬化症、肝細胞癌。成人後才感染後易轉變為慢性肝炎。

當C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呈陽性時,表示正在感染或者過去有感染過C型肝炎。但此抗體並不是中和抗體,所以此抗體呈陽性時,並不表示對於C型肝炎具有免疫力,是會再度被感染的。此與 B 型肝炎的anti-HBc (核心抗體)呈陽性,具有同樣的意思。此抗體的檢驗試劑,在抗體剛產生時敏感度較低,在感染後3到12個月才能檢察出陽性,所以有一次檢查陰性,並不代表沒C型肝炎的感染,當有懷疑時,應該重複檢查,期間至少要一年以上。

(4). D型肝炎病毒(有anti-HDV抗體 ):與B型肝炎共同感染,或重複感染

D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DV)抗體呈陽性,表示病人正感染或有感染過D型肝炎。此抗體是屬於「非保護性抗體」,因此,呈陽性時,和 C或B型的anti-HCV或 anti-HBc 呈陽性時一樣,並不代表病已好而具有免疫力。因為 D 型肝炎病毒是依附在 B 型肝炎病毒,所以感染 D 型肝炎,一定要在 B 型肝炎病毒的存在下才會感染。因此,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的人,也應同時檢查此D型抗體,看看是否有無感染D型肝炎。

(5). E型肝炎病毒(有anti-HEV抗體 ):

有E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EV),醫學界把顯然因經口感染引起的非A非B型肝炎,稱之為「經口性非A、B型肝炎」,也暫且稱為「E型肝炎」,此型還無可檢驗的方法,正等待可做為診斷依據的診斷方法之出現。醫院可以由 anti-HEV 的測定陽性,而知道你有沒有感染過或正感染 E 型肝炎。這種抗體也是屬於「非保護性抗體」,所以跟C型( anti-HCV) 和D型( anti-HDV)一樣,呈陽性並不表示你對 E 型肝炎具有免疫力而不會再感染。

(三)、肝細胞的脂肪變性

前已述脂肪肝的成因,「脂肪肝」病理學上則叫做「肝細胞的脂肪變性」,是肝臟細胞內有過多的脂質蓄積,整個肝臟內的脂肪量超過正常量者,稱之為脂肪肝。正常肝臟的脂肪量大約是整個肝臟重量的5%重量,如果脂肪超過這一比例就是有脂肪肝的現象。

「脂肪肝」是指在肝細胞組織切片中,發現其中肝細胞質被直徑大小不等的脂肪顆粒所佔據,而脂肪顆粒所佔據的面積,就決定著脂肪肝的嚴重性。以病理學的觀點來說,假若脂肪顆粒所佔據的面積,達到所有肝細胞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者,便可診斷為「脂肪肝」。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的原因,主要有五大類:包括(1)過度肥胖、(2)長期多量喝酒、(3)高三酸甘油脂血症、(4)糖尿病、(5)以及某些長期服用致使肝傷害的藥物,如鎮痛藥、抗生素、女性荷爾蒙或類固醇等。少數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則有慢性心臟衰竭,由於血液循環障礙使得肝臟缺氧所導致的鬱血性脂肪肝,或懷孕末期之突然性急性脂肪肝。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肝臟細胞合成蛋白質有問題,或是缺少肝臟功能所需的營養素,不能將肝細胞代謝中所產生的脂肪帶出肝臟。從前要診斷脂肪肝需要做肝生檢後,把檢體交由病理學家來做診斷,近來疾病診斷技術方法改進,如「影像檢查法」不會帶給病人痛苦,現已成為健康檢查的一個項目。

有脂肪肝的人不會感覺不舒服,如果沒做超音波檢查時,都不會知道自己有脂肪肝。在血液的生化學檢查上,會有GOT 和 GPT 的輕度上升,而GPT 稍高於 GOT。雖然有人 GPT 會高到 150 單位,一般都在 80 以下較多。因此只看化學檢查結果時,常會被誤診斷為肝炎,或正有肝炎的病人會被以為是肝炎還沒有痊癒。其實是脂肪肝所引起的,並不是因其他肝病所引起。因此,如果血清中 GOT、GPT 有上升的情形時,應先做肝炎指標的檢查,以排除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性後,再做超音波檢查確定是否有脂肪肝的現象。

