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FLO.JPG (7767 bytes) 依香尘悟入法门
           ---修行法门25之3


一、香尘圆通法门经文

《楞严经》曰:「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二、经文大意

(一)、佛示观诸有为相法

童真证道的香严童子即从其座位中起,五体投地顶礼佛足,而白佛说:我未悟道前,承听如来教我,应利用智慧,仔细审慎谛观诸世间一切有为相,来证实世间一切法,均是因缘法所生之有为境相,亦非真实常住法。

(二)、承教观境

我就辞别如来,宴然安息於清心斋室住处,养晦韬光,不再往外去游参请益。在清心斋室中,我忽然见许多比丘,在焚烧斫香树所制的沉水香木。此遇水即沉的香木所飘起的香气,寂然凝住,不往上飘去,而平入我鼻中。突然间,我想起如来教我观一切有为相,我即开始观此香气。

(叁)、陈述悟旨

我思惟此香气,非是原来香木之香,因我与焚香处,有一段距离。另我所闻到的香气,亦非凭空而出,定有因缘透虚空而来。现在虽然了知香气,是由香木及焚火烧着而起,但此香非依附在烟,亦非由火种而起。我审细谛观此香,来无所从来,去无所黏着,即所谓「来无所黏,过无纵迹」,均归於空寂。如此,思惟观缘起、缘灭有为诸法相,更深一层了知如来藏真如清净本性,本不住一法,一切有为法相,均由阿赖耶所执而现起。我又何必在鼻根对香气境相时,起识心相应而执着它呢?由是一切心意全销亡,终於发明生起无漏智慧。

(四)、佛印证果位

佛陀慈悲,印证我得无漏果位,并赐我香严名号。我因能悟知香尘本是如来藏自性清净体中,因缘起而生起的万有之相。此世间一切有为相,本由无明恶习所熏,再由阿赖耶所变现。现了知此道理後,所观香尘在短时间内突然消灭,而真如体性本无所执,所观的妙香与密实圆性,本无二致。我从香气悟得庄严相,证得阿罗汉果位。

(五)、结酬所问

世尊现问藉用根、尘、识、大等四,何法修入圆通,如我所证得者,是因由香气起庄严而得道,故我说依香严而修者为最殊胜无上。

 

叁、修习方法

(一)、备置道具场所

行者若欲修习香尘圆通法门,则应备一净室及一香炉,以便焚檀香或沉水香木。行者取一坐处以便静坐思惟,此坐处香气应能透至,使行者能闻到香气。

(二)、从因缘法起观

行者上坐後入禅定中,闻香气时,思惟此香气,非从香木而来,因我与焚香处尚有一段距离。再思惟所闻香气,亦非由虚空自出,因虚空不自出香气。现在了知香气是由香木及焚火烧着而起,但此香非依附在烟,亦非由火种而起。应有某种因缘,使此香达我鼻根,故知是因缘法之有为相。

(叁)、了悟真如不着香尘

我审细谛观此香,虽因缘法使我闻到香气,但它来无所从来,去无所黏着,终究均归於空。如此,思惟观缘起、缘灭有为诸法相,更了知如来藏真如清净本性,本是不住任何有为法相上。而一切有为法相,均由阿赖耶遍执而现起的。我何必在鼻根对香气尘境时,起分别识心相应而执着它呢?如是用功,最後一切心意不起,管它香或无香,心自如如。如此,真如体性显现,尘境归尘境,心常住而不动,是谓如如,此香尘是由真如本体而出者,终归境性一如。

 

四、修习优劣

修习者在禅定中,恒将香尘当外境,与本真二处地看待。行者面对香尘时,起心意识思惟而修。因心动故,定恒失却,易入妄想思索之境。若心在思惟中散逸,应知摄受心回思惟香尘缘起、缘灭之因缘观,久而久之,亦能证入圆通。

(   法尔禅修讲义  ---  参证篇  )


[ 法门介绍 ] [ 修行法门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