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嚴經》
             - 受陰區宇及受陰滅境界


經文:

(一)、受陰區宇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

(二)、破受陰境界

「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二、 略解:

(一)、色陰區宇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行者專修三摩提〈正定〉,奢摩他〈止觀〉,已破色陰諸境界時,對色陰執著之堅固妄想已滅盡,且色身物理變化所引起之幻境亦已淨盡,使心能出礙者,謂色陰盡。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色陰盡者應可見自性佛心,佛心雖無有相,但行者卻可寂然感覺自性佛心之存在,觀種種境時,有如從明鏡中,可睹其映照之影相般地寂然存在。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

色陰盡者,自性佛心原是自由無礙。若行者已覺有自性佛心存在之現象,但起念動心時卻不得自在,此即佛心雖顯露而不能用。

「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

猶如有人於夢境中,著了魘魔似地,手與足宛然俱在,見聞覺知亦不迷惑,但心卻被客邪魘觸,而不能令其手足,隨其心念自由動作。換言之,行者因自性佛心顯露,般若智慧已具,但佛心為感情覺受所矇蔽而不能達起念自由無礙,是則謂受陰區宇。

(二)、破受陰境界

「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

行者若能破感情覺受等諸受陰魔境,有若夢魘中,所受魘咎消歇,色身與覺受對佛心已不能發生滯留妨礙等事。此時佛心已可離身,然而心雖離身,卻時時返觀行者之身與念。念起即去,念止而住,去住自由,無復留礙,是則名為受陰盡。

「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行者因見染而有苦樂憂喜諸受,皆是身與心所見起惑之本。若受陰已盡,其人六根出六門頭而不染,是人則能自在解脫,超越見濁。若仔細觀察受陰所發生之源由,當發覺行者諸根領納前塵影事,假借虛幻莫名之覺受妄想,以為其作用之根本,若受陰盡者,當知覺受感知均是虛妄,而能不住妄想覺受。

 

三、詳解:

(一)、受陰區宇

由第一階段緣修後,進入第二階段---開悟後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有緣開始修行,積福德,做善行,禪修供養,有一天就能開悟。很多同學常問起:「怎麼才能開悟?」開悟不是光靠用功,用功之外,根基與宿世因緣有關。若是再來菩薩修起來就很簡單,教他一個法,他一上坐,身體很快發動氣機。有的人教他一個功法,沒有氣就是沒有氣,因為你上一世不是修這個的。哪有差別那麼大?個個都是媽媽生的,只是因緣果報的關係。

有的上一世修得好,就光以六字大明咒、大悲咒也會有成就,為什要用大法呢?心中心法修百座,有的修三千座,還是無法開悟見性,這跟你宿世因緣有關。氣機旺跟修密與道法有關係,不管修什麼法,今生能碰到佛法,由外道轉入內修,也是一樣好的。本來,一個人以前修行好幾世,以劃一條斜線來講,都是在往上走的,雖然有沉沉浮浮,但都是在進步,迷糊就沉了,果報盡了就又浮了。修你自己的習氣毛病,不要老是說:我內心的習氣毛病沒辦法改,只怕你沒有心,說:我很好、很完美呀!別人都不行,我最好!眼睛看別人都不對,不反省自己的心起、心滅對不對,有沒有執著對、錯,而說我都是對的,別人都要聽我的,這是無形的毛病,自己都不能覺知觀照自己的德行,有什麼用。

供養諸佛諸菩薩,護持道場,菩薩他會給你智慧、給你加持,為什麼有人一念咒,十方諸佛菩薩就給他加持?有的人坐了、念了幾千座,一點消息都沒有,沒有人給你加持。其實,佛、菩薩給你加持很快的,那就牽涉到福報夠不夠,福報在於結緣,結緣在於供養,供養有道行的師父,護持那個道場,助他弘法利生,積一點福德,這樣供養諸佛或有道高僧等。

