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一贯道信徒要升那个天界?如何找佛性?


二二九、参问

一贯道得道之后,可以回去原本属于我们的地方(升天),因为我们原本从那里来的。我们只是找回我们的佛性。佛教如何看待这回事?

 

师答:

安大德:

阿弥陀佛!523mail收悉,依来函观之,真不知您所云,可能您听一贯道人所讲道理听太多了,同时无因缘想找数据看看,用心去思虑、思虑,不能从闻思修修入,人家如何说就全盘照单熏习,才会有这种较浅机的理念。虽然我事情很忙,但还是要好好为您把真实事相讲清楚、说明白,让您知道六道轮回是什么?天道又有那些天?佛教徒又在修什么?佛陀所谓的佛性又是什么?

1. 一贯道得道之后可以回去原本属于我们的地方(升天),因为我们原本从那里来的。

(1) 每个人来人间的地方不一样,怎可以说都是从天界而来?就是从天界来也是离不开从六欲下劣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而来,其它趣道如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等五道,果报完亦能在有因缘下出生为人。所以一个人修小善行、又不断淫欲,不除瞋恚心,依经典所述,可能生为四天王天之子民,得天龙八部之果报,八部众者:天(deva)、龙(nāga)、夜叉(yaksa)、阿修罗(asura)、迦楼罗(garuda)、干闼婆(gandharva)、紧那罗(kijnara)、摩睺罗迦(mahoraga)。今生不打坐、不禅修,藉以断除内心妄想、习气、心病者,只能行小善事并素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还要能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者,就可能再生为人或升于下劣天里的低天(如忉利天玉皇大帝处)。不知一贯道之「得道」是指什么意涵,但依释迦牟尼佛所说,一切法都是缘起法,离不开因果报应,所以做何善行、修何心净,就能依此因而得其果报,所以下劣天者无一道可得,只有因果报应而已。像一贯道人的修行,若不认真修习打坐、禅修、了解心是什么,只会拜拜、吃素、修些控制粗表的习气,不能断除贪、瞋、痴、慢、疑、邪见等微细心病等,顶多祇能入欲界下劣天之低天,其它天界更是不能奢求者。

(2) 另再扩而大之,色界四禅共13天,色界天之上又有五净居天,无色界亦有四空处定,所以连同欲界下劣六天,所谓天者总共有28天。因要得高天果报,就要认真修学四静虑、八背舍、九次第定、十遍一切处等禅修,才有可能得色界天、无色界天境界果报。(外道 、色、无色界天禅定行者所修,生天后还会再轮回)

(3) 若一个人能皈依三宝(佛法僧),成为一个真正佛弟子,在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下,然后能依法宝─释迦牟尼佛所说经典,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勤修学四圣谛、十二因缘观、卅七道品、十八空、空无相无愿等三三眛,佛弟子能达到断除五下分结(身见、戒禁取见、疑、贪、瞋),因而此人今生死后就能升五净居天上。(佛弟子方便声闻三果位,还是会回到人间成就阿罗汉果)

(4) 若一个人今生能断五上分结(色界缚、无色界缚、掉举心、我慢心、无明等),永断三毒(贪、瞋、痴)者,就能得阿罗汉果,达解脱三界之境界,得不再来六道中轮回受生了。(佛弟子声闻小乘果位,不来人间了)

(5) 能够今生发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然后修学六波罗蜜、十波罗蜜法,进而得空、无相、无愿等三解脱门,然后得入陀罗尼门,证得五眼六神通、四大无量心、四无碍辩、四无所畏、十八佛不共法、真如、法界、法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无上正等菩提、无忘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种智,这就是菩萨的境界。(真正佛弟子,在行菩萨道行者,未来要能成佛道者)

(6) 一个人无知、听邪见之人乱讲,就容易走入歧途,所以佛经言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样就能走对修行路。若今生误入天界,一待就是千万亿年,甚至于537兆年(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天寿),长久不能值佛教化,这样修行都是空转,不能成就佛道。

 

2. 我们只是找回我们的佛性。

佛性是什么?真正佛性不是用找的,佛性要能显起,就是要能去除我们所有习气、心病,去除我法二执,无有丝毫微尘时,佛性就会显了。佛性显了又是什么现象,此佛就能观照到虚空界无量微尘数一切佛剎土及其众生之因缘果报现象,丝毫不昧。要能做得到这种境界,就如释迦牟尼佛一样,就要有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不是一个想上天界去享福的人今生就能找到佛性的,不要太一厢情愿了。不打坐、不禅修、不练功者连天性都不知道其真实,何来能认识佛性的因缘呢!末法时期连天性是如何都搞得不清不楚了,还想要把佛性找回来?所以先简单说明一些真如性让您知道。

