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 修行一定要静坐吗?
            何谓灌顶?其作用为何?

法尔禅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张玄祥)撰


七、参问:

张老师您好:

1. 何谓灌顶?有何作用?

2. 修行一定要静坐吗?

3. 在与友人对话时,如上课时(现仍在求学阶段),知道老师虽知识广泛,其缺点为不善表达,友人便开始批评教得不好,吾虽知他此法不对,想修正也,但不知如何修正,且此人性情较刚,在此情况下,竟然也跟着说"对啊…#@%**###"也开始批评老师起来了,多次似此情况,事后甚觉惭愧,可否指引我一条明路! 感激不尽!

(12月15日黄大德于12月15日mail参问)

师答:

黄大德:

阿弥陀佛!12月15日第一封mail所参问的3个问题回答如下。

1. 何谓灌顶?有何作用?

灌顶是修密法者,取得修法的一种仪式,修密法首重有上师灌顶加持,取得修法法允。若没灌顶而自己进行修法,就是犯盗法罪,其过错小者有违德性,大者可能被诸客邪所干扰而不自知。例如前有位同学从大藏经中获知「心中心佛密法」非常殊胜,就自己结印修法,因而每一修法,心就不宁,身体即有一股寒气入侵体中,全身发冷。后来经他来电说明后,嘱付他不要再修法,不然客邪不退就坏事了,好在他也马上放弃再修法。后来他参加本中心第二次遥灌后,取得修法的法允,往后每上坐心身安宁,能专心修法,这是有经正统取得修法的重要好处。通常上师灌顶时,用甘露水洒在受灌顶者头顶上及身上,再用佛像放在受灌者的头顶,念咒加持,如此才完成灌顶仪式。灌顶只是取得修法法允及身心的安宁,好能进行修法。但修法中的过程及所发生的现象,上师或指导者要有能力为受灌者解除疑难杂症,使他能顺利得到法益,不会走偏或着魔。

2. 修行一定要静坐吗?

修行的层次有很多,如行善、断欲、禅修、见性等,六欲天的果报,只要修善行就好;断欲就要禅修,故说修梵行;禅修有未破色身及破色身的禅修,前者得色界四禅十八天的果报,后者得无色界四空处定;而见性是菩萨法,是禅宗所要求的修证目标,见性后即能知一切缘起法,能摆脱心识不实的纠缠,而得解脱知见。修行的法门也有很多,多到八万四千法门,静坐只是其中的一种,因它是在静中以气、息来修,除能以气来突破色身以外,还可在静中观自心的起灭,了知心的虚幻不实。要入色界四禅的境界,非要静坐不行。若要明心见性,除静坐外,色身的气机要很旺盛,或修密法得到气盛也行,这样才能突破色身的束缚。

3. 在与友人对话时,如上课时(现仍在求学阶段),知道老师虽知识广泛,其缺点为不善表达,友人便开始批评教得不好,吾虽知他此法不对,想修正也,但不知如何修正,且此人性情较刚,在此情况下,竟然也跟着说"对啊…@%**###"也开始批评老师起来了,多次似此情况,事后甚觉惭愧,可否指引我一条明路!

每一个人的心地,代表他的前世、今生修养,您的心地比那位同学好,也比较有智慧,就不会太怪人家,都常会替别人着想,都常会原谅别人。其实求学时代,老师只是告诉您如何去做学问,去找数据,去写报告,这是西方启发式的教学,是我们未来的趋势。现在台湾学校的教学法是口授法,学生的知识是从单一老师的传授,若他不善表达,当然会说老师不会教书。同学有此抱怨,您安慰他也不能接受时,那就只有用佛法来对治,修行中有一个法门就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若是用经文来说,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此句经文的意思是说,当他再对您抱怨时,您就静静地听他讲,用心听他发泄,但不要跟他附和,也不要跟他抬杠。不置可否的态度表示您的心能如如不动,这样就没与他一样在造业。您不会与老师结冥恶缘,也不会与这位同学结恶缘。不要以为您们背后骂老师而已,您同学的心念已与老师的心念结上恶缘,不修行不知此利害关系,若当您能体会轮回的根本,您才知道所谓的造业是如何形成的。因此太深邃,不再详谈。谢谢您的mail。


[ 一般小参 ] [ 问题小参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