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理念--补益类中药简介(30)
补血类中药---附子(2-2)
十三、方例
1.麻黄附子甘草汤
治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2.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罪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
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长,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3.脉四逆汤
治少阴下利(下得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不恶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
处方:大附子一个(去皮,切成片)、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两次温服,脉出现即愈。
加减方:面赤,加葱九根;腹痛,加芍药二两;干呕,加生姜二两;咽痛,加桔梗一两;利止,而脉不出,加人参二两。
4.芍药甘草附子汤
治阴病恶寒(伤寒已发汗,不解,反恶寒,是体虚的现象)。
处方: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公升,煮成一升五合。分次服下。
5.霹雳散
治阴盛格阳(病人躁热面饮水、脉沉、手足厥逆)。
处方:用大附子一枚,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服。逼散寒气后使热气上升,汗出乃愈。
6.五生饮
治中风痰厥(昏不积压人,口眼歪斜)。
处方:用生川乌头、生附子,都去掉皮脐,各取半两,和生南星一两,生木香二钱五分。
作法:各药混合后,每取五钱,加生姜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7. 脚气肿痛
处方:用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药干再涂,到肿消为止。
8.牙痛
处方:用附子一两(烧灰)、枯矾一分,共研为末,擦牙。
又方:川乌头、川附子,生三匣面糊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次以制包一丸咬口中,又方:用炮附子末纳牙孔中,痛乃止。
9.虚寒腰痛
处方: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盐花三分,共三工业区末,加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10.寒热疟疾
处方:用附子一枚重五钱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后去面,加人参、丹砂各一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发病前连进三服。如药有效,则有呕吐现象或身体有麻木感觉,否则次日须再次服药。
11.阳虚吐血
处方:用生地黄一斤,捣成汁,加酒少许。另以熟附子一两半,去皮脐,切成片,放入地黄汁内,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干,同山药三两研为末,再以膏调末成为丸子,如梧子大。
用法: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2.白浊
处方:用熟附子研为末。每服二钱,加姜三片、水一碗煮至六成
用法:温服。
13.月经不调
处方:用熟附子(去皮)当归等分。
用法:每服三钱,水煎服。
14.疔疮肿痛
处方:用醋和附子末。
用法:涂患处。药干再涂。
15.手足冻裂
处方:用附子去皮,研为末。
用法:适量以水、面调涂,有效。
16.附子理中汤
处方:白朮2.2g、人参1.1g、干姜1.1g、炙甘草1.1g、炮附子0.5g。
功能:袪寒益气,健中除湿。
主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四肢厥冷,肠鸣腹痛,霍乱吐痢,体冷微汗,呕吐泄泻,转筋疼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应用:慢性胃肠炎,胃弛缓,胃溃疡,胃下垂,恶心呕吐,腹痛泻痢。神经麻痹,胸痹痞满,多痰涎沫,四肢无力。
加减方:
1.虚寒痼冷:加肉桂、苍朮。
2.呕吐痰饮:加半夏、茯苓。
3.霍乱泻痢:加黄连、枳实。
4.痰饮食积:合胃苓汤。
用法: 食后温服。
17.附子理中丸
处方:附子(制)100g、党参200g、白术(炒)150g、干姜100g、甘草100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18.附子白朮汤方
处方:白朮四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二两、生姜二两、附子三枚(炮去皮,四破)
作法:右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分三服。
