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41ani_sun.gif (7967 bytes) 法尔辞库--佛功德相篇


卍字义

卍字自古即有左右旋之别,究竟以「卍」右旋为是,抑或以「」左旋为是,则是争论之关键。又有人言,是人站立之角度不同,实是同一字,这也是有点道理,若以卍字置于吾人之前,而以吾人之立场观望卍字,右旋则成;然若以卍字本身之立场而言,则卍乃符右旋之方向。所说似有点道理,但是世间相是要有分别的。

若不知其理,即不知如何取舍,若知其理,各有所表,只是批注者若不是来自印度的古德,即会无所适从。如我国历代左右旋混用各半,慧琳音义与高丽大藏经皆主张,日本大正藏亦准之而采用,然宋、元、明三版藏经均用卍。卍字产生左右旋之纷歧,主要系不知其理,始有「立场」各别之差异。经中有多处「右旋」之说,如佛眉间白毫亦宛转右旋,又如礼敬佛菩萨时亦需右绕而行,此因「右旋」是有安祥、安乐、尊敬之义。而左旋则有激活、强化之义。

于印度教,男性神多用表示,女性神多用卍表示。于佛教,现存于鹿野苑之古塔,其上之卍字全为「卍」,该塔系阿育王时代之建筑物,为纪念佛陀昔时于此入定而建者。在西藏,喇嘛教徒多用,棒教徒则用卍。

卍字真正的吉祥标记之字形为 」,静苑师(华严音义) 此是西域万字,佛胸前吉祥相也音万,是吉祥胜德之相。由发右旋而生,字,梵云塞缚悉底迦(śrīvatsalaksana)此云有乐。有此相者,必有安乐。若万万字,此卍字是方中国之字。宋高僧传卷三则谓:卍字译为「万」并非取其意译,而系准其音。然卍字之音,初时不入经传,至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始制定此字读为「万」,而谓其乃「吉祥万德之所集」。

梵语 śrīvatsalaksana者,音译作室利靺蹉洛剎曩,意译作吉祥海云、吉祥喜旋。Śrīvatsa是胸毛卷曲,也有喜悦之义,laksana是标志、状态,汉佛学上作万字、万字、字,为佛三十二相之一,八十种随好之一,乃显现于佛及十地菩萨胸臆等处之德相。《长阿含大本经》、《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大般若经》卷三八一等,均记载佛之胸前、手足、腰间等处有卍字。于今印度阿摩罗婆提(梵 Amarāvatī)出土之佛足石,亦刻有数个卍字。

若依《新华严经》为例,全经之卍字共有十七处,皆读为「万」,然以梵本对勘之,则其原语共有四种:

(1)śrīvatsa,音译作室利靺蹉,意译作吉祥臆、吉祥标志、符号(symbol)。《新华严经》卷四十八:「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云。」śrīvatsa如上述解字分析,系指毛发等卷旋转重迭如海云之相。

(2)nandy-āvarta,音译作难提迦物多,意译为喜旋,nanda者是喜悦,āvarta 是旋转之义,故简翻成喜旋。《新华严经》卷二十七:「其发右旋,光净润泽,卍字严饰。」其中,「卍」之原语即为 nandy-āvarta,系指佛发右旋之相。

(3)svastika,音译作塞悉底迦、濊佉阿悉底迦,意译为有乐,有吉祥物之义(lucky or auspicious object),有神秘之标志(mystical mark)。《新华严经》卷二十七:「愿一切众生得如卍字发,螺文右旋发。」此句经文即是svastika含有「有乐」之义,意指毛发右旋,自成纹样,令见者咸得欣悦之相。

(4)pūrnaghata,音译作本囊伽咤,意译为增长。Pūrna是充满、完成之义,ghata是瓶(jarjug)之义,也有盛满水之义。《新华严经》:「愿一切众生得轮相指,指节圆满,文相右旋,愿一切众生得如莲华卍字旋指。」其中,「卍」之原语即为 pūrnaghata,为「满瓶」之义,意指佛之头部或指节等处圆满隆起之相。由是可知,上举四相之中,除 pūrnaghata 之外,其余三者皆与毛发有关,然三者之语义亦略有差异,惟诸经论所译一概皆作「卍」字,实与梵本语义有所出入。 

当于「卍」字之梵语还有一字「卍」,其实卍与卐两字同见于经典中,此两字符号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经典右旋与左旋字翻译分成二义,定有不同之义理在。前一字已如上述,后一卍字,汉读音虽相同,但古德所翻译之意义是不同的。其实卍与卐两字见于不同经典中,卍字之汉译,古来有数说,鸠摩罗什、玄奘等诸师译为「德」字,若以修德而言,戒行威仪高超,是具有吉祥、安乐之义。观其卍字是具右旋相,正是有安定世间一切相之义理在。而菩提流支则译为「万」字,此万字应是卐字,表示「所作圆满」之意,此卐字是左旋,而左旋有活泼、激励之势,是指如来应化无边,所作圆满成就。若依此理而来确定两字似应有不同读音,卍字应读「德」音,表示「万德具足」。而卍字应读「万」,表示「应化万千无不圆满」。

又有古德云,「卍」字本为一种记号,而非一字,历来之所以联读为「卍字」者,一方面固因习惯使然,最主要者则因自梵文译成汉文时之讹误。盖梵语 laksana,音译作洛剎曩,为「相」之义;另一梵语 aksara,音译作恶剎罗,为「字」之义。或因洛剎曩、恶剎罗两音相近,遂将其字义混同。其实对于此两字,诸古德应无混淆,此卍字梵语是 aksaraaksara 是有字词、演说义(word, speech),但更有不朽、无尽、不可改变、…之义(imperishable ; unalterable),所以万字有万行具足、功德圆满、永不可灭尽之义。

卍、之字形,不仅是古代印度表示吉祥之标志,在古代印度,佛教、婆罗门教、耆那教均使用之。最早时,古印度人认为此一符号乃存于梵天、毘湿笯(Visnu)吉栗瑟拏(Krsna)胸部之旋毛,而普遍视之为吉祥、清净、圆满之标相。

在佛教,卍字为佛及十地菩萨胸前之吉祥相,其后渐成为代表佛教之标志。除印度有卍、之字形外,还有波斯、希腊均有此类符号,通常被视为太阳、闪电、光明、火、流水等之象征。近代的希特勒更是用卐字半斜为其标志,所以能活动力强大,锐气敌不可挡,但因希特勒无德性做奠基,不具慈悲深德,所以最后注定要以失败结尾。

***


[ 地理篇 ] [ 法尔辞库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