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修身小参 --

            认识什么不是自己才重要!


三四三、参问:

老师您好,

弟子是辽宁辽阳的,曾来过信的30岁学佛,已皈依,现年36岁。学《弟子规》加强德行、学《地藏经》加大了孝心、学《佛学阿弥陀佛经》发愿往生净土、学《金刚经》知道了发愿的重要性,当然各经有各经的深奥之处、相通之处。听起来好像学的有些多,但总想起一来,上进之心未曾变过、德行上趋于善、思维上趋于净、执着心不是很重了、心境平和。

中间弟子打坐未曾变过,弟子腿很硬,记得当年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上的上面都不行,到现在通过练下盘增强法,现在可以大盘50分钟了。身体对打坐有些适应的现象在,弟子开始着重开始练呼吸增长法和云手三式等。

问题一:一时数一、二时数二时,到底要如何呼吸?自然呼吸时,在吸时到了一个相对张力点,它就由吸变为呼,在呼时,肚子缩到一定点就开始吸气,这样的呼吸不会引起思绪上的振动,但呼吸的路程却越来越短,心的注意点慢慢落在了鼻尖处,落在是否有念的升起上,最后就落在那。在用力呼吸、控制呼吸时,感觉身体就象个气球,明显是能伸长的,气进出的会多,这样一会就会累,累了就慢点、轻些、缓一缓,然后再最大限度的吸吐气。弟子不明应如何做?那弟子最近一段,选择了用力呼吸,经过适应呼吸时的肚子累感不是那么重了,身体常常会发热、有时会感觉心血涌动,下座后感觉肚子胀胀的,不知这样是不是如法?

问题二是心念上,心念上的问题就太多了,注意点、注意目标不同,就会不同的问题。感觉“活在当下”很有道理,我们都活在自己头脑设计、想象的世界里,在自己头脑的世界里不是想着过去,就是担心着未来,面前的一朵花就放在那里,我们却视而不见,与客观世界、现实世界分离,而不是合一。所以,弟子一发现自己又回到头脑世界中编故事,就马上抽身出来与身边的花同在,与计算机同在,同水杯同在,这时我会很精明的看到阳光,看到浮云……才感觉到自己的真实存在。当有人来时,同我交谈,我会看到我的想法的升起,合“自己”的高兴,不合自己的会不高兴、甚至心口会发生出一种叫力量、叫能量、叫感觉也好,反正是能影响身体的东西出现。但不管怎样,我就是那样的同它同在,同在的力量不是很强大,有时会跟着什么又跑了,但只到看到静的什么东西,我又马上与周围的同在。在没有人时,就弟子一个人时,弟子就那样精明的、精明的、注意着、注意着、看着、看着、思绪动了,看到了书,就与书同在、思绪动了感觉到了呼吸,就与呼吸同在、心中会暗暗的涌起祥和、平静、那就与祥和、平静同在,祥和、平静也会不在,一切又是那样的同在、合一、或是精明,就是起了思考,也是那样清明,不乱,不执,感觉思考,就是摆在心旁边的机器,思考时心就应拿来那个思考的功能来用,感觉思考和眼睛的存在理由是一样的,不给心来用,心就不能发挥功能,所以,心中起了心念、一点也不排斥,因为、心念的动是心让的,所以就不会产生情绪。弟子不知这样的同在是否对,有何意义?在打坐中是否可以把这种同在,活在当下,用在修行中。

感觉活在当下,是那种开放式、接受式的、不着力的、精明的、放松的。不知老师我们修习是应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观察自己的身心,我感觉这点很重要,我们应是全神贯注、内心不动、费力地集中精神在对象的一点,紧张有压力,没有完全放松,以压抑的方式获得心念的纯净(感觉一时数一、二时数二就是这样的。当然,我只是刚刚开始这样修学可能一切都是我的错觉)还是客观的放松的就象活在当下的那种知道方式获得呢?就象数一,就可以用两种方式读出来,一是很专注的,另一种是自自然然的发出。我们应用什么样的心态呢?还是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心态?

问题三:在呼吸时要意在呼吸前,我会进入那种状态,什么觉知,都会忘记,就是走在呼吸前。但觉知、要知道又会不时的跳出来,我是应去觉知呢,还是深入那种状态中?

问题四:觉性圆满的觉是那个觉呢?是觉悟的觉?还是当我们的手心向下时翻转向上后,我们知道了它的翻转的觉?既然是觉性圆满是不是通过时时刻刻的知道,时时刻刻知道手的翻转,知道眼的眨,锻炼那个觉知呢走向解脱呢?去知道手的翻转,知道眼的眨还是有点力的存在、还是存在头脑中,与现实有些脱钩,还是活在头脑中。

问题五:不在打坐时应如何修习?有时我回到此时,此地、与当下同在、有时念佛、有时随呼吸上上下下、有时意在鼻子上知道呼吸、有时看着念头,不知哪种更趋于合理,所以,哪种都没更加深入,加强锻炼。

问题六:过去、未来对我的影想很少了,影响自己的是现在,当观念影响身体,身体再产生情绪,情绪再影响身体,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就是静静的看着它、看着它慢慢消失吗?就是与它并立的同在吗?