脂肪肝大部分是因為「營養過剩」、「肥胖」、「喝酒」和「機能性病變」所引起。除了上述幾種情形外,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也會有脂肪蓄積在肝臟細胞間的情形。糖尿病患者也會引起脂肪肝,在蛋白質攝食不足、藥物中毒、懷孕、內分泌疾病等情形下,也會引起肝臟機能性的脂肪變性。當喝酒或肥胖原因引起脂肪肝時,應即戒酒和多做運動和節食以減少體重。如此,脂肪肝就自然會消失,故根本就不需要吃藥。

 

六、病毒性B、C型肝炎的對治

當然病毒性是無藥可醫的,只能以飲食輔助療法、營養輔助療法,減低生活壓力、多休息來因應,但某些中草藥可能有其效果。先說最近國外研究,發現西醫最好的間接療法,干擾素(interferon) 、ribavirin併同療法。

(一)干擾素、ribavirin併同治療法

有確診是B、C型肝炎患者,最好還是先接受西醫療法,但因不能完全根治,故一定要再行自我輔助療法,免得老來肝還是硬化,或轉得肝癌。

西醫會用干擾素及Ribavirin併用療法,干擾素是經用組織培養或其他干擾素誘導劑作用下,產生能抑制病毒增殖的可溶性蛋白質。干擾素並非是球蛋白,分子量為20,000~34,000,可被蛋白質分解脢破壞,具有種別特異性,但對病毒的作用無特異性,是病毒感染的非特異性免疫機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也算是淋巴因子的一種。當人或動物受病毒入侵時,此干擾素蛋白質用為抑制病毒繁殖,同時誘導人或動物體細胞產生抵抗力。

慢性B、C型肝炎在Ribavirin合併干擾素使用前,單獨用干擾素治療是唯一的治療方法。國外最近報導,單獨用干擾素治療,甚至治療48個星期,發現清除C型肝炎病毒(HCV-RNA)只不過15~20%左右。自從另一種抗病毒的藥Ribavirin合併干擾素使用治療C行肝炎後,其一年後病毒清除率提高至40~46%。

干擾素最常用的劑量是300萬單位皮下注射,每星期三次,連續注射6個月。Ribavirin的劑量是每天1,000~1,200 mg,服用6個月。用干擾素和Ribavirin合併療法來治療C型肝炎,平均而言,約有70─80%的病人初期會有效,不過停藥之後,這些用干擾素治療有效的病人中,約有一半又會復發,因只治標不治本。

用干擾素來治療B型及C型肝炎時,有其惱人的副作用。因此,在以干擾素治療之前,有必要了解干擾素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及其應對的辦法。使用干擾素大部分不會有太大副作用,副作用出現的多寡,因人體質而異,一般而言有以下幾種,其症狀及應付辦法說明如後:

(1)像感冒般:這是干擾素最常見的副作用,發燒、畏寒、疲倦、肌肉痠痛、頭痛、食慾不振。通常是在第一次注射干擾素時較明顯,往後注射時,此種副作用就會減輕。記得要問醫生如何克服副作用,有些醫生建議若出現這些症狀,服用普拿疼等藥物,就可減緩。剛開始注射干擾素時,也可預先服用普拿疼,以減緩這些症狀。

(2)掉頭髮:部分的人會出現,不過停藥後可自然恢復。應預先攝食維生素B群,提高葉酸(folic acid)、B12、B6、泛酸(pantothenic acid)之用量,最好準備單味的這些維生素來預防,最好平時在調理時,這些維生素還是要多補充的。

(3)精神上的副作用:會變得比較焦慮、憂鬱、煩躁疲倦及容易失眠。若出現這些症候,網上文章有讀的話,應該可以克服的,上述維生素外再加上菸鹼酸、褪黑激素(melatonin)等,會有一好的睡眠。

(4)白血球降低及血小板降低:干擾素可抑制骨髓造血系統,臨床上會出現白血球降低及血小板降低等現象。此是西醫大部份的副作用,如癌症的核化療一樣,造成身體免疫力的下降,動不動就會感冒等。請在醫生要注射干擾素前,自求多福,先一個禮拜前服用誘發身體白血球的中藥,詳細請閱網上文章---癌症患者核化療前的食療法

