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一般小参 --

             请教出家和在家的不同?


四五参问

您好!

听说您是一位很有修行的菩萨,想请教您对于出家和在家的定义和看法。希望能看看您的见解,因为这件事令己困扰很久了。 感谢~

 

师答:

娜大德:

阿弥陀佛!7月22日mail收悉,因事情繁忙,未能实时回函,尚请见谅。您所提问题回答如下。

1.  出家定义:您问出家和在家的定义,先说说您所要的定义:出家者是谓出离恩爱之家,而进入菩提之道,就叫出家入道。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发菩提心,舍离父母,出家入道。」出家梵语为pravrajy2pravraj是放弃自己家园,音译作波吠儞耶,即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沙门之净行;亦兼指出家修道者,与沙门、比丘同义。所以出家乃远离世俗之尘(出尘),出家须剃落须发,抛弃服饰,并穿着坏色之衣,故出家又称落饰、剃发、落发染衣。在七众弟子中,除优婆塞与优婆夷二众属在家众外,其余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等五众皆为出家众,称为出家五众。若要出家就要专心于此生能得道果,不然就不一定要出家,末法时期得道果不易,但得个声闻须陀洹果、斯陀含果,应是可以的。

2. 在家定义:在家g4ha-sthag4ha是家、住宅,stha是留在,逗留之意。又作居家、住家、在家人。即指成家立业,过着家庭生活,而自营生计者。家有二种,一为世俗之家,一为三界牢狱之家。出世俗之家易,出三界牢狱(五欲六尘)之家难。在家而归依佛教,受持三归五戒者、菩萨戒,亦成为佛教教团(广义之僧伽)之一员,男众称为优婆塞,女众称为优婆夷。上述出家入道本为一事,但被后世人引申他义,指入寺为僧、为尼称出家,在家修行者称入道。所以出家是舍离家庭,要求得解脱道而离家真修实练,一定要能得果位者。居士是不离家而修,称为入道,但居家而修亦要断淫欲,不断淫欲修不了佛道。又居士虽有修行,但不见得真能得解脱,因他也不想今生得解脱,所以居士以行菩萨道为多,菩萨都有意、无意留有身病与心病,以便行菩萨道度众生,所以称菩萨为病行,当然这是小菩萨、非究竟的菩萨,大菩萨另当别论。