以上是弟子在平时修习中常会冒出的想法,请老师多加引导、指正,如果一无是处,弟子将听老师话全部打死。

总的来说,什么是自己我还不知道,但弟子认识到了许多什么不是自己。弟子的心现在挺听话的,你给它拴在哪不会乱跑(产生许多念)、不会乱蹦,相对安静。放出去接处人、事、物,对照经典上的要求不会有出大格的事,遇事如何用真心不知道,还是会通过以前积累的经验,通过已存在的观念办,会看到自己在思考。遇到情绪时,会告诉自己不要执着,应该如何办就如何办(心口会痛)!

弟子知道修学的路有很长,自己也只是刚刚认识了那心的乱境。如何推开学佛的大门,没有老师的带领是万万不能做到的,更别说走出轮回了。学佛的路上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弟子不才,希望老师多加指教。  

                                            辽宁   妙音

 

师答:  

妙音大德:

阿弥陀佛!2011年3月29日mail收悉,常保持精进心就会有进步,您的用功已得到初步的结果,希望您能继续把握时间用功,因您已36岁了,再来体力就会慢慢递减,若没有诱发出大量的先天气,就不能保持身体的体能。您的问题回答如下。

1.      问题一:一时数一、二时数二时,到底要如何呼吸?自然呼吸时,在吸时到了一个相对张力点,它就由吸变为呼,在呼时,肚子缩到一定点就开始吸气,这样的呼吸不会引起思绪上的振动,但呼吸的路程却越来越短,心的注意点慢慢落在了鼻尖处,落在是否有念的升起上,最后就落在那。在用力呼吸、控制呼吸时,感觉身体就象个气球,明显是能伸长的,气进出的会多,这样一会就会累,累了就慢点、轻些、缓一缓,然后再最大限度的吸吐气。弟子不明应如何做?那弟子最近一段,选择了用力呼吸,经过适应呼吸时的肚子累感不是那么重了,身体常常会发热、有时会感觉心血涌动,下座后感觉肚子胀胀的,不知这样是不是如法?您应该有《佛门禅修与色身功用行》一书吧?您这样呼吸法是有点特意的用功,用力于呼吸是有点像在座上练气功,副作用您自己已说明了,您身心的反应就是如此。所以说您所做的方法是利弊参半,利者能早点感觉有进步,以及体会气机产生的感觉;弊者若是气逼岔了,可能就直接进入脑中,您还没有定力的熏习,可能就会心慌意乱,若无人指导,那就比较麻烦了。《佛门禅修与色身功用行》里面就有安般守意数息法,一切法都要顺其自然,呼吸也是要「顺呼自然」、「安祥舒适」,只是提醒自己一口气有多长(不是故意要拉长),缓慢地把气吸满与吐尽,如是反复执行而已。世尊说:「在一数一,在二数二,是为法行,正精进。」修行者若能体会此四句的真实义,独居专修,即能如世尊在三个月中,证得十六种殊胜。何谓在一数一,在二数二?一者是单数,用于吸气时数,一口气吸满时,才能数一;二者是双数,用于呼气,也是说一口气吐尽后,始能数二。如此,一、三、五、七、九,在一口气吸尽时才能数以上单数,反之,二、四、六、八、十,在一口气吐尽时才能数以上双数。一到十,一轮后从头再数起。如此,数到十为一轮,除摄住您的心念外,会逼得您增进呼吸量,以及肺活量增加。长久以往,丹田就会成形,打坐定会有天天进步的感觉,境界月月不可同日而语。

