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FLO.JPG (7767 bytes) 依鼻根悟入法門
           ---修行法門25之8


一、鼻根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周利槃特伽,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二、經文大意

1.先述宿業因果

我母親懷第二胎欲生我時,回娘家途中即又在道上分娩,故叫我周利槃特伽(名續道生)。周利槃特伽即從其座位中起,五體投地頂禮佛足,而白佛說:我昔為三藏沙門時,門下有五百弟子,因吝惜所知經法不教予弟子,獲愚痴無慧之報。故今世未出家時,平時闕少諷誦憶持經文,亦無廣學多聞之性,故個性有愚癡相。

待值遇世尊後,能有機緣聞佛法而出家。但當出家後,沙彌等需先學背如來所教之伽陀(偈語)四句:「身語意業不作惡,莫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

我憶持如來四句偈中第一句「身語意業不作惡」時,於一百日間那麼長的時間內,我如記得前數字,卻忘記後數字;或記得後數字,卻忘記前數字。總是不能完全把整句偈語記住,往昔惜法不教之罪業如是,我得果報愚癡如是。

佛憐愍我罪報愚痴如是,卻也努力用功以求突破,遂教我不要強記偈語,改為去灑掃寺院。灑掃寺院時,要憶念掃帚是何功用,終於體會掃除內心污垢亦當如掃除寺院垃圾。故了知心內一切污垢,亦要像掃把清淨垃圾般,先將其掃集在一起,然後裝入桶中棄掉。

2.佛示觀鼻息法門

當我內心粗垢淨除後,已奠定了修行基礎。佛更教我安居在一清靜處所,專心致力靜坐,並調出入息,用功觀息之出入,終於體會息之四相。息本有四相:一有聲曰風、二結滯曰氣、三出入不盡曰喘,四不聲不滯出入俱盡曰息。

呼吸時有風是粗相,優陀那(丹田)未成就故稱風相,僅是凡夫身之呼吸聲。進而體知風微而成氣,若前路不繼能感知結滯,氣順則不結滯。再進而更深入時,呼吸時有氣未吐盡即欲要再吸氣者,便形成呼及吸皆氣短,而成為喘氣的樣子。若進入身心安穩,呼吸無聲且入出息綿綿不斷者,這是最佳的修行呼吸狀況,此稱之為息相。

3.陳述悟旨

我在靜坐中,觀呼吸時空氣之出入,漸漸體會息相產生時,吸入之氣微細,且入氣再轉成內氣,而再化為烏有之道理;由此觀之,瞭解氣之生起、氣之凝住、氣之異化成內氣、最後內氣之滅逝等。如此,息諸行剎那變化之四相,吾皆能了悟不差。也體會息如有時,又粗、細、喘、息諸相,如住不吸不吐中,即如住無相中。

4.色身破證得無漏

如此用功,一心唯在觀諸鼻息。久而久之,內氣佈滿全身,終於色身破,其心豁然通達,能脫色身束縛,通達十方界,得無礙智,遠離三界欲、無明、有為等諸漏,證得聖智漏盡通,成就阿羅漢果。得常隨佛座下左右,蒙佛印證我已證入無學境界果位。

5.結酬所問

世尊現問藉用根、塵、識、大等四,何法修入圓通,如我本修因,乃是鼻根斷絕諸外緣,反觀內息氣,依循息相諸行之變化,反息相而證得覺知再循入空體。此是鼻根修因本緣,對我而言,最為殊勝第一。

 

三、修習方法

1.了知身、意、息三者之相關

行者初習靜坐,意守著息,久而久之,優陀那丹田氣源驟成,即能生先天之氣。之後,氣隨意循行於色身,若色身破,則心始能出離色身,斷無始無明,滅微細習氣,入清淨法身,成就無量智慧,證得解脫無漏果位。

2.行者初基由數息法入門

行者修習鼻根圓通法門,先以安那般那•沙第(入出息守意)法門,又名數息法門,控制粗心。以『在一數一,在二數二,是為法行,正精進。』方法,一口氣有多長,即吸滿一口氣後再數一;然後,小腹中有多少氣,將其呼盡,呼盡後始數二。如是,吸數為單數,呼數為雙數,重復呼吸,隨之數至十數,還由一始。

3.行者進而用隨息法門

行者數息能得息相後,隨之進入隨息法門,呼吸間不再數一數二。如是增長呼吸,培養丹田契機,使其成形,產生無量氣源。此後始能讓覺知心現起,再以此能觀息之心來觀出入息時,歷經風、氣、喘、息等四相境界,此時行者小腹胞中氣源始成形。

4.擴大優陀那氣源

行者若能勤修輔助功用行,則可縮短小腹胞中氣源之成形時間。進入息相境界後,五根摒棄外緣,一心專觀出入息;先觀氣起自鼻端,順咽喉、胃止至於小腹;次觀氣凝住於胞中,再體察吸入之氣異化成內氣,最後觀內氣轉入色身前後脈絡,或氣滅於胞中。隨後行者可能住於似有若無的呼吸中,但不要忘記能呼吸時即要用功,以便有朝一日能突破色身的束縛。

5.突破色身束縛

行者如此一心觀注鼻息上下,久而久之,內氣遍滿色身,成就大道之因。經喜俱禪(二禪)、樂俱禪(三禪),捨念清淨禪(四禪)等之境界。如是用功,行者不管靜坐與否,色身隨時充滿真氣。有朝一日,其心豁然通達,心能脫離色身束縛,色陰魔相現前,靈通奕奕,得入道位。隨後行者清淨自心,得滅受、想、行、識諸蘊魔相,得見道位,終證至不動地,得無漏智,成就阿羅漢果位。

四、修習優劣

《楞嚴經》云:「當知鼻唯八百功德。」故行者用鼻根為本修因時,鼻根具有嗅聞,通出入息之功能。行者觀息有出有入,而出入息間有交錯空檔,故曰「闕在中交」。由此驗證於鼻根修行優劣,可知三分功德闕其一,故鼻唯有八百功德。

利根行者以鼻根入門,亦應會速有成就。但由此例觀周利槃特伽以鼻根入門時,得知愚痴之人,應先斷內外在之粗重習氣,建築修行之根基後,再修觀出入息法門,亦將有所成就。

(   法爾禪修講義  ---  參證篇  )


[ 法門介紹 ] [ 修行法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