(1) 先来说人性,以真如来代替佛性,人的佛性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真如,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识真如,懂得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等六尘真如,六触: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等真如。五蕴色、受、想、行、识等真如性,还有六大(地、水、火、风、空、识)等真如性。凡夫是有此等真如性,但不知其真实,在根尘识三和合后,在五蕴妄有中,起心造业无量无边,有佛性也是在造业,游走于六道轮回中。

(2) 再来说明天性真如,四静虑() 真如:初静虑真如、二静虑真如、三静虑真如、四静虑真如(色界四禅天),四无色定真如:空无边处定真如、识无边处定真如、无所有处定真如、非想非非想处定真如(无色界四空处定),八背舍真如、九次第定真如、十遍一切处真如等是色界、无色界天界真如佛性。

 

3. 佛教如何看待这回事?

要知道佛教如何看待这回事,就请好好去研读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里面都有说明,相信要比一贯道的佛性道理,要高深了千万亿兆兆倍。因其太高深,非一般凡夫所能理解,就仅能列出圣人阿罗汉、菩萨等所修的真如佛性供参考,福德若是够的话,可以好好去研究。其佛性有四圣谛真如、十二因缘真如、十八空真如、六度真如、四静虑真如、四无量真如、四无色真如、八解脱真如、八胜处真如、九次第定真如、十遍处真如、卅七道品真如、三解脱门真如、五眼六通真如、佛十力真如、四无所畏真如、四无碍解真如、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真如、十八佛不共法真如、真如真如、法界真如、法性真如、平等性真如、离生性真如、法定真如、法住真如、实际真如、虚空界真如、不思议界真如、无上正等菩提真如、一切智真如、道相智真如、一切相智真如、无忘失法真如、陀罗尼门真如、声闻乘真如、独觉乘真如、无上乘真如、预流真如、一来真如、不还真如、阿罗汉真如、预流向真如、预流果真如、一来向真如、一来果真如、不还向真如、不还果真如、阿罗汉向真如、阿罗汉果真如、独觉真如、独觉向真如、独觉果真如、菩萨摩诃萨真如、三藐三佛陀真如、菩萨摩诃萨法真如、无上正等菩提真如、极喜地真如、离垢地真如、发光地真如、焰慧地真如、极难胜地真如、现前地真如、远行地真如、不动地真如、善慧地、法云地、异生地、种姓地、第八地、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真如、菩萨地真如、如来地真如、有为界真如、无为界真如等都是佛性也。

 

4. 佛陀最清净觉的佛性境界─如来最清净觉具足十种佛性所行无碍:

(1)用周无碍,谓佛于剎尘等处,现法界身云,业用无边,无不周徧。

(2)相徧无碍,谓佛于十方一切世界无量佛剎种种神变,皆有如来示现受生之相,随现一相,众相皆具,万德圆满。

(3)寂用无碍,谓佛常住三昧为寂,无妨利物为用;即定即用,无碍自在。

(4)依起无碍,谓佛虽寂用无心,而能依海印三昧之力,即起无碍之用。

(5)真应无碍,真,指遮那佛之真身;应,指释迦之应身。真身是体,应身是用;全体起用,用即是体,故释迦、遮那,圆融自在,本无二体。

(6)分圆无碍,分,指手足、眼耳、皮毛等之支分;圆,指全身。谓支分不碍全身,全身不碍支分,一一身分即具全身。

(7)因果无碍,谓佛依所修菩萨之行因,而证遮那佛果,能普现十方,自在无碍。

(8)依正无碍,依,即依报,指佛所依之国土;正,即正报,指佛能依之色身。谓依、正相入,二皆无碍。

(9)潜入无碍,谓佛智潜入众生界中,即为如来藏,虽作众生,亦不失自性。

(10)圆通无碍,谓佛融大法界为其身,理无不具,事无不摄,无一法而非佛身,即谓同一无碍之法界身云。

 

5.如来佛性根本即是法身无相─如来最清净觉当有别于三圣真如,以下如来所证最清净觉真如,共有十二真如异名,亦称十二无为或十二空。

(1)真如:真者真实,如者如常。诸法之体性真实如常,随缘变异(),而无变易()