有的同學很發心,一做善事都是幾萬塊,一方面捨掉對錢的慳貪,二方面跟有形、無形的菩薩結一個善緣,他看你修得不錯,規範你的行為,很好!因緣成熟!這傢伙應該再給他上進,給你機會,因緣時節到了,就給你開悟,不是只有在那裡修。有的人不行,就是不行,閉關也好,修了一、二十年還是老樣子,不行!有人迷迷糊糊的,他就上路了,這牽涉到福德與發心正與否的問題。

所以除了修行以外,還要廣結善緣,靠自力要突破很難,一定要有諸佛、菩薩加持你才會上路,除非你是再來菩薩,因緣成熟接觸一個法,一日千里,有的同學不知道身體是個寶庫,不會去開發它、挖掘它。若發現它就要高興,不要害怕,如何去多聽多聞,這是一個好現象,能用它就是善,不會用它搞出副作用就是惡。有時修行過程的現象是好事,不知道的人看起來是壞事,以為是著魔了。沒有懂身體氣機來龍去脈,怎麼樣才會著魔?「著魔」都是講你執著某一種神通,某一種現象,起大妄語,到一個境界時就說你成佛了!活佛!

你修到那裡去了?讀了「想陰魔相」是很可怕,動不動都在陷阱之間,你喜歡化身,我就找一些鬼魅化身給你看,修到想陰盡時就有一個意生身,也就是化身,想到那裡意化身就到那裡,而諸佛、菩薩的千萬億化身,那根本無明要盡,証到真如佛性才有辦法辦到。

開悟以後就是陳塵影事、念頭很多,要清淨、要能讓心發光。雖然色身沒講到空,而講到想陰魔相時,就會講到空,証到空還執著這個空就變成頑空,想陰裡就有這個魔相。

現在開始講「受陰魔境」,受陰魔相亦舉十種,色陰盡時,心能起用,未何不能用,因處在受陰區宇中,在受陰區宇中就有十種受陰魔相。現在開始講受陰區宇的現象。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三摩提」是正定,「奢摩他」是觀,所以修正定是止,修奢摩地是觀,能看就看,能止就止,不關痛癢的事,我可以控制不受它影響,能止則止,有些念我可以不想就不想,那就是止。有些念起時,你壓不住它還是照起,怎麼辦?只好看著它,例如阿賴耶識所起的法塵境,你壓不住它,你叫它不要起,它還是照起,它不聽你的,本來它就是那個樣子。如此,你只有觀它,不要用心去觀,執相、著相去觀就是用心觀,那就不能離念,色陰區宇第一階段講的要離念,念可以起,看著它,這個念是我起的,但是,不是我的念(六識的念),是你的念(七識執八識法塵境的念),好像跟我沒關,我的覺知與我的妄想分離,同時在我的心中起了兩個世界,一個是清淨無礙的世界,一個是妄想執著、業力遷流的世界,我就看著你,不跟你起哄,你叫我做這個我不做,做惡事不幹,做善事要不要做,看著辦!有時候不做,所以有時候要狠下心來跟你的心說「不!」不然它很囉嗦!一下子要做這個,一下子要做那個,要做什麼..,壞事也要做,好事也要做,搞得六神無主。

對禪宗行者來講,善念、惡念都打死了,打得念頭死,清淨的法身才會活起來,才能自主,修行要自主,不要常常要一個師父,要一個菩薩什麼來幫忙,你自己本來就有靈知靈覺,就有一個佛性,要找誰?要聽誰?諸佛、菩薩除非要增加你的信心,才會現給你看,但看後你不要執著,愈是大修行者愈沒有相,他不現給你看,因為他清淨的化身是無相,你的法身與他相應,你感覺得很踏實很安寧、很祥和,那就是與佛的法身相應了,還要他現什麼像。想陰魔相裡頭很多,所以你可以叫出來的,有魑魅、魍魎、藥叉、修羅神,天魔、鬼神都出現,要他們化成佛菩薩給你看?

