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辞库--戒律仪篇
        一般优婆塞戒律仪

 

法尔禅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张玄祥)辑录 


为何要受八关斋戒?

出自《八关斋法》

      广州宝象林沙门 弘赞在犙 辑

如来御世,本为利乐一切众生,而众生根性不同,故教设多方,教虽非一,而不出三学,所谓戒定慧也。然定慧多门,戒列七众,出家则比丘禀受二百五十大戒,比丘尼受持三百四十八戒,式叉摩那学其六法,沙弥、沙弥尼俱持十戒。在家则清信男,清信女,戒开两门:一五戒终身持,二八戒六斋日持,或十斋日持,或随自意,有暇日即持。然戒虽云一日一夜,其所获功德利益,非凡所测,如摩尼宝珠,虽复轻小,而胜一切诸宝。

有斯善利,舍而不为者,有二种人:一者不信三世善恶因果,在儒不修五常,宁信如来出世五戒,由是人天路绝,道果无分。二者顽痴无知,不识君臣父子,孝悌忠信,惟知食息,畜生无异,宁晓迁善。

是二种人,枉得人身。一生无善可记,肆意非为,一朝业果现前,追悔何及。其有智者,速宜受持。《阿含经》云,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八关斋,离诸苦者,得尽诸漏,入涅盘城,当求方便,成此八斋。

人中荣位,不足为贵,天上快乐,不可称计,欲求无上之福者,当求此斋。

欲生六欲天、色、无色界天者,当持此斋。

欲求一方、二方、三方、四方天子,转轮圣王位者,亦获其愿。

欲求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吾今成就,皆由持戒,八戒十善,无愿不获。

若受八斋,首须忏悔先罪,然后受戒,应生惭愧,发恳切心。作如是言:

我某甲,从无始生死已来,至于今日,身业不善杀、盗、淫,口业不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业不善贪欲,瞋恚,愚痴邪见,不信因果。造此十不善罪,今向十方三宝诸佛菩萨,三乘圣众,现前师僧,求哀忏悔。

作如是忏已,教受言:

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女人,当云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已次受三)

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已次受戒相)

1.              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

2.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

3.              如诸佛尽寿,不淫欲,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欲。

4.              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

5.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

6.              如诸佛尽寿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

7.              如诸佛尽寿不歌舞倡伎,不往听观,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8.              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广大牀,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广大牀。

9.              如诸佛尽寿不非时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非时食。

经云:如上次第授已,当教发愿。大论云,当发愿言:

我某甲受行八戒,随学诸佛,名为布萨,愿持是福,不堕三恶八难,亦不求轮王、梵王,世间之乐。愿断烦恼,逮得一切智,成就佛道。

(若欲兼报四恩,求生净土者,当作如是发愿),诚言:「我今以此八关戒斋功德,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普与众生,同生净土」。

此八关戒,亦名八支戒,又名八种长养功德法。前之八法,名为关戒,后一不非时食,名之为斋,斋戒合名,故云八关戒斋。

关谓关闭八恶,不起诸过,斋者齐也,谓禁止六情,不染六尘,齐断诸恶,具修众善,故名斋也。《大方便经》云,优波离白佛言:夫八斋法,并过中不食,乃有九法,何以八事得名?佛言:斋法过中不食为体,八事助成斋体,共相支持,名八支斋法,是故言八斋,不云九也。

不杀生者,下至微细蜫虫,但有命者,不得故杀。

不偷盗者,乃至一针一线,他不与者不取。

不淫欲者,世间一切男女,及自妻妾,一日一夜,悉皆远离。

不妄语者,妄语有四,谓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但与心口相违者,悉名妄语。

不饮酒者,谓一切五谷华果酿成,能醉人者,皆不得饮。

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者,谓不得以诸华贯串为鬘,名香为末,熏佩涂饰,及着一切庄严衣具等。

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者,倡伎是乐器,谓自不习歌曲戏舞,作诸妓乐,樗蒲棋博等,及他人作时,亦不往观听。

