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辞库--圣众篇
     
菩萨--出家众


净检尼师─中国第一位比丘尼(1)

一、前言

要出家修行本无他,修行者仅在于除尽诸漏,审查自己三业有无过错、微细过错而已。就连世尊要入灭时,都还要问诸比丘:「我身口意三业有微细过吗?若有,您们在我要入涅盘最后时刻可告诉我。」每当忆起《大般涅盘经》此段经文时,自己眼眶总会不自然地会含着泪水,说不出是感动还是不忍心,连伟大的世尊已成佛了,临入灭时还示意比丘们,不要忘记常思己过,这些省思己过之宝法,随时都是要用的,这就是修行,所以成圣、不成圣,都要知道自己行为与心念,随时要反省有无过错,身口意三业有无微细过错?

大般涅盘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今者若有疑难,恣意请问,莫我灭后生悔恨言:『如来近在娑罗林中,我于尔时,不往咨决,致令今日情有所滞。』我今虽复身体有疾,犹堪为汝等解释疑惑。若欲于我般涅盘后持正法利益天人,今宜速来决所疑也。」世尊乃至如是三告,诸比丘等默然无有求决疑者。尔时,阿难即白佛言:「奇哉世尊!如是三诲,而此众中无有疑者。」佛言:「如是,如是。阿难!今此众中,五百比丘,未得道者,我般涅盘后,未来世中,当得尽漏。汝亦当在此中数也。」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若见我身、口、意脱相犯触,汝当语我。」时诸比丘闻佛此语,流泪懊恼而白佛言:「如来岂当有身口意微细过?」于是如来即便说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本文要谈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当然会显示出诸多不能如法如律之事,这些都可以用方便法、随方毘尼(律仪)观之,处理之。重要者是比丘尼受戒后,能不能获得无作戒体,此与如法如律受戒仪轨当然是有关,但有时亦与如法如律不是绝对有关系,基本上可以说是在于受戒人之本质,若受戒人本质佳者,虽不能如法如律而受戒,但因自己智慧具足,无作戒体能潜存于自性本体上,故也能有所成就。若受比丘尼戒的人之本质不佳,虽于如法如律仪轨中受具足戒,一生中既无智无慧,亦不知如何依戒而修心养性,这样亦不见得会有什么大成就也。

然末法时期众生业重障多,不管受戒人本质佳与劣,若均能依轨如法如律地去受比丘尼戒,当然这是最好不过的善事。如中国第一位有大僧受具戒的比丘尼净检比丘尼,虽不能如法如律地受比丘尼戒,但她等四人于泗水船上戒坛中受戒,虽仅有天竺大僧一人,受戒时亦能闻虚空散发芬芳之香味,表示她们无作戒体已得,她更能于一生中清净修持,且利益群生亦众,所以当她往生时亦有现异相起,瑞相现后即示众要走了,即升天而去。

未入本正文前,我们先来看看阿难尊者有一个五百世夫妻缘的冤家,是出生于印度下劣种性旃荼罗(ca572la),名字叫吉蹄(prak4ti,意为本性、自性),后来受戒出家亦成道果事。话说阿难尊者有日于托钵时,为摩登伽女吉蹄之母用恶咒所困,世尊于是诵楞严咒,由文殊师利菩萨去解除阿难尊者之困境。这故事是佛陀演说楞严经 榭子。但大正藏律典鼻奈耶vinaya(龙藏言《戒因缘经》)中所云,世尊仅诵「三宝极尊」偈语,阿难即自解脱其境。

举如律经云:世尊知阿难为旃荼罗(ca572la)术所缚,便诵佛语

『佛者最极尊于世间,谛无有能过佛之前;佛者最极尊于人天,谛诸法之王无上田。』

阿难以此实义,于旃荼罗舍得解。

『法者最极尊于世间,谛无有能过法之前;法者最极尊于人天,谛断诸缚结永息田。』

阿难以此实义,于旃荼罗舍得解。

『僧者最极尊于世间,谛无有能过僧之前;僧者最极尊于人天,谛美福第一无上田。』

阿难以此实义,于旃荼罗舍得解。诵偈适竟,旃荼罗家内所设具,刀箭碎折、瓶瓮破坏,灯灭、髑髅迸碎,黑风起展转不相见。旃荼罗术不行,母便告女此必瞿昙(Gautama)沙门神力所为,众物碎散,术不行。

