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禪 與 祖師禪
修證過程的異同
請看風定波平後,一顆靈珠依舊圓。」 宋林季仲大德「莫道水清偏得月,須知水濁亦全天,
如來禪與祖師禪的行法分別,很少看到實際的說明。宋林季仲居士有一首詩,可用來闡述此兩種修證過程的不同。現舉其詩說明如下。
行者通達後,有得全月
(如來禪),有得水濁(祖師禪),但究極本性,應無有別,只因水濁者,尚需任運,以求圓覺。行者辨圓覺,應隨順自然,切忌枉用心法,狂性歇即達菩提矣。現來解釋林季仲先生的詩,以便說明如來禪與祖師禪的異同。詩云:「莫道水清偏得月,須知水濁亦全天,請看風定波平後,一顆靈珠依舊圓。」
先看前文,行者通達後,「有得全月,有得水濁。」這句話是說如果修如來禪的行者,是按部就班一位階、一位階的修上來,在修行過程之間,把他的習氣毛病轉了,雖然不是完全滅了,但是慢慢地轉了,譬如:三界九地(欲界-五趣雜居地。色界-初禪(離生喜樂地)、二禪(定生喜樂地)、三禪(離喜妙樂地)、四禪(捨念清淨地)。無色界-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色界四禪,每一禪之間,都有其禪定境界(屬性、境界不同),初禪的境界不能到二禪來講,它是以有漏智來修得無漏智,無漏智不會一下子全部現出來,因無為境界是從有為境界逐漸開發出來的,最後証入無為境界,所以每一地的修行都有其用功的方法和証到的境界;証到以後就要推翻以前的有為法,然後再利用別的方法用功,所以這樣地地往上走,用有為法得有漏智,去修到無為的境界。所以唯識說有六種無為: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想受滅無為、真如無為;既然都是無為,為什麼要分為六種,這跟個人境界有關,譬如說:那個人用那種有漏智修到無漏智,而此無漏智不一定証得真如無為那種境界,可能証到前面的五種無為境界。所以這中間才有六種不同無為境界,當有人修到某一種無為境界,不能自我滿足,就會再進而用另一種有漏智而修入另一種無漏智。若行者自謂我已成佛了,那只是世間禪定的一種無為解脫知見而已,還不是像大菩薩或佛那麼圓滿的解脫知見。
所以修如來禪行者循序漸進慢慢地修到最後心也差不多了,當心打開了,就得到全月。全月代表光明、圓滿,此時就已經沒什麼可修的,這種修證最好要出家去磨練,長期的用功,才能得到全月。現在很多人常常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說:「悟了不要再修了,因為我們都有佛性,當下就是佛,還要修什麼,本性俱足啊!」本性俱足是沒錯,但是你毛病還沒有滅,還是一個凡夫,有什麼用;所以千萬不要這樣誤導眾生。像如來禪是一地一地的修上來,從未到地禪
(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再進入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每一地都是這樣修上去,最後得到的是圓滿的自性,得到"全月"。而得到水濁者,那是祖師禪,祖師禪是悟後起修,在修祖師禪過程之間,都是不擇手段在色身上用功,譬如六祖在幾個月之間,就把色身打破,氣通後見性,見性後仍有煩惱、也有菩提自性,所以還認識不清楚清淨的自性是什麼樣子,而只得到"水濁",但這是緊要關頭,水濁不是說整個亂,而是內心的習氣、毛病和阿賴耶識的種子暴露出來,慢慢讓它清淨斷盡。
