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死不与草木石头一样吗?怎会是道呢?
(本篇参问为张玄祥居士所答,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五十二、参问:
心无爱憎、苦乐!如何是道?与木石无情如何区别?请大德不吝指教。谢谢您! 阿弥陀佛!
师答:
Hao大德:
阿弥陀佛!12月25日mail早收悉,然因正在带众避谷(断食)禅修,不能实时回复,故迟至今日才回函,尚请您见谅。您所问的问题显示您对于修行刚起步,才有此一问,现在让我们来仔细谈谈。
首先您要了解「道」有三不等,然后要了解我们的感情领纳作用,是使我们烦恼、痛苦的原由,修行就是在控制这些,得道后也不会像木石一样,还是有觉有知但无烦恼而已。人的觉受以佛法来说分成忧、喜、苦、乐、舍等五觉受,前两者对心来说,后两者对身来说,最后一个「舍」可以说是道人所要追逐的「道」之境界,「舍」意即平等无忧喜、苦乐等觉受想。
再来谈若心有爱憎、苦乐也是道,仅是属于人间道、鬼神道,此等众生天天生活于爱憎、苦乐中,也因为有爱憎、苦乐,故才会去造无量的业缘,起无量的烦恼,这些众生都是生活于爱恨情仇中。
再来是六欲天的道,此等人祇是能修善行,守五戒修十善,五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等十。此欲界天道中人虽有善行,但不能断烦恼,故还有爱憎、苦乐觉受,当然天寿尽还是要再轮回的。
再来就是修梵行(清净无淫欲)者的道,此等人一定是修禅定功夫很好者,已能去除忧喜、苦乐觉受,得舍念清净,不再受忧喜、苦乐等烦恼所迷惑,此等人死后当生色界初、二、三、四禅天中,这也是属于更高一层的天道而已,天寿尽还是会再轮回的。
再来是小乘佛道,若如上述修禅定的人,或无色界天神,再加上修六度波罗蜜多(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即能得平等性智,所谓平等性智意即能面对人世间忧喜、苦乐事,但没有忧喜、苦乐觉受想,这就是学习到佛教的初步解脱道,此等人与色界天神不一样的是,能处于人世间,生活如常,而没有烦恼 能使他们觉得受不了。不像上述修禅定的人,一定要在禅定中才能没有忧喜、苦乐想,这就是小乘佛法的解脱道。
修行到已开悟的修行人,即是入地菩萨得菩萨道,更能够觉知花草、石头也是有佛性,能觉知一切有情、无情均是众生,非如您所说木石无情。这部份就比较高深,想非您能想象与体知的。菩萨至此境界更能常住舍性,不会再有忧喜、苦乐等觉受想,这才是真正的佛道、解脱道,此菩萨除有智慧自度外还能度众生,教众生如何离苦得乐。此乐即是涅盘之乐,非世间乐所能比也。
最后的结论是修佛法者,悟得解脱知见后,有佛性能觉知一切因缘,不管顺逆、善恶境界,当面对它们时,都不会有烦恼心起来相应,这与您想象的心无爱憎、苦乐,就好像一定与木石一样,并不是这样的,再者木石也非无觉知呢?要如何做到有觉知而无烦恼,就要学习佛教的观空智,才能有觉知而能无爱憎、苦乐想。佛法讲的是实修实证的功夫,很难用理论来说明清楚的,除非您也到那个层次与境界,两者才能互相了解。谢谢您的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