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一般小参 --

             何谓「所依」?何谓「所缘」?


四一六、参问

请菩萨开示:

何谓「所依」?何谓「所缘」?二者有何关联?又「所缘」缘是否就是「境」缘?此「境」是否是「心相」?古大德云:不识自心,学法无益。所识者是否根本智?所修学者是否后得智?

                                                                                       xx  合十

师答:

钱大德:

阿弥陀佛!200767mail收悉,您所问问题回答如下。

1.      何谓「所依」?何谓「所缘」?二者有何关联?这些都是唯识学的名词,有兴趣要深入去找书研读。现在简单解释如下。「所依」就是被依之意。在唯识学中,八识心王(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与意识(6)、末那识(7)、阿赖耶识(8))与心所(心活动空间)生起时,所依止仗托者,称为所依,计有三种所依:(1)因缘依,又作种子依。指诸有为法生起之因,亦即一切诸法各自之种子。(2)增上缘依,又作俱有依。指心、心所法起转之所依,即指内六处。(3)等无间缘依,又作开导依。指心、心所法现起之所依,即「前灭」之意。而所缘,为「能缘」之对称。所缘指认识之对象,为心、心所法生起之因,且被其所执取者。一般说所缘之境为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即眼识以色境,耳识以声境,鼻识以香境,舌识以味境,身识以触境,意识以六境之诸法为其各自之所缘,以上是依六识而说。而法相宗建立有「八识」之说,故除上记之外,尚论七、八二识所缘之境,即第七识以第八识之见分,第八识以种子、有根身、器界等三境,各为其所缘。且依法相宗所立「万法唯心」之旨,故谓所缘六境之诸法系由「六识聚」所起之影像相分,其影像以第八识之相分为本质,亦即相分系由第八识之业力所任运变现者。

2.      「所依」、「所缘」二者有何关联?又「所缘」缘是否就是「境」缘?此「境」是否是「心相」?是的,简单讲所依是依内境(内心世界),所缘是缘外尘境(色、声、香、味、触、法)。由上俱有依来说,《成唯识论》在阐明诸识之俱有依时,分别依与所依两种,认为「依」乃通于一切生灭之法,如大王与臣子互相依等。「所依」即内六处,限于五根及意根,而必具有决定、有境、为主、取自所缘等四义,始得称为俱有所依。而作为诸八识之俱有所依,于前五识有同境依(五根)、分别依(第六识)、染净依(第七识)、根本依(第八识)四种,第六意识则有第七识、第八识二种,第七末那识唯有第八识一种,第八阿赖耶识亦仅有第七识一种。以上复有共依、不共依之别,共依,即共通之所依;不共依,即独自所依之意。至于所缘,有亲疏之别:(1)亲所缘,即内识所虑托之影像,亦即内识由作用所产生之影像。(2)疏所缘,即外在对境之本质。除上所述外,(3)所缘缘、(4)增上缘总称为四缘,唯识二十论则认为亲所缘为四缘中之「所缘缘」,疏所缘为四缘中之「增上缘」。所缘缘又作缘缘。即所缘之缘,所谓「所缘」,即指心及心作用之对象(认识作用之对象);若心、心作用之对象成为原因,而令心、心作用产生结果之时,心及心作用之对象即称为「所缘缘」,心及心作用则称为「增上果」。又历来多解释为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起,乃自心之所缘虑。故亦可谓所缘缘即一切法。《俱舍论》云:「所缘缘性即一切法,望心、心所随其所应。谓如眼识及相应法,以一切色为所缘缘。如是耳识及相应法以一切声,鼻识相应以一切香,舌识相应以一切味,身识相应以一切触,意识相应以一切法为所缘缘。」又《成唯识论》于所缘缘立有亲疏二类,据《成唯识论》云:「此体有二,一亲二疎。若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应知彼是亲所缘缘;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疎所缘缘。亲所缘缘能缘皆有,离内所虑托必不生故;疎所缘缘能缘或有,离外所虑托亦得生故。」其中,亲所缘缘为见分、自证分等之内所虑托之法,即指影像相分;疏所缘缘为与能缘之心相离之法,即本质相分。增上缘指上述三缘以外,一切有为法生起或结果之间接原因,凡有强胜之势用,能成为他法生起、结果之助力者,皆称为增上缘。如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之力用,于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又如田、粪、水等,于诸苗稼等,皆有成办之助力,故称为增上缘。《大乘义章》云:「增上缘者,起法功强,故曰增上。」增上缘可分为二:(1)与力增上缘,指能促成「法」之生起者。(2)不障增上缘,指不妨碍法之生起者。由此得知,宇宙万法无一不具有此缘之功能,且一法即使不直接为人知觉,依旧有其增上之影响,故增上缘较所缘缘(被知觉之客体与能知觉的主体间之关系)更普遍。然增上缘之范围亦有所限制,即:(1)一物不能影响自己,亦即一物不能为自身之增上缘。(2)有为法不能作为无为法之增上缘;此因无为法原本即是无生之法,故不属四缘之范围内,自然亦不受增上缘所影响。而三所依者是指因缘、增上缘、等无间缘三依。为法相宗之教义。又作三种所依。系心、心所生起作用时,所依靠之三种缘,相当于四缘中所缘缘以外之三缘,即:(1)因缘依,又作种子依、根本依。指产生心、心所直接因缘之第八阿赖耶识(所依)中之种子。因缘依广指通于一切有为法,而种子依则仅限于种子。(2)增上缘依,又作俱有依、俱有所依。系指与心、心所同时存在,而为其所依,给予力量起作用之缘。如眼等五根即是。此可分为四依,即:(1)同境依,前五识以五根为同境依。(2)分别依,指第六识,因意识有分别,故称分别依。(3)染净依,指第七末那识。诸识之染污、清净,均依末那识。(4)根本依,指第八阿赖耶识。此识为起诸识之根本。其中,前五识具此四依,第六识具染净、根本依,第七识仅具根本依,第八识以染净依为俱有依。但护法认为所依与依之区别在「依」是广通于一切有为法,而「所依」则仅限于六根。其后历来诸家大多以之为正义。(3)等无间缘依,作开导依。指避开现行位,引导后念心、心所,使其顺序生起之前灭意根。为八识在前念消灭时之自类心与心所。四缘中之等无间缘广通于心所,但开导依则仅限于心王。(若还不能了解,有需要再看更多的唯识学的经论文,才能完全懂得心相。)

3.  古大德云:不识自心,学法无益。所识者是否根本智?所修学者是否后得智?对!一个已开悟自心性者,经空心、空性等阶段的修行后,始能悟真心实性,这时始得根本智,也就是由空所显之智。处世间中再由真空中显出差别相,因已无分别执着,其差别相就转形成差别智,此差别智就变成菩萨度众生之智慧,菩萨能依众生根基不同、习性不同而显示出此差别智,以利益一切众生。因根本智得后,始有差别智发起,所以称此是后得智。谢谢您的mail
 


[ 一般小参 ]  [ 问题小参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