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辞库--圣众篇
     
菩萨--出家众


高僧佛图澄尊者(2)

八、高龄八十始经丝路来到洛阳

佛图澄尊者于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至洛阳,不久即遇五胡乱华、永嘉之乱,其历史背景已述如上,后为降伏光会抢劫杀人而不建国、治国的石勒,毅然只身独入敌营作教化之善行。佛图澄尊者年已七十九,其修为可见一斑,已近八十高龄能翻山越岭过沙漠,其毅力可见是超人的。

早于汉武帝(140 B.C.~87 B.C.在位)时,佛教即传入震旦,汉武帝为商业与军事上之目的,曾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西域者中国汉朝时多指天山南路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阳关(今敦煌市西南70余里)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隋朝、唐朝时的西域扩大,北道至拂菻(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Byzantium是一个古希腊城市,现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帝国的称谓,中道至波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南至婆罗门(印度)。元朝时更将欧洲、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途中天山山脉是亚洲中部最大的一条山脉,横亘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Kazakhstan)境内。天山由东西走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山间有陷落盆地,如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西部有伊犁谷地。

天山的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7435公尺,1975年7月25日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成功。而我们熟知的天池,清澈透明,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系位于乌鲁木齐市以东之柏格达(bogda)峰的半山腰处,柏格达山形成于喜马拉雅(Himalayas)造山运动,柏格达峰海拔也有5445公尺,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称它「雪海」。目前,柏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西元前2二世纪前西汉张骞(汉中郡成固人─今陕西省城固县),出使西域后,从此打开东西交通路线,东西文化经此路线而交流融合,佛教思想与信仰亦随着商旅、使节团、僧众等,流传至沿线之大月氏、安息(现今伊朗)、罽宾(迦湿弥罗,即今喀什米尔)、疏勒(Kh2sa又作沙勒)、于阗(Ku-stana又作于填、于殿、于遁、溪丹,位于新疆西部,即今和阗Khotan地方)、高昌(新疆吐鲁番Turfan东南之哈喇和卓Karakhoja地方)等地区,乃至广大的中国。印度、西域沙门来华弘法译经,及我国高僧大德西行参学求道,所采行之途径有陆路、海路二种。

月氏(Ku=ana)西元前三世纪至西元五世纪顷,活动于我国西北地方、西域、中印之间、印度西北、恒河流域、五河流域等地之种族名又作月支、月氐。其族属,学者有数说,有说藏族、蒙古族、突厥族、印度西提亚(Indo-Scythians)、氐、羌等数说,习俗与匈奴相同。据史记、汉书等载,月氏原居我国西北地方敦煌、祁连山之间(即今甘肃西部至新疆东部一带),汉初避北匈奴而西移,后夺塞族(Saka)、乌孙(乌仗那国Udyāna)之地,降服大夏(BactriaBactriana,上古汉语:Dalgra),据有妫水(Oxus今阿姆河)以北,称大月氏。其留止敦煌之余众保有南山(即祁连山),称小月氏,又称湟中月氏(湟中今西宁附近)、湟中月氏胡。另有数百户居张掖者,则称为义从胡。

陆路在北方,为主要通道,自今印度西北部经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亚、河西走廊,至中原地区。在新疆境内又分为南北二道,二道皆在天山南麓,亦即自洛阳或长安西行,经河西走廊,至敦煌。北道自敦煌沿塔里木盆地北侧,经伊吾(现称哈密,哈密国,存在于1380年至1514年的一个国家,在今中国新疆境内)、高昌(Qara-hoja新疆吐鲁番地区)、焉耆(a{gi乌夷、阿耆尼)、龟兹(库车)、疏勒等据点,复越岭(帕米尔高原),西南行至罽宾而达天竺。南道自敦煌沿塔里木盆地南侧,经鄯善(楼兰、禅善、纳缚波,位于新疆罗布泊Lob-nor西方)、于阗、莎车,越过巴达克山南下,复越大雪山与兴都库什山(Hindu Kush)而达罽宾;或由莎车至疏勒,与北道会合。

