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055.gif (23008 bytes)中药理念--补益类中药简介(16) 
     
补阴类中药---地黄
(1)


一、产地

生地黄:产于华中、华北等地,冀州地区,包括: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沂州:山东。自李时珍先生以降则以河南(怀庆)为主要产地 (怀庆地黄),今亦以河南怀庆辉县为中心。此外尚产于浙江(杭州)、河北、山西、甘肃、陜西、西川、湖北。《神农本草经集注》:咸阳(即长安)、彭城(江苏)、历阳(安徽)、江宁(湖北)、板桥(河南)等地,近代:笕桥(浙江)亦有生产。

根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记载,地黄以河南产最佳,即河南焦作地区(古怀庆县,今武陟县)。武陟县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处黄河与沁河交汇处,古称「怀沁府」。从古到今黄河流经此地,河面宽阔,流水缓慢,沉积沙细,再加上太行山上流下来的沁河水与黄河泥沙交汇在一起,形成生长地黄特有的土壤,加之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此土壤所产地黄品质优良、药效、营养价值高,是其它同类地黄不可替代的保健佳品,自古至今,驰名中外。中医药产中,怀药中地黄、山药、牛膝、菊花合称为「四大怀药」,久负盛名。

 

二、原性状

地黄为多年生草本,全体有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茎肥大,肉质,圆锥形或纺锥形,带有橙黄色。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区地黄的根茎,将其晒干入药称为生地。熟地黄为玄蔘科植物地黄经九蒸九制后的块状根。玄参科地黄属植物怀庆地黄Rehmennia glutionsa (Gaertn.) Libosch.f.hueichingensis (Chao et Schih )Hsiao 及地黄R. glutionsa (Gaertn.) Libosch.,入药用其根茎。

地黄依加工不同分为鲜地黄(元身生地)、生地黄、熟地黄(由生地黄反复蒸制而成)三种。鲜生地黄置阴凉处,不宜久藏。干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干地黄以黄红色、粗肥,长者为佳熟地黄外呈黑色,有柔润性光泽强者佳,甘甜、粗大者为上品,以个大身圆、皮细、体软,断面有油光,味甜者为佳。中医药中,山药素与地黄、牛膝、菊花合称为「四大怀药」,久负盛名。

   

上图左为生地,右为熟地,赖荣祥摄。生地属清热凉血药,熟地为养血药,两者性质不同。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草部上品,其后历代本草亦均有收载本药。

(上:怀庆地黄,下:切片熟地,赖荣祥摄)

 三、地黄药名由来

按《日华子本草》云:「生者水浸验,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沈者名人黄,沈者名地黄,沈者力佳,半沈者次之,浮者劣。」据此观之,地黄之名义乃涵盖名称与其品质。干地黄:从本经原文之「味甘寒」观之,应该为蒸干者无疑,即今之熟地黄。干地黄之生者包括新鲜根及生干根。地髓:地黄填骨髓即其名称,品质和疗效之合称为地髓。芐(音户):会意字,地黄(草根沈于水下者是 )

 

四、化学成份

怀庆地黄块根含有梓醇(Catalpol)、菜豆糖(Stachyose),毛蕊花糖( Verbascose ),桃叶珊瑚( Aucubin ),地黄ABCD ( RehmanniosideABCD ),益母草甙(leonuride)、单蜜力特甙(monomelittoside)、双氢梓醇(dihydrocatalpol)。此外,根及叶含甘露醇、糖、胡罗萝卜甾醇(daucosterol) 1-乙基-B-D半乳糖甙。另外含有地黄素、胺基酸、维生素A类似物质等。微量矿物质元素有铁、锰、钴、铜、锌、铬、镍、铅、锶、钒、钡等多种。

 

五、性味归经

鲜、生地黄:甘、微苦,寒(鲜地黄寒性较);熟地黄:甘、微温无毒。新鲜的根茎称鲜生地,性大寒,味甘苦。晒干后称干地黄,性寒,味甘微苦。《神农本草经》谓干地黄性味「甘寒」者乃指「熟地黄」。《名医别录》谓干地黄性味苦寒者乃指干地黄,即今之生地。生地黄以砂仁、和酒拌之,蒸熟后晒干,称熟地黄,一般制法要九蒸九制而成。熟地黄性温,味甘。入心、肝、肾三经。有补血、益精、补益肝肾的功能。

