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FLO.JPG (7767 bytes) 依舌根悟入法門
           ---修行法門25之9


一、舌根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憍梵缽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業,於過去劫,輕弄沙門,世世生生,有牛【口司】病。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我得滅心,入三摩地。觀味之知,非體非物,應念得超,世間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遠離三有,如鳥出籠,離垢銷塵,法眼清淨,成阿羅漢。如來親印,登無學道。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還味旋知,斯為第一。」

 

二、經文大意

1.先述宿業因果

憍梵缽提(中譯文名牛【口司】),即從其座位中起,五體投地頂禮佛足,而白佛說:我往昔因見一老比丘,無齒而食,其狀有如牛食後在反芻樣,即輕嘲老比丘吃飯有如牛,並做牛在反芻狀。此老比丘即告訴我說,他已得證阿羅漢果,我犯口過,應當懺悔。我雖自知其非,乃在其前懺悔,奈因果不可思議,果報照樣,世世生生乃罹犯有牛【口司】病。

2.佛示舌根入味法門

等到我隨如來出家修道,如來見我有此牛【口司】病,順緣教我諸物對本性而言,均屬一味性,本無分別味道。從舌根還味循味覺,入清淨心地法門,得滅除一切分別心,證入三摩地正定。

如來示我,修證時反觀舌根根性,觀照舌頭知其味,非生於舌根自體,以物不入口,舌無從知其味;又觀照舌頭知味,亦非出於酸甜苦辣之物,以舌若不嘗,物不自知酸甜。如此反覆思維修證,由舌根悟入遠離諸外塵,趨入根體自性。塵離後進而根銷,終至識心不起分別。

3.陳述悟旨

如是體性顯露,應念證得超越世間諸煩惱,真如本體空性,可外脫色身及內脫受、想、行、識諸妄之束縛;外遺棄器世界之有相,遠離三有界,心出困有如鳥出籠,進而能離開種種心垢,使心不再亂攀緣,不入種種外塵境,不著內源煩惱障,而入法性清淨之流,證得法相空、法性亦空,由空性起法眼觀,觀一切法清淨不執著,而成就阿羅漢果。如來親自印證我,證得阿羅漢道,登入無學果位。

4.結酬所問

世尊現問藉用根、塵、識、大等四,何法修入圓通,如我本修因,乃是舌根觸知諸物味覺,乃是以舌根還復諸物真性一味,循味塵得再旋而轉諸妄黏知覺,證得妄覺原由空性而起,由此空體觸知味覺,還生原味,味覺與物質味道原本是真如如來藏本來功能。此是我所修證的舌根修因本緣,對我而言,最為殊勝第一。

 

三、修習方法

1.了知舌根一味之根本

諸物原有其特殊味道,舌根對諸物之特殊味道,有其分別知覺,而真如體性覺知味性,卻僅能知一味,非酸甜苦辣之味,非淡然無味之味,但能還舌根覺知其原有味道,旋轉反觀舌之根性,不觀酸甜苦辣等味塵,惟觀舌根性離空有兩邊,體知中道妙味,不落酸甜苦辣等味,是謂舌根性覺知一味。

行者清淨心地,能令舌根脫離味塵之味,反觀味覺自性,一味清淨,此真如原本如來藏心,本自清淨無染。

2.舌根起修功用行

行者修習舌根入門,先以心觀察入口之食物,發覺各物有其特殊的酸甜苦辣之味性,此分別味性原為舌識與分別識所覺知,而能覺知食物酸甜苦辣者,本非如來真心本體一味知性。

3.一味清淨心地法門

行者棄舌根之覺知味性,還味旋根入一味清淨心地。行者修證時,觀照舌知諸物味性,非生於舌根自體,以物不入口,舌無從知其味;又觀照亦非出於酸甜苦辣之物,以舌若不嘗,物不自知。如此反覆修證,但知還舌根知物原有味道,旋轉反觀舌之根性,不觀酸甜苦辣等味塵,惟觀舌根性離空、有兩邊,體知中道妙味,不落酸甜苦辣等味,如是覺知一味。行者反舌舌自性(以舌反觀舌之自性),心憶念著舌根脫黏,日久功深,舌根漸失分別知味之性,體會所有食物均同,僅有一種味性。

4.悟得心開

行者用心地於一味清淨修習法門時,色身將起諸多變化,內氣湧入喉部,突破喉結,趨入頂門,此時行者心將脫離色身束縛,得入道位。行者進而內離諸心垢,外斷諸塵緣,終將成就阿羅漢果。

 

四、修習優劣

《楞嚴經》云:「如舌宣揚,盡諸世間、出世間智,言有方分,理無窮盡,當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故行者用舌根為本修因時,能宣揚諸佛法,窮盡諸世間、出世間智,雖然語言有地區方所之分別,但所說之理卻無窮盡,故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因之修習舌根入門者,除在舌根知味上與一味清淨法門上用功外,尚待現廣長舌相,宣揚佛理,始能證入無上菩提。

(   法爾禪修講義  ---  參證篇  )


[ 法門介紹 ] [ 修行法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