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用来特指两汉、隋唐两代中原王朝朝廷设置的行政机构所管辖者,是位于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特征依然可见于现在新疆地区的遗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画。该地对东西方国家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转站的重要作用。

古来交通不便,若要经过戈壁,更是困难。戈壁蒙古语 gobi,意为难生草木之沙漠,又称戈壁滩、戈壁沙漠。东至大兴安岭(蒙古、黑龙江之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西接帕米尔高原,可分为哈密以东之戈壁沙漠本部与哈密以西之塔克拉马干(Takla Makan)沙漠两部分,纵约二百余公里,宽约千余公里。此地遍布积沙,且多盐分,春夏之交,常起狂风,致令沙阜一夕数迁,故称为流沙,又称为沙河。

其土性干燥,禽兽不繁,杳无人迹,是为不毛之地,法显大师之佛国记曾描述,自敦煌至罗布泊Lob-nor湖畔之鄯善国(古称楼兰)间之行程,法显大师云:「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行十七日计可千五百里,得至鄯鄯国,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然此沙漠亦有低湿之区,水草萌生,宜于畜牧,或湖泽满布,有鱼盐之利,西域诸国即依此维生。概言之,新疆沙漠较蒙古沙漠尤为荒凉。

敦煌以西之东土耳其斯坦古国(Turkestan),即横卧于塔克拉马干沙漠(Takla Makan),西接帕米尔高原,南临昆仑山Karakorum,北邻天山,为自印度、西域诸国至我国的传法、传经必经之地。东行而入我国之译经家,如安息之安世高大师(安息国现伊朗)、昙无谶大师(Dharma-rak=a 385433)、月支(Ku=ana)之支娄迦谶大师(Lokasema147~?)、龟兹之佛图(buddhasena)尊者等;或我国西行求法之高僧大德,如魏之朱士行大师(中国第一位如法受具足戒之比丘僧)、东晋之法显大师、北魏之惠生(慧生)大师、宋云大使、唐之玄奘大师等,莫不缘此沙漠之北道、南道。北道系经塔里木盆地(Tarim)北侧,沿天山山脉蜿蜒而行之路线,即抵疏勒Kh2sa后复经龟兹、焉耆、高昌诸国而东进;南道沿塔里木盆地南侧,由疏勒经莎车、于阗而东进。另如法显大师则穿越塔里木盆地中央之塔克拉马干,至南道之于阗再西行,后世称为中道。南北二道均横越帕米尔高原,而于罗布泊湖畔之楼兰会合,即可经由敦煌、酒泉、张掖、武威而直抵长安、洛阳,使间接传至我国之佛教,得以经此而有直接之交流。

九、至震旦后之事迹

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翻经求法之中西僧人佛图澄尊者(232~348),西域龟兹人。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东来洛阳,后受后赵(319~351)石勒(319~333年在位)、石虎(334~349年在位)之敬重,劝说二石等大建佛寺计八百九十三所,广为传播佛教,大江南北以至康居、天竺各地之僧侣多来受学。佛图澄尊者之弟子极多,而中土之弟子以释道安法师(314~385)最为著名。道安法师后成一代高僧,长期弘扬佛法于北方,其所撰之《西域志》同支僧大师载《外国事》、竺芝大师《扶南记》均中西交通之重要载籍,惜并佚,赖《水经注》及《北堂书钞》、《艺文类聚》、《通典》、《太平御览》诸书引录,得窥其涯涘。

1.      三个天竺高僧共守洛阳城

光熙元年(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九个年号,共计7个月。晋怀帝司马炽即位沿用。次年改元永嘉元年。)十一月庚午(307年1月8日)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1月11日,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政局为司马越把持。在此期间,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其中刘渊已经自称汉帝,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