 

六、药理作用

生地、地黄汁因含大量苦味之 Iridoids类化合物,尤其梓醇 catalpol 有促进胃液、唾液之分泌、利尿、缓下等生体之寒性反应,故呈现味苦性寒,即 「苦涩」的性味,药效也因而与熟地有所差异。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又能滋阴,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熟地」因含单糖量增加所以甘味显著,又因含苦味之梓醇catalpol等成分为生地之1/3以下,故又有「微苦」味,并有上述之生体寒性反应。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强,止吐衄,疗温病,用作解热药,多治疗热病口渴、咽喉肿痛、热毒发斑疹。

干地黄:滋阴养血、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作滋养强壮药。常用于身热烦燥、发热伤津之口干等。

熟地黄:滋养性强,是养血滋阴、填精益髓之良品,为补益药元首。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劳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状。肝肾不足,血虚精亏,月经不调,遗精崩漏,胎产百病,阴虚咳嗽,耳聋目昏,髭发早白,消渴。鲜地黄:大风暴热 (榨汁用)

1.古代研究

鲜生地黄温病伤寒,虚劳骨蒸,咳嗽唾血,消渴,衄血,妇人崩中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踠折,瘀血,便秘。干生地黄血虚发热,消渴,虚劳吐血,鼻衄,胞漏下血,便秘。生地黄可当补血、强壮、解热药用,可治吐血及虚弱症。治疗热病舌绛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症状。强壮、止血、强肝、消炎、利尿、通便、消渴、强心、填骨髓、长肌肉。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口干舌降,身发斑疹,低热不退阴虚内热,咽喉肿痛,肠燥便秘等。

《神农本草经》谓地黄能「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除痹」。

《本草经疏》谓「干地黄,乃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

《本经逢原》谓「干地黄...外润皮肤荣泽」。

《本草经百种录》谓「地黄专于补血,血补则阴气得和而无枯燥拘牵之疾矣」。《景岳全书》熟地则「专补肾中元气」。

熟地黄:可治精血亏虚、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鬓发早白、潮热盗汗、遗精早泄、阳痿、月经不调、腰膝酸软、阴虚尿血等。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病后羸弱、耳呜耳聋、头目眩晕、眼日昏糊、腰膝酸软、经少经闭、月经不调、崩漏、肾阳不足、盗汗、遗精、阴虚潮热、阳虚畏寒、消渴等。

2.近代研究

生地黄:(1).降血糖,(2).止血、促进血凝,(3).强心,(4).抗菌。

(1)降血糖作用----本品水抽取物或醇抽取物对兔经口给药能降低其血糖,又醇抽取物中配糖体部分(含有梓醇catalpol)对因alloxan所引起小白鼠糖尿有降低其血糖作用。

(2)其它----本品抽取物有强心、上升血压作用。少量时有血管收缩作用,大量时有血管扩张作用。又因其能强心及扩张肾血管,所以亦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之活性成分为梓醇,而梓醇亦有迟效性缓和之泻下作用。

(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临床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充。

(4)抗炎症作用、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调节核酸代谢、止血作用、缓下作用、缺氧保护作用、保肝作用、强心作用、利尿作用、抑制肿瘤作用、抗菌作用、提升血小板及白血球(WBC)、升高血浆皮质酮、抗放射线作用、降血糖作用、兴奋脑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

        中医免疫学中述说:

