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
正確認知與營養食療法(7)
版權宣示: 本單元是張老師的精心傑作,歡迎上網者載錄自用,但若要轉載刊登或出版,均需取得張老師的同意。
十一、糖尿病中草藥食療法
近代對糖尿病的藥物療法,就是透過胰島素及其他內服藥來控制,但是這些並不能治好由代謝異常所引起的糖尿病。但無論中藥的效果如何,若不依糖尿病發生的真正原因來對症去除,雖用中藥短暫的治癒,患者還是會再次地復發的。控制此病最重要的是要用飲食療法,如果併用中藥的話,效果會更好,並且也可以改善症狀,及預防併發症之發生。(另詳中醫藥介紹---預防及治療依賴型糖尿病併發症中藥方)
(一)、近代複方對糖尿病的療效
1.概述
在近代很多新方,經科學驗證有效者甚多,就以本方驗之,病人的空腹血糖可由237mg/dl降到164mg/dl,結果可說是相當的不錯。若配合營養素療法,應有斷根之可能,只是患者如何有信心地去服藥及做其他的配套措施。
2.藥方
黨參3.0g、黃耆5.0g、淫羊藿(仙靈脾)3.0g、枸杞子2.0g、熟地5.0g、玉米鬚5.0g。上藥煎服治療。
3.方解
(1) 黨參---降血壓作用、補中益氣、生津。
(2) 黃耆---具有提高免疫抗體、利尿作用、鎮定作用。
(3) 淫羊藿(仙靈脾)---具似雄性激素作用、鎮咳、去痰作用。
(4) 枸杞子---具抗脂肪肝作用、擬似膽鹼樣作用。
(5) 熟地---滋陰、消渴、強心利尿、保肝。
(6) 玉米鬚---降血糖作用、利尿作用、利膽止血。
(二)、若有其他個別症狀者應分別使用對症方
1. 白虎加人蔘湯
知母5.0g、粳米10.0g、石膏15.0g、甘草2.0g、人參3.0g。
若有內外發熱,且缺乏津液,渴甚欲飲水,口乾舌燥者,應使用本方。輕微的患此病的患者,而體力、血色很好,但有嚴重的口渴及特別愛喝冷水的感覺時可服用此方劑。若因夜晚常起來小便,顯示睡前喝水多多,渴甚,故應服此方,當可解渴而不用起來小便。
2.五苓散
澤瀉6.0g、豬苓4.5g、茯苓4.5g、白朮4.5g、桂枝3.0g。
本方劑主要用在胃內停水,氣上衝。糖尿病患者經常服用此劑,在口渴欲喝水,但一喝就吐時可服;上腹不適,易於冒汗且尿量少時也可服用此劑。
3.大柴胡湯
柴胡6.0g、半夏4.0g、黃芩3.0g、芍藥3.0g、大棗3.0g、枳實2.0g、乾生姜2.0g、大黃1.0g(便秘時用2.0g)。
用在因糖尿病引發的呼吸系統毛病,循環系統毛病、高血壓、泌尿系統毛病等。以上劑加上乾地黃4.0g來供應有肥胖體質,但體力未衰的輕型患者及從心窩到肋骨下有膨脹、阻力及壓痛感時服用。如果每天都能順利排便,就可以從處方中去掉大黃。
4.小柴胡湯
柴胡7.0g、半夏5.0g、黃芩3.0g、大棗3.0g、人參3.0g、乾生姜4.0g、甘草2.0g。
若患者屬瘦弱型者,最好用此方,或用於神精質症者。以上劑加上乾地黃4.0g,供給瘦型人而胸有塞痛感,心窩到側腹部有阻力及壓痛感時服用。
5.四君子湯
人參4.0g、白朮4.0g、茯苓4.0g、甘草1.5g。
本方應用於胃腸衰弱,易於下痢,且糖尿病正進行而元氣衰、身體虛弱者,有食慾減退、貧血、下肢浮腫等現象時服用。亦可加乾生姜0.5g、大棗1.0g煎服。
6.十味敗毒湯
柴胡3.0g、獨活3.0g、櫻皮3.0g、防風3.0g、桔梗3.0g、川芎3.0g、茯苓4.0g、荊芥1.0g、甘草1.0g、乾生姜1.0g。
本方主治化膿性疾病,皮膚病初期或改善體質用。若因糖尿病的併發症有濕疹、間擦性濕疹、疙瘩、搔癢等皮膚疾病時服用。
(三)、單味中草藥
單味中草藥對糖尿病亦有良效,但服單味時往往劑量大,若長久服用,小心其副作用。
1.薏苡仁可降低非依賴糖尿病者血糖
薏苡仁對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NIDDM)血糖與血漿脂質有很大的好處,每天給予薏苡仁100g,經2~4週後採血樣檢驗,得知薏苡仁攝食2週後降低空腹血糖10%,差異極顯著(p<0.01)。若患者攝食4週後,降低空腹血糖 17% ,差異極顯著(p<0.01)。
2.茵陳對高血脂糖尿病者有益
茵陳中的Scoparone可將高血脂糖尿病兔子改善其血脂高的毛病,每日5mg/ dg能有意義的降低至總膽固醇73.3%、三酸甘油脂 48.3%、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膽固醇66.0%、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55.7%及高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79.5%。而在未給藥之高血脂糖尿病兔子,其血管內層增厚、堆積脂肪條紋、平滑肌細胞移轉至內層。而給 Scoparone之高血脂糖尿病兔子,其血管之形態上病理變化減少。
3.其他單味藥
(1) 能治療糖尿病的中草藥,還有如亞腰葫蘆、番石榴、苦瓜、荔枝核及地骨皮等單味藥,在治療糖尿病的療效方面,亦有相當的科學證據顯示有效。
(2) 其他地方性草藥對糖尿病有降糖作用的有林投、金絲草、盤龍參、水麻、羊蹄、土人參、串鼻龍、蛇莓、牌錢樹、小飛揚、埔鹽、假苦瓜、康復力、珍珠黃、赤查某、白鳳菜、紅鳳菜、馬齒莧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