3.  出家、在家优劣得失:心地不成熟者、智慧较低者、无宿缘初基者要修佛法,出家会比较能自在地修行,因真出家仅一人,所以行为上不会挂碍其它人,如《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亦广说在家、出家之得失,如在家尘污多,出家妙好;在家具缚,出家无碍;在家摄恶,出家摄善;在家怯弱,出家无怯;在家顺流,出家逆流。又如《大智度论》卷十三阐明,在家与出家有行道难易之别,若居家欲专道业,则家业废,故为难;若出家离俗,绝诸纷乱,一向专心行道,故为易。《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七揭示出家、在家菩萨修学功德之胜劣,皆谓出家功德较在家广大。另外《贤愚经》卷四亦说出家功德无穷尽。又《佛说出家功德经》中佛陀把出家持戒修行功德说得很清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相娱乐。时此王子。与诸婇女。在阁上共相娱乐。耽于色欲亦复如是。尔时世尊。以一切智。闻彼乐音。告阿难言。我知此人。贪五欲乐者。不久命终。却后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如此人。若当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于地狱。尔时阿难。顶奉佛教。欲利益此王子故。次至其舍。尔时王子。闻阿难在外。即出奉见。以敬念故。请阿难入坐。坐已未久。尔时王子。起恭敬心。白阿难言。善哉好亲友来。今正是时。我今见汝。踊跃欢喜。汝字欢喜。汝今当教告我佛所教法。令我欢喜。尔时王子。如是三请。阿难为欲作大利益。默然无言。王子又言。鞞陀呵牟尼大仙。利益一切众生。有何嫌恨。默然无所说。不见少告时第三师。持佛法藏。利世间者。惨然告言。汝今善听。却后七日。汝当命终。汝若于此五欲乐中。不能觉悟。不出家者。命终或当堕地狱中。佛一切智人。正语正说。记汝如是。譬火烧物。终不虚发。汝谛思惟。时彼王子。闻此语已。甚大忧怖。愁愦不乐。受阿难教。我当出家。定且听更六日受乐。第七日中。我辞家眷属。定必出家。阿难可之。第七日畏生死故。求佛出家。佛即听之。一日一夜。修持净戒。即便命终。烧香毕已。尊者阿难。与其眷属。往白佛言。世尊此鞞罗羡那比丘。今已命终。神生何处。时佛世尊。天人之师。一切智人。以大梵音。胜出雷鼓迦陵频伽众妙音声。以八种音。告阿难言。此鞞罗羡那比丘。畏于生死地狱苦故。舍欲出家。一日一夜。持净戒故。舍此世已。生四天王天。为北方天王毘沙门子。恣心受于五欲快乐。贪受五欲。与诸婇女。共相娱乐。寿五百岁。五百岁已。命终转生三十三天。为帝释子。具受五欲。极天之乐。天妙婇女。恣意千岁。寿尽生焰天。为焰天王子。自恣受天色声香味触。快心欲乐。受天二千岁已。命终生于兜率天王子。恣心受于五欲快乐。目视相欲。心自厌足。常谈法语解脱智慧。寿天中寿。满四千岁已。命终往生自在天上。为天王子。受种种五欲妙乐。于婇女中。化应恣意八千岁。八千岁已。命终生他化自在天。为天王子。此第六天。其中欲乐。下五天中。所不能及。生此中已。受最妙乐众乐之藏。受此乐时。心极迷醉。具足受于诸妙胜乐。万六千岁。如是受乐。于六欲天。往来七反。此毘罗羡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饥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恶生老病死患故。厌世出家。剃除须发故。身披法服。勤修精进。持四威仪。常行正念。观于五阴苦空无我。解法因缘。成辟支佛。名毘流帝。于是时。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于善根。令诸群生种于三乘解脱因缘。尔时阿难。叉手白佛言。世尊。若当有人放人出家。若有出家者。任其所须。得几所福。若复有人。毁破他人出家因缘。受何罪报。唯愿世尊。具尽告示。佛告阿难。汝若具满于百岁中。问我此事。我以无尽智慧。除饮食时。满百岁中。广为汝说。此人功德。犹不能尽。是人恒生天上人中。常为国王。受天人乐。若有于此沙门法中使人出家。若复营佐出家因缘。于生死中。常受快乐。我满百岁。说其福德。不可穷尽。是故阿难。汝满百岁。尽寿问我。我至涅盘。说此功德。亦不能尽。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藏。坏三十七助菩提法涅盘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应善观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饿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恶苦。久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于百岁。常问是义。我百岁以无尽智说是罪报。亦不可尽。于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终不记。此人当有得脱时。所以者何。皆由毁出家故。或成就无边功德。以破如是善因缘故。受无量罪。由障出家故。于此清净智慧镜中。为于解脱诸善法故。若见出家修持净戒趣解脱处。破他出家。为作留难。以是因缘故。生便常盲。不见涅盘。由毁出家故。常观痴等十二因缘。应得解脱。以毁破他智慧眼故破出家缘。覆慧眼故。从生至生。常盲无目。不见三界。缘障出家故。出家应见五阴二十我见人趣正道。破出家因坏正见故。所生常盲。不见正道。出家应见一切法聚善法住处。应观诸佛清净法身。以破出家善因缘故。所生常盲。不能覩见佛法身。以因出家应具沙门形貌及与持戒清净福田种佛道因破出家故于善法中断一切望。由是罪缘。生生常盲由毁出家故。出家应善观察一切身心。皆苦无常无我不净破他出家。为作留难。则破此眼。破此眼故。不见四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趣涅盘城。是罪缘故。所生常盲。乃至不见空无相无作清净善法向涅盘城。是以智慧之人。知出家者。应当成就如是善法不应破坏善法因缘。获如是罪。谁毁破他人如是出家沙门正见因缘者。终不能得见涅盘城。所生常盲。若复有人满百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于此阎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于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若有颠倒淫姊妹女。不应淫处琼森悭嫉。此中罪报。不可计限。若有一人。能正思惟有出家心。欲舍诸恶。若复有人。破坏此人出家因缘。不令愿满。是罪因缘增长于前。复倍百劫。尔时阿难。复白佛言。世尊。此毘罗羡那。所种善根。生尊贵处。当受福乐。为过去世亦有善行。为但齐今一日一夜出家功德受尔许福。佛告阿难。汝不应观过去因缘。于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间之乐最后人中。生福乐家。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于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佛告阿难。我今说喻。汝当善听。譬四天下。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欝单越。满中阿罗汉。若稻麻丛林。若有一人。满百岁中。尽心供养。此诸罗汉。衣服饮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盘。后若起塔庙。种种珍宝花香璎珞。幡盖伎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诸偈颂。赞叹供养。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盘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以是因缘。善男子当应出家修持净戒。诸善男子。诸须功德者。求善法者。自受法者。不应留难出家因缘。应勤方便劝作令成。时诸大众。闻佛所说。莫不厌世。出家持戒。有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者。有种辟支佛善根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皆大欢喜。顶戴奉行佛说出家功德经。」