(5)誘發自體抗體:干擾素也可能在部份病人誘發自體抗體(也就是說,誘發會攻擊體內正常組織的抗體的產生)的發生,所幸的是,很少會因這些自體抗體而導致疾病,少部份病人會併發自體免疫甲狀腺病變,產生甲狀腺功能亢進。此可提高抗壓力的維生素B群來因應,若還是不行,需找內分泌專科醫師協助治療調理。

(6)腸胃症狀:可能會有輕微的食慾不振、噁心及腹瀉。可服用維生素B6、B1、B2、泛酸等維生素。

(7)其他:可能會有輕微的皮膚過敏,口乾舌燥,全身虛弱,有氣無力,體重減輕等現象。若有完整的維生素預防副作用發生,此種現象可能會減緩。

Ribavirin也有副作用,主要副作用為發生結膜炎,且有氣喘患者及呼吸道功能異常者應注意使用。

(二) 針灸療法---干擾素合併自體血之穴位注射療法

既然西醫治療B、C型肝炎無有特效,以上述而言,治療效果僅40%左右,且若不吃藥就又會復發,故西醫亦有人試用針灸注於穴道中入自己血的方法。血是包括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凝血因子、血漿、離子及一切生化因子等物質,參與身體的免疫力、營養,及賴以維生的一切物質亦在其中。紅血球中之血紅素是帶著氧氣,循環至全身細胞,紅血球帶著全身的訊息,若注射至穴位或反應點上使它來提供此訊息,而刺激穴位或反應點產生反應,進而治療該疾病。

中醫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報告很多,包括中藥及針灸療法,其療效報告差異大。同時有些研究者發現針剌穴位如合谷穴,可以使本身干擾素量增加,進而治療病毒性感染,故中西醫結合用外源干擾素注射至與肝相關穴道,同時用自體血引發體內免疫系統,可以增加慢性C型肝炎治癒率。有學者將24位病患經以上方法注射6個月後,其肝功能恢復正常有79%,HCV-RNA清除率為46%。其中l0位追蹤至治療結束後半年,其第6個月病後RNA清除率為50%,1年後之肝功能仍正常有40%,其中有1位復發,經同樣方法再治療,目前肝功能正常及病毒已清除。當然此法也有副作用,包括發燒、疲倦、厭食、失眠、體重減輕、少量掉髮,但症狀程度比單用干擾素注射較輕,甚至有些病患穴位注射後食慾增加,疲倦感恢復,且注射部位沒有紅腫及感染現象,甚至無暈針現象,病人還都能忍受。

若接受補助性輸血或針灸療法注射自己血液,在此之前與之後數天,應要補充大劑量的維生素B6、B12、C、泛酸(pantothenic acid)等,以減低處理時的副作用。

(三)營養輔助療法

病毒性肝炎患者,不管是B型或C型,其調理及免疫功能的誘發是一致的。在調理中除了要滅除肝細胞中的病毒外,亦應使肝細胞能復生,且要在飲食中減少肝臟的負擔。病毒的消滅除西醫療法外,還有用中草藥(詳後),肝細胞的復生也要用中草藥及營養素等,此處要談的是營養輔助療法。

家母28歲時因手術輸血得嚴重肝病,24年前還更因家父往生,憂傷過度曾有肝病惡化,肚子鼓脹之症狀出現。後經中草藥調理,維生素補充及宗教性的素食,一直活到去年80歲才往生,她足足與肝病及肝腫瘤前後奮鬥了50年。現將照顧家母的方法,寫在下面,希望能給您一些參考。

1.蛋白質、胺基酸的平衡補充

肝臟病人攝食太高、太多的蛋白質如魚肉類,會增加肝臟生化解毒的負擔,故肝臟患者吃清淡者,反而會活得長久,若能素食或吃蛋乳素,則肝臟的負擔會減輕。但吃清淡不是說隨便吃,每天要有足夠的蛋白質,因為肌肉細胞、組織細胞、賀爾蒙、免疫球蛋白(抗體)、各種消化酵素、白血球、紅血球等都是蛋白質,由胺基酸所組成,故要有足夠的胺基酸,此等蛋白質才能被合成。而蛋白質品質最好者是蛋與鮮乳,蛋白質品質好是指生物價(biological value)很高的食品,其各種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較平衡,可以讓身體拿來直接利用,合成上述身體中的重要物質。若吃較低生物價的蛋白質類,如雞鴨肉、豬肉、牛肉、動物內臟、動物四肢、某些魚類等,雖蛋白質含量也很高,但生物價較乳蛋為低,故不能被身體所平衡利用,而多餘出來不被利用的胺基酸,要由肝臟來作去胺基作用(deamination)---俗稱解毒作用,這樣也會造成GOT、GPT等脢的活性增加,檢驗血液時此兩種脢偏高,超出標準值很多。