在如來禪修証到本性現起時,圓滿自性發光遍照十方虛空;或者不管心清不清淨,只要色身打破,見到本性,菩提煩惱同時俱在,看不清楚自性沒關係,反正已經打開了,能夠見性最重要,禪定解脫慢慢修,自然就會得到,所以不管得到全月或水濁,但究極本性應無差別,因本性不受一切習氣毛病所污染,所以世尊講過:「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個人所造的業,對你的自性沒有污染它,所以它沒有增加一點污垢;你修行了十幾、二十年習氣毛病清淨了,對它(自性)也沒有減少一點點或增加一點點,所以不增不減,因為它本來是空的,有的是個人的業力、習氣、毛病、執著。
前述兩種禪之般若智慧現起,自性本空是一樣的;現在用祖師禪去打開色身,開悟-打開黑漆桶,未滅的煩惱種子無量無邊,這時候是內心的交戰,外面的行為還是清清楚楚,如果有行為不中規中矩,胡作非為,那是著了魔;在腦筋中有很多的習氣在冒出來,要貪一下、要愛一下、要怎麼樣…,但是一閃就沒有了,因為你自在的體性,可清清楚楚地覺知而看著你的忘想心,不會去做,因為會去做就太離譜了。
所以常常告訴你們要評估一個人修的好不好,是否著魔、有沒有自以為是、有沒有自我肯定,看他寫出來的文章就知道了;他寫出來的文章,徒眾把它秀出來,也可以從中看出他這個人的修為,是屬於魔道或是屬於佛道,或者是在過程之間,有的人在過程之間不甘寂寞,稍懂一點就大為宣揚,這就是還在好名之路途上。所以除去名聞利養,講得很簡單,但是有的人一到有境界的時候,還是因它而迷失掉。所以老上師常常講:「悟後還是會迷的。」為什麼悟了以後還會迷呢?因為沒有諸佛、菩薩、善神在護持,差別就在這裡,自己閉門造車,胡亂的去修,沒有人指導,沒有人監督。所以你只要一心向佛,守戒清淨,諸佛菩薩隨時都是在加持你,祂不一定在你身邊,會在你身邊的都是護法,諸佛菩薩與虛空一體,雖然與你離了好幾萬里,但自性本來是沒有分離的。所以你的覺知有沒有,你的行為是否中規中矩,不要僅說氣脈很通順,但所做所為顯現出來都是倒行逆施,這就是著魔。魑魅魍魎也可以讓你色身有成就,但是你不知道如何去斷你的習氣煩惱,所以悟後水濁時你要讓它清淨,清淨才能讓你的習氣毛病斷盡。故說全月、水濁,究其本性應無有別,根本的體性本來是一樣的,就像我們跟諸佛菩薩的體性是一樣的。只是祂們沒有餘習,我們的習氣毛病業障一大堆,我們要修的是這些。究其本性本來一樣,大家皆有佛性,但是因為你的佛性沒有現出來,你的習性很強隨時隨地都在追求名聞利養,所以水濁還是會有妄想。但是想歸想,不要去做,妄想打了,警覺了,才知道自己還有貪心,如果去做的話,你就迷頭了。上次在講自性,它是無形無相,它只可以感覺,沒有像很多同學心可以感知外境,但那不是你的功夫。你的自性是可以映照未來的影像,或者你可以感覺這件事該做,那件事不該做,這件事因緣不成熟,我就是不這麼做。這些要講什麼道理?沒道理,但很自在,自在於何,自在於隨順,隨順到最後,你就可感知你的路是依緣在走,看起來好像不合情、不合理,但是有它的道理在,你也不要動搖。所以說水濁者,尚須任運,因為您心還不清淨,在你悟了以後還有很多的習氣、毛病,待我們去除。就像網路上所寫的,都是十幾年來我們上過的課,有次序的列出,每一段話都是祖師大德所講的,教導我們要怎麼去修行,已經把指月錄、五燈會元等禪宗語錄分門別類的列出來,省掉你到處捉資料也搞不清楚。各位可看公案的次序跟它修證的內容,都是在講修行要這麼走一趟,沒有走一趟,就表示沒有成就。所以雖然悟了(打開了)還是有很多的習氣毛病,最後把它任運。
「任」只是把我們不清楚的心恢復到清淨,任-任真,任是動詞,是用功把不清淨的心恢復到自性本真的心;運-運用,悟到清淨自性的人,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因為本性具足,五根門頭對法都是從心地裡面起。當你回到清淨自性時,你對一切緣就能自然地生起一切法去相應,那就是本性具足不必學。如果你心地還不清淨就教你,有一天也許你會著魔,就用這些法去造一些魔業,所以這時候應該少教他一些法。其實一切法都是由自性起,你修證到的話,都可以慢慢去體會,這樣做可以成就這件事,那樣做也可以成就那件事,但只是不要用在追求名聞利養,總是要用在度化眾生,協助眾生脫離苦難。現在講的是修不清淨的習氣,所以在任運之間,就要求圓覺。