时阿难便作是念,此将是世尊恩力。时尊者阿难得解,譬如大象王盛年六十醉暴凶恶,身大牙长从铁靽得解,从城走向空闲处。阿难亦尔,尊诵佛语从旃荼罗舍得解,还向祇桓(精舍)

时此女人逐阿难,至祇桓门。并作是语:「阿难是我夫,阿难是我夫」,如犊随母不离须臾。时此女人逐阿难后,不离须臾。时尊者阿难往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具白世尊。世尊告曰:「我于诸法中,不见幻惑诳人,如女人者,人亦复尔。何以故以其淫系意故,是故阿难当觉意方便,不为六欲所牵。

时尊者阿难平旦着衣持入舍卫分卫(托砵),此女人亦逐其后,语诸长者:「阿难是我夫,阿难是我夫。时阿难分卫竟,还至佛所。前白佛言:「此女去处语诸长者,污染人不审,当何为?」世尊告曰:「汝往共语,如姊妹相向。何以故此女人应当作比丘尼。

 时此女人来到佛所,白世尊言:「愿世尊还我沙门阿难,用作夫婿。世尊告曰:「若须阿难者,于我法中为比丘尼,当与汝阿难。时此女人欢喜踊跃,尔时世尊当为道。

 世尊当为道,如来世尊问有父母不辞父母未?」女报:「有父母,而未辞父母。」「汝往辞父母还。

时此女人即从坐起,诣父母所,而以此事具白父母。父母闻此语已,欢喜踊跃,本殖善根,各应得道。母告女:「欲为道者,便为我等,亦欲共往见世尊。

时父母及女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时世尊为此女故,广与大众说法。无数方便现诸法义,柔濡()义、檀义()、尸义()、天义。说淫不净义,增长生根诸结义。出家义、诸道品义。

时世尊说四圣谛─苦习尽道(苦集灭道)。时此女人即在坐上解四圣谛,父母得阿那含道,女得须陀洹道,譬如纯帛衣易为作色,彼闻法亦尔。时父母叉手白从今以往,归佛、归法、归众(),听为优婆塞,尽命不杀归命。

吉蹄(prak4ti,意为自性、本性)女现世得果,头面礼佛足叉手向佛,白世尊言所犯过者世尊含容,愿如来不尤责,如小儿如痴,如无善所向,阿难作不善意,愿恕听入道为比丘尼,得依世尊修行梵行。

时世尊告阿难汝往,阿难将二比丘尼及此女人,往夏坐(v2r=ika安居)比丘尼所,摩诃提瞿昙弥(Mah2 praj2pat1-gautam1大爱道)世尊有教以此女为道,授戒。

时阿难受此教已,将二比丘尼及此女人,往诣提瞿昙弥所。世尊有教,使此女为道授戒。大爱道问阿难:「云何世尊许旃荼罗(ca572la下阶级种族)女为道耶?」阿难报:「瞿昙弥此女人以得道果,何以不得为道。时大爱道即与剔发为道,授戒,教威仪礼节,得八解脱禅,得阿罗汉道。

时大爱道将此女人及五百比丘尼,往诣佛所,头面作礼在一面立。时世尊观吉蹄女人意语言:「汝今须阿难为夫不?」时比丘尼惭愧羞耻,长跪白佛言尊者阿难是我兄,同一法、同一水乳。时阿难意怀狐疑:「我不犯僧伽婆施沙(sa3gh2va0e=a僧残)?」即问诸比丘,诸比丘不知当云何答,往白世尊。世尊告曰:「阿难不犯罪,此乃摩邓伽(m2ta{ga三恶咒之一)所惑。若复当有被术者,彼亦无罪。

 

二、受具足得无作戒体

出家为道,首为远出界系,界系者即三界系缚也。集谛生始有本者,皆是万行为集生之因,要断此集之因,当以戒为根本也。然出家众得戒体依圣教之先后而有异焉。世尊为众说圣法入道,初简别唯下,即三归具戒。义钞引《婆沙论》云:成道八年以前,三归度人。八年以后止三归,兴羯磨也为性,性即体性。教无教者,即作无作也,以教属能发业体性。无教属所发业体性,无由教示,释上无教义。大钞云:不可教示于他也。即下,虽无教示,即假此体,能感来报故。今下涅盘云,戒有二种:一者作戒,二者无作戒。又《十住婆沙论》云:戒有二种,作者是色,无作非色。义例同者,多论云教,余经云作,作即教也。大钞云,教者作也。