若要降低血液中GOT、GPT等脢的值量,除吃一些高生物價的蛋白質源外,還可補充一些限制胺基酸,來平衡必需胺基酸所需量。什麼叫做限制胺基酸,是某些蛋白質食物中,常發生不足的現象,此類如離胺酸(lysine)、甲硫胺酸(methionine)、羥丁胺酸(threonine)及色胺基酸(tryptophan)等,其中離胺酸是第一限制胺基酸,若身體檢查時GOT、GPT超高,攝食離胺酸即可改善肝臟合成蛋白質,也就沒有無用的胺基酸要被分解成能量,故GOT、GPT值即會下降到正常值。此等胺基酸營養素在美國健康食品店中,即可購買到,病毒肝炎患者或肝不好的人隨時要補充離胺酸、甲硫胺酸,其他羥丁胺酸及色胺基酸較次要等。

2.預防肝脂化及肝硬化

肝臟有問題的人,肝臟內的脂肪不能與白蛋白等結合成脂蛋白(lipoprotein)被帶出,就會有脂肪肝的發生,也會有慢慢硬化的現象。要預防此現象的發生,要補充卵磷質(或稱蛋黃素(lecithin)),同時每天三次攝食維生素C 1,000 ~ 2,000 mg,每天一次攝食維生素E 400mg。三者要同時補充,肝臟功能才會恢復得快,若單用卵磷質效果不是很好,此要特別注意。在美國102人肝臟毛病者,已造成肝臟腫大、脂肪肝、疼痛等症狀,緊急攝食高蛋白質,補充膽鹼(choline)、甲硫胺酸(methionine)、維生素B12、鎂、鈣等,若以卵磷質取代膽鹼時,效果更好,這些病人在6週後復原情形良好。

3.肝功能的維護與復原

肝臟硬化、功能異常者,補充營養素如高蛋白質食物,綜合維生素、礦物質丸劑、每餐兩湯匙的酵母粉,以及10g的膽鹼及甲硫胺酸,在1、2個月肝臟功能即恢復。一個重要的研究顯示若肝硬化的人,僅吃上述營養劑,但沒有提高每餐中的蛋白質量,則數月後肝臟還留存有甚多死亡細胞。如果蛋白質營養足夠,肝硬化馬上會有改善。若自己能再自做抗壓力營養餐,則對肝臟復原將有很大的輔助效果,請閱覽網路上---食療同源→急性痛風的食療→抗壓養力素食譜,抗壓力營養湯的作法。

4.維生素補充

注意蛋白質合成的維生素補充,如維生素B6、B12、葉酸(folic acid)、泛酸等,每天除一顆綜合維生素、礦物質(如善存)外,要額外補充單味上述的維生素。

(四)練氣功增強免疫力抗肝病毒

氣功是自我按摩內臟,疏通經絡的法門,可調理身體機能,甚至誘發己身抗體產生機制,可抗癌細胞及病毒等。有人以氣功為主,配合適當的中草藥,治療肝病110例,其中肝硬化7例、慢性肝病100例、急性肝炎7例,顯效者39例(35%),恢復正常者53例(48%),總療效為83%。在93例中有前後生化檢驗做對照者,恢復正常者53例(57%),好轉者21例(22.6%),無效者14例(15%),加重者5例(5.3%)。也有研究報告指出病人練氣功前,其IgA、IgG、IgM等免疫抗體比正常人顯著地提高,練功半月至一年後,IgM、IgG、IgA等下降,與正常人的值一樣,故氣功治病,延年益壽是真實不虛的。