(1)、智山法师到洛阳

晋怀帝永嘉元年(307),是大晋王朝连续十六年内讧(八王之乱)结束之后的一年。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附近)高僧智山法师,风尘仆仆来到洛阳,在金市找到一间房子住了下来,作为弘扬佛法的布点,一早到晚,给来访的士、农、工、商各色人等,耐心地讲解佛经的义理。他们的佛教信仰行为.似乎给大晋国的人,转换了另一种生活的希望。

晋怀帝水嘉二年(308)五月,在消暑过夏时,一场战争突然爆发了。叛民王弥率领五万大军,从南路来攻打洛阳,洛阳城发出了危机的信号,十二大城门紧闭。

这时的智山法师盘坐在他住处的佛陀画像的,焚香诵经,祈祷着佛陀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佑大晋国人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保佑洛阳城能躲过陷落这一劫难,帮助大晋国的军人能够打退敌人。在这城内外消息断绝、人心惶惶的时刻,智山法师的祈祷行为,给金市的老百姓带来了情绪的稳定。

叛民王弥发动攻打洛阳的伊河之战,虽然遭惨败而逃跑,但是,洛阳人尤其是两千名太学师生和近两千名的官兵,付出了深重的生命代价。像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出家前的丈夫与父亲,就是在这次战乱中为国捐躯的。最后王弥还是在西晋军民合力下退败而去。

智山法师日夜为卫国捐躯的烈士们做亡魂超度,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口碑相传,一时传遍洛阳城。大家都说智山法师的佛法真灵,佛陀是在暗中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敬仰佛陀,这样一来,洛阳城里信佛的人就多了起来。

我们说,保卫洛阳之战是洛阳军民团结一致奋发抗敌的结果;而大敌当前.智山法师的祈祷行为,在金市范围内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要知道,民心可畏,在特殊情况下的轰动效应,实在是厉害极了。

(2)、法始法师到洛阳

晋怀帝永嘉三年(309),天下大早,黄河、长江、汉水、洛水等江河,全部断流。人们可在河床里行走,农民们仰天长叹,全国上下,祈祷声不断。就在刚刚进入秋季,这个人情无望的岁月里.西域大月支国(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一带地方)一位名叫法始法师的高僧来到洛阳,他也是来传教弘法的。他已经60岁了。在敦煌住了一年,听说洛阳是传播佛教最早的东方大都会,才决心来洛阳的。后来,经过河西走廊的凉州武威城,到长安停了一个月,才又一心一意地赶到了洛阳,浏览了白马寺、东牛寺等寺院,了解到常用的佛经,都已经在这里翻译了,学佛的人也不少了。

法始法师看到洛阳这个大都会,建筑宏伟壮丽,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还有京都人好客的风尚.从内心里就对洛阳产生了好感。和从前来的僧人一样,单独进行佛事活动.他选定了西明门(洛阳西城门三门之中门)外路北的一个空地里,得到允许后,自己搭了一个茅庵,住了下来,就这样跟智山法师-样地传教弘法了。因为是法始法师自己立的寺,所以人们就叫它法始寺。

经过一次战乱(见下述)的意外,法始法师有惊无险的,想象到敌人不达目的绝不甘休,为避免战火侵扰,临时将传教点搬到了西明门内的金市大商场。这是西域大月支商人给他腾出来的一间门面房,坐西朝东,恰好和智山法师的传教点遥遥相对。

(3)佛图澄尊者初至洛阳

永嘉四年(西元310)十月佛图澄尊者初至洛阳,与来自于天竺之智山法师(307年到,罽宾国人)、法始法师(309年到,大月氏国人),三人等同居洛阳。话说310(永嘉四年)的十月,伪汉的四员大将军分数次攻打洛阳,80岁的西域高僧佛图澄尊者来到了洛阳,本想自己建立一座寺院来弘法,刚好遇到洛阳战乱,只好跟智山、法始二位法师,暂时住在一起。