现在不去谈具智慧、资质高的比丘尼们,受戒后能不能如法修学。而现在来谈依律典探讨受具戒成不成之问题,也就是世尊所说是名具戒不名具戒之种种状况。印顺导师云「以佛传为中心而论受戒犍度的新古,非从『僧祇律』之杂诵跋渠法的认识去着手不可!」杂诵跋渠法于「受具、不名受(具)、支满(可以受)、不清净(不得受)」的解说部分,于『僧祇律』就标举众多项目,而一一加以解说「杂诵跋渠法」。杂诵跋渠法即是杂诵聚法篇跋渠有时译纳息varg1有区分、聚合之意。

杂诵跋渠法对于受具戒这部分的解说,分为二段:一、「四种受具足」。二、「名受具足」与「不名受具足」,后者是专论「十众受具」,可以不可以,合法不合法仪的问题,即是「应与受具足」、「不应与受具足」;「可得受具足戒」、「不可得受具足戒」)。一般泛泛之受戒者,可要注意此合法不合法,合律不合律之经典,如法去执行,始能真得无作戒体无误。反之,智慧高超者当然有些特殊环境下可不会受此限。如净检比丘尼无二部僧受戒,无十众受戒是,无八语受戒,因她资质高、聪明敏锐,能知「道」在何处,且客观之条件亦合,故始有受戒时虚空现芬芳瑞相。

律典谈到得具足戒之十种得戒缘,依各种缘不同而论。十种缘者阿毘达磨俱舍论何者为

一由自然,谓佛独觉。(具舍论云下同】:一由自然至表业而发者。答一由自然。谓佛.独觉无师自然尽智心时得具足戒。故正理三十七云,自然谓智,以不从师证此智时得具足戒)

二由得入正性离(见道之别名),谓五苾刍。(二由得入正性离生,谓阿若憍陈那等五苾刍。又正理云,由证见道得具足戒)

三由佛命善来苾刍(Ehi-bhikukā)谓耶舍等。(由佛命善来苾刍尔时得戒,谓耶舍等。耶舍此云誉。正理云,由本愿力佛威加故)

四由信受佛为大师,谓大迦叶(Mah2k20yapa)(由信受佛为大师尔时得戒。谓大迦叶)

善巧酬答所问,谓苏陀夷(Sod2yin)(五由善巧酬答所问,谓苏陀夷。苏陀夷,此云善施,年始七岁由聪明故,善答佛问,称可佛心。虽年未满二十,佛令众僧羯磨受具足戒。由聪明故善巧酬答,别开一缘。非酬答时即发戒也。言酬答者,佛问彼言,汝家在何苏陀夷答言三界无家)(或云佛问其无常等义,事事能答。后佛问汝家在何处答佛言三界皆空。世尊云何乃问我家处。佛语阿难,将还僧中,为受具戒,于时年始七岁)(或云:佛言:「布施、持戒生天之因,天之果报非为究竟,若断烦恼可趣圣道。俱梨迦长者!我今问汝,色是常、非常耶?是苦、非苦耶?是空、非空耶?有我、无我耶?」又曰:「受、想、行、识是常、非常耶?是苦、非苦耶?是空、不空耶?有我、无我耶?」尔时世尊广为:「汝可观察,实言报我。」时俱梨迦长者曰:「我今实知色、受、想、行、识乃是无常、苦、空、无我之法。」此是善说无常法。)

六由敬受八尊重法(Guru-dharma)谓大生主。(六由敬受八尊重法尔时得戒,谓大生主。旧云大爱道者讹,梵云摩诃波阇波提。摩诃此云大。波阇此云生。波提此云主。是大梵王千名中一称也,生多故名曰大生。梵王能生一切众生,与大生为主,名大生主。从所乞所天神为名,故名大生主。是佛姨母。佛遣阿难为说八尊重法,彼即敬受,尔时得戒。此八是应尊重法,故名尊重法。于尼众中最初出家,广如律辨。八尊重法,旧云八敬。)

