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请问所谓灰身灭智不受后有,
       入灭尽定后,归于在何处?


三十八、 参问

张老师您好:

请问所谓灰身灭智不受后有,入灭尽定后,归于在何处?例如空无边处定处于无色界天,有所谓的三界天人表说明禅定与所生天的关悉却不见有灭尽定。是否是融入整个法界的空间呢?而所谓开悟时大地平沉虚空粉碎的状态是否是一种定境?属何种定境?谢谢!!

 

师答:  

吴大德:

阿弥陀佛!128日的mail收悉,因至国外做45天禅修,至今才能来回您的mail,甚感抱歉之至。您所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境界甚高的修行境界,是小乘行者入灭得涅盘的想法与修法,现试说明如下。

1.  所谓灰身灭智不受后有,入灭尽定后,归于在何处灰身灭智」即是将肉身焚烧成灰,将心智灭除之意。肉身虽然焚烧,但也会化成另一化身,入有余依涅盘,就是还有一肉眼看不到的身,但有些修行人是可以看到的那个无质量的身,就如鬼神也有那个身。灭智是不再起心动念,就不会有烦恼现起,这是小乘行者的知见。菩萨道行者不用灭智,而是用智慧观一切境而能不黏着,而证得解脱知见,这两者是大不同的修行方法,故境界层次当然不同。「不受后有是说此行者已能不与一切因缘相应,当然不受感召而再出生轮回,故说「不受后有」,这是小乘行者脱离三界的说明。「入灭尽定后,归于在何处?这两句不应与上一句相连,因境界层次又不同。入灭尽定是六无为之受想灭尽之定,也就是六种无为法的第五种(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受想灭尽无为,真如无为),是灭了受阴、想阴行者所得的定。其修行境界之高已至第五层次,真如无为是佛、如来的境界了。此定与无想定不一样(1)所证得者是罗汉所证之出世间定;无想定则为凡夫、外道所证世间之定。(2)祈愿之异,即灭尽定者唯求出世功德;无想定者则求世间乐果。(3)感果与不感果之异,即灭尽定为无漏业,不感三界生死果报,了脱生死轮回;无想定则为有漏业,能感无想天果报。(4)灭识之异,即灭尽定能灭除第六识,兼能灭第七识之染分;无想定仅灭除第六识分别之见,其它诸邪见尚未能断尽。故无想定还是未脱三界之有,天寿尽照样轮回。现在大迦叶尊者是证得入受想灭尽定,持释迦牟尼佛衣鉢,住鸡足山山土中,待弥勒佛下生后,将衣鉢交给弥勒佛,始能入涅盘。归于在何处?受想灭尽定虽未成佛得真如无为境,但一入涅盘则居四禅之五后居天中,此五后居天是佛教声闻、缘觉圣人所居之所。此处连四禅天天主都见不到的虚空天界。只有成佛之果地佛法身徧虚空界,是无所在亦无所不在的。

2.  归于在何处?例如空无边处定处于无色界天,有所谓的三界天人表说明禅定与所生天的关悉却不见有灭尽定。是否是融入整个法界的空间呢?受想灭尽定归于在何处受想灭尽定因未成佛,得到真如无为境,但一入涅盘则居四禅之五后居天中,此五后居天是佛教声闻、缘觉圣人所居之所。此处连四禅天天主都见不到的虚空天界。只有成佛之果地佛法身徧满虚空界,才是无所在亦无所不在的。

3.  而所谓开悟时大地平沉虚空粉碎的状态是否是一种定境?属何种定境?开悟不是一种定境,开悟是修行者自身破去无明窠臼的一种现象之说明,说明自己对相对的有相世界已能不相应,简单的讲开悟的人,就像无色界天神一样,无有一色身,所以就没有见性,见不到世界、天界之三、四度空间各种器世界与众生相。这就是大地平沉,不复有见。虚空粉碎亦谓自性与虚空等齐,无有虚空与自性之分别,虚空是自性,自性就是虚空。所以此时行者都是以心识来了知世间事,不再像刚开始修行时能眼见外界、见光或天界诸种种事端,只有以心识来感知一切因缘果报及众生心意念等。当然此时身体及色根在生活中还是与常人无异。此时动、静、根、觉、空、灭这六结使中是「觉结使」之修证处,虽能以心识感知一切因缘及世间现象,但因还没有修到「觉结使」灭,未得「空」果证,故还没有定境。只有在悟得空三昧后,才能有定境,此境就能得解脱的般若波罗蜜多智慧之定,是佛法的真正解脱禅定,不是属于世间禅的禅定,世间禅定是会退转的,天寿尽定境就没了,而佛禅是属于不退转的定境,所以才能脱离轮回。再修下去,破掉「空结使」,意即去掉对空的执着,就能得无相三昧,住有相中而不着相的「空有不二」之境,此即是《楞严经》中所谓的「灭结使」灭的境界。在动、静、根、觉、空、灭等六结使破灭后,真如无为才现起,这才真正是如如佛的解脱境界,也是您想知道的定境,此定是用般波罗蜜多智慧得定。知道境界及过程后,才知道修行真不是简单的事也。谢谢您的mail


[ 参证小参 ] [ 问题小参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