三年前,晋怀帝永嘉元年(307),是大晋王朝八王之乱十六年结束后的第二年,西晋永嘉二年成汉晏平三年汉赵元熙五年永凤元年 西晋山东变民王弥攻洛阳,大败,奔降汉赵。汉赵王刘渊迁都蒲子(山西隰县),称帝,是为光文帝。永兴三年(西元306)参加刘伯根起义,伯根死,他转战青、徐两州,攻杀官吏,有众数万,声势浩大,带军攻打洛阳,打了四天四夜均未攻下,因而投奔了伪汉刘渊。

晋怀帝永嘉元年(307) ,以60岁高龄的智山高僧,从罽宾国(今喀什弥尔)来到震旦,在洛阳城金市找一居住处安顿下来,想就此要好好弘扬佛法。是西元308年,巧遇洛阳城第一次被攻打,是由叛民王弥带叛军围攻,王弥西晋东莱─今山东莱州人。

西元309大月氏法始法师刚到洛阳两个月,就遇第二次战争,这次伪汉刘渊急着想拿下洛阳,就派其部将刘聪度黄河南下,攻打洛阳城直逼城西之宜阳,于此部队就驻宜阳扎营下来。到九月被晋弘农太守垣延以诈降手段而退敌,解除了洛阳第二次危机。经过这次战事,刚到洛阳的法始法师认为居处不够安全,即搬到大月氏商人居住所处,刚好与智山法师对街而立,因此有机缘两异国僧侣即凑合在一起。

此时有一18岁女子名仲令仪 (291年生于彭城─现徐州),因父亲是太学士,奉派为凉州武威郡太守,即随父母亲转居洛阳。她从小即受教育,有良好家教,由其母亲亲自教导,后因聪明善学,成为多才多艺之内才佳人。于16(307)时嫁给丁泽远少年人,年纪仅长她一岁。但两小结婚才仅年余,就于第一次叛民王弥(308)带军攻打洛阳之战乱中,仲令仪夫婿与她父亲共同参与保家卫国之战事而全牺牲了。仲令仪年轻即丧夫,之后,为经济之理由,仲令仪即依所学之儒家、道学与琴艺等学问与技巧,做教育儿童的神圣工作,当起家教师来了,她的学生有十七人之多。

有一天仲令仪巧遇法始大法师在住处讲解《安般守意经》禅修法,仲令仪刚好路过就伫足聆听,一听而入迷,以此因缘而结识了法始法师,因她聪敏好学,就对于佛学深感兴趣了,往后就时常向来自大月氏的法始法师请教佛学。此部《安般守意经》是后汉安世高大德所译(184~170于所译经)。安般是简称,全称安那般那(ānāpāna),即指依出入息止妄念。梵语安那(āna)即入息(吸气),阿般那apāna)即出息(呼气)。2na连结apāna即成为ānāpāna,省调一a韵母。本经是叙述坐禅时行数息观(默数出入息,令心随息而定)以之收敛散心。虽题为「经」,其形式体裁则属「论」。内容与《修行道地经》卷五之数息品、《大毘婆沙论》卷二十六所载之数息观相似。

安世高大德是安息国(现伊朗人),名清,字世高,以安世高之名著称于世。为印度西北、波斯地方(今伊朗)之古王国(安息)王子,其姓盖从其出身地,故称安,因而有安侯、安世高之称。其幼时即以孝行著称,质敏性慈,博学多闻。父殁后,舍其王位而皈依佛门,博晓经藏,尤精通阿毘昙学(论典)与禅。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经西域诸国而至洛阳,从事翻译工作,至灵帝建宁三年(170)共二十余年,其间先后译有《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阿毘昙五法四谛》、《十二因缘》、《转法轮》、《八正道》、《禅行法想》、《修行道地经》等约三十四部,四十卷(一说三十五部,四十一卷),此经数系出自出《三藏记集》卷二,然另有异说。其所译之经,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主要传播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之毘昙学和禅定理论。我国早期佛学之流布,由其奠定基础,且为将禅观带入我国之第一人。