所以禪修的人,看了就看了,真的、假的,不要去分別,如果他秀一下,不引起我的煩惱,不引起我的恭敬心,讓我著迷。若你認為菩薩來了,佛來了,教你一些亂七八糟的神通力,教你一些怪力亂神的事,他到底是真、假佛菩薩不知道,所以要求自主。

在止觀之間修三摩提,奢摩地之中讓你的色陰盡,色陰盡是念頭清淨,五根對六塵入空,即可以離念,然後你的身體打開了,打破黑漆桶了,桶底脫落了,一切法黏不住了,解脫了!我的身體照理可以跟十方虛空一樣,不再幽暗。

「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色陰盡的行者,可清清楚楚地認知、了知自性佛心,佛心本是無形無相,因習氣滅有如明鏡樣,於佛心中可顯現所映照之一切法相。佛的法身是無形無相、無色無味,所以我門見到佛心是無有形相。你可能會想像佛是一個影像,在我心地可以現一個影像,我好像看到佛了,我們剛已講了,佛的法身是清淨無相,所以你能夠很用心的去體會,虛空之間有一股與我們相應的心,那就與佛相應了。睜開眼睛看著佛像對我而笑,笑得很開心,你所看到的佛像有靈性,非常完美,因你有了佛性,看到雕塑的佛相之本性,你同樣也看到佛心了,所看到的事事物物都含靈性。

你的心與佛的心聚合在一起,你洞知自性佛心,超越了世俗的感受,這種感受能超越,就能夠利用佛心鑑照一切法相,就像我對鏡子照一個相出來一樣地清楚。若以心感的話,也一樣可感知諸多的事情。用你的覺知去感知那個祥和的心,法身清淨祥和的存在,這種存在不是曖昧不明,不是模模糊糊的,所以心眼打開的人,自然就能控制你的憂、善、苦、樂,感情作用不會迷惑你,你就有這個用佛心鑑照諸境的能力。如果沒有那個功夫,你就是常哭哭啼啼,憂愁善感,淹滅了這種能力。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像上面講的,我已經與自性佛心,心心相印了,有些外道常常喜歡異能,什麼印心,心本無相,印什麼心?要把它搞對,上面講的就有這個味道,你可以「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這裡講的是無相,你可以用你的心地去感知十方虛空諸佛的心,無所不在,感受到每種事物都普遍含有靈氣,那你與諸佛的心就一體了,因為十方虛空一切都在佛性中,既然都在佛性中,有相、無相都有佛性,如果能做到這樣的話,那就是受陰感情作用清淨了,一般人為什麼還做不到這樣?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突破色身開悟了,像有所得,有人不看經典,開悟就了不起嗎?身也打開了,心也發光了,為什麼一些靈通變化不能起?有一些功夫為什麼我自己不知道呢?若有所得為什麼不能用?我們起心動念都是一個無上心法,開悟的心不一定要用一些有為法,只要心清淨下來,觀想道場清淨,道場就清淨了,那個眾生病痛,觀想清淨,清淨後那個地方病痛就沒有了。開悟的人起心動念都是無上心法,你為什麼沒有這種功夫呢?就是被感情蒙蔽了清淨的心,所以「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就像在睡覺的人,在作夢一樣,手腳宛然存在,沒有損失,他在夢中清清楚楚,沒有迷失掉。

「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但是佛心不能用,就像是在夢中,心被外在的邪靈控制了不能動,這就是受陰區宇。佛心被感情作用控制而不能用,擋住了我們自己自心性,有所得而不能用。很多怨親債主讓你心亂,你看一個人眼睛呆呆、動作遲鈍,他的心就是被控制了,所以他沒辦法用他的意識去生活。如果心沒清淨,不能離念,不能妄想落盡,那怨親債主給你妄念,你有的也想,沒有的也想,胡思亂想,而且都去執著為真,搞得天翻地覆、人仰馬翻。