(1)对肾上腺皮质的影响及抗炎作用:(a)临床上用生地注射液作华佗夹脊穴位注射治疗脊柱肥大症,一年后尿17-羟皮质类固醇原低于正常者能显著上升(p<0.01)。其复方如滋阴降火方(生地、知母、玄参、黄柏等)治肾阴火旺者,又能使尿中升高的17-羟皮质类固醇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值。(b)六味地黄汤对血中嗜酸性白细胞有降低趋势。(c)动物实验证明,地黄水剂及酒浸剂对大白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d)熟地、熟地肉苁蓉、骨质增生丸(熟地3份、肉苁蓉、鸡血藤、鹿含草、淫羊藿、骨碎补各2份、莱菔子1份)对大白鼠皮下注入空气及巴豆油所产生的炎性肉芽囊有明显抗渗出、抗增生作用,与可 体松(cortisone)的作用相似;骨质增生丸对大白鼠鹿角菜胶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皆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必须依赖肾上腺的存在,去肾上腺后则无此作用,并使胸腺萎缩,使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下降。以上说明地黄及其一些复方对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具有兴奋或调节作用。

(2)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a)地黄知母甘草及其单味药对地塞米松引起的大白兔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馈抑制有对抗作用。(b)对正常人及临床使用地黄知母甘草、温肾汤(附子、生地、山药、肉苁蓉、菟丝子、淫羊藿)均有类似作用。(c)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生地能抑制(兔)肝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解代谢,即减弱皮质醇中C4:5双键的打开,抑制A环内C3酮基的还原,保护C17.21二羟基及20酮支链,从而影响到皮质激素在肝内分解代谢的各个环节(虽然知母、甘草也有这作用,但本品较二者强)。故生地除了可拮抗外源性激素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外,又能延缓肝脏对皮质激素的分解代谢,使血中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这样,既可保护皮质激素的一些生理效应,又可对抗其某些副作用,如临床观察肾病综合征,先服用生地30克、知母9克、甘草91~3天,再加用强的松30~40毫克/日,平均治疗2周左右,14例中8例尿蛋白消失,而由皮质激素引起的满月脸、兴奋、失眠等副作用则大为减轻。

(3)对血细胞的影响:生地对受γ射线照射后的大白鼠的血小板减少有促进回升作用;生地、熟地对环磷先胺所致的小白鼠白细胞下降有一定治疗作用。这与「填骨髓」的功效相吻合。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生地能抑制小鼠抗原结合细胞的增生。对人的淋巴母细胞转化有一定促进作用。用生地、熟地加味组成的补肾片、温肾片、滋阴片防治慢性气管炎,对阳虚患者低下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障碍的甲皱微循环均能明显改善,血中免疫球蛋白(gAIgG)明显上升,部分患者的双链脢试验也由阴转阳,这些均说明免疫状况业经改善。

(5)对肿瘤的影响:以地黄为主的六味地黄汤能降低N-亚硝基肌胺酸乙酯引起的小鼠前胃壁鳞癌的诱发率,使接受化学致癌物的动物脾脏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增生活跃。在接种移植性肿瘤的初期,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荷瘤动物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对荷瘤动物的在活期有延长的趋势。对亚硝酸胺诱发肿瘤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对接种子宫颈癌的小白鼠,可使升高的血清极谱值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用之治疗的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的患者也有类似情况,表明过亢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受到抑制。据此,六味地黄汤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改善代谢有关。

(6)调节核酸代谢等:用甲状腺及利血平造成小白鼠「阴虚」模型,给以滋阴药(生地、玄参、麦冬、龟板)治疗,则对动物的核酸合成起调节作用,如在肝、脾酸合成升高时有下降作用,在肝脏核酸合成下降时有上升作用。另外,对降低了肝糖原可使之上升。

(7)其它:生地的一复方,如「抗白喉合剂」(见麦冬)、养阴清肺汤(见玄参)等在体外有一定「中和」白喉毒素的作用。地黄对小鼠实验性四氯化碳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防止肝糖原的减少。

 

七、临床应用

临床上对Ⅰ~Ⅳ型变能反应性疾病都可酌用地黄或用地黄配合它药治疗。

1.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每日用生地90克,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例均有效,其中11例在3天内开始见效:治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10例有效,且多在5天内起效。故为「除痹」的常用药。在23例中有3例服药初期的症状有所加重,以后缓解。

2.脊椎肥大症:此症老人甚多,与肾虚有关,故以「补肾家之要药」的地黄补之。用生地注射液作肥大椎体两侧之华佗夹脊穴注射,治疗脊椎肥大症83例,经5~40次治疗(1~21次),总有效率为83%。此外,用骨质增生丸治疗脊椎肥大症也有较好疗效。