七由遣使,谓法授尼(Dharmadinn2)(七由遣使得戒,谓法授尼。尼名法授,名法授尼。此尼端正(本淫女貌美值半迦尸国),欲往僧中,恐路有难。受具戒时,不对大僧。大僧遣一尼受法,转与受戒,故由遣使得具戒也。由尼端正,世尊别开此缘)

八由持律为第五人,谓于边国。(八由持律为第五人,谓于边国以无僧故,极少犹须五人。以和上不入众数,余四成众,减不成众。于五人中,必须一人持律羯摩,故言持律第五。减五不成,多即不遮)

九由十众,谓于中国。(九由十众,谓于中(印度中土国)僧多之处,极少犹须十人,多亦不遮)

十由三说归佛法僧,谓六十贤部共集受具戒。(由三说归佛.法.僧,谓六十贤和众部共集,佛遣阿罗汉为说三归受具戒)(注:六十贤众者即佛往耶舍尊者家度其家人共十人成阿罗汉,又度其五十友朋,后至乌鲁尾螺(Uruvilv2)池边迦啰波娑林下度六十贤众,皆自称三归依而成就戒体)

此中或由本愿力故,或阿世耶(20aya极意、极欲)极圆满故,或薄伽梵威所加故,随其所应得具足戒。如是所得别解律仪,非必定依表业而发。所以戒体发起之因缘是个有不同,依本愿力、宿业或是佛力加持是难定论耶!

我们再先来了解「四种受具足」,明杂诵跋渠法:世尊成道五年比丘僧悉清净,自是已后渐渐为非。世尊随事为制戒,立说波罗提木叉(prātimoksa)四种具足法─自具足,善来具足,十众具足,五众具足。

(1)自具足者世尊在菩提树下,最后心廓然大悟,自觉妙证善具足。如线经中广说,是名自具足。

(2)善来具足者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佛告诸比丘,如来处处度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汝等亦当如来广行度人。尔时诸比丘闻世尊教已游行诸国,见有信善男子求出家者,诸比丘亦来唤善来比丘,度人出家,威仪进止,左右顾视,着衣持皆不如法,为世人所讥。作是言:世尊所度善来比丘威仪进止,左右顾视、着衣持皆悉如法。诸比丘所度,亦名善来,威仪进止,左右顾视,着衣持皆不如法。尔时尊者舍利弗闻是语已,在闲静处加趺而坐作是思惟:俱是善来,何故世尊所度善来比丘,皆悉如法。诸比丘所度善来比丘,皆不如法。云何令诸比丘度人善受具足,皆悉如法,共一戒一竟,一住一食一学一说。

其实受佛陀以善来比丘受戒者,他们都是过去世已出家修行者,佛陀对于此等人只要说善来比丘,即成为真正比丘,且三衣自着身,鬓发自落。而一般比丘学佛陀用善来比丘为无大善根者受戒,当然无从得无作戒体,故修起来都是不如法也。

于是舍利弗尊者即前往问佛陀此事,于是明杂诵跋渠法:佛告舍利弗:如来所度阿若憍陈如等五人,善来出家,善受具足。共一戒一竟一住一食一学一说。次度满慈子等三十人,次度波罗奈城善胜子,次度优楼频螺迦叶五百人,次度那提迦叶三百人,次度伽耶迦叶二百人,次度优波斯那等二百五十人,次度汝大目连各二百五十人,次度摩诃迦叶、阐陀、迦留陀夷、优波离,次度释种子五百人,次度跋度帝五百人,次度群贼五百人,次度长者子善来。如是等如来所度善来比丘出家善受具足,共一戒一竟,一住一食一学一说。舍利弗!诸比丘所可度人,亦名善来出家善受具足,乃至共一说,是名善来受具足十众受具足者。

(3)十众具足「佛告舍利弗:从今日制受具足法十众和合,一白三羯磨,无遮法,是名善受具足。」十众和合,一白三羯磨,无遮法,后为僧团的正规的受具足法,名「十众具足」。在这里,『僧祇律』叙述了十众受具足的仪轨,在此不述。