照道理講,開悟的人,在修行過程之間,你的念頭清淨,心也通外境,為什麼不能起心動念成就一些佛事呢?這是你的心被客邪壓住了,怎麼壓住呢?因為你的心常有憂、喜、苦、樂這些感情作用而壓住你了,所以客邪就看到你這些毛病,製造一些事情使你煩惱;你如果疑心病不去的話,你的另一半在外面,它就給你製造一些念頭,這個傢伙在外面亂搞,該回來時沒回來,..。專門給你出這些叟主意,讓你去想,你不警覺的話,馬上失去查覺,第二個念頭來了,第三個念頭來就變成你的妄想,人家燒一把火讓你去妄想,你就鑽牛角尖,本來不氣的,但越想越氣,迷失自性,又加上習氣猶熾,情緒都不清淨,心有所得,有什麼用?起不了功用。

開悟!開悟有什麼用?為什麼佛心起不了功用,就是七情六慾、憂、喜、苦、樂不能斷,所以才會被控制,前面提到色、受二種魔境渡過以後,諸魔控制不了你,因為它進不了你的心腹,在色陰魔相裡常常講,有一種什麼魔進到你的心、你的腹。如果在座的同學沒有經驗,一進到你的胃,你的胃就不舒服,它第一個控制你的胃,任脈的氣上不去、下不來,胃被壓住了,其他的就差不多了。有的人說要怎麼辦?如果你定力夠的話,解脫智慧高,讓他在裡頭呆幾天,他告訴你這麼做,你不理它,告訴你那麼做,你也不理它,慢慢光守住清淨的心,無為法是無上的心法,功用威力無量,你能如如不動,就能離念,有覺有知,但不受妄念所轉,過段時日你就能渡它,等了三、五天後,它看你如如不動,就玩不起來了。兩個要甘願玩才會有事情,一個耍你,一個要甘願被耍,才玩得起來,玩得很高興。如果他每出一個念頭,你都不理它,這有什麼好玩,不好玩,它就想走,「嗝」一聲反胃,它就出去了,胃就恢復正常了。

所以色陰魔相影響你的神通妙用,有的人說我怎麼看不清楚,我的因緣前後怎麼觀不清楚,觀不清楚是你受陰區宇中,受陰不清淨,天天憂愁,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感情常常被他事控制,客邪魘觸,像睡覺時一樣,把你控制住,雖然不睡覺時被控制,就像我們睡覺在作夢一樣,其實夢中清清楚楚要動都不如意,人家追你,你要跑可是跑不快,明知要跑就是跑不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如果破受陰境,心通力就來了。

(二)、破受陰境界

「若魘咎歇,其心離身,反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

如果你的感情領納作用放下,外在怨親債主或鬼魅之類,對你都起不了影響作用,這就叫做「魘咎歇」,這時你的法身或要起一念的心出離你的色身,你想到那裡就到那裡,但是它不是自己跑的,因為它的主帥是在本來這裡。

心出離時還要回過頭來,「反觀其面」看你(主帥)的臉色,你讓他這樣做他就這樣做,你讓他那樣做他就那樣做。所以很多人此時心還不清淨,瞋心不滅,到這裡的時候,會害死人就是這樣,這個傢伙看不順眼,讓他死好了,心起惡毒的念,你起讓他死的念頭,他就死了,不見蹤影的死法。

開悟就到登地菩薩,如果心不清淨,要害人是很快,再淪墜也很快,這是悟後迷失。所以祖師大德講執杖牧牛,此公案是說,要競競業業地,來牧這頭野牛,只要一個邪念起或一個妄念起,都管得死死的,不能讓心念動,這公案告訴你很清楚了。

其心能離身,但是它不會主動去做什麼,它要看你給他下什麼指令,反觀其面,所以你就不要自己亂下命令,胡思亂想,想到某甲,好久沒看到他了,你一想他,他就打電話來,這是攀緣的心在互相牽扯,我們的輪迴都是這樣來的。