3.湿疹、荨麻疹、皮肤瘙养症等:1)用200%生地注射液肌注,每日2次,每次4毫升或每日1次用20~40毫升加5%葡萄液静滴(不另内服及外用它药),治疗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急牲发作者73例,基本治愈14例占19.2%,显效40例占54.8%,有效16例占22%,总有效率为96%。(2)每日用生地90克煎服,服3天停3天,再服3天停7天,又服3天停14天,又服3天为一疗程,可用12疗程,治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37例,痊愈28例,显效3例,进步5例,无效只1例。(3)用地黄配合养血祛风药(熟地18克、生地18克、当归15克、枣仁18克、蛇床子、蝉衣、苍朮各4.5 克、炮山甲9克、姜皮适量)治疗病程在0.5~10年的皮肤瘙痒症14症,治愈10例(2剂治愈8例),显效4例。用本品治上述各皮肤病,与其能「外润皮肤荣泽」的作用有关。

4.支气管哮喘:用地黄甘草注射液(每毫升含地黄甘草各2克)肌注治疗3例,2例获显效。《景岳全书》的贞元饮用熟地黄25-30克(甚者36~72克)、当归、甘草各711克组成,治「喘促」病症见「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这包括了部分支气管哮喘严重发作及喘息状态的患者。原作者谓用之治疗上述「元海无根亏损肝肾」,「子午不交,气脱」的喘促证,「其效如神」,值得临床重视。

5.传染性肝炎:以地黄甘草注射液(每支含原药生地12克、生甘草6克的有效成分)每日肌注1次,每次2支,10天为1疗程,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迁延性、慢性传染性肝炎50例,结果显效41例,好转7例,无效2例,对降低谷丙转胺脢有较好的效果。用生地12克、生甘草6克煎服,治疗10例亦有一定疗效。有人用每支2毫升含地黄甘草各2克的注射液,每次2支,每日1~2次肌注,治疗肝病20例,其中11例获显著疗效。

6.紫癜:以犀角地黄汤为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例,治愈6例,显效4例,无效1例。对过敏性紫癜亦常用含地黄的方治疗。一般呈热证表现者用生地,呈虚证表现者用熟地。

7.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有较好疗效,且治疗前低于正常值的血浆皮质醇也上升而高于正常值,淋巴母细胞转化率也有上升趋势。同时,食管中白细胞减少、杂菌(包括霉菌)下降、血清极谱值下降等,这说药后炎症及感染均减轻。

8.其它:1)地黄甘草注射液试治肾病综合征、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阿狄森氏病等,也有一些苗头。(2)感染性疾病如慢性脓疡、骨关节结核等属虚寒者,地黄常用之,如阳和汤等。(3)生地黄的一些复方如「抗白喉合剂」、养阴清肺汤等治疗白喉、扁桃体炎、咽喉炎等有效。(4)鲜地黄外敷治疗小腿慢性溃疡有效。此外,生地黄尚用于热病伤津、消渴、血热出血、阴虚火旺诸证。熟地黄尚用于阴虚、血虚诸证。

9.多发性硬化症(MS)

(1).是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脱髓鞘性疾病,运用地黄合剂防治32例MS患者反复复发,收到良好疗效。因61例均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基本治愈的缓解期MS患者,故治疗组采用自拟地黄合剂长期服用,以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

(2).处方:熟地黄25g,山茱萸10g,麦门冬15g,肉苁蓉l0g,石斛15g,白芍l0g,赤芍l0g,石菖蒲l0g,地龙10g,郁金15g,僵蚕8g,甘草6g。每周2一3剂,水煎服。对照组29例予维生素C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

(3).治疗结果
  对治疗组患者经3~8年(平均5年)随访观察,结果除2例因外感后各出现数次轻度病情反复外,其余病例均未复发,年平均复发次数为0.01次,与地黄合剂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29例经3~8年(平均5年)观察,分别有3~7次(平均5次)复发,年平均复发次数为1.03次,尚有4例终因病情恶化而死亡。

