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证小参 --

             实证念佛三昧者定能往生!

法尔禅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张玄祥)撰   


六十九、参问

张老师:

您好!我们通常都说“证得念佛三昧即可决定往生”,而且是上品往生。但我想请教一下,如果某位亲友,多年前在念佛中得到了一两次三昧(指的是身心世界一起化空,根尘脱开),但后来的修行有所退转,再没有得到过三昧,临终也可决定往生吗?如果他晚年时患了中风等疾病,神志不清醒不能自主念佛,也能往生吗?

有些同修说,只要证得一次念佛三昧,便是识得本来面目,便是开悟、明心见性,而开悟即可断尽见惑,相当于证得小乘的须陀洹果,即使临终不能往生,也可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断尽思惑而了脱生死。不知这种说法可靠吗?

顶礼张老师!南无阿弥陀佛!后学xx合十

 

师答:

闰大德您好:

阿弥陀佛!8月19日mail收悉,所提问题回答如下。

1. “证得念佛三昧即可决定往生”,而且是上品往生。证得念佛三昧者,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可以上品上生,但大部份证得此境界者,都会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以不见得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上品上生者入常寂光净土,此土即彼土,无有分别也。

2. 但我想请教一下,如果某位亲友,多年前在念佛中得到了一两次三昧(指的是身心世界一起化空,根尘脱开),但后来的修行有所退转,再没有得到过三昧,临终也可决定往生吗?如果他晚年时患了中风等疾病,神志不清醒不能自主念佛,也能往生吗?念佛三昧是由第八意识心起,不念而念,佛号净念相继不断,妄想插不入佛号中,此净念相继才是初步念佛三昧。更高的境界如《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云「有诸菩萨,得念佛三昧,常见阿弥陀佛。」一个人能「常见阿弥陀佛」这种境界怎么可能会退转呢!再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六云「得念佛三昧,正念不乱。」所以证得「念佛三昧」的人不可能「修行有所退转」或后来的「神志不清醒不能自主念佛」等现象发生。您指的一、两次「身心世界一起化空,根尘脱开」,那是气压色身所得无觉现象,不是真的化空,未有开悟怎得化空,只是有点像古德初、二禅的的境界。或许是您高估其境界或您亲友自己误认境界,误把别人(古德)境界当成自己的体会。证得「念佛三昧」、「开悟」的圣者绝对不可能「老年颠倒」。您误解了「念佛三昧」的意义,您亲友所证的决不是「念佛三昧」的境界。据《大智度论》卷七云「问曰:云何为念佛三昧。答曰:念佛三昧有二种。一者声闻法中,于一佛身心眼见满十方。二者菩萨道于无量佛土中,念三世十方诸佛。以是故言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由《大智度论》得知,证得「念佛三昧」者,必是圣者(不是声闻就是菩萨),已解脱的二种圣人,怎么可能「再退转」或老来「神志不清」。

3. 「有些同修说,只要证得一次念佛三昧,便是识得本来面目,便是开悟、明心见性,而开悟即可断尽见惑,相当于证得小乘的须陀洹果,即使临终不能往生,也可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断尽思惑而了脱生死。不知这种说法可靠吗?」本来面目只要如六祖所说:当下不思善不思恶,这就是本来面目。不一定要得念佛三昧,才能意解本来面目。问题是知道本来面目有何用,习气、心病不去,我们也逃避不了业力牵引,还是要受轮回之苦。真开悟者是突破六、七识妄执性,直趋入八识心田中,见无始劫以来熏习之习气,进而断除之,故能做到除心病即是心明(心空),心空才能谈见性事,心不空仅能知性之现用,不知无形之跨时空之灵觉、灵用之性用。所以开悟、心明、见性等三阶段是分段修习而得的,不是开悟就是一定能明心见性。您说开悟即可断尽见惑,那是您一厢情愿的想法,若是不知佛法修习次第,去除身见、禁戒取见、疑等心病,怎能证得须陀洹果。开悟后妄执不去,反而迷失掉的 人一大堆,台面上喜欢戏论、好诤论者,不修无为法、般若智者,都是悟后迷的一群,怎能说悟后就能明心见性。若开悟后不迷失掉,但也不知修佛法断三结,也会走入无色界四空处定中,这样怎能得须陀洹果?进而阐述「明心见性」之义,(1)对小乘行者而言,「明心」即心明(心空),《金刚经论》中所言:「…,令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见性」,以《金刚经论》所言:「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故行者悟得心空后,也就是俗称的「明心」得到后,才能谈要悟「性空」之修证。所谓「性空」也就是俗称的「见性」,一个行者达性空的修证境界,合起来才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但至此还未证解脱,要能证「法空」才能解脱。(2)对大乘行者而言,见性者应该是登地菩萨,禅宗所谓的明心,不仅是能去除一切妄想、执着而已,应已至《楞严经》识阴区宇中,对一切境相都能以五根起用,体性圆融并能与六根互用,才能算是明心见性,也就是说能超越《楞严经》行阴区宇中的魔境,不然就还没有达明心见性的修证,意即无神变能力,是不能说见性的。

4.「而开悟即可断尽见惑,相当于证得小乘的须陀洹果,即使临终不能往生,也可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断尽思惑而了脱生死。不知这种说法可靠吗?」我们佛教徒对修行境界一切依经论为主,经论上说:小乘圣者至少初果(预流果、须陀洹果)、大乘圣者至少初地断见惑。《天台菩萨戒疏上》云:「通教者如方等般若明三乘人共行十地。一干慧地(外凡)。二性地(内凡)。三八人地。四见地(不出观共断见惑与三藏初果齐)。」《俱舍论记卷》第十五云:「诸定受业至余非定受者,此即第四明定受业相胜果,谓预流果。断见惑尽初出见道故,阿罗汉果断修惑尽初出修道故。」《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十云:「初地中唯断见惑,更不断修惑。」《摩诃止观》卷第六云:「大品云,十地菩萨为如佛,得作此释也。若借此别名判三人通位者,则初地断见惑。」「初果」可七生天上、七返人间,证四果阿罗汉果;而「开悟」菩萨随其愿力可往生或乘愿再来。不管理念怎么说,心病三结已去除否?如有人身体气通,开悟后知要修心,可直接面对心地而修是没错,易断见思二惑。就怕您不知要修心养性,培养圣胎,不去修心、去习,反而去玩一些灵通、异能,这样的人怎能了脱生死?说要证果、往生净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谢谢您的mail!

 


[ 参证小参 ]  [ 问题小参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