不坐高广大牀者,高不过尺六,广阔不过四尺,长大不过八尺,及一切严丽庄校牀座,皆不于中坐卧也。

不非时食者,谓不过日中噉嚼五谷,瓜果等物。若日过西一线,乃至明日天未晓,皆名非时。经云,诸天早食,佛日中食,畜生日西食,鬼神夜食。今受八戒,断六道因,学佛中食,以表中道,离断常二边之过也。食讫,须嚼杨枝,净水潄口,去口中余津。若不嚼杨枝,口中余津尚存,而咽者,即犯非时。如无杨枝,除毒树,一切桃、槐、苦涩等树,皆可用之。五辛之物,俱不得食。

此八戒斋,若犯前四,是实恶,性罪也。饮酒,是众恶之门。后四,是放逸因缘,若人离前五种恶,是福因缘,离余四种,是道因缘。《报恩经》云,若破八戒中重戒,后更受八戒,或受五戒,或受十戒,或大戒,及禅戒,无漏戒,一切不得。

问曰:受八戒法,得二日、三日,乃至十日,一时受不?答曰:佛本制一日一夜戒,不得过限。若有力能受,一日过已,次第更受。如是随力多少,不计日数。夫受斋法,必从他人边受,谓于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边受。故《婆沙论》问曰:近住八戒,云何而得?答曰:从他教得,谓从师教,自发诚言,恭敬受得。又受戒者,要随师语,如师说而说,方得受戒。若先自发言,或与师俱说,不得戒。

问曰:着何服饰,得受此戒?答曰:常所受用衣服严具着之,皆得受。若为暂时庄严身者,必须弃舍。受时应齐一日夜,不增不减,谓清旦时,从师受得,至明清旦,此斋便舍。

问曰:若至午后受此戒者,亦得戒不?答曰:应言不得,除先有要期,每月六日等,恒受斋戒,彼有余缘,午前不忆,食已方忆,深生惭愧,即请戒师如法受者,亦得。

《萨婆多论》云,必无戒师为授者,但心念口言:自归三宝,我持八戒,亦得。若近处有戒师,心生慢墯,不往从受,而自受者,亦不得戒。俱舍论云,若不恭敬,不发戒体,若不如法受者,但生善行,不发戒体。

故《优婆塞戒经》云:不得在佛像前自受,要从人受,根本清净,受已清净,庄严清净,觉观清净,念心清净,求报清净,是名三归清净斋法。若能归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恶,悉皆消灭。若有人以四大宝藏,满中七宝,持布施人,所有功德,不如有人一日一夜,受持八戒,得无量果报,至涅盘乐。

《杂譬喻经》云:一日持斋,有六十万岁余粮,非时不食。复有五福,一少病,二身安,三少淫,四少睡,五生天识宿命。《舍迦经》云:月六斋日,奉持八戒,福不可计。若人急欲得三乘圣道者,当端其心,一其意,受持八戒,得大善利。《智度论》云:若腊月(十二月)一日,至十五日,受持此戒,其福最多,此是如来现大神通日也。

又云:五戒,一日戒,何者为胜?答曰:有因缘故,二戒俱等,但五戒终身持,八戒一日持。又五戒常持,时多而戒少;一日戒,时少而戒多。若无大心,虽复终身持,不如有大心,持一日戒。譬如輭夫为将,虽欲将兵终身,卒无功名。若英雄奋发,祸乱立定,一日之勋,名葢天下。八戒比于余戒,亦复如是。

问曰:何故六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鬼神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贤,教人持斋修福,以避凶衰,是时不知有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佛后出世,始教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过中不食为斋。如是功德,将人至涅盘乐。

《四天王经》云:月六斋日,天使者,太子,及四天王,自下观察众生,若不布施持戒,忠孝者,便上忉利天,以启天帝。时天帝及诸天,心皆不悦,说言:恶道增多,诸天众减少矣!若有布施持戒忠孝多者,诸天欢喜说言:天众增益,恶道减损矣!