(4) 五众具足,「尔时众僧通持律十人,富楼那因僧集故,与亿耳受具足。受具足已,即白和上言,我欲到舍卫礼觐世尊,唯愿听许。答言:随意。汝持我名问讯世尊,并乞五愿,亿耳受教。」此五愿中其一即是边地集僧十人不易,故要受具戒者拖延时日,故富楼那尊者交待请求世尊解决此问题,所以律典云:「五者输那边地少于比丘听彼五众受具足。」佛法弘传之初期,于制戒上,为符于弘法情形轻重缓急之差别,乃以中国、边国之分,而规定受戒时至少需有十师或五师之差异。边国本无教团组织,能符于授戒资格之人选极有限,故降低其限制,俾使钦慕内法真谛者得以顺利出家。于诸经论中所举边国之名计有奔荼跋达那、窣吐奴、邬波窣吐奴、输那、大秦、安息、安陀罗舍婆罗(裸国)、兜呿罗等数十处。

以上(1)十众自受具足,(2)善来受具足。(3)十众一白三羯磨,受具足。(4)输那边地五众白三羯磨,受具足。是名四种受具足。

 

三、震旦汉代时僧尼均未受戒

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02)时,有位太学士景卢(秦景宪),接受了大月氏国(今阿富汉与巴基斯坦地处)王使臣伊存口授的《浮屠经》,所谓《浮屠经》,实际就是《佛经》。此部经既然是口授,又无后续之记载,可能也仅是说是口授某些佛教经句语而已。有历史记载的是东汉明帝感梦金人求法,即遣使者张骞、羽林中郎将(汉宣帝时所置)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在第十四石函中登起立塔寺,于是道法流布,处处修立佛寺。远人伏化愿为臣妾者,不可称数,国内清宁,含识之类蒙恩受赖于今不绝也。

后于后汉永平十年(67),应明帝之请,高僧迦叶摩腾(K20yapa m2ta{ga)、竺法兰(Dharmarak=a东来,共译出《四十二章经》,是为我国最早翻译之佛教经典。能读到此《四十二章经》,应已知受戒修行之概况,如第一章言,持戒修心养性者,即能得四果,成阿罗汉后即能飞行变化,住寿命,动天地。次数章言,持戒要如何修,出家成沙门,吃住简便,少欲知足,不蓄财物,并以十善为修身口意三业,断除三业十恶,若有错行为得知忏悔,勤反省即能成道。下此举四章如下:

佛言:「辞亲出家为道,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为四真道行,进志清净,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住寿命,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魂灵上十九天,于彼得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罗汉;爱欲断者,譬如四支断,不复用之。」

佛言:「除须发,为沙门,受道法,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弊者,爱与欲也。」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不信三尊,以邪为真。优婆塞行五事,不懈退,至十事,必得道也。」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止其心,罪来归身,犹水归海,自成深广矣;有恶知非,改过得善,罪日消灭,后会得道也。」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了道、佛之抗衡发生,才有佛法之兴起,也才有出家僧尼之出现。而当时虽有比丘、比丘尼,只是无律典仪轨,只是有心想修行者,就自剃发穿法服就算是比丘了,也有比丘尼了。此事可见《汉法本内传》,本书记述后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佛教之传入并与道教抗衡之事。

汉法本内传》云:「明帝遣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一十八人,至天竺国与摄摩腾等将释迦立像,是优填王第四师所作。还明帝问摩腾曰:法王出世,何以化不及此?摩腾对曰:迦毘罗卫国者,是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之中心,三世诸佛皆从彼生,不问天龙鬼神有愿行力者,皆生于彼。受佛正化,咸得悟道。余处众生无缘感佛,佛不往也。佛虽不往,光明及处,或五百年,或一千年,一千年外,皆有圣人,传佛声教而教化之。」