永嘉三年(西元309)十月伪汉刘渊又派四名大将─刘聪(匈奴人,称赵王,后称前赵)、王弥(西晋叛民领袖,后归附汉赵为将)、刘耀(匈奴汉国创建者刘渊之族子,父母早亡,自幼为刘渊收养,在粟邑,字永明)、刘景(大都督将军称号是灭晋,一见晋人,不问男女老幼,一概杀戮)等四员大将,率领五万铁骑大军再攻打洛阳,复移至宜阳。后面还有大司空呼延翼(刘渊岳父司空呼延翼─雁门郡公,刘渊皇后家族出者都叫呼延氏)带三万步兵后援。

消息一传来,洛阳城又再度告急,守军紧急关上洛阳十二大城门,任何军民都不得进出。城内仅剩下八王唯一幸存的东海王司马越驻守。城外万马奔腾,城内居民、守兵不敢喘大口气,情势相当危急,民众度日如年。

就在洛阳城千钧一发之危急中,已在洛阳的智山法师与法始法师,一起在城内金市搭建一佛坛,焚香祝愿祈求诸佛、菩萨垂加护。仲令仪亦随上千大众居民跪于坛前,双手合十,嘴巴喃喃自语地虔诚祷告起来了。两位法师见有如此多善男信女能一同祷告,感觉非常殊胜,所求应能满愿。

此夜,凉州刺史张轨,遣督护北宫纯等入援,北宫纯至洛阳,与汉兵对面扎营,待至夜半,方率勇士千余人,直攻伪汉营寨。刘聪亦有预先防着,即令征虏将军呼延颢,开营抵抗敌人。呼延颢甫出营门,正与督护北宫纯撞个正着。北宫纯眼明手快,毙死呼延颢。汉兵一见征虏将军呼延颢被杀死,顿时骇退,北宫纯即趋入敌营,灭汉兵数十人。刘聪虽喝令各军,上前拦阻,还是招架不住,亏得队伍尚齐,且战且行,退至洛水滨(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河南省西部)下寨。北宫纯亦因夜色昏暗,也恐有失,便收兵回营。

日,大司空呼延翼因专横,致营内自乱,步卒不服呼延翼之令,将呼延翼杀死,营队竟自溃归。汉刘渊闻败,飞书饬刘聪等班师还归。刘聪不肯遽退,表称「晋兵微弱,可以力取,不得以呼延翼、呼延颢死亡,自挫锐气,遽尔班师」云云。刘渊乃听令留攻,刘聪仍复分兵进逼,自己攻洛阳宣阳门,令刘曜攻上东门,王弥攻广阳门,刘景攻大夏门,四面猛扑,声震山谷。

 洛阳城内太傅司马越婴城拒守,且调入北宫纯等,一齐登上城墙,随方抵御。刘聪攻了数日,竟不能入城,不由得突发异想,想要至嵩岳(位登封县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中去祷山神,求他保佑,速能攻下洛阳城。刘聪当下留平晋将军刘厉,及冠军将军呼延朗,暂摄军事,自己竟带着千骑,跨马而去嵩岳祷祈。

太傅司马越参军孙询,探得此项消息后知大将刘聪不在营中,谓大有机可乘,即乘虚出击,司马越即令孙询挑选劲卒,得三千人,由将军邱光、楼裒等二人带领,潜开宣阳门,吶一声喊,冲将出去。冠军将军呼延朗身不及甲,马不及鞍,冒冒失失,前来应战。邱光、楼裒,双械并举,杀得冠军将军呼延朗手法散乱,一个疏忽,被邱光挑落马下,楼裒再加一槊,结束性命。平晋将军刘厉忙麾兵相救,已是来不及。且邱、楼二将,越战越胆壮,领着三千健卒,横冲直撞,辟易万人,平晋将军刘厉不敌只好退走。