效用: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都尽。其人如冒状者,勿怪。此以附子、朮并走皮中,逐水气未除,故使人如冒状也。本云附子一枚,今加之二枚,名附子汤。
禁忌:葱、猪肉、菘菜、海藻、桃李、雀肉等。
19.真武汤(治心脏衰弱)
处方:茯苓9g、芍药9g、白朮6g、生姜(切)9g、附子5g(炮)。
制法:上五味,以水800ml,煮取300ml,去滓。
服用:每次温服100ml,日3服。
应用: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各3g;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痢者,去芍药,加干姜6g;若呕者,去附子,生姜加重至15g。
效用:脾肾阳衰,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痢,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太阳病发汗,汗出火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振振欲擗地者,现用于肝性,肾性,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慢性结肠炎等属于脾肾阳虚者。
说明:真武汤原方组合是最佳配伍,能显著提高心衰的心肌收缩力,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氧供应.促进血液循环,而对心肌耗氧量和传导系统无明显影响。
20.四逆汤
处方:甘草6g(炙) 干姜4.5g 附子10g(生用)
制法:上三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分二次温服。强人可将附子与干姜加倍。
功效: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踯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脉沉迟微细者.现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失水,以及急性病大汗出而见虚脱者。
21.附子黄芪葶苈汤 (咳嗽气喘)(中国验方全书)
处方:生黄芪10g、熟附子6g、葶苈子l0g、牡荆子6g、槟榔l0g、青皮l0g、陈皮l0g、仙茅6g、生大黄6g。
适证:肺心病。症见咳嗽气喘、怯寒肢冷,平时易感冒,唇舌黯,苔白腻,脉细弦滑。
说明:附子黄芪葶苈汤适宜肺肾阳虚、痰瘀内阻者。方中附子、仙茅温阳补肾,化气行水;黄芪补气;葶苈子、青皮、陈皮行气化痰泻肺;槟榔破气祛浊;牡荆子化痰理气:大黄泻下湿浊,诸药合用有温阳补气、行气化痰之功。
22.眩晕
处方:附子15g、白朮(捣)30g、白芍50g、茯苓50g,生姜50 ~100g。
制法:以水1750ml,先煎附子40分钟以上,再入他药,煎至500ml。
服用:分3次饭前服,1日服完。
说明:重症呕吐不止者,去附子,加重生姜至100 ~150g。小便频数者去茯苓。治疗眩晕病162例,男35例,女127例。
疗效:痊愈:诸症消除,1年半发作;好转:眩晕减其大半,在半年内有时发作,但较前为轻;无效:诸症末减。
结果:痊愈102例(63%),好转35例(22%),无效25例(15%),总有效率为85%。
23.慢性肾功能衰竭
本方加减:附片,茯苓,白朮,白芍,西洋参,泽泻,怀牛膝,黄连,苏叶,猪苓.随症加减。
制法:水煎服。
服用:每日1剂。
治疗:慢性肾衰12例.结果:临床缓解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3.33%.实验结果发现该方能提高实验动物的摄食量,增加尿量,降低BUN、Scr,在调节电解质和氨基酸代谢平衡方面皆有明显作用。
24.经闭
本方加味:附子15g,干姜10g,肉苁蓉15g,茯苓15g,白朮15g,桃仁15g,白芍15g。
制法:水煎服。
治疗:肾阳虚经闭60例.诊断标准:已婚或未婚成年女子,月经周期已经建立之后又续发闭经在3个月以上,并有明显肾阳虚症状者.妊娠.授乳期经闭以及青春期.更年期经闭者不在此列.结果:自觉症状消失,月经复潮且周期正常持续达3个月以上,为临床治愈,共54例;月经虽已复潮,但量少周期不准,自觉症状未完全消失,为有效,共4例;自觉症状无改变,月经未复潮,为无效,共2例;总有效率为96.6%.
25.桂枝附子汤
药方:桂枝(去皮)四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制法: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十四、药膳
1.附子黑豆焖肉
主料:肉500克,熟附子15克,黑豆30克
辅料:生姜10克,葱10克
调料/腌料:花生油20克,盐6克,味精2克,胡椒粉少许,绍酒2克,湿生粉适量,麻油2克
制作:
(1)肉切成块,熟附子洗净,黑豆泡透,生姜去皮拍烂,葱切成段。
(2)锅内烧油,放入生姜、葱炝香锅,下肉块,攒入绍兴酒,用中火炒至干水。
(3)然后注入清水烧开,加入熟附子、黑豆,用中火焖至肉快烂,调入盐、味精、胡椒粉,焖透,用湿生粉勾芡,淋入麻油即可入碟。
膳效:附子能温肾助阳。
(全部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