4. 在家好?出家好?:末法时期出家好?还是在家修好?佛法讲缘起,讲因缘,有出家善因缘,当然出家好,无出家因缘,在家修也很好,问题是定要修得心柔和、心地好。大乘佛法来说,各大菩萨对于出家、在家定义不一样,都是以发心与度众能力为主,并不拘于形服持戒,而系以发菩提心及修利他行为出家要谛(即心出家、身非出家),故不以声闻僧仅单以剃发得戒为出家之本义。末法时期能出家得道果者少,有时出家师父还再发菩提心,以度众生为主,真修行为次,这还是当了出家菩萨。再看《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云:「佛告罗睺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罗睺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毘耶离诸长者子,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唯罗睺罗!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罗睺罗!不应说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罗睺罗!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离六十二见处于涅盘,智者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恼于彼,离众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无系着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怀喜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若能如是是真出家。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难值。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以此论说,佛在世时,值佛难,一定要出家随佛而学,若有父母不允许,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誓愿度众生,就是已出家了。所以大乘法出家、在家不以形服为主,而以发心为主,也要有能力实度众生为主。《金刚经》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度尽一切众生已,无有一众生可度想。

5. 再看何者为真出家:《大庄严法门经》卷下:「胜金色女净心欢喜得顺法忍,得顺忍已,礼文殊师利足,自于己身深生惭愧。作如是言;我于正法犹如死人,唯愿慈愍听我出家。文殊师利言:菩萨出家者,非以自身剃发名为出家。何以故?若能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是名菩萨出家;非以自身披着染衣名为出家。勤断众生三毒染心是名出家;非自持戒行名为出家。能令毁禁安住净戒是名出家;非以阿兰若处独坐思惟名为出家。能于女色生死流转,以慧方便化令解脱是名出家;非以自身守护律仪名为出家。若能广起四无量心,安置众生是名出家;非以自身修行善法名为出家。能令众生增益善根是名出家;非以自身得入涅盘名为出家。为欲安置一切众生,入大涅盘是为出家;非以自身除烦恼故名为出家。勤断一切众生烦恼名为出家;非以自能将护身心名为出家。将护一切众生名为出家;非以自解身心缚故名为出家。为解一切众生身心缚故名为出家;非以自身于生死怖畏得解脱故名为出家。能除一切众生生死怖畏,令得脱者名为出家;非以自乐涅盘名为出家。勤行精进为令众生满足一切佛法,故名为出家。」

6.出家、在家心地别判断:《大庄严法门经》卷下继云:「文殊师利言:女子(胜金色女),夫出家者,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名为出家。出家者,不见一切众生恶,亦不取相名为出家。出家者,不举他罪有惭愧者教令忏悔是名出家。女子!出家者难名为属他。菩萨不尔,身心自在无系属故。女言:云何出家名为属他。文殊师利言:属戒者名为出家,破戒者不名出家。属三昧者名为出家,乱心者不名出家。属智慧者名为出家,愚痴者不名出家。属解脱者名为出家,离解脱者不名出家。女子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名不属他。文殊师利言:菩萨内自证法,不从他学,名不属他。何以故?菩萨于一切智即自开解故。尔时文殊师利,说此出家法已,五百菩萨心生欢喜,即脱身上衣服璎珞奉文殊师利赞言:善哉!善哉!快说此法,我当修行。」