(2)法界:界者所依之义,真如为诸法之所依,诸法为缘起之法。如来清净觉能遍一切法界,遍一切佛剎土,故言能尽法界。

(3)法性:是为诸法之体性,真如缘法生性,故凡者有三性,圣者后二,惟如来为圆成实性。

(4)不虚妄性:法性真实而离虚妄。幻法不起,虚法不受,由法性圆成实故,缘实法实境。

(5)不变异性:法体不变不改,了知真实法,自性圆成实,不随异缘而变易。法相宗所立之说:「真如凝然,不作诸法」。即谓真如凝寂湛然,毫不随缘起动。

(6)平等性:永离诸法之差别相,平等不二。平等性即周遍于一切诸法而为平等之体相。《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三:「于一切法悟平等性,入大总相,究达一切所知边际,远离增益、损减二边,顺入中道。」平等性智samatā-jñāna,又作平等智,指体悟自、他平等之智。即转第七末那识所得之智慧,依此智慧而了知一切事相及自他皆平等,乃生起大慈悲心。《佛地论》卷三谓平等性智乃观自、他一切皆平等,大慈大悲恒常相互契合而无间断,故建立佛地「无住涅盘」(不住于生死、涅盘之涅盘)。随诸有情之所乐,示现自、他受用之身与土等种种影像。对于初地以上之菩萨,示现他受用之身土,常行大慈大悲之化益。《心地观经》:「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

(7)离生性:离生灭、断烦恼法之性。若真如随缘起动,违背无为无作用之条件,则落入生灭迁流之有为法。正性能离生(俱舍)、圣性离生(唯识),谓声闻、缘觉二乘入于见道之位,生一分之无漏智,断除分别起之烦恼障;菩萨生一分之无漏智,断除烦恼、所知等二障,因而得一分之圣性,永离凡夫之生,故称圣性离生。正性离生、圣性离生得五分法身,属小乘解脱法。如来佛性能不离法性,而证离生之真纯无漏智,是为真离生性,故称最清净觉。

(8)法定:法性安立住,是谓法定,仅如来之定为大空三昧定,即如实入如来地,内证圣智而观一切众生悉具佛性之三昧。《大日经》:「佛说一切空,正觉之等持,三昧证知心,非从异缘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故说为大空,圆满萨婆若。」又谓入于正觉三昧时,乃觉诸法本不生之理,明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严定,亦称金刚三昧、般若波罗蜜。若行人初发心时,能如是正观心性,则称入如来定。如来得法界自在大三昧,是谓法定,能于十八界(六根、六境、六识)自在出入,又知事法界边际与理法界,无碍自在故。如来又有无碍轮大三昧,如来身口意三业胜用,三轮摄化皆自在故。(1)神变轮,又作神通轮、身轮。乃显现神通,变化胜异之境,而今众生发心入信之神通轮。(2)教诫论,又作说法轮、口轮。即演说教法,令众生反邪入正而发心入信。(3)记心轮,又作忆念轮、意轮。佛说法时,先以意轮鉴知众生根器利钝,随宜演说,无有差谬。

(9)法住:法住于真如之法位,真如之妙理,必住于一切诸法中,不离诸法,故称法住。又法依性而住,所以法依实法性、事法性两种法性而住。法性之法为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一切法性无有变易,皆可依轨则而修,故称法性。(1)实法性,即一实之理,离虚妄相,本性平等,无有变易,一切诸佛莫不轨此法性修之成正觉。(2)事法性,即世间种种诸法,皆依于理,施设建立,如地、水、火、风、空、识等六法性,随俗所知所见,虽属于事,然不外乎法性之理。

(10)实际:极真如之实理,至于穷极之际。实际bhūta-koti,乃真实际极之意。即指绝离虚妄之涅盘实证,又指真如之理体。《金刚三昧经》:「佛言,实际之法,法无有际,无际之心,则入实际。」《大智度论》:「实际者,以法性为实,证故为际。如阿罗汉,名为住于实际。…,善入法性,是为实际。…,实际即涅盘。」《中论》:「究竟推求世间、涅盘实际无生际,以平等不可得故,无毫厘差别。」此谓涅盘即实际,而生死与涅盘亦皆平等不可得而无毫厘之别。

(11)虚空界:理体周遍尽虚空界,谓如来法身真如广大至无际涯之虚空界。于时间而言,尽未来际;于空间而言,尽虚空界。

(12)不思议界:理体绝思虑言议,不可思议。如来有十种不可思议法,(1)最胜身相不可思议,(2)妙好音声不可思议,(3)最上大智不可思议,(4)微妙光明不可思议,(5)圆满戒定不可思议,(6)广大神足不可思议,(7)十种智力不可思议,(8)四无所畏不可思议,(9)大悲之心不可思议,(10)不共佛法不可思议。

如来真如法身,如来之法身系以真如为自性,故称真如法身。真如为一切现象之实性,超越所有之差别相;如来之法身即以之为自性,灭除一切烦恼障,具足一切善法,如如不动。谢谢您的mail


[ 一般小参 ]  [ 问题小参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