「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你叫它不要去,它心念就住,你叫它去那兒它就去。以前想我要去那裡都去不了,現在可以了。外道人修外道法,起念我要到何處道場去頂禮三尊佛像,念起就能至而禮佛。看有一些外道書寫著他拜神像,已拜完了,不然你去看看,我把神像的帽子弄歪了。有人一去看果然真的耶!你真有去了。若以為心能去住無礙,就是佛法,那就完蛋了。現在能去住自由,不復留礙,但離自性如如,不來不去的佛境界尚有十萬八千里誤差,果位更談不上。這外道是有境界,但是都卡死在這裡,死在這些魔相裡。所以修行一切都要放下,不要玩有為諸法,繼續往前斷滅想、行、識陰區宇,才能做到五蘊滅盡,終歸無所得,只是找回自己的佛性而已。心有這個能力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就名為受陰已盡的行者。感情領納作用已經沒有了,貪生怕死的心,憂、喜、苦、樂的心也沒有了,有的只有慈悲心,這才是真正受陰盡的心得。

但要注意的是某些人有此能力,卻不是自修自證後得,而是著魔後,魔給的能力,如何分辨,只有從此人的德性好不好來印證,是人能否去除貪、瞋、癡、慢、疑諸毛病,是否不求名聞利養,是否搞些怪力亂神誘惑無知,是否能護持正法佛教。不然此著魔的人,胡亂自我肯定,又言自己多了不起!自己已成菩薩成佛,是為大妄語者。

(三)、根本妄想

「是人則能,超越見濁。」

証到這個境界的人,他的眼睛、鼻子、舌頭、耳朵、身體對外在境界所現的,他已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嗅而不覺,他自然就有這個功夫,已能超越見濁。「見」是什麼?我們身體的五根對外在的色塵相,沒有自我主觀的意念,這就叫「超越見濁」。看了以後執著,哪個錯?哪個對?那個好!那個不好!哪有那麼多的心意去分別那些,經典上常說凡夫的二種毛病:

1、見惑:是對外境的執著,如色、聲、香、味、觸等塵境,你會很受不了。若你聽到、感到、鼻子嗅到,反射回來你心裡,沒有憂、喜、苦、樂這些覺受,都擺平的時候,看等於沒看,不要說這傢伙穿這一套衣服,我一看就討厭,他跟你有什麼關係?怎麼說他好不好,討不討厭?你可以看,但是不要看進去,看進去就表示你還有喜樂的感情作用在,即受陰沒有盡。

2、思惑:對內心所現的境執著,自心覺知後所現的妄想執著,不能突破,陷入煩惱境中。若空觀智不能證得,思惑不能斷,當然就無有解脫知見。

受陰盡時,心好像古井一樣,不起波浪,為什麼以前沒有証到這個境界,是什麼原因?是什麼毛病?不能超越?

「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如果要探究你受陰種種不清淨的感情作用,那是源由一種虛妄不實在的感受,但是對什麼事又是清清楚楚,此覺知變成一種妄想,我從感覺出來後,卻放不下,變成我的妄想根緣,這叫虛明妄想。這傢伙很討厭我,我覺知後想,怎麼來讓他喜歡我?為什麼會對我不好?不知還可,可感知他對你不好的心後,天天妄想如何來改變此事實,就是受虛明妄想所困。

他對你不好,不好就不好,有什麼關係?你很在意要完美,我不喜歡給人家說不好,我喜歡給每一個人都滿意,虛而不實在的妄想,你靈知靈覺的心可以讀遍大家的心,那個人清淨心對你,那個人對你好,那個人對你有成見,那個對你有善緣,很喜歡親近你等等,你覺知就好,就要放下,不要變成一種虛明妄想。

如果有妄想,就是你受陰沒有清淨,感情事未破,所以上面說色陰是堅固的妄想,執著有個我,那種作祟的心,超越色陰魔相回到自己內心感情作用的時候,你不要把你所知所覺,用感情作用去處理,那當然亂了,受陰不能清淨,你的有所得卻不能起作用,都是虛明妄想,以為其迷失的根本,還是凡夫執著的魔相。

下面開始講受陰十種魔相,包括你禪修時不知何因,會哭哭啼啼;或對卑劣眾生起毫無來由的慈悲心,螞蟻為什麼墮落到那種卑微而小的眾生,實在可憐,傷心一起就痛哭流涕等不能自己。

( 88 4 18 日 講於 法爾)


[ 《楞嚴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