(4).讨论
  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MS的中医病机是以肝肾阴虚为本,痰浊瘀阻为标,因此自拟地黄合剂。方中熟地黄、山茱奠、麦门冬、石斛滋养肝肾之阴;肉苁蓉阴阳双补;白芍、赤芍、甘草酸甘化阴、柔筋活血;地龙、菖蒲、郁金化痰通络、行气活血;僵蚕活血袪风。诸药合用,共奏滋养肝肾、活血通络之功。本观察结果显示,使用地黄合剂后MS患者的年复发次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地黄合剂可有效预防MS复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滋阴药具有类皮质激素样作用,可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拮抗皮质激素反馈性脑垂体抑制作用;(2)保护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和功能;(3)调整紊乱的代谢功能,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4)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其具体的机制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研究。

10.可降低血压、中性脂肪:降低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并降血压改善脑血流。熟地黄煎剂每日3050 g,连服二周,

 

八、用量用法

内服入煎剂,常用量1015克。碳制长于止血,砂仁拌可减少滋腻碍胃之性。生地黄10~30克,煎服。

【禁忌】脾胃虚弱、胃肠胀满湿阻胸闷、食少便溏者忌服。痰多者慎用熟地黄滋腻性强,内服易引起肠胃胀满,可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保胃气促进药力吸收。

 

九、方例

1.六味地黄丸---降低血压、平衡血糖、调节代谢功能

药方:熟地 8钱、山药4钱、山萸肉 4钱、茯苓 3钱、泽泻 3钱、丹皮3钱 。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腰膝痿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舌燥喉痛等症。亦可用于舌红苔少、脉细数者。

药理:内经云:「五行皆一,惟火有二,即君火相火也。君火一动,相火随之,相火寄于肝胆,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而所谓「肝肾阴虚」是慢性消耗疾病、慢性炎症、营养不良、先天性虚弱、老化等出现阴液消秏。诸如气血虚弱、头脑不清、思考力减退、耳鸣齿浮、头目眩晕乃至腰膝酸痛、口渴舌疮、盗汗、膀胱乏力引起尿浓,小便频数、尿沥不尽...等西医统称内分泌机能失调,免疫监视系统能力降低,坊间泛称体质不良的毛病,尤其中年以后最为易患,影响身心健康颇巨,应及时调养治疗。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本方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奇妙之处在于补其阴虚,则许多小毛病自然而愈。「六味地黄丸」特征是由「三补」和「三泻」的药物所构成。主药为滋补药, 亦即能滋阴生血的「熟地黄」再辅佐以补肝、止汗的「山茱萸」,加上补气健脾、强筋骨、缩尿的「山药」,是所谓的「三补」,可以营养、滋养身体,补充各种物质的不足。另以清热泻肝火、凉血、去下焦血滞,治循环障碍的「丹皮」和能泻膀水邪,疏水道之滞的「泽泻」,均可降低阴虚引起的热证。加上能淡渗脾中湿热、去胃内停水、宁心安神的「茯苓」,是所谓的「三泻」。如此以具有滋阴效能的「三补」药物为主,配合具相对效能的「三泻」药物,具有改善之功效。本方不是单纯的补益处方,因此长期服用,可永保健康愉快。

最近几年医学研究发现,流传千年的六味地黄丸,除了可以降低血压、平衡血糖、调节代谢功能外,可增强记忆力,还可预防老年痴呆症。且具有清除自由基(free radicals)、促使内分泌趋于正常、抗肿瘤及预防老年痴呆等作用。六味地黄丸为肝肾阴虚症患者最常用的方剂之一。一般肝肾阴虚症患者的临床表征有: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酸遗精,盗汗失眠,口燥咽干,或潮热颧红,手心、掌心易有热感,舌红少苔,脉细数。以下将依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制服法、组成药物作用,衍生药方及方义,更进一步来探讨此方剂于临床的使用。

 

2.杞菊地黄丸---目赤肿痛、视力障碍、耳鸣耳聋

药方:枸杞4钱、甘菊花3钱、熟地 8钱、山药4钱、山萸肉 4钱、茯苓 3钱、泽泻 3钱、丹皮3钱 。

主治:治肝肾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目眩头晕,视物不清,眼睛涩痛,腰膝酸软,迎风流泪等证。