(五)補益類中藥誘發自身抗體禦病毒

由自身產生抗體來消滅肝臟病毒,是長期、有效且無副作用的治病方法,值得採用在癌症患者、肝臟病毒症者。誘發抗體除練氣功外,煎煮服用補益類中藥。何謂補益類?長期服用、大量服用,均不致於產生中毒的中藥,叫做補益類中藥。下列舉一些補益類中藥,請每天煎煮後當茶喝。黃耆、紅棗、香菇、雞血藤、枸杞子等,取適當量即可。

(六)草藥療法

每天一劑的草藥:白鶴靈芝、豬苓、鴨舌簧、鈕釦茄、花抹草、敗醬草等煎煮當茶服用,一療程10天後停5天,再進行第2療程,餘類推。

榮法師亦提供一方:白煮飯花根莖 3份、白鶴靈芝 2份、白花蛇舌草 1份等,天天煎煮當茶喝,飲用一個月即能痊癒。

(七)如何以中草藥調理肝臟

當您生化檢查自己肝功能有問題時,該怎麼辦?醫生告訴您肝病無特效藥,還是多攝食維生素、含硫胺基酸、膽鹼等營養素,另外多休息不要太勞累等等。或許您已得糖尿病、痛風、風濕症、高血壓等毛病,又經檢查肝功能不好,此慢性病與肝功能是因或是果,一般人很難去分辨。但大多是肝臟功能先有些問題,才又誘發其他的慢性病。故得慢性病的人,不是只針對慢性病的症候去吃藥,當先從肝功能調理起,如此才能標本兼治。

要調理肝功能除營養素的補充外,大概祇有用中草藥一途。好的保肝禾本草藥茶葉包應包括(1)增強肝細胞再生能力,(2)提高肝臟合成蛋白質能力,(3)降低血清中GPT、GOT脢的活性值,(4)肝、膽互為表裡、陰陽,故應有調理膽經之中草藥,(5)滋潤腎功能,因五行中水生木故。以下這些中草藥,可發揮其預防上述諸疾病的目的。

1.五葉蔘又稱絞股藍,具有甚大的保肝作用,(1)抗自由基損傷作用,能抑制肝臟和血漿的脂質過氧化反應,降低肝臟脂質氧化物含量,還能增加自由基損傷細胞超氧化酵素的活力,顯示其有抗氧化和抗自由基損傷的作用。(2)以七葉膽粗皂甘餵給大鼠,可以降低以高脂質、高糖食物為食物的大鼠血中之三酸甘油脂(Tri-glycerol)、脂質過氧化物(LPO)、總膽固醇、磷脂質、麩氨酸-焦葡萄酸轉氨脢(GPT)之含量(Kimura)。(3)以吞噬細胞、肝微粒體及血管內皮細胞做氧化試驗,七葉膽能降低人類嗜中性白血球之超氧化物陰離子及過氧化氫的含量,故可減低被氧化作用,增加細胞存活率(Lin)。(4)能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性肝損傷,對肝細胞空泡變性、炎性浸潤、壞死等有保護功能。

2.白鶴靈芝含有黃酮甘、酚類、胺基酸、有機酸等,具有利濕、利尿、排水作用,也可降低GOP、GTP值,增強肝功能,亦可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楊氏)。

3.刺茄含有生物鹼、黃酮甘、酚類、胺基酸、有機酸等,全草可治肝炎及尿酸過多(楊氏)。

4.化石草含有硫酸鈣、有機酸鈣鉀鹽、皂甘、肌醇等,清熱去濕,排石利尿,故可治腎炎及水腫(中藥大辭典)。

5.山梔根高膽色素兔子攝食梔子水浸膏後即減少(李,1951;三輪,1954)。故山梔有利膽、止血、鎮痛、安眠之效。入肺、心、大小腸、胃、膀胱等六經(中藥大辭典)。

6.柴胡含有saponini及脂肪油,脂肪油含棕櫚酸、脂臘油酸、亞麻子酸、次亞麻子酸等。柴胡確有改善肝機能作用(小島,1956),亦有改善肝臟脂質代謝作用(宮崎等,1962)。依本草備要言,柴胡能引清氣上行,平少陽(膽經)厥陰(肝經)之邪熱,宣暢氣血,散結調經,為足少陽表藥。日本人用小柴胡湯治療C型肝炎,成效不錯,只是後來發生使用不當而造成死亡案子,故長期使用柴胡等藥要注意劑量問題。


[ 慢性病認識與治療 ] [ 健康教室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