《涅盘经》云:佛告大王,波罗柰国,有一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多闻天王作子。《贤愚经》云:北天竺,阿盘提国中,有一老婢,晨夜走使,不得安处,小有违失,便受鞭捶,衣不蔽形,食不充口,年老困悴,思死不得,持瓶诣河取水,思惟是苦,举声大哭。时迦旃延尊者,来至其所,问言:何以悲泣懊恼乃尔?白言:尊者,我既年老,恒执苦役,加复贫穷,衣食不充,思死不得,是故哭耳。尊者曰:汝若贫者,何不卖贫。婢言:贫那得卖,谁当买贫?尊者曰:贫实可卖,如是至三。婢言:苟贫可卖,我宜问方?大德!贫云何卖?尊曰:审欲卖者,一随我语。答言:诺。尊者告曰:汝先洗浴。洗已。告曰:汝当布施。白言:尊者!我极贫困,身无手许完纳,唯有此瓶,是主人的,当以何施?尊者即持鉢与之:汝持此鉢,取少净水。如教取来,奉上尊者。尊者受已,寻为呪愿。次教受八戒斋,后教念佛种种功德。

问曰:汝有住止处不?答言:无也!若磨时,即磨下卧。舂炊作使,即卧其中。或时无作,止宿粪堆。尊者曰:汝好持心恭谨走使,莫生嫌恨,自伺主人。一切卧竟,密开其门,于门曲内,敷净草坐,思惟观佛,莫生恶念。

时老婢奉教归家,依敕施行。于后夜中,即便命终,生忉利天上。主人早起,见婢命终,瞋言:此婢恒常不听入舍,今暮何故乃于此死?即使人以草索系脚,拽至林中。此女既生天上,与五百天子娱乐。时舍利弗尊者,在忉利天。问曰:汝因何福生此天中?答言:不知!舍利弗即借其道眼,观其故身,生天因缘,由迦旃延。即将五百天子,来至林中,散华烧香,供养死尸,诸天身光,照耀村林。

主人见已,怪其所由,与众诣林观看,见诸天子,供养此尸。即问天曰:此婢丑秽,生存之时,人犹恶见。况今已死,何故诸天,而加供养。时天子,具说本末生天因缘,即回诣迦旃延所。尊者!为诸天人,广说妙法,所谓持戒生天之论,欲不净法,出离为乐。时彼天及五百天子,得须陀洹果,飞还天宫,时在会众,闻法已,各获道果,莫不欢喜奉行。(迦旃延,以天眼观见此婢,余有一夜命在,死即堕恶道,受无量苦,故徃度之)

《法句喻经》云,东方有国,名郁多罗波提,有婆罗门五百人,相率欲诣恒水边,词祀神池,沐浴垢秽,裸形求仙。路出大泽,迷不得过,中路乏粮,遥见一大树,如有神气,想有人居,驰聚树下,了无所见。举声大哭云:饥渴委厄穷死斯泽矣!树神现身问曰:道士那来,今欲何行?同声答曰:欲诣神池,澡浴求仙,今日饥渴,幸哀矜济。树神举手,百味饮食,从手流溢,给众饮食,皆得饱满。其余饮食,足供路粮。临别诣神,请问曰:本行何德,致此巍巍?神曰:吾本所居,在舍卫国,时国大臣,名曰须达,饭佛众僧,于市买酪。无提酪者,倩我提之,往到精舍,使我斟酌。讫,行澡水,俨然听法,一切欢喜,称善无量。时我奉斋,暮还不飡,妇怪问我:不审何恨?我曰:不恨也!见长者须达饭佛,我奉戒斋,斋名八关。时妇瞋忿言曰:瞿昙乱俗,奚足采纳?君毁遗则,祸从此兴,踧迫不已,便共俱食。时我寿尽,神来生此。为此愚妇,破我斋法,不卒其业,来生斯泽,作此树神。提酪之福,手出饮食。若全斋法,应生天上,封受自然。即为五百人,而说颂曰:祠祀种祸根,日夜长枝条,唐苦败身本,法斋度世仙。

按《贤愚经》,及《百缘经》云:昔迦叶佛灭度之后,遗法垂末,有二梵志,到比丘边,俱受八戒。一愿生天,一愿作国王。愿生天者归家,妇呼共食。夫言:向受佛斋,过中不食。妇曰:君是梵志,自有戒法,何缘乃受异道之斋?今若相违不共我饭,当以斯事,语诸梵志,摈汝不与同会。夫闻恐怖,便与妇非时而食。由破斋故,后生龙中。

其愿作王者,持斋完具,得生王家,作大国王。时王园中,多有甘果,守园之人,日日奉送,其人后时,于园泉中,得一异柰(苹果),色香甚美。便作是念,我每出入,常为门监所遮,当以此柰与之,门监得已,奉贡黄门,黄门纳竟,转上夫人,夫人得柰,复用献王,王食此柰,甚觉甘美,便问夫人,展转相推,到守园人。