「至汉永平十四年(71)正月一日,五岳诸山道士朝正之次。互相命云,至尊弃我道法,远求胡教。我等今因朝次,各将太上天尊所制经书,尽己之所能,共上一表曰:五岳、十八山、观太上三洞弟子道士、褚善信等六百九十人,死罪上言。臣闻太上无形无名无极无上,虚无自然大道元首,自从造化道德从生无上,无为之尊,自然之父。上古同遵,百王不易。今陛下道迈羲皇德过尧舜,光泽四海,八表归仁。臣等窃承,陛下弃本逐末,求教西域。臣观西域所事者既是胡神,所说者不参华夏。复请胡人令翻其语,托同似汉。臣等思忖,陛下虽翻得此语,恐非大道。如不依信,愿陛下恕臣等罪,听与验试。臣等五岳诸山道士多有聪明智慧,博通经典,从元皇已来,太上经行悉能晓了,太虚符并皆明达,或有吞符饵气,或有策使鬼神,或有入火不烧,或有履水不溺,或有白日升天,或有隐形于地。至于方药法术,无有不能者。愿陛下许臣等得与比校,一则圣上意安,二则得辩真伪,三则大道有归,四则不乱华俗。臣等若比对不如,任上重决。若臣等比对有胜,乞除虚伪。遣尚书令宋庠引入长乐宫诏。此月十五日大集白马寺南门外,道士等共置三坛。…。明帝设七宝行殿,在白马寺南门外道西,置佛舍利及经像。十五日斋讫,道士等即以紫荻和栴檀沈水香,积遶西坛经教上啼泣启告曰:臣等上启,太上无极大道元始天尊众仙百灵。今胡神乱夏人主信邪正教失踪玄风坠绪。臣等谨依三五步刚之法敢以置经坛上,以火取验,欲开晓未闻以辩真伪,便放火烧经。经从火化,悉成灰烬。道士等见火焚经,心大惊怖。先时升天者不复能升,先时隐形者不复能隐,先时入火者不复能入,先善禁者呼策不应,先有种种功能者无一可验,诸道士等大生惭愧。

尔时太傅张衍语褚信曰:卿今所试无验,即是虚妄,宜就西域真法。褚信不答,南岳道士费叔才在众自憾而死。

时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环如盖,遍覆大众映蔽日轮。摩腾法师(K20yapa m2ta{ga)先得阿罗汉果,以慈善力涌身高飞,行卧空中神化自在,还坐本处,怡然而住。于时天雨宝花,在于佛殿及众僧上。又闻天中诸乐之音,感动人情,大众观悦,叹未曾有。法兰法师(Dharmarak=a)于大众中即说偈言:狐非师子类,灯非日月光;池无巨海纳,丘非嵩岳嵘;法云垂世界,善种得开萌;显通希有法,处处化群生。

于时大众围遶兰法师数百余重,法师复出梵音叹佛功德,亦令大众,称扬三宝赞述法僧,或说人天地狱因缘,或说小乘阿毘昙,或说大乘摩诃衍,或说忏悔灭罪,或说出家功德。时司空阳城侯刘善峻、官人、民庶及妇女等发心出家。四岳诸山道士吕惠通等,六百二十人出家。五品已上九十三人出家,九品已上镇远将军姜苟儿等一百七十五人出家,京都治下民张子尚等二百七十人出家,明帝后宫阴夫人王婕妤等一百九十人出家,京都妇女阿潘等一百二十一人出家。

十六日帝共大臣文武数百人与出家者剃发,日日设供夜夜燃灯,作种种伎乐比至三十日。法衣、瓶,悉皆施讫。即立十寺,城外七寺,城内三寺。七寺安僧,三寺安尼。汉之佛法,从此兴焉。

 

四、佛教发展后始有受戒僧尼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西元5875),印度佛教东传中国,惟流行不广,传化事迹闇昧难详。当时一般士贵上层阶级多信奉儒家、黄老,魏书释老志对此事件之评述则谓,我国虽已听闻佛教之说,却尚未信受其义。故可确知佛教在西汉末年已传入我国,惟尚未产生信仰群集。此段历史记载,从后汉书卷七十二楚王英传」而得,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既然于楚王刘英传中见此记载,想来楚王应是有相当关系之要角,原来楚王刘英崇尚黄老(黄帝、老子)之学,后接触佛经后,即开始转信佛陀,除皇帝梦金人(佛像),应会信佛外,第二人应是楚王刘英了。楚王少时已有侠义之心,喜欢交朋结友,喜欢黄老之学。晚年研习佛法和斋戒、祭祀。《后汉书楚王英传》直言:「楚王尚浮屠之仁祠。」「浮屠」者,佛也;「仁祠」者仁慈也,意谓楚王刘英尚佛陀仁慈之心。

