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41ani_sun.gif (7967 bytes) 法爾辭庫--名相篇


禮佛

七種禮佛,據法苑珠林卷二十儀式部第七載,中印度勒那摩提三藏傳來七種禮佛之法,有是非淺深之不同,欲令人知其中我慢與求名二種禮之非,而歸於身心禮等五種之正。七種禮佛即:

(1)我慢禮,謂人禮佛,身雖設拜,而內懷我慢。

(2)求名禮,又作唱和禮。謂人禮佛,但為要其修行名譽,而實無慇重之心。

(3)身心禮,謂人禮佛,口唱佛名,心存佛之相好,身業翹勤,恭敬供養,無有異念。

(4)發智清淨禮,謂人禮佛,慧心明利,達佛境界,內外清淨,虛通無礙,禮一佛時即是禮一切諸佛,禮一切諸佛即是禮一佛,以諸佛法身,體本融通,故禮一拜,遍通法界。禮佛如是,禮法、禮僧亦同。

(5)遍入法界禮,謂人禮佛,想自己身心等法,從本以來,不離法界,諸佛不離我心,我心不離諸佛,性相平等,本無增減,今禮一佛即遍通諸佛,如一室中懸百千鏡,有人觀鏡,鏡皆現像,鏡無不照,影無不現,如是正觀,則功歸法界,德用無邊。

(6)正觀修誠禮,謂人禮佛,攝心正念,雖對佛身,即是自禮自身佛。

(7)實相平等禮,謂人禮佛,前正觀中,猶存有禮有觀,自他兩異,今此一禮,無自無他,凡聖一如,體用不二。

以身儀之端正、內心之虔誠與否,簡單歸類為三種禮佛,依禮佛之態度分為三種。即:

(1)成過禮,禮佛時,身儀不正,與輕慢相應,而有過失。

(2)相似禮,禮佛時,身儀雖似端正,而與雜覺相應。

(3)順實禮,禮佛時,身儀端正,而與正智相應,隨順實理。

五體投地,乃佛教禮法之一。又作五輪投地、投地禮、接足禮、頭面禮、頂禮。本為印度所行之禮法,據大唐西域記卷二所載,印度所行之禮敬法共有九種,其第九種即五體投地,為所有禮法中之最殷重者。其後佛教亦沿用此一禮法,並以之表禮敬之最上者。所謂五體,指兩手、兩膝、頭頂等,亦稱五輪。其行禮之法,先以右膝著地,次下左膝,再次兩肘著地,兩掌舒展過額,其後頭頂著地,良久一拜。除實際之投地禮外,一般亦以此語表示對他人極度敬重推崇之意。

另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載,凡禮敬三寶時,必須五體投地,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達虔誠。以五體行禮,其義有五,即:

(1)行禮者於右膝著地之時,願使眾生得正覺道。

(2)行禮者於左膝著地之時,願使眾生於外道法不起邪見,悉得安立於正覺道中。

(3)行禮者於右手著地之時,願如世尊坐於金剛座上,大地震動,呈現瑞相,證入大菩提。

(4)行禮者於左手著地之時,願使眾生遠離外道,以四攝法攝取難調伏者,令其入於正道。

(5)行禮者於首頂著地之時,願使眾生離憍慢心,悉得成就無見頂相。

***

 


[ 名相篇 ][ 法爾辭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