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經典選讀--雜經典

       中陰身入三世前要能把握住當下


佛子不墮在三世,當知自心識。真學佛者終要於住中陰身時,能安住自己神識之能力,此神識就是微細身中陰身。《中陰經》指出上中下九品心識,要上升或下墮之情況,我們要好好認識後,有生之年學習把握往生一剎那的時間。若您是真佛弟子,則有生之年要修到上品,可以成就上上最妙道,非去非未來;上中最微細,上下無覺觀。不然最少要得中品中上斷三結(身見、禁戒取見、疑病),中中滅三垢(貪、瞋、癡三毒);中下品者是能悟自心性,雖未能證解縛脫黏,還算是佛弟子。如《中陰經》云:中下豁然悟,此名為佛子。中下品者往生時定要有人助唸,怕自己死亡之時,把持不住中陰身神識之無明,或遇見障道之冤家,這時更是要有人助唸也。

至於下品上生者,更是要有助緣來幫助,若非佛弟子,也無佛子助緣,沒有念佛、或有人助念,得求有能力來作者,以薦亡幡(命過幡),於人臨終而未終之時,掛於寺塔表剎(幢杆)上之黃幡助其往生淨土。一般已命終之人,中陰身如小兒,罪福未定,故造作黃幡,期以供養幡蓋之功德,使廣獲福德,離八難之苦,隨其所願,得成菩提,往生淨土。

若是下品中下生者都是已犯五戒、八戒、十戒、菩薩戒者,或是非佛弟子的一般民眾,這些人雖不受戒,若是有造犯五戒、八戒、十戒等性戒,同佛子犯戒等受,無有二別,這些都是屬於眾生類,於六道中輪迴也。若能歸依三寶,認真知學佛正法、持戒而修學,往後當能得佛救度。但屢屢犯戒後,能知念佛法門最好,亦當不會淪墜。詳見《中陰經》所說。《中陰經》云:

上上最妙道,非去非未來;上中最微細,上下無覺觀。

中上斷三結,中中滅三垢;中下豁然悟,此名為佛子。

下上雖為重,如彼水上泡;一生而一滅,下中眾生類。

苦本最為深,非我誰能知;下下眾生類,經歷於劫數。

吾亦就彼化,不見漏失者;人心有若干,座上心不悟。

或願當來佛,或願現在者;此等眾生類,難可濟度者。

人本無形生,還入虛空中;生死相牽連,何者名泥洹。

 

人類身體具有之三位,即謂三種生身,即:

(1)微細身略稱細身。指初生之身,即佛教所指之中陰身。此微細身生入胎中,由父母之赤白和合而增益其身。以其微細差別能生初身,故為常住之身。當粗身退沒時,細身若與有漏法中之善相應,則順次受生於梵、天、世主、人道等趣;若與有漏法中之惡相應,則受生於四足(如牛馬犬羊)、有翅(鳥類)、胸行(龍蛇)、傍形(蟹)等畜生道。因常住之細身未生智厭,故輪轉八處;若智厭生起,則離此細身而得解脫。

(2)父母生身指細身入胎內,漸具人貌之胎內身。與共和合身皆屬粗身。粗身依血、肉、筋、爪、毛、骨而生,前三種從母生,後三種從父生。此即六依身,資益內細身。

(3)共和合身又稱大異身。即從父母生身之胎內出,而以外五大(地、水、火、風、空)為其住處之身。與父母生身皆有生滅,會退沒,故非常住之身。

經云:所有微細身見等惑,謂我、有情、命者、育者、士夫數取趣,蘊、界、處執,所起動亂思惟伺察,護持攝受畜積著處,如是一切皆悉遠離。所有一切不應作業,諸佛所訶、雜染所引,如是一切皆悉捨離。所有應作能順菩薩正行資糧,一切如來讚美之業,皆悉受行。

《中陰經三世平等品》云:爾時座上有菩薩名不厭患劫,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合掌叉手前白佛言:善哉!最勝如來神力,極微妙不可思議。如來神德廣長舌,不犯眾生過。今此三聚眾生,過去、當來、今現在,為過去耶?為未來現在耶?爾時,世尊告不厭患劫菩薩曰:善哉!善哉!汝之所問,於三聚眾生,多所饒益多所潤,及斷無明本,身業得清淨,非一佛所說。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人本在胎時,自識本宿命。捨彼今就此,三世炳然定

前識非今識,前身非今身。但為愚惑迷,不知趣道門

念此在四使,發起若干想。咄嗟老病死,墜墮在三世。

  (註:貪、瞋、癡、慢為四使)

爾時世尊欲解斯義,即說頌曰:

本我無此色,受想識亦然我虛彼亦無,豈有識想受

無色名色法,眾生亂想法;九品有差別,分別三世道

上上最妙道,非去非未來上中最微細,上下無覺觀

中上斷三結,中中滅三垢中下豁然悟,此名為佛子

下上雖為重,如彼水上泡一生而一滅,下中眾生類

苦本最為深,非我誰能知下下眾生類,經歷於劫數

吾亦就彼化,不見漏失者人心有若干,座上心不悟

或願當來佛,或願現在者此等眾生類,難可濟度者

人本無形生,還入虛空中生死相牽連,何者名泥洹

若言有眾生,身口意行淨寂然入滅度,無有老病患

弘誓發一心,亦不自為己虛空不可獲,何者名虛實

如來梵天音,分別實相法解了空無慧,三界獨步尊

有覺空意法,觀身不戀著無覺在三禪,進取不退道

自我成佛來,以此為本業成佛亦由此,泥洹亦復然

所以積功勤,未獲於實相聞四不離四,此是諸佛印。

(完結) 


 [ 雜經典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