经验:目赤肿痛、久视昏暗、迎风流泪、怕日羞明、中心性视神经炎、慢性青光眼、神经衰弱、球后视神经炎、耳鸣耳聋、视力障碍等。

 

3.知柏地黄丸---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

药方:知母 3钱、黄柏3钱、熟地 8钱、山药4钱、山萸肉 4钱、茯苓 3钱、泽泻 3钱、丹皮3钱 。

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虚汗盗汗,腰脊酸痛,目眩头晕,遗精等症。

经验:糖尿病、慢性肾炎、肺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功能性子宫出血、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神经炎、耳鸣、重听、舌燥喉痛等见有肝肾阴虚、阴虚火旺之证者。心肾不交型—其表现爲梦中遗精,次日感头晕、精神不振、体倦无力。此爲心火亢盛,水亏火旺,扰动精室所致。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内服,每次6克,每日两次。

 

4.百合固金汤---用于肺肾阴虚

药方8生地黄4钱、熟地黄6钱、麦冬3钱、贝母2钱、当归1.5钱、芍3钱药、玄参3钱、桔梗3钱、生甘草1.5钱

主治:治肺伤咽痛、喘嗽痰血、肺结核等症。

 

5.百合地黄汤

药方:8钱、生地黄1两 。

主治:百合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食,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体液消耗中医所谓阴虚耗液是矣以百合、生地黄服之,功能滋养亏耗之阴液所致。

 

6.八味地黄丸

药方:熟地黄12克、山药18克、山茱萸14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肉桂6克、附子5克 。

功能:温养下焦,补益肾阳。

主治:(1)治命门火衰而肾虚,或小便秘涩,胞转溺阻(膀胱痉挛,小便闭)夜多漩溺,或脚气入腹,少腹不仁(知觉麻痹)上气喘急,呕吐自汗,耳瞶虚鸣。(2)治命门火衰而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

应用:肾炎、肾硬变、肾结石、肾结核、肾孟炎、蛋白尿、闭尿、尿失禁、夜尿症、膀胱结石、膀胱结核、前立腺肥大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症、低血压症、脑出血后遗症、糖尿病、尿毒症、坐骨神经痛、椎间软骨疝气、脚气、腰脚麻痹、神经衰弱、健忘症、梦遗、早泄、阴萎、阴茎强直症、产褥热、带下、慢性淋疾、痔廔、脱肛、衄血、瘙痒症、湿疹、干癣、齿槽脓漏、及眼疾、耳疾等。 

说明:本方具有收敛、补血、滋润之作用,可应用于知觉麻痹,脚气上升,胃内停水,糖尿病以及妇人杂病。是肾脏、副肾、性器等机能衰退的良方,多用于中年以后的人,也可以说是老人病的药方。患者大抵有强度的疲劳和倦怠感,但是胃肠尚强,没有下痢或呕吐,却时常便秘,小便有的不通畅,有的频繁而量多,四肢虽易冰冷有时却又火热,口渴舌干,腰痛,脐下软弱无力,腹直筋在耻骨附近,坚硬紧张。方中;地黄能强壮、强精、滋润;山茱夷添精固髓、援腰膝、益肠道;山药滋养精气,除虚热,滋润皮宙的干燥;牡丹皮散血之郁滞及镇痛;夫苓疏导胃内停水;泽泻利尿止渴;桂枝助地寅强化血行,又能协同葆苓抑制自下腹部而起的内气上街;附子增进体温力强,能挽回机能衰退,与桂枝、袂苓为伍有利尿之效。

如果是在夜晚时特别有频尿感,则以八味地黄丸较为适合,八味地黄丸对于轻微的排尿痛及残尿感,阴虚证症状比较有效。

 

7.八味地黄丸

药方:茯苓3钱、熟地黄 8钱、炮附子1钱、牡丹皮 3钱、山茱萸 4钱、肉桂 1钱、泽泻 3钱、山药 4钱。 

主治:温养下焦、补益肾阳。主治小便频数、痰饮、消渴、浮肿、久泻、脱肛、小便秘涩,夜尿自汗、少腹不仁、耳瞶虚鸣。

临床:本方常用于肾脏性、心脏性浮肿、对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症、膀胱与肾萎缩、频尿或排尿困难、老人痴呆症、白内障、视力减退、健忘症、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脚气及更年期障碍、梦遗早泄、性神经衰弱、不妊症均有效。