此时王弥趋至刘聪营寨,向刘聪进言道:「今既失利,洛阳犹固,殿下不如还师,再图后举,下官当立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济宁市)(河南南部、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二州间,收兵积谷,守候师期。」刘聪皱眉答道:「前曾表请留攻,此时不待命令,便即还师,未免不合。」王弥笑道:「这有何虑,下官为殿下设法便了。」刘聪势穷,连忙遣使回国求救兵。汉主刘渊欲发兵前来,王弥建议当宣修书上旨而言曰:「岁在辛未乃克洛阳,今晋气犹盛,大军不归必败,不如召还。」汉主刘渊果曰:「然!」于是遣人乃召楚王刘聪回国。刘聪闻召还军,乃以领众归平阳,另使王弥以军出轩辕关。王弥南出轘辕(偃师城东南30公里府店乡境内的轘辕山上),沿途流民,陆续趋附,多至数万人。

洛阳城有三市─金市、马市和羊市。商周时认为西兑(周易卦名)为金,故曰金市。两位天竺僧在洛阳城内金市筑坛祈求诸佛、菩萨加被的法会,至此已有了结果。此次洛阳第三次危急之情又告化解,洛阳总算又保住了。两位法师与成千的信众都非常高兴,大众更是对于两位外来的高僧大德智山与法始法师尊敬有加。参与祈祷的民众深信都是佛、菩萨的加持力,才能于数路强敌乱攻下,都能立城于不破的状况,真是不可思议,似乎冥冥中洛阳是被无形的力量保护着。

才维持一年不到的平静生活,到晋永嘉四年(西元310)十月上旬,刘聪还是不忘要取下洛阳,此时北方已天寒地冻,刘聪不亲自出征,这次派河内王刘灿、大将军刘曜、王弥等率领四万军马,浩浩荡荡地度过黄河向洛阳城再进发了。

此时西域的圣僧佛图澄尊者,刚好初至洛阳(310)十月,先大略地游历洛阳城内各处,了解一下地理环境,因此也认识了来自于天竺之智山法师(307年到,罽宾国人)、法始法师(309年到,大月氏人),这样子佛图澄尊者就暂住于法始法师处所。

不久汉军二度进攻洛阳的风声正盛传着,先来的二位法师已有经验,就催促着80岁的佛图澄尊者还是赶快离开洛阳去别处弘法利生罢!但似乎是缘份已定,佛图澄尊者说:「要走大家走,您们不走,我也不会自己走。」就这样子本来两位上次筑坛祈福消灾的和尚,现再反而又增加一位高手,因他是显密双修的高僧,不是只有诵经念佛来求佛、菩萨保佑的,而佛图澄尊者能以密法求诸护法神守护,所以这次由祂来主坛作法了。

此次伪汉军多了一支人马─石勒,嗜杀成命的胡人石勒,之前他自攻破壶关(壶关县位于山西东南部)后,仍留下扰乱并州(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一带,收降山北诸胡,再与刘灵进攻常山(今河北省石家庄)。后还与王弥合兵,连下广宗、清河、平原、阳平诸县。捷书屡达平阳,因此刘渊加封石勒为镇东大将军,兼汲郡公。

这次伪汉大将石勒奉命率领两万骑兵先行,由大阳渡过黄河,一路东进,扫除半路中的西晋守军兵力,继续前往进攻洛阳,直驱入洛河南岸,洛阳守军又紧急关上洛阳城十二道大城门。未久伪汉六万大军已全聚集洛阳城下。正当洛阳军民要准备拼命抵抗之时,城内金市大市场的三位高僧又筑起坛城来了,祈求诸佛、菩萨加被的法会又开始了。此次,仲令仪亦随两千多位大众居民跪于坛前,双手合十,一心一意地参加祈求平安法会,城内其他寺庙亦有同样的祈祷法会进行着。

奇怪了,伪汉军兵临城下已数日,何以不采取行动进攻城门。原来这些大将们经前数次惨败,是有点恐惧又担忧,这次是否会像永嘉二年(308)五月,刁民王弥攻不下而溃退,永嘉三年(309)10月伪汉四大将攻城亦无功,五万大军被打得落荒而逃。现在永嘉四年(310)有刘灿、刘曜、石勒,还有接二连三来攻打洛阳的王弥,这些联合大军怎不发动攻城呢?难道想起前几次的攻城失败,想来洛阳城攻不下来绝非偶然,最后联军还是把军队撤走了。而石勒走前还特地带领大军像是耀武扬威似地绕洛城一周,才离开洛阳。

