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证小参 --
探讨网友私人证解之意境!
八十八、参问
张老师您好:
问晚生后辈处于何境界, 吾人真不知,有感而发答之。
「心中事无为而至」
「般若智慧真理不明」
「心心不印即明,了了无义即空」
吾人心中有一老师, 此老师与吾人对峙多年(形容词), 行住坐卧间每一起心动念皆可觉知,从大至微细间之贪嗔痴念起时,吾人时时可观照到,但也须时时修正之,直至不平衡之心念(世间、出世间)趋于平常,不再对峙行住坐卧间之气机如影随形,稍静即呼吸细微似有若无静坐时,稍坐会,若挺胸,即可因风大而挺直平常有时觉得身如水(因为常感觉得身体软软的)觉得身如前胸贴后背,似无有,若观之,像似透明现阶段气(风大)常常是一整片一整片,垂直纵切面(前后或左右),均是由腹部底向上至头顶,甚而转弯而下沿着额头(整面)、鼻梁、嘴、至下,接下来吾人常常不再随之而去现阶段静坐时观身,无有之相,可以随气(风大)转变之静坐观身放光,从白光到水流似之光静坐观身所散发之气,由白色物质到现今透明无有物质过去静坐常观到佛像到九朵莲花(九色,一朵一色),直到现今均不再有这些相出现,反倒心中信念更强更为平静 总总不再赘述。
吾人有皈依一师,但吾人之问题吾师常不知如何答之,因吾师并无此体验,只能以金刚经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答之,但吾人知道这的确是最适切的答案,现在变成吾人平日,心中劝戒自己的戒句警语。
不过吾人真有问题,不知该如何是好? 请教老师:「静坐时,吾人常有口水, 但因风大,且亦自然不会想吞口水,但常在吾人一不留神(突然心念异动),口水会不小心流进气管中,造成突然咳嗽,吾人便需再将其口水调节出来,吾人实不知为何气管会在静坐时常常开着(甚至睡觉时亦是),把气管讲成开着是否恰当呢?? 吾人怀疑是因吾人过去身体不佳造成的后遗症??」
老师您先前的提点,吾人将置于心, 执于行点滴心头,不胜感念
后辈 敬上
师答:
文大德:
阿弥陀佛!2007年5月26日mail收悉,因忙于某些事务,未能实时回函,尚请见谅。您来信讨论如下。
1. 「心中事无为而至」,语意不清楚,是指心中妄想起能无为不黏?或是有外缘心能感知,而心无为不黏?若是前者,这样无始无明在,还是有妄执性,最好是随时无妄想心。若是后者应是已达心眼开,但要能做到非自己事不至,这样才能不攀缘。若是后者,连非自己相关事亦能知悉,那攀缘心还是很重的。若能做到无执空心始能做到面对外境无执,面对内心妄想亦无执,面对众生起心动念因缘感召亦能不动,再更进一步做到面对五尘境不起心相应,没有第二念(分别)、三念(妄想)遽起相应,能这样做到已可说是心明,诚实不易,这样去探讨自心,若还有不明,就要去以《金刚经论》四句偈去印证,是否做到了什么境界。
2. 「般若智慧真理不明」,自性现起作用时,心无妄习相黏,这就是般若智慧,禅宗讲「不即不离」的功夫。评估般若智慧,最好是逆缘来时,不管大小都能做到无黏、不随业力流转,就有初机的般若智慧。若再能舍弃自性真如性用,以无为法为依归,这也是更深层的般若智慧,安忍波罗蜜,而后一切修证都能做到无执、不取,即是大般若智慧,一直到未来世成佛,都是在学习这个智能、这样智能,那是学习菩萨道的无量智能之依据。
3. 「心心不印即明, 了了无义即空」,无缘起心,有心即是妄想,有因缘起心,即是攀缘,有因缘觉而不住,是真空义、毕竟空义。若有缘了了无义,是住顽空,是过程、是化城、是空悟证,但绝非究竟。有妄想心应缘,显示未能感召悬绝,要能内外无心,或有心无主,这是练心入空的第一阶段,但非是究竟,唯无此空觉,则定力不足,小事能度过,大逆境则不能抵挡,只有继续磨练,何时转入空有不二境界,也只能随缘而造作。