应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熟地能补血滋阴而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

养血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补肝肾常与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党蔘、酸枣仁、茯苓等品,可用于心悸、失眠;配当归、白芍、川芎、香附等药,可用治月经不调;配阿胶、当归、白芍等,可用于崩漏。

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症--本品滋肾益阴,适用于肾阴不足 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山茱萸、丹皮等配伍应用;如属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等症,可 与龟板、知母、黄柏等同用。

熟地黄与山萸肉、肉蓗蓉、枸杞子、菟丝子等都是平补的药品,无论肾阴亏虚或肾阳不 足,都可配用;但本品补益肝肾的功效较好,而且有补血作用。

本品性滋腻,易于助湿碍胃,故脾胃虚弱、湿阻胸闷、食少便溏者不宜应用;如果血虚 、肝肾不足等症而有脾胃运化不良,应用熟地时可与理气健胃的药品如陈皮、砂仁等配 伍同用,能减少它滋腻碍胃之性。

8.六味地黄八宝酒行气活血

中国酿酒历史悠久,酒能行气活血,是健康饮品,特别是中国酒经酒精的带引,发挥配药的效力。中国补酒自己炮制容易,用普通米酒加六味地黄、圆肉杞子一浸便是相当滋补而好饮有益的补酒。

六味地黄八宝酒的材料用熟地1两、云苓1两、泽泻1两、淮山2两、山茱萸2两、特丹皮1两、桂圆肉4两、杞子4两,浸酒五斤,三十日可以饮用。不喜饮酒的,在汤中加入二两六味地黄八宝酒也有滋肾水强腰、行气活血功效。

 

9.干地黄散---出自«太平圣惠方»

药方:吉林参、炙黄耆、石菖蒲、玄参、赤芍药各30克,生地黄60克,炙甘草、远志各15克。

制作:各药分别加工成粉末,合和后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取粉末9克,空腹时煎取汁服用。

 

10.支气管哮喘---长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药方:熟地黄12克、山药18克、山茱萸14克、泽泻10克、白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肉桂6克、附子5克。依个人体质加减比例调制之浓缩科学中药粉,每日三次,每次三克。

加减:若有气短、呼吸急促、吸气困难,每日加胡桃肉0.5克、冬虫夏草1克、五味子1克;精神疲惫乏力,每日加补骨脂0.5克、仙灵脾0.5克、鹿角粉0.5克、巴戟天0.5克;动则出汗气喘,呼多吸少,每日加紫河车1克。(缩科学中药粉)

针刺疗法:肾脾两虚之患者取穴肾俞、脾俞、关元,配用太蹊、足三里、中脘、志室等穴,行针以补法为主,背俞穴用温针或针后加灸,每日一次,约廿分钟,二日为一疗程。另外,患者居家亦可随时按摩位于手掌面,食指中指关节间指蹼下零点五公分的咳喘点及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的肺点,都是抑制哮喘的有效方法。

 

11.高血压病

药方:生地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月有显效。

12.病毒性心肌炎

药方:生地30克,麦冬15克,莲子心10克,蒲公英30克,黄精10克,白芍10克,水煎服,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13.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将生地90克切碎,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出300毫升为1日量,1次或分2次服完;儿童酌情减量。一般疗程12~50天,疗效良好。

14.湿疹、尊麻疹、神经性皮炎

生地90克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煮1小时,过滤得300毫升药液为1日量,1-2次服完。此法对湿疹疗效尤着。

15.上消化道出血

以生地30份,大黄15份,黄连9份,黄15份,生甘草6份,研末,混合备用。用时取药粉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每天2次,重症者每日4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便能止血。