在洛阳金市佛堂里的三位西域高僧──佛图澄、法始、智山等大师,曾为此次在洛阳战争中死亡的三万多官民举行追荐亡灵、超度亡魂的佛事活动──放焰口。佛图澄大和尚提倡做这次放焰口的佛事活动,主要是让大晋国的老百姓,在国难过后,为亡人超度,弥平活人心里的创伤。这次法会佛事,除了佛图澄、法始、智山等三人具体组织外,又请来了白马寺、东牛寺、大康寺的十二位法师。领座的是年高德劭的佛图澄大和尚。仲令仪得知消息后,也组织一帮人,听从三个高僧的具体指挥。这一天下午,天气便阴沉了下来,一到黄昏,天昏地暗,整个金市都掌起灯来,一片灯火辉煌。戌时前一刻,法师们都穿好了各自准备袈裟。戌时一到,十四位法师鱼贯而入各自的座位,最后是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帽的金刚上士佛图澄大和尚。人坐法座后,只见他拈香坐定,戒尺一敲,两边桌子旁的十四位法师手中的引磬、木鱼、鼓、铙钹先后响了起来,一时,大和尚领唱的梵音大合唱,就快慢高低、抑扬顿挫、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地唱了起来。庄严、肃穆、宏伟、辽阔的乐歌,从金市里的广场上渐渐升起,荡荡悠悠地笼罩在整个洛阳城的上空,飘扬在北邙山和伊洛河之间的云端,又反映在这河洛的大地上。

法会开始的时候,广场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真是热闹非凡。忽然,随着唱经音韵的展开,全场静了下来,只听得法座和尚的领唱,左右僧人的合唱,那催人泪下的唱词,撼动得全场的观众无不动容,广场上立刻发出一片抽泣声,融合着诵经演唱声,使得这次法会佛事活动,达到了高潮。

2.洛阳城是佛教译经圣地

洛阳城是河南省黄河南方之古都,与长安同为我国历史上之重要都城。周朝称「洛邑」,为当时全国之中心都市。亦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五代唐之首都,隋代、唐代之东都,极其繁华,亦可谓是佛教发展时代之中心地点。现存白马寺之遗迹,尚保存有传统佛教之建筑风貌。此处是熔融世界各地文化。原始文化有道家,有儒家,还有道儒派生的其他的学派,如农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所谓的诸子百家。

从东汉建都不久,又从西方传来了一种新型的文化.这就是佛教文化,这些西域僧都是佛教文化的传播者者,不怕万里远遥、不怕语言隔阂,长途跋涉,来到洛阳,有的住在寺庙里,有的自己建造僧舍,辛辛苦苦地翻译、诵读、讲解带过来的经书内容,一而再、再而三地把经书的内容,从洛阳传到东方各地。从东汉开始,历经魏、晋,到洛阳的西域僧人,大约有数十人之多,所译的佛经也有无量无边的多。

3.西晋灭亡

东海王司马越害死晋惠帝,又辅佐司马炽为帝,掌握大权,众臣不满。东海王司马越就擅自带兵弃守洛阳。刘聪知悉后即派遣刘曜、石勒大举南侵,石勒大破晋军十万主力,刘曜攻陷洛阳,掳怀帝,杀太子、百官,焚毁官府宫室,被杀晋人不知其数,311年怀帝被俘虏,西晋灭亡,洛阳城宫室被烧,史称永嘉之乱。洛阳破陷,怀帝被掳。次年,晋臣共立愍帝于长安,改元建兴。建兴四年(公元316),刘聪再派刘曜攻入长安,愍帝出降,翌年被杀,黄河流域尽为匈奴所占,西晋遂亡 。 

(待续)  


[ 圣众篇 ][ 法尔辞库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