王即唤来,而责之曰:如此美柰,何为不送,乃与他人。园人于是具陈本末,王瞋语言:自今以后,常送斯柰。园监启王,此柰无种,何由可办?王曰:若不能得,当斩汝身。其人还园,举声大哭。其龙先身,与王共受斋故,生于王园泉中,时龙变身为人,从泉而出。问其哭由,园监具说。龙闻入水,以金盘盛柰出泉,遣持奉王。并语吾意云:吾及王,本是亲友,昔在世时,俱为梵志,共受八戒,各求所愿。汝戒完具,得为人王,吾戒不全,故生龙中。今欲奉八关斋法,求舍此身,当为吾觅八关斋文,持来与我,若其相违,吾覆汝国用作大海。

园监以柰奉王,具说龙意。王闻甚忧,良由时世无佛,法又灭尽,斋文难得。有一大臣,王敕之曰:龙索斋法,仰卿得之。若不得者,吾当杀卿。大臣归家,甚怀忧恼。臣父见子,面色不悦,问知委由。其父语曰:吾家堂柱每放光明,试破看之,必有异事。寻即破之,得经二卷:一是十二因缘,二是八关斋文。

得已,奉王,王得欢喜,自送与龙。龙得此经,便用好宝赠王,王及于龙,重修八戒,寿尽生天,同共一处。至释迦如来出世,从天来下,至于佛所,佛为说法,时二天子,俱得须陀洹果,还归天上。从是以往,毕得涅盘。

(按此八戒,无论已受五戒,未受五戒,皆得受之,或六斋日,自诞日,或父母生日讳日等,皆可受持,以资福慧,为出世之基也。若受戒已,或遇破戒难缘相逼,宁可舍戒已,然后作之,不得犯戒罪,后还得受戒。欲舍戒时,无问出家在家人边,但向一人言,我今舍八戒不持,一说,即成舍也。)余详归戒集中。

附录

1.            吴王孙皓,拜沙门僧康会受戒。

2.            齐武帝,永平元年,帝幸华林园,设八关斋戒。帝微时,避难揭阳山中,累石为浮图,忽有一树生其侧,状如华盖。后帝不豫,诏诸沙门祈佛七日,天香满殿。

3.            齐文宣帝,登祚受禅,于僧稠禅师受菩萨戒,畿内禁酒放鹰除网,又断天下屠宰。年正五九月六斋日,劝民斋戒,公私荤辛悉除灭之。

4.            梁高祖武帝,造光宅同泰寺,国内普持六斋八戒。

5.            周孝宣帝,重隆佛日,造素像四龛,一万余躯,写般若经二千卷,六斋八戒,常弘不绝。

6.            梁太宗简文帝,造兹敬报恩二寺,刺血自写般若经十部,愿忌日不食而斋。

7.            魏孝武文帝,讳日上中兴寺,建八关斋,中食竟,从臣袁敏孙等,更进鱼肉,帝怒,并与免官,诏六宫舍女,皆持年三长斋,月六日斋戒。

8.            陈皇太子渊,后主子也,至德四年,正月十五日,于崇正殿,设千僧斋,请智者大师授菩萨戒,百录请戒文名渊,南史名深,恐因请戒改此名。

9.            陈武帝,诏智者师大赴崇正殿,为皇太子授菩萨戒。

10.        隋文帝,开皇十年岁旱,诏昙延法师率众祈雨,雨不降。帝问何故?对曰:事由一二,帝遣京尹苏成,问一二之意。延曰:陛下躬万机之政,羣臣致股肱之力,虽通治体,然俱愆玄化,欲雨不雨,事由一二也!帝识其意,敕有司择日,于正殿设仪,请延升御座授八戒。羣臣以次受讫,方炎如焚,而大雨沛然倾注。帝悦,自是延每入朝,必亲手奉御馔供之,诏兴法师入太兴殿,授菩萨戒。复诏天下正五九月,及六斋日,不得杀生命。

11.        开皇十三年,冬十月,智者大师过岳州,为刺史王宣武授戒法,沙门昙捷等,请讲金光明经,其俗闻法感化,一郡五县,一千余所,咸舍渔捕。

12.        陈永阳王伯智,字策之,文帝第八子,至德初,出为东阳刺史,请智者大师出镇开讲,致书至三,师遂往,王与子湛,家人,同禀菩萨戒,昼聆讲说,夜习坐禅,讲事将解,立法名曰静智。