16.红斑肢痛症

生地120克,黄芩60克;苦参30克,水煎服,效果良好。

17.疮疖

生地30克,新鲜瘦猪肉30克,加水适量同煮或蒸,待猪肉烂后,将药、肉及汤顿服,亦可分几次服完,每天1剂。对反复发作难愈的疮疖,疗效亦满意。

18.腮腺炎

用生地1530克,蚕豆7~14(鲜干均可、去皮使用),食盐1-2克,共入臼内捣烂后,摊散在塑料膜或树叶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绷带包扎,6~12小时换药1次。特重症者配合服仙方活命饮,一般2~3天即可痊愈。

19.脱发处方六味地黄丸加当归养血汤

病症1:须发早白兼面色黄,心情烦躁

处方:六味地黄丸或何首乌20克、大生地37.5
用法:将药材放入锅内,加水煎茶,每日
1剂,连续饮用3个月

病症2:须发早白兼怕冷

处方: 黄耆 9克、何首乌 20克、六味地黄丸
用法:
 将药材放入锅内,加水煎茶,送服六味地黄丸,连续饮用3个月。

 

十、地黄药膳

1.地黄春卷

材料:熟地黄1钱,豆干2块,红萝葡适量,冬菇35枚,金菇,粉丝各适量,芽菜4两,春卷皮约10张。糖、盐、油各适量。

做法:

1.冬菇浸软切丝。豆干,红萝葡切丝。粉丝浸软切段。金菇,芽菜洗净去根蒂。熟地黄以适量水熬约四十五分钟。

2. 热红油镬,放冬菇爆炒一会,再加入豆干,红萝葡丝炒 匀,倒入地黄汁再炒一会,再名入其余料及糖盐,炒至水干。

3.用做春卷方把炒好之材料包成春卷状,放锅内炸至金黄即成。食时可用生菜包着来吃。 

疗效:熟地黄味甘,性温,有强壮补血之功效,含维生素C,对润泽皮肤,贫血等均有疗效。

 

2.当归地黄炖面筋 (可疗经痛)

材料:面筋半斤,当归3钱,熟地黄3钱,杜仲3钱,川芎2钱,白芍3钱,大枣10粒。盐,水各适量。

做法:面筋洗净切块,放锅中炸至金黄,盛起沥油待凉。所有材料放炖锅内,水加至淹盖所有材料,同炖约一个半小时即成。

 

3.地黄酒---《本草纲目》黑发内服处方

处方:鲜地黄适量。

用法:将鲜生地绞汁,加适量酒,与糯米饭拌和,盛瓷盆或瓦缸中,密封保暖。春夏3~7日,秋冬5~7日启之。中有绿汁,乃地黄酒之「真英「,宜先饮之。其余滤汁去渣,盛瓷瓶中密封备用。据称,若在酿造时加入牛膝汁,其效更速。

功效:补虚弱,通血脉,变白发。主治:阴血不足之白发。

评介:地黄滋阴凉血补肾,酒通血脉,与之相合,补肾养血之效更增,「发为血余」,故能乌发。

 

4.健脾胃药膳─地黄粥

常常拉肚子、消化不好、身体柔弱,最好可以从饮食上来调养。地黄粥有健脾开胃、止腹泻的功效,常吃可以改善小孩子柔弱的体质,让小孩子长得健康茁壮。

主要材料:干地黄1两、山药2两、鸡内金3钱、粳米10两,白糖适量。

制作过程:

1.干地黄、山药洗净后切段,加入一公升水煎成浓汁,滤出备用。

2.粳米加水煮粥,待水煮沸后加入药汁和鸡内金,熬成粥。

3.粥熬好以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材料功效:

1.干地黄:为生地黄加工后的干制品,性凉味甘苦,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等作用。

2.山药:性平味甘,有补益强壮、润肺止咳、补肾健脾功效,常服能健脾胃。

3.鸡内金:性平味甘,能消积滞、健脾胃,内含大量胃消化酵素,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4.粳米:性平味甘,能补胃气,长肌肉。

地黄粥甘甜爽口,能健脾开胃,帮助消化。对肠胃虚弱所致的小儿消化不良、腹泻、食欲不振最具疗效。小朋友常吃能健脾开胃、强壮身体,可改善虚弱体质。(本节完,待续)


[ 中医药介绍 ] [ 健康教室 ] [ 首 页 ]