据史书记载,楚王刘英于建武十五年(39)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二十八年就国(今江苏、安徽、河南、山东交界处)在汉明帝即位后,即多次回洛阳朝见皇帝。当时社会上盛行「黄老」、神仙方术,人们把刚传入的佛教也看作是一种方术,将佛陀当作神仙,依附于黄老进行祭祠。自此佛法在民间信仰,由王族贵人当中有渐传播开来之势,所以说第一位归依佛门之中国人,大多是高官显要,楚王刘英更是公开拜佛,招募群体信佛、拜佛者有志一同,名册有甚多人,后来被奸臣(燕广)所害,说他造作图像、书写符咒,有谋反之迹象。

汉明帝虽然是他同父异母之兄弟,幼年时又要好得很,但乃不得不处理,后来废除楚王之封地,迁移丹阳,唯除家族被抄外,还连累亲友甚广。后来查案者太尉司徒虞延,知事实非如此,仅是单纯的信仰,所以后来就吃案了,将签呈压下未往上奏。这样,反被燕广将签呈直送达皇帝处,皇帝责备下来,司徒虞延因而自杀。刘英一听太尉司徒虞延因此自杀,不想再牵连皇亲贵族更多人,亦自杀结束生命。此种发展非汉明帝本愿,经其马皇后仔细分析案情,如何结案,汉明帝即不管反对者之意见,想办法大赦所有被牵扯冤狱者,如此第一段佛教信仰的冤狱,才慢慢平息下来。此段历史还被称为是叛乱造反,真是冤枉耶!

《高僧传》有记载:曹魏时代之朱士行,颖川(河南许州)人,少年即出家,系曹魏嘉平年中(249~253),昙柯迦罗传来《僧祇戒本》,并提创行羯摩法受戒,师依法受戒成为比丘,不同于之前仅仅以离俗出家为僧者;因此,后人将师当作汉土真正比丘的第一人。佛祖统纪正元元年(254),汉魏以来二众唯受三归,大僧沙弥曾无区别。昙摩迦罗(Dharma-k2la法时)乃上书,乞行受戒法。与安息国沙门昙谛(又称支昙谛昙谛347411,俗姓康)同在洛,出昙无德部四分戒本,十人受戒羯磨法,沙门朱士行受戒之始。高僧传昔汉灵之时竺佛朔译出道行经,即小品之旧本也。文句简略意义未周。士行尝于洛阳讲道行经,觉文章隐质诸未尽善。每叹曰此经大乘之要,而译理不尽,誓志捐身远求大本。遂以魏甘露五年(260)雍州,西渡流沙既至于阗…。

汉法本内传》可看到汉代即有出家众,其他都是僧史传中,据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上「东夏出家」门载:「汉明帝(西元2875年)听阳城侯刘峻等出家,僧之始也。洛阳妇女阿潘等出家,此尼之始也。」据《记纂渊海》卷一百八十五引《事物纪原》载:「《大宋僧史略》曰:汉明帝既听刘峻出家,又听洛阳妇女阿潘等出家,此盖中国尼之始也。」以上又是一种说法,即比丘尼之初,始于东汉的洛阳妇女阿潘。

第一位出家的中国比丘尼,据现在可考的文献记载来看,说法不一。据宝唱《比丘尼传》序中载:「像法东流,净检为首。」净检就是《比丘尼传》所记的第一位比丘尼。宝唱又在《比丘尼传》卷二《宝贤尼传》中记述道:「初,晋兴平中净检尼,是比丘尼之始也。」持此观点的大有人在,清初诗人朱彝尊《杂事》二十首之一道:「至晋始有尼,入梁俗莫挽。」陈士强《佛典精解》载:「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相当长时间里,也只有比丘,而没有比丘尼,一直到西晋末年武威太守之女仲令仪(即净检’)从罽宾国沙门智山出家,汉地始有比丘尼。」蔡鸿生所著《尼姑谭》附录《中国尼姑大事记》中写道:「仲令仪出家,法名净检,始有汉族妇女受戒为尼。」以净检为中国第一位比丘尼的观点,其主要根据就是宝唱的《比丘尼传》。

(待续) 


[ 圣众篇 ][ 法尔辞库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