2.      二是心念上,心念上的问题就太多了,注意点、注意目标不同,就会不同的问题。感觉“活在当下”很有道理,我们都活在自己头脑设计、想象的世界里,在自己头脑的世界里不是想着过去,就是担心着未来,面前的一朵花就放在那里,我们却视而不见,与客观世界、现实世界分离,而不是合一。所以,弟子一发现自己又回到头脑世界中编故事,就马上抽身出来与身边的花同在,与计算机同在,同水杯同在,这时我会很精明的看到阳光,看到浮云……才感觉到自己的真实存在。当有人来时,同我交谈,我会看到我的想法的升起,合“自己”的高兴,不合自己的会不高兴、甚至心口会发生出一种叫力量、叫能量、叫感觉也好,反正是能影响身体的东西出现。但不管怎样,我就是那样的同它同在,同在的力量不是很强大,有时会跟着什么又跑了,但只到看到静的什么东西,我又马上与周围的同在。在没有人时,就弟子一个人时,弟子就那样精明的、精明的、注意着、注意着、看着、看着、思绪动了,看到了书,就与书同在、思绪动了感觉到了呼吸,就与呼吸同在、心中会暗暗的涌起祥和、平静、那就与祥和、平静同在,祥和、平静也会不在,一切又是那样的同在、合一、或是精明,就是起了思考,也是那样清明,不乱,不执,感觉思考,就是摆在心旁边的机器,思考时心就应拿来那个思考的功能来用,感觉思考和眼睛的存在理由是一样的,不给心来用,心就不能发挥功能,所以,心中起了心念、一点也不排斥,因为、心念的动是心让的,所以就不会产生情绪。弟子不知这样的同在是否对,有何意义?在打坐中是否可以把这种同在,活在当下,用在修行中。很好!您还算有点智慧,能在用力练呼吸后引发的心灵之问题,幸运地在没有恶外缘的干扰下,您总算能体会己心的一点点功能,唯一较不好的是您还不能自在,不用心时就会起胡思乱想,这是第八识未开过,没有真正练过心的毛病。您所述其实仅是专注与不专住的问题。若是您专注时,是由主观意识的第六意识主导,专注于何事、何物,心就能安住不动。若是第六意识失主觉时,您潜意识本来就有的心识之法尘,就会经由第七意识执着而现起,这样就会现起妄想心之状态。这是您没有深入心识修断法尘之故,只得待以后有机缘能入大修行境界了。现在有这样的状况已是很不错,若无因缘之事起时,您能于无意中也不起妄想,这样才是究竟。觉境是有缘来时始能觉,能觉之心就是您要把握的,所觉之境也就只有认知,不要加以强分别好坏、善恶等境界,若这样都是您的习气使然。您还未打开心眼,打坐中不能仅是「活在当下」,要继续在色身上用功,于入出息中去体验身体的变化。

3.      问题三在呼吸时要意在呼吸前,我会进入那种状态,什么觉知,都会忘记,就是走在呼吸前。但觉知、要知道又会不时的跳出来,我是应去觉知呢,还是深入那种状态中?当然要觉知于呼吸上,若是何处有痛觉,才转去观疼痛的地方,若疼痛过去了,再回来观呼吸上。若是有外在尘缘来,也仅止于觉知而不要起分别,或是于分别后不要再有妄想起相应。

4.      问题四觉性圆满的觉是那个觉呢?是觉悟的觉?还是当我们的手心向下时翻转向上后,我们知道了它的翻转的觉?既然是觉性圆满是不是通过时时刻刻的知道,时时刻刻知道手的翻转,知道眼的眨,锻炼那个觉知呢走向解脱呢?去知道手的翻转,知道眼的眨还是有点力的存在、还是存在头脑中,与现实有些脱钩,还是活在头脑中。错误!不要乱想这些没有意义的「觉知」事,您所说的这些「觉知」,仅是凡夫人面境的一种觉知,这些修不修行者都有,若仅要找这样的感官觉知,与六识分别觉知,专注不专注觉知,您已具足,那您再打坐修行是为那事端?您还要再修什么?修行就是这么简单吗?要知真「觉知圆满」者是心已能观尽虚空一切世界及各世界中之众生因缘果报,这只有佛如来才有的境界,所以凡夫不要去乱用「圆满」这两个字眼。还没有打开心扉前,没有大翻种子前,没心通太虚前,都不要去讨论这些无意义的知见明性。若有点境界的人起码其觉知能入三、四度空间以上,还会有些许宿命念智,知点周遭之事,知人心之事,…,但面对这些魔事还是要学习般若智离此等魔相,这些境界是离您所说的还差太远了。所以不要去讨论这些名相,不要被一些无知者胡说八道所误导。您还是老实地学习打坐,还有现在要学习的是面对日常人事物时,自己只有觉知这些人事物在,不要起自己的习气、毛病、执着心等相应,这就是初步的断习、去执之修行。知见上要读世尊所讲的四圣谛、十二因缘观、卅七道品、六般若法门,这些是修行的法门,现在谈修行,于身心上您用得到的是「四念处」,此法于《佛门禅修与色身功用行》书里亦有。然后要读「唯识学」,要思维如何断除根本烦恼六与廿随烦恼─根本烦恼,有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种。随烦恼(上述烦恼与事相违时所应现而较轻之烦恼),有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无惭、无愧、掉举、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二十种。所以要谈「觉知」,您要能觉知自己欲界、色界、无色界等八十八种结使(心病),然后觉知后全部把它们断除。这些毛病知道要断除,而且也能做到都断除,才能成为阿罗汉,心地自然而柔和,具足六神通,这样才是真修行。不然谈什么觉知,明心见性,…,都是虚论、戏论,是不真实在地修行。

