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055.gif (23008 bytes) 中药理念--补益类中药简介(19) 
    
 补阴类中药---
山萸肉(4-1)


一、产地     

主产于浙江、河南等地,内乡县地处豫西南、伏牛山南麓,还产于中国湘江、安徽、陕西、山西等地。

 

二、原物状

为山茱萸科灯台树属山茱萸Cornus of 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肉。别名:山萸肉、萸肉、枣皮、药枣、蜀枣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高四米左右植物,叶有柄对生,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前端尖锐呈卵形,背面主脉上长有黄褐色毛。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摘取成熟的果实,以水洗净之后用文火烘培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挤出果核,晒干或烘干用。干燥.山茱萸商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约11.5厘米,宽约0.51厘米。新货表面为紫红,陈久者则多为紫黑色、有光泽顶端有的可见圆形宿萼痕迹,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质地以表面紫红、有光泽、肉厚者为佳。种子、果肉可直接生用或充份晒干,入药用其果肉。本植物具有消除疲劳的功效,对食欲不振也有良好疗效。

 图片取自e2121.com

 

三、化学成分

果实含山茱萸(Cornin,即马鞭草苷Verbennalin)、熊果酸(Ursolic acid)、皂、没食子酸、苹果酸、鞣质、酒石酸及维生素A等。果肉中除含有机酸之外,也含有皂角。种子的脂肪油中有棕榈酸、油酸及亚油酸等。
 

 四、性味归经

性酸、涩、平,微温。入肝、肾经。山茱萸酸微温质润,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能补肾益精,又能温肾助阳;既能补阴,又能补阳,为补益肝肾之要药。

 

五、药理作用

山茱萸有滋补肝肾,滋养强壮,收敛固脱。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收敛止汗之功能。用于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自汗盗汗、内热消渴、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

 

1.古代研究

(1).萸肉微温而不热,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品,不论阴虚或阳虚,都可配用。它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收敛固涩;能补能涩,是它的又一特点

(2).本品经炮制后,形如黑枣的皮,故有些地区称作“枣皮”。由于它酸 涩收敛,如内有湿热、小便不利者不宜应用。

(3).《普济方》山茱萸丸:山茱萸、覆盆子、菟丝子、巴戟天、人参、楮 实、五味子、萆薢、牛膝、桂、天雄、熟地黄 治肾虚腰膝无力,小便多。

(4).《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 逐寒湿痹,去三虫。」

(5).《别录》::「强阴益精,安五藏,通九窍,止小便利。」

(6).《汤液本草》:「滑则气脱,涩剂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气取其味酸涩以收滑也。」

(7)《名医别录》谓能“益精,安五脏”。此外,山茱萸亦治消渴症,多与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8)《本经》: "主心下邪恶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9)《药性论》: "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 止老人尿不节。

(10)《汤液本草》: "滑则气脱,涩剂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气,取其味酸涩以收滑之。"

 

2.近代研究

(1).抗菌作用:果实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得生长,而对大肠杆菌则无效。煎剂(1:1)对于志贺氏痢疾杆菌的抑制圈,直径可达13~18毫米(平板环杯法)。从山茱萸鲜果肉中可得一黑红色酸味液体,对于伤寒、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于毛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做用。

(2).用于高血压病,利尿及降血压。

(3).本品对环磷先胺引起的小白鼠白细胞下降,有非常显著的治疗作用(p< 0.001)。

(4).能促进小鼠脾脏中的抗原结合细胞的增生。

(5).对过敏介质的影响:有人用雄性豚鼠的回肠作标本,给予0.1%以下的山茱萸水提取液与盐酸组织胺(10-7),呈拮抗作用。但用山萸肉醇提物对致敏豚鼠的肺组织和回肠能促进过敏介质释放。

(6)山茱萸有利尿、降压作用;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堇毛癣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能抑制腹水癌细胞,对于因化疗及放疗所致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有抗组织胺作用;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作用;所含的鞣质有收敛作用

 

六、临床应用

(1).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等症。 山茱萸功能补肝益肾,凡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腰酸等症,常与 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同

(2).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等症。 山茱萸酸涩收敛,能益肾固精。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 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 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此外, 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 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

(3).本品常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尤以有肝肾虚者为常用,可与女贞子,枸杞子配合用;呈血虚者与阿胶,鸡血藤等配合;呈气虚者与黄耆,党参等配合。

(4).支气管哮喘呈肾虚表现者,配五味子,胡桃肉,肉桂,羊藿叶等用。

(5).感染性疾病出现阴阳两虚者可用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本品“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差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解热,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为征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萸肉60克(槷净核),生龙骨30克(捣细),生牡蛎30克(捣细),生杭芍18克,野台参12克,甘草9克(蜜炙)”(来复汤)

此外,常用于肝肾亏损之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等。

(6).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者,常与熟地、山药等配伍,如六味地黄丸;治肾阳不足、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者,常与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肾气丸;治肾阳虚阳痿者,多与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配伍,以补肾助阳。

(7).用于遗精,遗尿:山茱萸既能补肾益精,又能固精止遗。治肝肾不固而致遗精、遗尿者,常配熟地、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肾气丸;或与覆盆子、金樱子、沙苑子、桑螵等配伍,以增强补肾固涩作用。

(8).用于崩漏下血及月经过多。山茱萸又能补肝肾、固冲任。亦可用于妇女因肝肾亏损、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及月经过多之症。常与黄耆白术、龙骨、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

(9).用于大汗不止,体虚欲脱症。山茱萸能敛汗固脱。治大汗虚脱者,常与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

 

七、用量用法

山萸肉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1020公克/日。大剂量 30 克,煎服,急救固脱。科学中药:0.52.0公克/日。可依病症与体质酌量增减使用量。

禁忌:素有湿热,小便淋沥者,不宜应用。肝阳上亢及湿热内蕴小便不利者忌服。(待续)


[ 中医药介绍 ] [ 健康教室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