覺知、覺悟有好幾種不同的層次,現在你要圓滿我們的覺知,那就要在地前菩薩、地上菩薩時圓滿覺知,此謂隨順覺性,這種不同的覺性所述境界,就可看出你修証到那一種層次,要求那一種圓覺。
地上菩薩証到後,要不打妄想,你的心確有靈知靈覺,但不隨這些念的真假去轉,為什麼?因為你要悟到真正的解脫,不能去搞什麼心通,所以在任運中求圓覺。故宋朝林季仲居士:「莫道水清偏得月,須知水濁亦全天,請看風定波平後,一顆靈珠依舊圓。」這首偈語非常好,把修行不同的理路標出來,最後的終點都是一樣。
「莫道水清偏得月」如果有一條溪流,它的水是清淨的,清淨的水比較能映照虛空中的月亮,水清可以讓你的自性顯現出來,去映照外在的一切因緣,這月亮不是代表體性,是代表所看到的一切因緣能清清楚楚。自性本空,有什麼月亮不月亮,就是你習氣毛病都滅了,內心坦蕩蕩的像一面鏡子,擦的很乾淨,然後就可以映照外在的一切因緣,這件事未來會怎麼樣?你早就起了先機,就知道怎麼做?隨著你的覺知去做。那修的比較長久的人,證到體性現出來的時候,他自然就能夠有這種功夫,所以水清就能得月。
「須知水濁亦全天」你應該了解,譬如黃河,黃沙滾滾,映照不了虛空的月,但是不因為它黃沙滾滾而照不了虛空,你就說它沒有虛空,自性還是具足的,所以說:「須知水濁亦全天。」為了寫作上文句的美麗,前面是「得月」,這裡用「全天」,其實是在講同樣的事情,因體性本來大家都有,不管你是否清淨,外在的一切因緣現象,水清的可以映照,水濁者面對這些還做不到,所以就要「請看風定波平後」,為什麼修祖師禪的人,悟後剛開始面對一切境界尚不能掌控,根本智慧雖現起,但差別智還不能成就,所以只有守住根本智不要起煩惱就要很用心,就搞得手忙腳亂,修的很辛苦,不管怎麼辛苦,三年、五年、十年搞定了以後,風定了,以前對任何事情都會起心相應,有境就生心,就產生境風,境風一起就去相應造業,沒有去造業也會隨它起煩惱。譬如,兩地之間有落差就有風流,而造成落差時,落差的境風就會起煩惱。如果你體性清淨,境來心不動,境風不起;如果你體性不清淨,有個落差,這個落差就是內心還有煩惱,有煩惱種子,當境風來就有落差,煩惱起來在那裡攪和。所以要修行,練到風定波平了,如果無風水無痕,有風水就起波痕,境風來波痕就起,你要修到境風來,心還是平的。
這裡用一些文學的詞句、世間的景象來說明修行的境地,有的人心起一個靈知靈覺就把它當真,然後就執著這些,執著的心每一個人都有,但把它當真而執就是迷頭認影。不要像外面那些神經不正常的人,說我是天上神仙下凡,我是某某千歲…,有的在打妄想,有的也不能說他不真,不管真假,今生是人,打那種妄想有什麼用?你看非想非非想天的天神,最後可能輪迴到地獄、畜生道、人道來受生。它們雖然有
5千億多年的壽命,但還是照樣要輪迴,那有什麼用呢!所以你今生是為人,就要扮好當人的角色,不要再去想過去,過去誰跟誰有因緣或是親戚,今生最真實,以前是迷糊,所以過去每一世都在業力裡輪迴,現在有幸聞到佛法,從內心裡掙扎出來,不要去迷戀以前誰跟誰有緣,以前無明不知才這樣的,迷糊看到這個來電就結婚了。現在如果我們還沒結婚,大概不會結婚,結婚後還要教養小孩、上班賺錢,現在很多單身貴族,自己也可以賺錢,結婚幹嘛!自己多逍遙自在,這種趨勢愈來愈多,但是如果逍遙自在而不去走修行的路,那也是輪迴,所以這些世間的煩惱種子,你要修、要練、要斷。到「請看風定波平後,一顆靈珠依舊圓」,我們的自性,本來是非常的靈敏,會產生一切的妙用,所以稱為「靈珠」,在你的自性顯露出來,習氣毛病斷盡,跟那水清得全月的境界還不是一樣,所以兩種不同的修行過程,最後所得的結果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