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名相篇


三細六粗

阿賴耶識,為諸識根本,其體半真半妄。半真即是真如,半妄即是無明。謂依賴耶轉生二分,一轉相見分,二現相相分,連上賴耶則為無明三細。因見分帶出相分境,而相分遂能顯現。見分不覺自心所現,將謂心外實有,反生取著,遂有「能」「所」激動心海,則諸識浪起,轉生六粗。

三細六粗合稱九相,九相者依《大乘起信論》所說,緣於不覺之故,凡夫遂產生三細六粗之相。故說以無明不覺。真性隨緣。轉生三細。及至六粗。三細者指無明業相、能見相、境界相。六粗者指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繫苦相;故三細六粗合稱九相。凡夫依不覺故生三種相,與彼不覺相應不離。

云何為三?一者、無明業相。以依不覺故心動,若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說名為業;無明業相,略稱業相。指從真起妄的初動之相,即由根本無明起動真如之最初狀態,乃枝末無明中之第一相,此相尚未能區別主客之狀態。二者、能見相。以依動故能見;不動則無見。能見相,又稱見相。指見初動之相,又稱轉相。依初動業識,轉成能見之相。此係依前述無明業相所起而認識對象之心(主觀)。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見故境界妄現;離見則無境界。境界相,又稱現相、境相。由前轉相,而妄現境界之相。蓋能見相既起,則同時妄現此認識對象(客觀)。以上是三細。

以有境界緣故,復生六種相,即是六粗。六粗者一智相,為法執俱生。二相續相,即法執分別。三執取相,即我執俱生。四計名字相,即我執分別。五起業相,即造作有漏諸業。六業繫苦相,即是六道果報)。細說如下,即:(1)智相,依境界相妄起分別染淨,於淨境則愛,於染境則不愛,又智相。依於境界,心起分別愛與不愛故,稱為智相。(2)相續相,依智相分別,於愛境則生樂,於不愛境則生苦;覺心起念,相應不斷。又相續相,依於智故生其苦樂,覺心起念相應不斷故。稱為相續相。(3)執取相,依前之相續相,緣念苦樂等境,心起執著。又執取相,依於相續緣念境界,住持苦樂,心起著故,稱為執取相。(4)計名字相,依前之執取相,分別假名言說之相,稱為計名字相。又計名字相,依於妄執,分別假名言相故。(5)起業相,依前之計名字相,執取生著,造種種業,稱為起業相。又起業相,依於名字,尋名取著,造種種業故。(6)業繫苦相,繫於善惡諸業,有生死逼迫之苦,不得自在。又業繫苦相。以依業受果不自在故。當知無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覺相故。稱為業繫苦相。

《大乘起信論》言,根本無明起動真如,現出生滅流轉之妄法(迷之現象),其相狀有三細與六粗(九相)之別。細者,無「心王」與「心所」之分,其相微細難測;粗者,「心王」與「心所」相應,其作用之相粗顯。依此,若由細相進入粗相,即由不相應心之阿賴耶識位進入相應心之六識位,迷之世界乃隨之展開。是故,若欲抵達悟境,須由粗相向細相邁入。凡夫之境界為粗中之粗(六粗後四相)、菩薩之境界為粗中之細(六粗前二相)及細中之粗(三細後二相)、佛之境界則是細中之細(無明業相)。 

此外,若以三細六粗配五意,則三細依序配業識、轉識、現識,智相配智識,相續相配相續識。意識之所依即為「意」(末那識)。依大乘起信論之觀點,「意」有五意:(1)有業識、(2)轉識、(3)現識、(4)智識、(5)相續識等五種名。即依心而生起意,此心即眾生心,亦即阿賴耶識,為一切物之本體;故依阿賴耶識而說有無明。細說:

(1)業識,即由於阿賴耶識之根本無明不覺而生起心動(即妄心現起)。

(2)轉識,即依心動而產生能見之相,亦即主觀之作用。

(3)現識,即能現起一切之境界,亦即客觀之對象。

(4)智識,即有分別境界之能力,認為其對象是心外的實在物。

(5)相續識,指不斷的分別作用(念),亦即由認識而有種種概念積留於心識中而相應不斷,由此故產生意識。
   有關阿賴耶識與五意、意識間之關係,慧遠大師在起《信論義疏》卷上末說,心是第八識,五意是第七識,意識是第六識。而在法藏大師之《起信論義記》卷中末則說,五意之中,業識、轉識、現識是第八識之自體分、見分、相分,後二識是意識,至於第七識則未言及。又元曉大師之《起信論疏記》卷三亦認為業、轉、現三識是第八識,智識是第七識,相續識是第六識。

 若以之配六染心,則三細依序配根本業不相應染、能見心不相應染、不斷相應染,執取相及計名字相配執相應染。若以之配四相,則業相配生相,能見、境界、智、相續等相配住相,執取、計名字等相配異相,起業相配滅相。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第一轉相,即是三細所攝轉識。第二業相,即是三細所攝業識。第三真相,即是意識細分所攝之末那識。契經中八種識者,阿梨耶、末那、意識及五識身,是名為八。本覺明智斷根本無明,三種細染永滅不起。已三細無六之心亦不能起,三六種心永滅不起。本覺性智不能自有,所以者何?三六種心非但無明,亦本覺俱,真妄和合名三六心故。然若言三六心滅者,本覺同滅無所有也。豈可得言本覺之心而得相續至於邪定。故言問曰若心滅者云何相續?即是初關。若言本覺是功德法非斷之法,常恒相續無斷絕者。豈可得言三六種心永滅不起,故言若相續者云何說究竟滅,即是第二關。

***

 


[ 名相篇 ][ 法爾辭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