13.        晋简文帝,有乌巢太极殿,召尼道容,授八关斋戒,乌运巢而去。

14.        晋王,迎智者大师至杨州,设千僧斋,授菩萨戒。

15.        唐太宗,诏常法师入内殿,为皇后太子,授菩萨戒。

16.        显庆元年,十一月武后生皇太子,神光满室,赐名佛光王,即中宗也。踰月诏玄奘法师,送寺出家落发,受三归五戒,中宗,诏道岸律师入宫,为妃主受归戒。

17.        玄宗,日本国沙门荣睿,至阳州,请律师鉴真,与睿附舶而去。既至日本,王迎劳问,馆于毗卢殿,请授归戒,日本戒律始此。

18.        侍郎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尝劝一百四十八人,结上生会,在鉢塔寺,依如大师授八关斋戒九度。

 

音释

布萨:此云净住,又云天语净住,人语或云精进,亦云长养,通僧及俗,俱禀修行,所谓净身口意,如戒而住也。

六斋日:此以上半月,下半月,各三日言之,上半月三日,初八,十四,十五;下半月三日,二十三日,即上半月初八日,二十九三十日,即上半月十四十五日。

十斋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月小二十七日起。

五众:即出家五辈,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式叉摩那,四沙弥,五沙弥尼。

三恶八难:三恶,即三恶道,八难者,前三即三恶道,四长寿天,寿五百劫,外道得无想定,故生其处,五北俱卢洲,六盲聋瘖瘂,七世智辩聪,谓世人邪智聪利,躭着外书,不信出世正法,八生在佛前佛后。此八者,皆不得见佛闻法,故称为难也。

轮王:轮王有四,金轮王,化被四洲。银轮王,则政隔北俱卢洲。铜轮王,则除北俱卢,及西牛货洲。铁轮王,则唯赡部洲。此四轮王,将即大位,随福所感,有大轮宝,浮空来应,则感有金银铜铁之异,故为四焉。

梵王:居色界初禅二禅中间,统小千界。

四恩:一父母恩。二众生恩,谓无始劫来,一切众生,轮回六道,于多生中,互为父母故。三国王恩。四三宝恩。三宝是良福田,能令众生出生死苦,至涅盘乐。

三有: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有生有死故也。

六欲天:一四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

色、无色界天:色界,即四禅天,无色界,即四空天。

声闻:修四谛法,证得小乘四果。

缘觉:梵名辟支佛。

鬘:音曼,贯华以严身首也。

五浊恶世:一众生浊,谓诸众生,不畏恶业果报,不修善法。二见浊,谓邪见增长,不修善道。三烦恼浊,谓诸众生,多诸爱欲,贪瞋痴盛,恼乱心神。四命浊,谓人寿转减,百岁者稀,以恶业增故,三十、二十、十岁,寿数长短不定。五劫浊,谓刀兵、饥馑、疾疫,三灾起时,众生更相杀害也。

迦旃延:此云文饰,亦云不定。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今人尚略,故云菩萨。菩提,佛道也。萨埵,此云大心众生,谓有大心入佛道也。又萨埵名成众生,谓用佛道,成就众生也。

须陀洹:此云入流,谓预入圣人之流,是初果圣人也。

四果:一须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罗汉。

五辛:葱,蒜,韭,薤,兴渠也,[/]亦葱之一类,切不可食也。

梵志:此云净行,如此方儒者。

樗蒱:上音枢,下音蒲,博奕戏也。

优婆塞:此云近事男。优婆夷,此云近事女。谓受斋戒,方能亲近承事诸佛圣人也。亦云近住,谓近圣人住也。

涅盘:此云圆寂,谓万德俱圆,业障永寂,亦云不生不灭,以障寂故,故不生灭也。

[/]  :骄字去声,音叫,似食葱,而茎长,有棱。五辛中,凡中空,皆属葱类,或作藠,草名,出庐山,非[/]也。有云,藠亦山薤之类,非也,[/][-+],本草不载,以[/]属葱收,故不别出,藠亦不载,由无功用故也。

 

 *** 


[一般优婆塞戒律仪篇 ][ 法尔辞库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