7.有能力度众不出家也是出家:《大庄严法门经》卷下继云:「尔时,文殊师利语金色女言:汝可上车教化威德长者子,若能教化此长者子即名出家。尔时文殊师利说此语时,一切大众咸生疑怪,各作是念,今此女人已离贪欲,何故乃遣共贪者俱。尔时金色女知诸大众心生疑已,语大众言:离贪菩萨虽复常与贪者共俱,以教化故远离恶名。菩萨自离瞋痴,虽与共俱以教化故亦无恶名。菩萨自离烦恼,虽与烦恼者俱,以教化故远离恶名。譬如母子共俱常无贪染,离贪菩萨亦复如是,与贪者俱常无贪染,譬如黄门与女人俱亦无贪染。如是菩萨远离三界,虽行欲界而无欲心。时金色女,谛知生死烦恼恶法住离欲际,得离欲光明除欲闇冥,礼文殊师利足礼足已,右遶三匝,临欲上车而说偈言:

我今上车离三毒      体性清净无贪染      远离瞋恚有慈心

无复愚痴得智慧      我贪觉观已清净      今当上车诣林去

我昔有贪心迷醉      耽着财色不觉知      犹如大云覆大地

日光不出不照曜      彼光不去亦不来      大云覆故隐不现

如是众生烦恼覆      清净大智不光明      彼智不来亦不去

知烦恼已智光出      亦复非从余处来      恶觉观故烦恼生

净觉观故烦恼灭      名色不取亦不舍      亦复不生亦不灭

亦不与他他不取      如是法味甚清净      犹如灯然灭除闇

彼闇不去亦不来      如是智慧离烦恼      烦恼不去亦不来

亦复不生亦不灭      犹如良医疗众病      但除客病病不生

而不治彼地水风      如是文殊胜医王      治诸众生烦恼病

智慧因缘无烦恼      烦恼不去法不失      而我此身有五阴

亦复具有诸界入      我于前者杂烦恼     今皆远离得清净」
 

8.  经论总结:出家又有身出家心不出家、心出家身不出家、身心俱出家三种之别。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萨僧属身心俱出家者;大乘之菩萨居士,如维摩诘、贤护等菩萨则属心出家身不出家者。凡欲出家者,必先生起善法之心,而后从师剃除须发,披着袈裟,受持戒法,以戒得定,以定生慧,以慧得解脱,最后当得解脱知见,五分法身(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脱法身、解脱知见法身)证得,才是真出家能成就者。

9.  个人提供参考的意见:

(1)若是没有家累、没结婚,可以考虑出家,专心修行办道,依止有修有证者为师(要找明师),短期内要开悟,再于心地上持戒清净,二、三十年后转成菩萨乘,累积无量智慧,度尽无量众生。

(2)若出家后不能专门修行,不能一门深入,虚耗时间一、二十年于杂务、寺务上,对于修行都无法专心办道,持戒不能清净,这样有出家也等于是没出家。

(3)若出家不能专心办道,不如先找一法门深入自修,得力后即能开悟自心性,经几十年修心养性,届时要出家也可以(可接受供养、徒众较多,所以能出家较好),或要以居士身弘法也行(不求名闻利养)

(4)目下明师难找,有的明师要求又高,若是资质不够其要求,光有心要跟着明师学习,智力、耐力、个性、学习心态等能否满足明师要求,这是最现实的问题。若本身资质不合,光求明师也枉然。

(5)不求明师,但遇名师,找个大山头、丛林,此等僧团寺庙多、杂务多,出家依止住持师父困难,受教可能有限,很多人多是自生自灭,自求多福的多,或离开僧团。一个人能否出家有成就,那就不得而知,要靠自己宿世因缘了。

(6)出家不出家,都是自己业力使然,您现在还三心两意地于要不要出家中,可能因缘还没到来,也可能根本无此因缘,才会这样犹豫不决。

(7)自己事自己做决定,别人的意见仅只供参考。一人出家能得力、证解脱道,家族同蒙其力,九族超升。若业障重、烦恼多,出家也有再还俗者,要自己思维清楚。谢谢您的mail
 


[ 一般小参 ]  [ 问题小参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