5.      问题五不在打坐时应如何修习?有时我回到此时,此地、与当下同在、有时念佛、有时随呼吸上上下下、有时意在鼻子上知道呼吸、有时看着念头,不知哪种更趋于合理,所以,哪种都没更加深入,加强锻炼。若要在色身上用功,可以练宝瓶气功法。若要能于滨意上用功,于打坐之余,就正坐或单盘腿思维:(1)自己今天面对的人事物应对有无差错?(2)检讨四正断、四正勤之事,即是否自己已生善有让它增长,是否有未生善要让它发起。是否已生恶已断除,未生恶不让它生起,若善与恶,没做到如上述就要尽量去做。(3)如果您未受菩萨戒,也有足够智慧,您就依世尊略教戒而修,即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6.      问题六:过去、未来对我的影响很少了,影响自己的是现在,当观念影响身体,身体再产生情绪,情绪再影响身体,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就是静静的看着它、看着它慢慢消失吗?就是与它并立的同在吗?还是如上述所说,您心眼未开,不要以为无所事事,以为打坐中无事可做了。也不要去管这些身心互相影响事,两者还会互相影响,就是心没有定力使然。好好在色身上、出入息上再用功,这仅是初步得善境界,要上网去看藏经中,世尊对于世间禅之教导,心法可依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这样去理解,然后依之修习。不要以得少,何况您所言,对于真实修行上还没什么足得谈论的呢!

7.      以上是弟子在平时修习中常会冒出的想法,请老师多加引导、指正,如果一无是处,弟子将听老师话全部打死。真妄分清楚好修行,您是已能分辨真妄,问题是潜意识心尚未挖出来,要继续在色上、呼吸上用功,若有一天能,在身与心灵上有些您没经历过的事发生,而且是您不能控制的,您需要人家提醒您与印证您的,那才是好的开始,也是另一修习的开始。若依目前情况下去,您没有再有些新进展,那以后您潜在的习气就会再冒出来,您会跟某些人自称是已「明心见性」,却天天身口意再造恶业还不自知,希望您不会走像这种人同样的路。

8.      总的来说,什么是自己我还不知道,但弟子认识到了许多什么不是自己。弟子的心现在挺听话的,你给它拴在哪不会乱跑(产生许多念)、不会乱蹦,相对安静。放出去接处人、事、物,对照经典上的要求不会有出大格的事,遇事如何用真心不知道,还是会通过以前积累的经验,通过已存在的观念办,会看到自己在思考。遇到情绪时,会告诉自己不要执着,应该如何办就如何办(心口会痛)!知道不是自己就已很好,什么是自己,就暂不用去管他了,把不是您自己的东西都扫掉,不随它起舞,记得往后的进境,都跟您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身体气机与心灵变化都有关系,所以不要以得少为满足,也不要太早肯定自己,也不能自我肯定,要别人来肯定,这些无非是戒律、威仪如是而已。至于心口会痛,是气还没完全能顺地道走过心头,记的心口痛时,不要用心意观照肉团的心,这样气太旺盛就更造成心口发痛了。您可以看《佛门禅修与色身功用行》里的摊尸运用宝瓶气法,心观想整身体范围再大一点,把全身放松后闭气,然后吸口气后闭气,让气自己去发展,如此气既微细又走深远,可能就可以通过心口了。

9.      弟子知道修学的路有很长,自己也只是刚刚认识了那心的乱境。如何推开学佛的大门,没有老师的带领是万万不能做到的,更别说走出轮回了。学佛的路上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弟子不才,希望老师多加指教。是的,您知道要推开学佛的大门,基本上色身就还要继续用功,不能满足于现况。当身心再发生剧烈的变化后,就可以不住一法守真空,入方等无想,即能得大利益。如《大宝积经》云:「若有一法得成沙门及婆罗门。何者为一?一切法心无所住。如是一法,得成沙门及婆罗门。譬如有人堕高山顶,谓无大地树木丛林,唯起空想出入息断。迦叶!着诸法者亦复如是。若执眼想及以眼相,执耳鼻舌身意想乃至意相。若执色受想行识想,执净持戒多闻惭愧经行往来得菩提想,如此等法皆悉非作沙门婆罗门。若起想者则为所害,为谁所害,谓贪瞋痴。若执眼相,由着可爱不可爱色相故,为眼所害。如是执着耳鼻舌身意相,乃至由着可爱不可爱法相故,乃至为意所害。」您现在还不能无意想而放空心意念,就分段来修习。该说的已经于上各处提及,有问题再来mail讨论。谢谢您的mail。


[ 修身小参 ] [ 问题小参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