4. 吾人心中有一老师,此老师与吾人对峙多年(形容词),行住坐卧间每一起心动念皆可觉知,从大至微细间之贪嗔痴念起时,吾人时时可观照到,但也须时时修正之,直至不平衡之心念(世间、出世间)趋于平常,不再对峙。觉知心起、心眼已开,故能有觉有观妄想、习气,觉观自在、不迷,执杖牧牛正当其时,待日用应缘时,已无余习起来相应,才能放下执杖牧牛工作。就怕太早停止牧牛,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5. 行住坐卧间之气机如影随形,稍静即呼吸细微似有若无静坐时,稍坐会,若挺胸,即可因风大而挺直平常有时觉得身如水(因为常感觉得身体软软的)觉得身如前胸贴后背,似无有,若观之,像似透明现阶段气(风大)常常是一整片一整片,垂直纵切面(前后或左右),均是由腹部底向上至头顶,甚而转弯而下沿着额头(整面)、鼻梁、嘴、至下。止静气机即发动,挺胸止静,就能转河车(督先任后),未见提及,是否经络未全打通?不止真气亦能依经络转于正经十二脉、奇经八脉,未见提及经络运转情形。若仅表现局部气满,未依经络而行,尚未究竟,应学习宝瓶气,让气能依经络而运行。
6. 接下来吾人常常不再随之而去,现阶段静坐时观身,无有之相,可以随气(风大)转变之静坐观身放光,从白光到水流似之光静坐观身所散发之气,由白色物质到现今透明无有物质过去静坐常观到佛像到九朵莲花(九色,一朵一色),直到现今均不再有这些相出现,反倒心中信念更强更为平静 总总不再赘述。您应还有五根六尘之相,处色阴魔相中,有色界天境界,未达无色界定境界,若能学佛法将可得有余依涅盘。若不认真学佛法,您可能在遗留于道家、仙道、…外道法中。若不能舍练真气转入修心、断习,长养无量智慧,死后可能成仙、成道,千万亿年仙寿,死后还要再轮回。好好参阅本中心结缘书《楞严经五蕴魔相解说》,五蕴灭尽终归无所得,然后64圣位阶阶而上,发菩提心誓度众生,修六度成就菩萨道。心寂非究竟,佛性空有两边都沾,沾而不黏,才能知道什么才是解脱。
7. 吾人有皈依一师,但吾人之问题吾师常不知如何答之,因吾师并无此体验,只能以金刚经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答之,但吾人知道这的确是最适切的答案, 现在变成吾人平日,心中劝戒自己的戒句警语。各人前世所修影响今生走势,所以皈依师仅是带入佛门,不见得能与您所修行相同,唯您应恭敬奉养、礼敬您皈依师。至此境界,若不想再突破身体的束缚,断掉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回到自性本心,进入无色界境界,以觉知心为止,而不以五根性为见闻觉知,那也没有办法的事。若以现况为满足,还是要深入经藏,培养解脱能力,并培养讲经能力,广度群生。
8. 不过吾人真有问题, 不知该如何是好?请教老师:「静坐时,吾人常有口水,但因风大,且亦自然不会想吞口水,但常在吾人一不留神(突然心念异动),口水会不小心流进气管中,造成突然咳嗽,吾人便需再将其口水调节出来,吾人实不知为何气管会在静坐时常常开着(甚至睡觉时亦是),把气管讲成开着是否恰当呢?? 吾人怀疑是因吾人过去身体不佳造成的后遗症??」气管本来就是开着,若口水太多,当然会倒流入咽喉,您就是不吞咽,口水还是会流些许下去,一点点水足以造成咳嗽不止的。身体风大,因压迫肌肉,有时会影响吞咽肌肉的控制,所以常有吞咽呛到的感觉。您身体肾水大量上升,可能肝、心衰弱,肝木不纳水,肾水不压心火,会显得太多口水。平时可食些酸性(入肝)或苦性(入心)的食物,以便抑制肾水。但打坐中口水有时还是要吞咽下去,除非您想学习世间禅定,入于长时期的定中,不然有口水还是要吞咽的。还有您觉得风大甚旺,气可能未归元(丹田),气要能归元,除依经络循序运行外,气上下经眼睛、眉间轮三次,才能由任脉归入丹田,如此就无感觉多余的真气了。所以您应还有未开发出来的经络全部,因此脉络复杂,无从导起,所以如前述,要好好学宝瓶气、用宝瓶气,让未开发的脉络现起,最后导真气于所有正经、奇经脉络中,那时就无多余的气会影响身体的运转了。
9. 老师您先前的提点, 吾人将置于心, 执于行点滴心头,不胜感念。修行路还很遥远,不能以得少为满足,身体变化可以自己用智慧化解,心的变化就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充分了解佛陀所说的无上义理。若经过20、30年的潜默将养,再能够出来讲经说法,行菩萨道,那是最好不够了。谢谢您的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